日本的街道是出了名的乾淨,除了靠大家自覺維護之外,井蓋的裝扮,使街道也變得別緻了。走在日本街道時,你是否也有留意過自己的腳邊呢?
井蓋上面的圖案,很多都是代表當地特色的風景或者吉祥物。今天星醬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日本的標誌性井蓋文化。
起源:為了提高人們對汙水處理的認知
井蓋,在城市的角落隨處可見,它們被人們踩在腳下,幾乎不值得一提。
我們國內常見的井蓋長這個樣,或圓或方。中心往往有個標誌著井蓋用途的漢字,有的寫著“電”,有的寫著“雨”,還有的寫著大大的“汙”字。
日本的井蓋做得如此精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開始重視井蓋的設計。
當時為了防滑,政府開始在井蓋添上了些花紋圖案,井蓋的設計之路初顯苗頭。
19世紀80年代中期,一個叫 Yasutake Kameda 的日本人開創了藝術井蓋。1885年,身為日本國家建築事務所的建築設計師的他提出了:讓市政當局自行設計井蓋,使得井蓋可以變得更漂亮。
結果就是他和政府一起推動了井蓋的“華麗變身”——在他的鼓勵下,幾乎全國的都道府縣都開發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井蓋設計,藝術井蓋的覆蓋率高達95%。
陸續的,隨著一些井蓋設計競賽的開展和宣傳出版物的發行,日本政當局開始相互競爭設計最好的井蓋,為此日本還專門成立了井蓋協會。
後來,還有了“井蓋峰會”,曾經笨重的井蓋如今被做成了各類藝術品,還有飾品、鉛筆、書籍,甚至餅乾月餅和糖果,對於井蓋發燒友來說,出版的可供交易的井蓋卡更是收藏火爆。
目前,在日本的90%的城市中,擁有超過19000個藝術井蓋,但實際上,通過華麗的彩色處理的井蓋,也僅有不到1%。
那為什麼日本要把井蓋做成藝術品呢?這也跟汙水處理有關,最初現代化供水和排汙系統,在日本是不受歡迎的。
安裝地下水的系統,被大城市以外的郊區或鄉村社區視為太過昂貴,
所以藝術井蓋的誕生,就是為了引起人們對耗資巨大的排汙系統的關注,同時,也提高人們對昂貴的汙水處理項目的認知。藝術井蓋是“下水道的臉”
“下水道從來都不太受人關注,甚至有人覺得它們意味著‘暗’‘臭’‘髒’。但它其實是保障城市水資源循環的必要基礎設施,支撐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山田秀人先生這樣說道。
山田先生說,下水道是無名英雄,他就將目光投向了“窨井蓋",這是人們平時唯一能看到的下水道的臉。馬路上圓形的黑色井蓋,準確的叫法是“檢修孔蓋”。
所謂檢修孔,指的是技術人員檢查維修地下下水道時出入用的豎井。上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建設下水道管網,各個地方自治體配置的井蓋設計各異,此後,日本的井蓋文化,就遍地開花了。
山田先生說:“為了防滑,井蓋表面都會施以幾何圖案處理,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案設計也變得更加考究。比如,橫濱市用了港灣大橋,大阪市用了大阪城,水戶市用了當地特產納豆的卡通形象等。”
兼具美觀與技術的街角藝術
日本的井蓋不僅顏值高,
從實用性的角度看,它還具有防滑、信息和定位的功能。在眾多的藝術井蓋中,東京的井蓋較為端莊和儒雅。它的圖案是日本的國花櫻花,它由五片花瓣組成,花瓣內布上了線條和圓點,花外有枝葉襯托,周邊還有兩圈花紋。
上面還記錄了詳細的信息:“東京·下水道”“管佈設”以及一些數字,它們表示了下水道的單位所屬城市和佈設方式,以及井蓋的編號、重量、安裝年份等信息。
上圖的井蓋是可以“導航”的:縱向的菱角里寫有“駒場”和“目黑區”,橫向的菱角里寫有“みどりの”和“散步道”,意思是沿著前後方走可以分別到達“駒場”和“目黑區”這兩個地方,而左右兩邊則是綠道。
日本是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住宅區附近都設有“緊急避難場所”。在避難所周圍也會有指引方向的井蓋。有的井蓋除了箭頭指示方向,還塗上顏色以表示當前距避難所的距離。
黃色表示避難所在200米以內,紅色則為100米以內。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近幾年有些地區還給井蓋安裝了衛星定位系統,政府或者路人都可以以輕鬆地查到該井蓋所處位置。
可以說,日本的井蓋是最具有文化功能和實用功能的街頭藝術品。
華麗井蓋是如何煉成的?
日本是一個充滿著藝術的國家。人們幾乎不放過任何一處可以美化的地方,他們甚至能把討厭的東西,做成受人們喜歡的樣子。
一個藝術井蓋的誕生,需要經過熔融、去雜質、倒模、冷卻、打磨、上色、乾燥等工序。
工人先把鐵屑放進3000多攝氏度的熔爐裡熔化,待金屬熔鍊成合金。然後,工人加入一種叫做“カガライト”的材料來熔化金屬中的熔渣和雜質,去除這些被分離出來的雜質。
日本全國有約40家井蓋製造商。其中,掌握約6成市場份額的日之出水道機器(福岡市)是業界最大企業。
冷卻後,取出模的井蓋會放進一個噴射金屬彈丸的盒子裡打磨,再經過人工和機械的打磨後,這些井蓋才可以塗上塗層和風乾,最後運往城市各地。
如果要給井蓋上色的話,工人會在車間混合不同的顏色的顏料,然後就像玩填色遊戲一樣,將顏料塗在井蓋凹陷的地方。
這些顏料是樹脂顏料,等待乾燥也需要花上一天。最後一道工序是拋光,完整版的藝術井蓋才算大功告成。
日本井蓋,在設計上還有兩個特別之處,一是沒有噪音,早前,居民投訴井蓋被車碾過會發出噪音,於是,政府和負責生產的公司又從井蓋的形狀上進行了改良——
井蓋的圓柱體做成下窄上寬的形狀,使得井蓋更貼合路面。第二點,是井蓋下面還有一個梯子,以防止在井蓋脫落的時候,有人失足落井,安全防控意識非常讚了。
直徑60釐米的小宇宙: 值得一看的12款“藝術井蓋”
北海道札幌市
札幌的豐平川,是被阿伊努人稱作“神魚”的鮭魚洄游的河流。歷史上有一段時間,它們曾因為水質惡化而銷聲匿跡,後來下水道管網的建設促使水質得到改善,近年來每年都能看到2000條以上的鮭魚洄游。圖案是洄游的鮭魚和札幌的標誌建築“鐘樓”。
青森縣青森市
每年八月初,青森縣會舉辦“青森睡魔祭”,這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東北部焰火大會。井蓋上描繪的是做成武士造型、極具震撼力的巨型“佞武多(人形燈籠)”和一邊高喊口號的狂歡舞者。
東京都葛飾區
蒙奇奇是深受世界各地民眾喜愛的卡通形象。創造了蒙奇奇的Sekiguchi公司位於東京都葛飾區,這裡有一座蒙奇奇公園,甚至還開通了繪有蒙奇奇圖案的巴士,是蒙奇奇粉絲們的朝聖之地。2017年以來,新小巖車站前等十處場所放置了這款井蓋。
新潟縣小千谷市
錦鯉歷來是人們珍視之物,享有“遊動寶石”的美譽,而小千谷市則是著名的錦鯉之鄉。其色彩豔麗的花紋達100種之多,在世界各地都擁有眾多擁躉。2004年新潟縣發生中越地震以後,作為重建復興的象徵,小千谷市將錦鯉定為了市。這款井蓋可謂是生動展現了當地的瑰寶。
福井縣勝山市
勝山市是日本國內恐龍化石出土數量最多的地方,這裡的“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是日本最大的地質與古生物博物館,已經成為一個廣受歡迎的觀光場所。圖案的核心元素是日本首個復原了全身骨骼的肉食恐龍——霸王龍。
靜岡縣富士市
圖案的核心元素是世界遺產富士山和駿河灣的白浪,整體感覺近似於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師葛飾北齋繪製的“富嶽三十六景”,市內各地均設有此款井蓋,富士山頂部朝向表示下水的流向。
三重縣伊賀市
伊賀是著名的忍者之鄉,這裡的城下町保留著江戶時代的風情,忍者文化生生不息。圖案設計融入了現在風靡世界的伊賀忍者、市花日本百合和市鳥雉雞等元素,非常可愛。
滋賀縣草津市
圖案主題是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師,歌川廣重繪製的“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內草津”。當年,草津是東海道第52個驛站,得益於位於東海道與中山道交匯之地的地理優勢,實現了繁榮昌盛,市內還有日本現存最大的“本陣(專供大名和公家使用的客棧)”。
大阪府大阪市
豐臣秀吉一手建立的經濟與文化之都大阪,歷史上也曾是水運發達的水都。大阪城和城下町誕生之初修建的下水道中的一部分至今仍在使用,大阪市花櫻花也為整個圖案增色不少。
奈良縣斑鳩町
六世紀的飛鳥時代,聖德太子下令在斑鳩町興建法隆寺,這裡擁有包括法隆寺五重塔在內的“斑鳩三塔”等眾多歷史和文化遺產。
除了五重塔外,井蓋上還描繪了曾受到眾多歌人歌詠的龍田川、紅葉、黑松、山茶花等美麗的自然景物。香川市高松市
美麗瀨戶內海上的屋島是高松市的象徵。井蓋上描繪的是在1185年的“屋島之戰”中,源氏武將那須與一精準射中平氏船上扇靶的傳說。
長崎縣諫早市
井蓋上描繪的是,日本首個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的石橋“諫早眼鏡橋”。江戶時代,本明川洪水頻發,人們建起了這座橋,時至今日,一直是當地的標誌性景觀。橋邊盛開的鮮花叫做“諫早菖蒲”。
中國城市排水系統,先秦就出現
我國的城市排水系統,可以追述到先秦時期的《管子》,宋朝的《營造法式》裡也詳細說明了下水道的建造方法,到了明清時期城市排水系統已成規模。
由於近代戰爭對城市建設的破壞,我國排水系統的發展一度中止,
現代化的城市排水系統是在二戰勝利後才開始建設的。日本的第一代排水及灌溉系統出現在彌生時代,他們對排水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同樣也是在二戰後。
但他們不僅從硬件層面上解決了城市排水問題,還進一步上升到文化層面,將普通的井蓋進行藝術設計使之成為日本的城市名片。簡而言之,日本的藝術井蓋能做到“遍地開花”的程度,得益於政府的重視。
與此同時,我國還在防盜和維護上絞盡腦汁,而把井蓋的設計當成一種塗鴉藝術還是最近幾年的事,而且還未成氣候。不得不說,在城市管理方面,日本確實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你最喜歡哪一款藝術井蓋呢?
歡迎評論區給星醬留言,讓我看到你~!
閱讀更多 探所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