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趙構的廟號是“高宗”而不是“世祖”?

九-王子


廟號,是用來祭祀供奉的。

西周時所謂:““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這種祭祀禮儀是一種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雖然周禮式微以後,但歷代王朝為了維護儒教宗法制度,設七廟供奉七代祖先,太廟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在隋朝以前,廟號的主要作用還是祭祀,還沒有因為諡號越來越長的緣故,起到帝王蓋棺定論的功用。所以隋以前的時代,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的,

一開始.每個皇帝都有屬於自己的家廟祭祀,但顯然數代之後,這個家廟就會越來越多,所以就需要“祧”,而所謂的“祧”,就是指將歷代帝王們合併到祧廟祭祀,不再在太廟祭祀。

所以並不是所有皇帝能夠進入太廟的。西漢時,有廟號的人也只有四個人而已。

劉秀的廟號是怎麼來的?

到了東漢,劉秀也是漢高祖的苗裔,所以建武元年,劉秀在洛陽立廟祭祀高祖、文帝、武帝三位西漢皇帝,另外把從自己往上數的四代供奉進去。但因為儒學尊重正統,既然東漢宣稱繼承的是西漢,那麼就應該祭祀西漢的四位皇帝,而不是祭祀自己的四代祖先。劉秀迫於壓力,在建武十九年,重建了以西漢元帝、成帝、平帝、哀帝的四親廟。

所以東漢開國時,祭祀的太廟中供奉的七廟都是西漢的皇帝。

按道理說劉秀死後,應該和西漢的皇帝們在一座廟中,可問題是西漢的七廟已經滿了,劉秀明顯是“祧”的對象.這顯然不符合劉秀重建大漢,中興之君的身份,畢竟把劉秀不進太廟來祭祀,明顯跌份,同時,供奉西漢的皇帝與東漢血緣也比較遠。

因此,漢明帝即位後,重新建立了劉秀的世祖廟,沒有和西漢十一帝放一起祭祀,同時以後東漢皇帝死後都入世祖廟,作為劉秀一支和西漢皇帝的區別。

所以這才是劉秀被尊為世祖的重要原因,而他的“世祖”起先的意義並不在於蓋棺定論,真正對其功績評價的是諡號漢光武帝。

宋高宗為何只能是高宗而不是世祖

前文說道,隋朝以後的廟號,又起到了對帝王蓋棺定論的作用,所以從隋以後,所有的皇帝都有了廟號。但是,儘管有廟號,卻也依然按照天子七廟的祭祀制度。宋高宗祭祀的必定是從宋太祖開始算的,所以在其生前供奉的是北宋的皇帝。

而我們知道宋高宗是沒有子嗣的,即位的宋孝宗趙昚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跟宋高宗就不是一系的,血緣關係遠得一塌糊塗。單純從祭祀的角度而言,宋孝宗也沒有道理給宋高宗另外開個廟,而不是以北宋的傳承來祭祀啊。畢竟又不是親爹。至於宋高宗在不在太祖的廟裡面,這個就不好說了,因為筆者也不清楚,到底南宋有沒有將宋徽宗、宋欽宗請入太廟祭祀。

從評價的角度而言,宋孝宗似乎也沒有必要把宋高宗抬成“世祖”,畢竟宋高宗執政期間奉行綏靖主義,作為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宋孝宗顯然不太認同宋高宗的政治主張,他平反了岳飛的冤案,啟用主戰派,主持北伐,銳意收復中原,這與宋高宗主政時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江畔初見月


趙構的建立了南宋,延續了宋朝的基業。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其歷史地位相當於建立東漢的劉秀,建立東晉的司馬睿,都是對自己本身王朝的延續,都為中興之君。

劉秀的廟號為世祖,司馬睿的廟號為中宗,趙構的廟號為高宗。可見,中興之君的廟號不一定都為祖。

中國歷史上廟號為“世祖”的有:商世祖子旬、漢世祖劉秀、魏世祖曹丕、晉世祖司馬炎、前涼世祖張駿、秦世祖苻堅、後燕世祖慕容垂、夏世祖赫連勃勃、宋世祖劉駿、齊世祖蕭賾、北魏世祖拓跋燾、北齊世祖高湛、陳世祖陳蒨、隋世祖楊廣、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臨。

世祖,一般作為斷代史開創者,或該王朝承上啟下的有為君主的特定廟號。那麼,按理司馬睿、趙構也可以定廟號為“世祖”。但是司馬睿明顯不可能,因為本朝前面已經有一個“世祖”,那就是司馬炎。而趙構就不同,本朝前面的廟號分別為: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還沒有那個帝王廟號為“世祖”,完全有機會將廟號定為“世祖”,成為萬世不祧之祖,可是廟號偏是“高宗”而已,這樣後代皇帝根據天子七廟規矩,在超過七代後就只能祧出太廟了。

宋高宗為何只能是“高宗”而不是“世祖”原因探究

一、隋朝以後,廟號起到對帝王一生蓋棺定論的作用;“祖”必須具有開創功勳,而宋高宗趙構僅是對北宋基業的部分繼承,偏安一方。

二、宋高宗趙構沒有子嗣,繼承其帝位的是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在經歷十代后帝位再次從宋太宗趙光義一脈回到太祖趙匡胤,然而此時繼任皇帝宋孝宗趙昚與趙構的血脈相差十萬八千里了。作為繼任皇帝也就不可能尊趙構為“祖”了,而且從此之後,直到南宋滅亡,帝位再也沒有回到宋高宗趙構一脈中,也有沒有皇帝願意為他再次改廟號了。

三、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這對名義上的父子,執政理念存在衝突,兩人關係還有好到親如一家人;被高宗冤死的岳飛,在孝宗即位後被平反,再次啟用主戰派大臣。

參考資料:《後漢書·本紀·光武帝紀》《宋史·本紀·高宗》《逸周書·諡法解》


安定郡小書生


首先當時是有人提議要尊趙構為“世祖”的。

因為趙構在江南建立南宋,延續了大宋。某種程度上可算是“中興”了大宋,而這樣的成就可以跟中興大漢的光武帝劉秀相比,劉秀的廟號是“世祖”,所以有大臣建議比照這個為趙構上廟號為“世祖”。

但老實說這樣的說法就是在給趙構臉上貼金了,因為趙構只是保住了半壁江山,而且期間跟金國的議和那可是喪權辱國,再看人家光武帝劉秀,位面之子可不是吹的,赤手空拳打下江山,西漢基本上該有的地方,東漢都有。而趙構的南宋盡失中原之地,所以趙構有什麼資格與劉秀相比呢

真要比,趙構可以跟晉元帝司馬睿相提並論。他們二位都是藩王出身,本來都是無緣皇位的,後因機緣巧合之下榮登大寶,一個建立東晉,一個建立南宋,都是隻剩半壁江山的殘餘政權,而且兩個政權都還延續了一百多年。因而相比劉秀,趙構更像司馬睿,司馬睿廟號“中宗”,意為中興之君,所以趙構的廟號可以參照這個來,只能稱“宗”。

但是如果以這個理由來反對趙構稱祖,那未免太不給大行太上皇面子了,畢竟晉元帝司馬睿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咋滴。因此要找個委婉的理由來反駁尊趙構為“世祖”的提議。

要不說宋朝大臣有文化,腦子轉的飛快,南宋的禮官們先上奏表示太上皇趙構這輩子的功績是可以稱“世祖”的,沒直接拒絕,給足趙構面子。

但是緊接著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趙構上了廟號以後是要升附太廟的,但這就會帶來一個問題。宋徽宗是趙構的父親,他也在太廟裡,趙構如果是“祖”,宋徽宗是“宗”,禮法上祖高於宗,但宗是父親,祖是兒子,兒子應該排在父親下面,這就違背了宗廟倫常禮制了,很難搞。總不能讓兒子排到父親前面去吧,但也不能讓“世祖”排在“徽宗”後面吧。

所以就別搞尷尬了,還是給趙構上廟號為宗吧,最終定趙構的廟號為宗。

再來說說趙構廟號“高宗”的選定。

當時南宋的大臣們其實給趙構準備了好幾個備選方案。

有人建議取廟號“聖宗”,但是遼國已經用過這個廟號了,宋朝與遼國又曾經有矛盾,所以被否決了。

後來又提議用宋太祖的別稱“宋藝祖”中的“藝”字,為趙構上廟號“宋藝宗”。"藝"這個字呢有"多才多藝"的意思,不少朝代都喜歡用其作為開國之君的別稱,以表示敬意、崇拜,因為但凡開國皇帝多是多才多藝的。但大臣們經過商量覺得,藝這個字可以跟文連用,表示“藝文”這個意思雖然好,但是還有什麼才藝妓也有這個字,所以這個字可好可壞

,叫成“藝祖”還好聽點,“藝宗”就讓人有點硌應了。就又給否了。

此後又有大臣提議稱“大宗”,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飽了撐的,怎麼想的,太變扭了。

最後經過多番討論,多方達成共識,認為“高宗”比較好。理由如下:

  1. 廟號中功高者曰“高”,高宗可以顯示趙構是有大功大德
  2. 趙匡胤建國的時候是歸德軍節度使,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這裡曾經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國都,所以趙匡胤以龍興之地的宋州取國號為宋。而春秋時期的宋國是商朝的後代,也就是說“宋”就是“商”,中興商朝的商王武丁的廟號就是“高宗”,而趙構後來是在商丘這個地方登基為帝的,簡直太巧合了。所以用"高宗"這個廟號,既與大宋發跡中興在商丘的巧合相符合,又有前例商高宗武丁可以追尋。

就這樣趙構的廟號被確定為“高宗”,他也就被後世稱為“宋高宗”。


江左夢華錄


提到廟號是“世祖”的皇帝,福垊總能想到兩個人。一位為開國之帝漢世祖劉秀,一名是亡國之君楊廣。於是有人就問了——連亡國之君楊廣先生都能撈到一個“世祖”的廟號,為什麼開創南宋皇朝的趙構先生就得不到一個“世祖”的廟號呢

why?

楊廣雖是亡國之君但他是有志青年。年號大業,勵精圖治地開拓疆域、開通大運河、建立科舉制。終因好大喜功,折騰過火從而適得其反,以至於家破人亡身死國滅!其傀儡的孫子感慨其功勞,故尊其諡號為明帝,廟號為世祖。

劉縯(一名演)、劉秀兄弟以帝胄(破落貴族)為名,陰以舉事,兩人皆為一時之雄。尤其是劉縯慷慨壯志、英雄仰慕,可惜他的鋒芒畢露遭人妒忌,又不會低調忍耐,最終英雄隕落。可以說如果劉縯不死,稱帝是輪不到劉秀的。劉縯常以漢太祖自詡,並把劉秀比作劉邦他二哥(曾經的代王)劉喜。劉秀並非熱愛田園風光稼穡(jià sè)之事,而是他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剛立有昆陽之戰大功勞的劉秀,面對劉縯被更始帝殺害後,他掩蓋其悲傷,向皇帝劉玄請罪。這下反而弄得劉玄不好意思了,然而劉秀隻身赴河北,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縱橫捭闔、無往不勝,硬是打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繼而稱帝並剪滅群雄。劉秀開創了東漢皇朝,其子尊其廟號為世祖。

而我們的主角趙構先生呢?他是以皇子的身份在逃亡中繼位,而且還遭遇苗劉之變。身為一國之君,外受制於金,內掣肘於將(苗劉),南宋建立的過程就是逃亡加求情的過程(都嚇得失去了生育能力了),並且為了防止再出現個趙匡胤第二,就解除了岳飛、韓世忠等的軍權,甚至製造了岳飛的冤案。他雖然建立了南宋,但南宋從一開始就向金稱臣,接受金朝的冊封,這可是靖康之恥後的又一恥辱。足以抵消其建立南宋之功,於是他就不符合“祖有功”之說。甚至也不符合“宗有德”,害人不淺,缺德哈。不過,他在自己唯一的子嗣薨逝後。將大政還回了宋太祖的後裔,這也是有德的。

總結如下,趙構廟號不是世祖在於其功業不足,而且繼位者也不是其子孫。跟趙構相似的還有東晉開國者司馬睿先生,他的廟號也不是世祖而是中宗。北宋有靖康之恥,西晉有懷愍之辱(懷帝、愍帝被漢趙所俘並殺害),而且司馬睿也是受制於權臣(二王),也是比較鬱悶的。而且他也沒向漢趙稱臣,就這還被他的子孫尊廟號為中宗,就不要說趙構了。

福垊帶您看看“中宗”與“高宗”。這兩個廟號都是讚美的廟號,“中宗”乃中興令主,“高宗”為守成明君。最早的“中宗”是漢宣帝劉詢(漢世宗劉徹重孫),而最早的“高宗”乃商朝的武丁(盤庚他侄)。現在您明白為什麼趙構先生為什麼享受不了劉秀先生的待遇了吧。

謝謝大家,期待您的關注,感謝您的評贊,歡迎您的指教。


福垊


“世祖”是古代皇帝的廟號之一,而廟號的評判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比如太祖就必須是開國皇帝才能享有的,而世祖則一般都是斷代史的開創者才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復興漢朝的光武帝劉秀。按照這個標準,重新建立宋朝的南宋開國皇帝趙構當然有資格被評為世祖了,那麼他的廟號為何卻是“高宗”呢?

其實,我們可以輕鬆地從《宋史》中得到答案——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八十一歲的太上皇趙構在德壽宮駕崩,隨後宋朝的禮官便開始給他定廟號和諡號了。禮官尤袤等人都覺得應該給太上皇上廟號曰“高宗”,而只有洪邁(那位著作《容齋隨筆》的著名學者)覺得應該上廟號“世祖”,洪邁的理由當然就是太上皇中興大宋,與光武帝劉秀有類似的功勞,所以廟號自然應該一樣才行。

尤袤見竟然有大臣和他持有異議,這正是咱“禮官”發揮作用的時候啊!於是,他率領禮官顏師魯、鄭僑等人給當今皇帝(即宋孝宗)上書,他們認為先皇不可稱“世祖”有兩點理由:

第一、有功為祖,有德為宗

他們在奏章中說:“宗廟之制,祖有功,宗有德。藝祖規創大業,為宋太祖,太宗混一區夏,為宋太宗,自真宗至欽宗,聖聖相傳,廟制一定,萬世不易”,意思就是給先帝定廟號要遵從千百年來“祖有功,宗有德”的規矩,只有太祖皇帝以武功定天下才有資格稱“祖”,之後的皇帝都是以德守江山,所以都應該是“宗”,而先皇也是繼承太祖江山中的一員,自然不應該再稱“祖”。

第二、子為祖而父為宗,失昭穆之序

尤袤等人反對稱趙構為“世祖”的第二點原因就是趙構乃宋徽宗的親生兒子,而且將來徽宗皇帝和太上皇帝是要一起被供奉在太廟中的,“子為祖而父為宗,失昭穆之序”。另外,先皇和漢光武帝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同樣也是在於太上皇是徽宗皇帝的親生兒子,而光武帝乃是劉漢皇室的末屬,並且是以布衣的身份打下來的江山,他完全與漢哀帝、漢平帝沒有什麼繼承關係,在評廟號的時候自然也沒有什麼忌諱。

在尤袤上書的同時,禮部和太常寺又舉出了太上皇可以稱“高宗”的第三點理由——中興之主稱“高宗”古已有之,最好的例子就是“商高宗”了,要知道商高宗武丁正是中興殷商的明君啊,作為商朝的第二十三任君主,武丁在商王小乙之後復興商朝還開創了“武丁盛世”,這不也和我太上皇生前之所為非常類似嗎。而更加巧合的是,大宋從太祖開國到太上皇中興,所在的地方都是商丘,而商丘又曾經是商朝的都城,所以太上皇稱“高宗”完全就是冥冥中註定的。

要知道宋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文化巔峰時期,儒家文化更是在南宋時期登峰造極,深受儒家倫理觀念影響的宋朝皇帝自然要追求“名正言順”,當時在位的宋孝宗趙昚也正是為了維護“昭穆之序”,最終同意了尤袤等人的提議,將趙構的廟號定位“高宗”而不是“世祖”。


國史通論


這個涉及到古代禮法,現代人研究不多,我們還是從《宋史》中來找答案吧。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十月,八十一歲太上皇趙構病逝。

接下來的訂立廟號問題就引起了孝宗君臣長時間的討論。

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是洪邁力主以“世祖”為廟號,另一種是禮官尤袤、顏師魯為代表的主張廟號“高宗”。

這場討論從當年十月到到來年三月,才最終確定廟號為“高宗”。

這裡要提尤袤這個人,關於最終確立趙構廟號的具體說法都集中在《尤袤傳》中。

自從南渡來,恤禮散失,很多禮儀制度都丟得差不多了。宋高宗去世是南宋第一次面對皇帝去世的情況,“事出倉卒,上下罔措,每有討論,悉付之袤”。

關於趙構的廟號,尤袤與顏師魯主張定為“高宗”。

“宗廟之制,祖有功,宗有德。藝祖規創大業,為宋太祖,太宗混一區夏,為宋太宗,自真宗至欽宗,聖聖相傳,廟制一定,萬世不易。在禮,子為父屈,示有尊也。太上親為徽宗子,子為祖而父為宗,失昭穆之序。”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到,宋代只有一人稱祖,及宋太祖,自宋太宗開始都是稱宗。趙構是徽宗之子,徽宗的廟號為宗,身為兒子卻廟號為祖,“失昭穆之序”,於父子禮儀不合。

面對洪邁以漢光武帝為例,請廟號為“世祖”的意見,尤袤解釋了趙構與劉秀的不同。

“議者不過以漢光武為比,光武以長沙王后,布衣崛起,不與哀、平相繼,其稱無嫌。太上中興,雖同光武,然實繼徽宗正統,以子繼父,非光武比。”

漢光武帝劉秀是劉氏旁支後裔,和之前漢哀帝漢平帝沒有直接血緣關係,他稱世祖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趙構是“繼徽宗正統,以子繼父”,稱世祖就大有問題,“將來祔廟在徽宗下而稱祖,恐在天之靈有所不安。”

宋孝宗不能決斷,便召集群臣廷議討論,尤袤顏師魯等堅持己見,洪邁沒有說過尤袤,宋孝宗便下詔按禮官的意見定廟號為“高宗”。

面對這個廟號,很多大臣還是有異見的,但是後來禮部、太常寺官員也主張廟號“高宗”。

禮部、太常寺主張“高宗”是因為另一番解釋:

“謂本朝創業中興,皆在商丘,取‘商高宗’,實為有證。”

就這樣,淳熙十五年三月庚子宋孝宗便正式決定給太上皇的廟號為“高宗”。

最終趙構廟號為“高宗”,尤袤的觀點是很合理的,那就是“大行太上皇帝上繼徽宗正統”,趙構的皇位時來自父親徽宗,父子相襲,兒子若是稱“祖”,那就無法面對老爸宋徽宗了。

至於趙構的前任欽宗,已經被弟弟有意踢出正統之列了。


微史春秋


有首元曲小令寫到:“南高峰,北高峰,宋高宗,一場空。”古人對宋高宗趙構不免充滿戲謔之情,畢竟,他冤殺民族英雄岳飛,自毀長城,令人憤恨不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趙構畢竟在江南站穩了腳跟,讓大宋的國祚又延續了一百五十多年。和之後二十多年就速亡的南明相比,南宋臣民幸好有了趙構這個定海神針,才得以避免諸王爭立、內鬥不已的亂局。對於趙宋宗室來說,趙構可謂“中興之君”。
這位“中興之君”的廟號是“高宗”。按說“高宗”這個廟號不算差了。前有唐高宗李治,大唐帝國在他執政期間走入國勢的巔峰,盛唐由此開啟;後有清高宗乾隆皇帝,乾隆年間,大清朝步入盛世,文治武功登峰造極。
但有人會問,宋高宗中興大宋,相當於南宋的開國皇帝,為什麼不能叫世祖呢?
這個想法有些道理。畢竟,中興漢朝的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他的廟號就是世祖。興亡國,繼絕嗣,在這一點上,趙構與劉秀是相似的。另外,一些王朝的實際開創者,其廟號也都是“世祖”,比如曹魏世祖曹丕,晉世祖司馬炎,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順治皇帝,等等。
然而,南北宋之別,只是後代史學家的自行劃界,南宋時期的人們,並不認為自己是個新的朝代。畢竟,南宋與北宋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是宋欽宗的九弟。南宋的眾多文臣武將,也都是來自於北宋。修《宋史》的元朝宰相脫脫,也沒有把宋朝的史書分為南宋史和北宋史。所以,在當時人看來,趙構並沒有開創一個新的朝代,而是中興了瀕於滅亡的大宋王朝。因為開創新朝代而被奉為“世祖”,這一點並不適用於趙構。
(宋徽宗的書法藝術)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和趙構也不同。東漢與西漢之間,隔了一個王莽建立的新朝,在東漢建立之前,西漢其實已經滅亡了二十多年了。而劉秀的身份也只是遠房的漢室宗親,和西漢的帝系傳承相去甚遠。所以,即便在古人眼中,劉秀也算是開創之君。比如明末清初的大學者王夫之就說:“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名為中興”“實同開創”。東漢對於西漢來說,是一個嶄新的朝代。另外,從天下的統一與分裂這個角度來說,東漢是“得天下”的大一統帝國,而南宋是偏安的小朝廷,趙構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和劉秀相提並論的。
(晉元帝司馬睿,廟號“中宗”)
其實,歷史上和趙構的地位最相似的,是東晉的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他也是定都江南,偏安一隅,令晉朝又延續了一百多年。他的廟號卻只是“中宗”,比趙構慘多了。看來,宋朝人已經很給趙構面子了。
參考文獻:
洪邁:《容齋隨筆》
王夫之:《讀通鑑論》
錢穆:《國史大綱》

歷史研習社


宋朝沒有斷代,南北宋是一個整體,只是史學界為區別起見,人為分成兩塊,北宋及南宋。

趙構作為中興之主,只是宋朝第九代皇帝,是延續前面八代,不是單獨開創江山,自然不能稱祖。

至於非議趙構,無非自身淺薄無知而已。

趙構二十歲建立南宋,經過二十年拼殺 ,南宋基本站穩腳跟,也很清楚的知道,武將形同軍閥,驕橫跋扈,導致精心準備的唯一一次本可以徹底打敗金軍,揚眉吐氣之戰,因為各將各自為政,反致淮西兵敗;

通過淮西兵敗,他做出清晰的結論,軍隊需要整頓,大將給的權越多,給的待遇越高,不等於越能團結,越能聽從號令,反而大將們變成驕兵悍將,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都以自己為中心,無法統一指揮。如果繼續無組織無紀律,更進一步的失敗無法避免。就像孫中山數次北伐,均被軍閥不聽命令而失敗。皖南事變因為項英擁兵自重,拒絕執行中央東進命令而接近全軍覆滅。

盲目戰爭,南宋必亡。漢王劉邦,打敗項羽,傾全國之力攻打匈奴 ,也有白登之圍,走夫人路線,不斷的送出大量金銀財寶給首領老婆求得活命;李世民號稱天可汗,一向喜歡用兵,也有渭水之盟向突厥稱臣;英武的明也有土木堡之變,清有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無不因為輕敵致慘敗,特別是滿清,準備不足,盲目開戰,國家割地賠款以十億兩白銀記。

孝宗即位,廢除二十年合約,由高宗安排北伐,後韓又再次北伐,均無功而返,一定程度上說明紹興合約的正確性。至於後來又與蒙古滅金或者抗蒙古,都說明,求和只是不得已,只是一小段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努力戰爭。

現在有一種文化現象,評論岳飛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秦檜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趙構卻不能使用宋史;評論岳珂卻不能使用宋史 。有的地方需要引用宋史,有的地方宋史卻不能發生作用。用兩種方法評價歷史人物,因合適的就用,不合適的就摒棄,有人格分裂的症狀。

趙構作為職業皇帝,權術應用得心應手。如果岳飛真有這樣的本領,趙構自然會讓岳飛建功,他也能實現千古一帝的美名。至於權利運用,他既然能控制其他大將,自然能控制岳飛。只不過將岳飛想象成無所不能,舉世無雙,實在太過可笑。

世人大都在岳飛事情上喜歡意淫,一,收開封,直搗黃龍;二,岳飛之死。下面扯扯這種再普通不過的蛋。

南北宋那麼多著名大將,只有岳飛被處死,難道問題都是人家的,自己就沒有問題,有這樣的想法未免太荒唐可笑。

有人說,你看,岳飛都說,天日昭昭,他還會有錯嗎。諸位,天日昭昭的意思是岳飛在賭咒,說天地良心,他沒有背叛,沒有造反。說這句話的前提是岳飛說我其他罪,但沒有謀反。如果賭咒可以作為證詞,斷案則只要每個嫌疑人賭咒發誓即可,不需要去調查研究。

也有人說,岳飛背上刺字了。岳母大人文化很高,精通刺青技術?全天下只有座右銘之說,是為了讓自己每天可以參照。背上刺字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有,也算第一個吃螃蟹的,用的是智商,還是情商?

背上刺青,只有洗澡時擦背的人看見,平時岳飛也看不到,難道需要打仗時裸露上身,鼓勵將士殺敵;還是知道有一天岳飛會位高權重,朝廷會斷案,提前準備,藉以表明自己的清官身份。

從小是個岳飛迷,我也相信作為他這個愛國英雄,國之棟樑確實不會造反。

現在的人不知道怎麼啦,難道司法機構就可以憑一個人自己說的一句話天日昭昭,說一句天地良心,我沒有犯罪;說一句,你看,我背上有刺字,精忠報國,就可以斷定沒有罪嗎。難道現代司法也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說沒有犯罪,就可以採信嗎。如果這樣的話,相信99%的犯罪嫌疑人都會無罪釋放。

我們相信岳飛不謀反,但誰能保證他的手下沒有違規行為呢?

還有十二道金牌之說更為荒唐,朝廷為什麼連續發十二道金牌。說害怕在開封打敗金軍後就可以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簡直是痴人說夢。朱仙鎮大捷子無虛有,怎麼收開封 ,收了開封,怎麼防守。至於直搗黃龍府更是扯淡,開封離黃龍府相差數千公里,北宋也沒有打到的地方,只一個後勤補給就無法解決。難道可以僱傭美國飛虎隊,用B52扔兩顆原子彈,進行斬首行動;同時請以色列僱傭軍用飛機空降突襲;難道救出昏庸無能,又荒淫無恥的欽宗,趙構就沒有辦法控制局面了。

實際情況,金剛滅北宋、遼,處於歷史上的強盛時期,難道這樣的金是豆腐,不堪一擊。

金牌是聖旨,一道金牌不聽,就是違抗軍令,就是要殺頭的。難道說朝廷有先見之明,岳飛會不聽命令,自行其是;還是因為岳家軍一貫不聽命令,預見岳家軍會違抗軍令。還有朝廷是不是無知到,如果逼急了,會逼出兵變。

岳飛被殺,整個岳家軍那麼多人,為什麼偏偏要殺張憲呢,恐怕是有原因的。

因為有人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除了張憲岳雲以外包括牛皋都有作證。至於說作偽證,是不是不符合大眾口味的,不利於岳飛的就可以武斷的說是偽證;誰能來證明是偽證;如果是偽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都是偽君子?岳飛看人不準,岳飛用的都是垃圾?

至於物證,即張憲同岳雲等的書信往來,如果張憲確實假借岳飛之名起兵,張憲還會保留證據給朝廷查,除非他是個白痴。在地下黨的接頭中,大家經常可以看到,我黨幹部拿到紙條後將內容看一下,然後直接用火燒掉,這已成慣例,難道張憲岳雲就不懂?

難道物證毀了,口供定罪就是子無虛有。無知者看看現代法律,物證銷燬,有多人口供就不治罪了嗎。

至於岳飛有沒有參與,我也相信我崇拜的岳飛沒有參與,但一貫驕橫跋扈的張憲,只知有岳飛,不知有朝廷,又號稱岳飛的女婿,在岳飛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謀反之事完全有可能,只是朝廷在當時的條件下如何判斷是岳飛的意思還是張憲的意思就無從下手了,而恰恰讓張憲留在部隊就成了岳飛被冤死的根源了。張憲自作聰明,擅自行動,對岳飛之死負有不可推銷的責任,按宋法律,他死有餘辜,他讓宋朝失去一位抗金英雄。

岳飛之死與張憲有很大關係。

趙構收兵後處死岳飛,是岳飛沒有處理好實實在在交出軍權事宜,造成留戀軍權的事實。


聽雨喜雨


死後給個什麼廟號,這裡面其實有很深的世俗隱諱在裡面!

封建皇帝的廟號都是皇帝死後進入宗廟時,根據逝者生前的文治武功選擇的能體現這種功德的“名號”,由於牽涉先皇帝,而且出於對逝者的尊重,一般來說在廟號的選擇上都是有嚴格的規定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說法,開國皇帝一般有開國之功,故在廟號裡面多帶有“祖”,比如說較有名氣的漢高祖劉邦、宋太祖趙匡胤,在開國皇帝之下,如果繼承大統的皇帝有治國的才能,一般就會被給予“太宗”、“世祖”的廟號。

這類廟號的代表皇帝有盛唐的唐太宗、漢世祖漢光武帝劉秀、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如果說在政治上沒有特別突出的作為,但也沒有太大的紕漏,也可以得到一個不錯的廟號,這就是“高宗”、“世宗”的說法了。


比較有名的以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趙構、清高宗乾隆為最終於說到宋高宗趙構了,為什麼不把宋高宗叫成“世祖”呢?北宋滅亡,康王趙構在臨安復國,史稱南宋,這樣的功績也不小了吧?

但是話說回來,對比唐高宗李治,其實也包括後來的清高宗乾隆帝,在政治上既沒有大刀闊斧得改革,對提升國力也沒有太多的建樹,說白了,這“高宗”叫出去,多少都有點責備的意思了,宋高宗趙構有什麼讓人則被的地方嗎?當然有,偏居臨安,卻不思復國,反而把能夠復國的忠臣岳飛殺掉了,這就是政治汙點啊!

說句題外話,在廟號裡面,“世宗”、“世祖”,其實都有點不是通過正常的皇帝繼承程序登上帝位的,很多還都是通過武力獲得帝位,話說回來,趙構被稱作宋高宗,其實裡面還是有史家及後人的隱諱在裡面的。


歷史三日談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廟號的制定規則跟當時的歷史環境下著手。

廟號,是皇帝后人對他在位的時候總體表現的客觀評價,就相當於追悼會上的總結陳詞的凝練。瞭解了這一點,就明白了為什麼後人比較注重研究廟號的原因了,因為他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客觀的。

祖宗祖宗,先有祖後有宗。一般有“祖”字的地位都高些,“太祖”或者“高祖”一般總在開國皇帝身上,比如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等。

“世祖”一般用在皇朝承上啟下或者斷代史的開創者身上的。比如說漢世祖劉秀(我們習慣喊他漢光武帝),是他結束了西漢後期王莽改制帶來的混亂和軍閥割據局面,使得漢劉氏政權得以繼續,是有極大功勞的。再比如元世祖忽必烈,是元的開國皇帝,屬於蒙古大帝國的一部分,也只能用世祖。

“高宗”一般代表著譭譽參半,既有功也有過。比如著名的“十全老人”乾隆的廟號就是“清高宗”,乾隆執政前期確實國治民安,但到了後期則好大喜功極其奢靡,最後留給嘉慶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自他以後,清王朝也就逐漸走了下坡路。

我們再回到趙構這裡。首先,他的廟號是什麼,是他後人來定的,他沒有決定權,總不能讓一個活人給自己寫追悼詞吧。其次,就是看他在位期間做了什麼。

客觀講,趙構領導下的南宋發展還是比較好的,他統治時期也被叫做“紹興中興”,在經濟發展上他是有功的。關鍵是政治和軍事外交上。第一置祖宗於不顧,金人南下,掠走徽欽二宗還有祖宗牌位,他雖然口號叫的震天響,但在實際行動上卻差的多,別人都不傻,都知道他什麼意思,只是他掌握政權不敢說而已。第二害死岳飛,雖然岳飛是秦檜害死的,但明眼人知道,如果沒有他的授意,秦檜就算有十個熊膽也不敢隨意誅殺大將的。第三偏安一隅,沒有上進心。

以上幾點決定了“世祖”這個廟號是不能給他的,其實能得到“高宗”就不錯了,這還是趙氏後人看在親情面上給的呢。

盛衰榮辱,一夜春秋。權力其實就客觀的擺在那裡,人只是匆匆過客而已。不要幻想掌握權力就掌握了一切,那只是過眼雲煙罷了。一陣車馬喧囂過後,終歸還要歸於平靜。功過是非還是得讓後人去評說。

我是小魚,正在讀書,希望我們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