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起风了》美化战争?

小马画吧


宫崎骏在讲述这段悲惨的故事时,再也没有用动人的笔触去修饰那段吃人的历史。《起风了》不像《千与千寻》,也不像《哈尔的移动城堡》,里面没有魔法也没有同伴。更没有单纯善良的主角。所有人在面对战争时都会一下子变得坚强又冷漠起来。

《起风了》里面的男主从幼儿到长大,研发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保护了自己的国家。可是当他坐在房间里望向窗外时,吐露出的那一口烟却充满着成年人的无奈与惆怅。

红色的爱情是无法长久的存在

你有没有看到过世上最美的笑颜?回忆里还有没有过那个人的身影?

世上最大的无奈就是记忆力美丽的姑娘在现实中不见了踪影。

在战火连天的世界里,人们之间的所有情感都显得弥足珍贵起来。男孩自幼爱飞机,长大以后也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停地研发出更好的飞机。他还记得自己坐在火车上看到的女孩,还记得陪伴自己度过了前半生的女孩,那个女孩留着一头短发,身穿黄色小洋装。每当他走过时,女孩便静静的看着他,不出声也不移动。

若是在和平世界里,可能男孩长大后会变成一名飞行员,女孩依旧会温柔的朝他微笑。可是战争容不得一丝温情。战争意味着疾病、饥饿与死亡。男孩记忆中的女孩,在严酷的战场形势里倒在了病床上。女孩被留在冰冷的冬日,没能等到和平的来临。

世事无常,赢了天空,却输给了死神。男孩的眼眸里没有悲伤,只剩下一片冷静。但当他坐在飞机上,往下看到一片绿地时,风吹草动之间,恍然间一名少女亭亭玉立,朝着他在笑。

战争是一件很可怕的是,但是更虐人的是发生在战争中弥足珍贵的感情。宫崎骏或许便是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他抛弃了魔幻主义的童话绘制,转向了写实风格的故事设置。

于是男女主的感情色彩从一开始就被定好了。那是红色的爱情,是发生在战争中,寓意着残酷与凶暴,即便奋不顾身的朝对方跑去,最后也要受到血液的侵染。战争不会放过每一个人,也不会饶恕每一分情感。它就像凶残的暴君,冷漠而残忍,掠夺每一块领土,将自己的疆土沾染血液,这也是它的目标。

红色的爱情同样意味着死亡与消失。

所以那一份爱意也只能隐藏在男主冰冷的外表下,战争夺走了人们微笑的能力。

宫崎骏永远不是童话大王

如此可怕的东西,消灭它的代价却是鲜活的肉体与脆弱的人们。战争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和平世界里的安逸却让人轻轻松松忘却了换取和平的代价。

宫崎骏创作的初心应该也是想要让这场残酷战争直接展露在人们的面前。将战争的残酷与男女主之间美好纯真的爱情形成对比。当男主坐在火车上看着自己的故土风景慢慢地发生改变时,当男主走在飞机的残骸中时,当他看到女孩在白纸上描绘的风景时。最后,他看到的只有记忆中的女孩,还能走在那片绿地中。

宫崎骏画了那么多动漫,讲述了那么多童话般的故事,但是他始终成不了童话大王,因为童话都是小孩看的。

但是宫崎骏的动漫却是给大人们看的。

他的动漫之下隐藏着对世界的思考,与对人性的怀疑。不过还好,最终宫崎骏还是选择相信人之本性也有善。

所以我们看到的主角永远有着一颗极为细腻且柔嫩的心脏。

即便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也能抱着一个赤诚之心去面对。

观众们也正是在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中,

哭过、也笑过,最后对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


黑晓生


首先,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说出这样话的人恐怕对宫崎骏不了解,对《起风了》也不了解。


很多人都知道《起风了》的主人公的原型是设计出零式战斗机的掘越二郎,以此为根据说本片美化战争和侵略,这样未免片面。


因为片尾明确表明了致敬掘越二郎还有作家崛辰雄。而且《起风了》片名和部分情节也取材自崛辰雄于1937年创作的小说《起风了》。


崛辰雄在战争中以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坚守沉默为例,认为沉默是最好的选择。以沉默来表达自己反对战争的思想。

因此仅以掘越二郎的人物原型说影片美化战争和侵略是片面的。


而且,让我们再回到影片中。尽管影片主角二郎没有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反战立场(这一点恐怕就是让人误会的地方),但是透过影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行动,我们细加分析也可以看出宫崎骏倾注于人物和影片的反战立场。


《起风了》是一出在战争时代个人理想和爱情都因此而毁灭的悲剧,如果说这都算是美化战争和侵略的话,那世界上所有战争题材都是这样了。


影片一开始,二郎梦中坐着飞机翱翔于天际,却被黑色扭曲的炸弹炸毁。这一幕明明白白预示了二郎的理想将因战争而毁灭。

二郎的理想是什么?


是飞机梦,造出美丽的飞机。


他的理想实现了吗?并没有!因为战争,他造出美丽飞机的理想最终都没有实现。


在二郎眼中,美丽的飞机不是性能强悍的战斗机,不是他最后设计出来的广受研究院和军方赞誉的战斗机。


影片中,二郎认为美丽的战斗机是在德国参观中,一家小型的民用飞机。在日方人员参观容克斯博士的研究所的时候,他们重点在于那个庞大的可以用来改造成轰炸机的飞机。


而二郎却走到旁边的小型民用飞机旁,并发出“真漂亮”的由衷赞叹。


在最能体现主人公内心的梦中,他和自己的偶像、精神导师卡普罗尼对理想、对飞机的谈论中,二郎向其展示的理想中的飞机模型是一驾纯白的无引擎,不搭载任何武器的飞机。

影片最后,二郎在满是飞机废墟的草原行走,再次遇上了卡普罗尼。他对二郎说,好壮丽啊,做的十分不错。但是二郎说,但是最后没有一架飞机能够返航。卡普罗尼说,飞机是受到了诅咒的美梦。

是什么让其遭受诅咒,自然是战争。若无战争,翱翔于天际的飞机就是搭载人飞翔蓝天的自由之翼。


最后,二郎的妻子菜穗子出现,对二郎说,活下去。然后随风而逝。二郎的理想也终于随风而逝。

而且影片借助角色之口,表达了对日本自杀式的展开战争终将毁灭的立场。


在山上旅馆的德国人还有二郎自己听闻日本对中国、苏联、美国等国家开站,说“日本会毁灭”


战争会让日本毁灭,这难道还不够反战?


熊猫没有黑眼圈


过度偏执,先入为主,文化层次不足的人才看不出反战意味。

开篇主角梦中的飞机已经有零式战记的雏形。但是飞机飞翔的很宁静,这篇宁静也为整部电影垫下基调。

中篇看见了地震的苦难,主角依然困难怀揣梦想前行。宫崎骏强大的叙述能力,在此时已经让观众潜移默化的无法和0式战机做关联。后面的与妻子相遇,平静的告别,一点点的把梦想实现。

最后一幕,原型机飞上天空的时候,观众已经完全忘记0式战机这回事了。但是就在原型机器在安静的天空中飞翔,一个顺畅的盘旋之后。画风突转,摇身一变为零式战记了!这一刻我泪目了。

一个安静平和的人,怀揣纯粹梦想,放弃快乐爱情为其实现而奋斗。这个梦想的果实,却在战争年代,摇身一变,成为军国主义罪恶的机器,成为喷吐火焰收割生命的恶魔。

宫崎骏花了99.9%的时间,讲述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却在最后0.1%时间将其完全摧毁。这个叙事水皮已然是他生涯最高峰。也表达了他生涯最有寓意之反战。还看不出反战意味的人,建议重新看!!!!!!


来自吐槽星的我


我感觉这部电影是表达了反战情绪的。

电影开头讲述的是主人公崛越二雄对于飞机的着迷,在做梦的时候与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一同登上了一架新式飞机,原本是战斗机,但是上面却满载了卡普罗尼先生请来的平民工人。他崇拜卡普罗尼先生,甚至这个人贯穿了他一生的梦境,做这样的梦一定也表达了他内心反战的想法。

在一次飞机试飞的时候,飞机失事,崛越二雄说过,我可以减轻飞机的重量,但前提是不配有武器弹药。这说明他内心是不愿意自己设计的飞机配有弹药的。

后来崛越二雄的爱人菜穗子病重咯血,他赶回去看她,由于设计任务紧迫而繁重,在赶回去的路上还在拼命的计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泪水打湿了计算纸,这说明他心里其实更牵挂着自己的爱人,但迫于无奈只能短暂见过一面后就匆忙离开。

直到后来菜穗子为了陪伴他离开了疗养院,以及病重去世,都表明如果没有战争,崛越二雄会有更多的时间与菜穗子待在一起,甚至在他的陪伴照顾下菜穗子还有可能痊愈。

崛越二雄的飞机梦不一定非得设计战斗机才能实现,如果设计的是民用飞机,他还可能带着菜穗子一起周游列国。

末尾再提一句,因为这部电影,宫崎骏在日本国内被打上了“反日”和“叛国者”的标签,这足以说明他对二战的反对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巴掌小兔


看了《起风了》,宫崎骏这次说要退休,从这部片看来,是真的了。《起风了》从一开始就是明朗的画风,慵懒悠闲的音乐,一个少年作着梦,却也是他未来的梦想,梦想因为近视而扭曲、殒落……但是不能开飞机,还是可以造飞机,看来恰似一部有志者事竟成的励志片。

青年时期的主角,在火车上巧遇幼年的菜穗子,两人都受过外语教育,在当时知识份子极少的情况下,一见面就互有好感,紧接着在大地震中,小女孩把主角当成白马王子,青年却施恩不求回报,连名字都没留下就走了,等到地震过后,才想念女孩,想去拜访,街区却已经夷为平地,无处可寻,就这样蹉跎了光阴,没想到两人却在风景胜地相会,看似是一部纯情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甜美爱情片。但这部片其实却是一部悲惨到不行的电影。

据说,每当宫崎骏烦恼下一部动画的题材时,都会认真参考工作室制片人铃木敏夫的意见。但当铃木敏夫建议改编宫崎骏曾经在月刊连载的漫画《风起:妄想重返》时,却被宫崎骏一口拒绝。

宫崎骏拒绝铃木敏夫的建议,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宫崎骏不拍不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二是宫崎骏的立场向来反战。宫崎骏认为,《风起:妄想重返》的故事有机会被别人指是宣扬战争。不过,宫崎骏最终也被铃木敏夫说服。铃木敏夫认为,把反战的信息带到战机设计师的成长故事之中,虽然有点矛盾,但这正是最好的做法。

所以明明是战争的故事,但电影里却没有半个战争的画面,用宫大师话来说,能避免就避免,因为他不想挑起过去的伤痛,深刻的将他的"反战"情绪与智慧融合在这部电影里。


大牌情报局


说实话,我觉得这电影较之被国内媒体广泛批斗的永远的0,反战思想表现的不是那么深刻。

永远的0反映的是神风自杀特工队的故事,而且原创作者否认南京大屠杀,国内媒体便都一口咬定这是部宣扬军国主义思想的影片。然而我看过之后觉得,这是部不折不扣的反战片。里面的主人公意识到那场战争日本注定失败,飞行员们去自杀特攻毫无意义,便想方设法让他们活着回来,等战争结束后好好过日子。

起风了,如果不是宫崎骏指导,估计国内媒体也得一片攻击谩骂之声,得说美化沾满被侵略国家军民鲜血的零式战斗机的设计师。还有这么一句台词,掘越二郎说仅仅是为了研制更好的飞机。按照国内媒体的尿性,居然没有说这是为了推脱责任,这也算是个进步。毕竟,武器设计师算不上战犯。至于这片子反战不反战,仅有几个镜头通过周围环境反映他内心的失望和伤心,因为自己研制的飞机被当成了侵略工具。情节上更多的是像个纪录片似的反映他的人生经历。所以我觉得反战思想是有,但不深刻。


勋爵大人


这要看你是谁了?比如我要是当时的日本人,听到皇军占领南京的喜讯,肯定也会山呼万岁,以效忠天皇陛下。至于杀掉多少平民,请问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皇军的杀人效率越高,大日本帝国的敌人死的越多、越快,大东亚共荣才会越有保障。

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却是有祖国的。硝烟散去了无痕迹,难免好了伤疤忘了疼。有人痴迷零式战机,有人惊叹大和战舰。身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要论武器的艺术内涵,“胖子”和“小男孩”才是最富诗情画意的。


无脑康小军


故事我觉得还好,但是那个飞机设计者真的那么恬淡吗?我看也不见得。美化战争是有的,但是动画片还是很好看。一方面我是个日漫日本动画的粉丝,这个故事真的很好。恬淡优美感人肺腑。甚至催人奋进。另一方面我是个军迷,深深的知道零式飞机的设计师绝不可能是平静优美的人。零式战斗机的设计思想深深的植根于视人命如草芥的武士道思想。没有任何对飞行员的保护。就像一把飞行的武士刀。到处散发着诡异的寒气。


肥肥飞呀飞


首先,宫崎骏他是日本人,他的作品出发点是描写日本普通人在战争的状态,他不可能站在中国人的视角,体会中国人民在战争受到的伤害。其次,他在日本人中能反思军国主义的错误,已经很不容易了,是进步的体现,不能苛责他代表日本人表达赎罪或。第三,日本普通人在军国主义分子统治下,也是受害者,因为不能苛求一个人改变这个时代,他的梦想无法实现,变成军国主义利用的工具,人生变成一个悲剧,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他这不是反战,难道是什么?当然,他确实没有直接谴责日本犯下的罪行,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部电影也不无法通过日本审查从而上映了吧


海棠花溪GO


卡拉什尼科夫发明出了AK-47突击步枪,这把步枪夺去了千千万万的生命,他晚年为自己发明枪械追悔莫及。他是世界的罪人吗?罪恶不在零式战机,不在他的发明者。在于煽动,逼迫飞行员去制造罪恶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