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儿童的家庭如何疗伤?团聚就是故事的结局吗?

今天看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被“梅姨”拐走的孩子经过15年终于找到了!今天,3月7日,寻找孩子15年的父亲申军良就要与儿子在广东增城相见。看过申爸爸采访的人都知道,他为了寻找儿子付出了多少,从28岁到43岁,一个人最好的年纪,从企业高管到一无所有,变卖了一切,投入到寻找孩子之中。

被拐儿童的家庭如何疗伤?团聚就是故事的结局吗?

申军良到达增城

2016年,当时抢走孩子的人贩子落网,那是申爸爸最满怀期待的一段时间,他下意识觉得孩子应该马上就会回来,于是给孩子买了新床新被新书桌。但没过多久他得到了消息,希望落空,心情骤然从天上掉到地下,其中的煎熬不是我们普通没有经历过的人能够想象得到的。

都说幸福的感觉千篇一律,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幸。他在采访中不止说过一次,希望罪犯能够得到严惩,希望被判死刑的人能尽快执行以给人贩子以震慑,希望再也不要有拐卖儿童的事件发生了。只有经历过同样的痛苦的人,才能真的感同身受,能够推己及人。于是,当他知道孩子已经比对上,恨不得马上来见面的时候,专案组告诉他需要配合抓捕人贩的计划,所以不能让他立刻去见孩子,他同意了。因为他很理解这意味着什么。

被拐儿童的家庭如何疗伤?团聚就是故事的结局吗?

我们在为申爸爸感到开心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在别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要如何与这个家融合?团聚就是故事的结局吗?

显然不是。在过去的十五年里,这个为他而奔波的家庭在他眼里不过是个陌生人,任谁强加任何指导性言语,告诉你应该怎么做,都不可能产生情感。即便他已经16岁,知道什么是亲情,知道申家有多爱他,有多努力去找他,也依然不可能把理性转化为感性,没有感情就是没有感情,这不是靠说理就能说出来的。

相比于申爸爸的小心翼翼,孩子那边又有怎样的情愫呢?要离开这个自己生活了15年的地方了吗?自己生命认知里的所有家人、朋友,甚至暗生情愫的姑娘,都要离他们而去了吗?只因我不是这家人的血脉,只因我突然多出来一对亲生父母。

被拐儿童的家庭如何疗伤?团聚就是故事的结局吗?

他如果是个叛逆的孩子,恐怕会非常抗拒“新爸妈”吧?他如果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恐怕也会顾及“新爸妈”面子,依理行事,藏起自己心中的委屈和不满。他已经错过了一个孩子最依赖和需要父母的年纪,他在这个年纪里的一切生命轨迹和记忆都是另外一个家庭赋予的,强求不得。

听上去很没有天理,他的亲生父母有多爱他啊,从未有一刻停止寻找他,但他要怎么体会这份爱?因为人贩子的一次金钱交易,伤害的是两个家庭的情感,毁掉的是一个孩子最重要的年纪。我们应该庆幸他被拐后生活在一个还算温馨的家庭里,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长大,只是想要重新适应一个新的父母新的家,恐怕要花上些日子了。

被拐儿童的家庭如何疗伤?团聚就是故事的结局吗?

记得看过一个国外的电影,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弟弟在妈妈的同学聚会上丢失,也是寻找了很多很多年,家里的每个人都要为丢孩子自我惩罚,他们再没有过过圣诞节,再也不给哥哥过生日,因为妈妈认为家人拥有的一切弟弟本该都有,而如今弟弟没有,他们一家人也没有资格享受。最后,经过很多年的努力终于找到弟弟,全家人对弟弟百依百顺,他做什么都可以,所有人都迁就他,错了也没关系。终于弟弟爆发了。

如果一个家是正常的家,每个人都应该活得舒适而自在,不必迁就谁,不必讨好谁。这反而让弟弟觉得自己不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太刻意的关爱,更显得生疏和尴尬。他和妈妈大吵了一架,被哥哥揍了。但因为这样,他反而轻松了,觉得这才是一个家该有的样子。

被拐儿童的家庭如何疗伤?团聚就是故事的结局吗?

今天有无数媒体去蹲守申爸爸和孩子相认,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好像过了今天,这漫漫十五年就算画上了一个幸福圆满的句号。可是我们也都知道,并不是这样,未来他们的磨合还有很多,他们需要经历的还有很多。就像奥斯卡最佳影片《房间》一样,逃出房间回家不是故事的结局,如何让孩子学会接纳这个世界才是。

被拐儿童的家庭如何疗伤?团聚就是故事的结局吗?

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申爸爸全家和孩子能够尽快找到舒适的相处方式,希望孩子能尽快融入新的家。

被拐儿童的家庭如何疗伤?团聚就是故事的结局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