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人物」全国劳动模范、中车齐车集团齐车公司高级技师车工朱文韬

步入齐车集团所属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那宽敞明亮的朱文韬劳模创新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摆放在卷柜中的一摞摞荣誉证书,以及悬挂于墙上闪亮宣传版,将这处工匠之家的匠心理念、精神传承,以及技术革新、技艺传承、成果提炼、现场服务等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让参观者很快便对这位匠心人物、全国劳模以及他的团队有个整体上的了解……


「齐齐哈尔人物」全国劳动模范、中车齐车集团齐车公司高级技师车工朱文韬


朱文韬,1971年生于鹤城,自89年到99年在技校工作了十年后,于2000年进入中车齐车公司,可以说,从爷爷到父亲再到他们哥仨儿,三代人的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了公司,用他的话说,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是几代人传承奋进的结果。


朱文韬凭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职业素质和勇于创新、敢闯难关的敬业精神,连续多年受到企业表彰,被齐车公司授予“齐车功勋”勋章。近几年来,又获得市、省、全国劳动模范,市、省、央企和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龙江大工匠”等荣誉称号。由于业绩突出,他成为集团公司首批“专家”、“金蓝领”,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在“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群英录”中,他是被收录的10名高技能人才代表之一,也是公司唯一入选人,并且在“东北三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展上,受到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和省领导的接见。


刻苦钻研 练就一身绝活


俗话说:“紧车工、慢钳工、不紧不慢是铣工”,车工要脑快、眼快、手快、劳动强度大,是最辛苦的行业之一。朱文韬深知,车工技术没有捷径,只有一点点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探索学习,才可以成长。


一次,朱文韬需要车柴油机上的过渡盘,那天他是夜班,一不留神将图纸看错了,0.02毫米的尺寸公差被看成了0.2mm,结果交检没通过,经过再次研究才让步使用。0.2毫米的误差看着很小,结果差一点出废品。正是这一次教训,让他以后再也不敢有一丝的马虎,也就养成了仔细、认真、严谨的作风。


又一次,朱文韬在车完一米多长的吊车销轴后,发现还大0.04毫米,当时他的脑袋嗡地一下,心想,这回麻烦了!这么小的切削余量,砂布抛光,费时费力,不安全、还累人。如果再车一刀,表面质量就不合格。经过潜心研究,他磨出精细准确的刀具,能在销轴的表面薄薄地刮掉一层。


「齐齐哈尔人物」全国劳动模范、中车齐车集团齐车公司高级技师车工朱文韬


在采访之时,朱文韬还现场表演了他的绝活:利用他刃磨的精加工刀具进行高速微量精加工切削,加工余量只有百分之一毫米,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车削下的铁屑居然可以用打火机点燃,象焰火一样,加工量之小、切屑之薄,简直不可思议。


正是这些工作业绩和一身车工绝活儿,奠定了他在公司起重机分厂关键生产操作岗位无可替代的地位。每年经他加工的工件多达上百种,产品合格率达100%,至今已累计达31792小时无废品、次品,他的岗位被检查员视为“免检”工序。


勇挑重担 连克生产难题


打造一流铁路起重机和特种货物运输装备生产基地,是朱文韬认真努力细致工作的力量之源。这个愿景始终支撑他在铁路起重机、特种货车等车型生产岗位上勇挑重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2019年,朱文韬接到一项艰巨的攻关任务:试制16、17型车车钩体牵引台打磨装置。在没有打磨装置以前,车钩牵引台的打磨一直是凭借工人的经验修磨,修磨后的车钩体牵引台深度不一,大小不同,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经常出现废品。朱文韬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小组成员不等不靠,白天他亲自上手加工关键部件,晚上研究加工方案经常至深夜,最终在7月份完成试制样机,经过测试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一举解决了困扰了几十年来车钩体牵引台打磨不规范的问题。

「齐齐哈尔人物」全国劳动模范、中车齐车集团齐车公司高级技师车工朱文韬


朱文韬在对125T伸缩臂起重机起升卷筒的技术攻关获得成功后,撰写的《起升卷筒非标准螺纹加工浅析》获得集团公司第五届青年科技论文三等奖,其论文在《内燃机车》增刊上发表,这是唯一一篇由工人技师撰写的论文。近几年来,他累计发表论文4篇,申报专利3项;在近两年的经济创新活动中,他个人主持的项目9项,今年一季度申报了5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


朱文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为解决生产难题,朱文韬先后设计出“内孔支撑架”、“大模数蜗杆专用车刀”、“伞齿轮辅助夹具”、“齿轮的孔定位涨胎型”等工装,大大提高了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创造了多种加工件的工效记录。


传承技艺 实现技能跨越


“爱岗敬业并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践行的职业操守,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决定了我们是不是一名值得信赖、可以勇担责任的人。”这是朱文韬经常告诫徒弟和班组青工的一句话,也充分体现出他在传承技艺、引领队伍上,始终用心用情。


2004年,朱文韬前往武汉武钢机械公司参加一次全国竞赛,这次竞赛让他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他在人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节点和人生经历。比赛当天,原本仅需7个小时的比赛时间,他却用了14个小时,因为在比赛当中他使用的机器,也像一些选手的机器一样出了故障,其他的选手纷纷选择放弃,但朱文韬却想:这些年单位培养了他,是公司领导、老师和工友的帮助,以及家人的鼎力支撑让他有了今天,如果放弃他对不起所有人,于是,他以自身对机械的充分了解,向裁判员据理力争地证明了机器的问题,最终赢得更换机器重新操作的机会,他以坚定信念和勇于拼搏精神,首次获得全国比赛的铜奖,虽然不是历次比赛中最好成绩,但朱文韬却说,此次比赛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比赛。


朱文韬正是用自身这种坚毅与执著的劲头来带队伍,用工匠精神来引领徒弟与青工的人生。几十年来,他带出的徒弟中,有师徒合同的8个人中,有3名高级技师、1名技师和4名高级工,每个都很成功,因为他不仅传承技艺,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做人的品格。


舍小顾大 成为工人表率


“工匠该有的样子,那不是说出来的,那是实打实干出来的”。在朱文韬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流过汗也流过血,在技术不成熟的阶段他也经常弄得伤痕累累,脸上、手上、身上的疤痕已成为永久的烙印了。在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为保质保量完成起重机出车的需要,朱文韬不仅八小时上满了弦,节假日也要加班,连班抢任务更是家常便饭,他说,对亲人更多的是亏欠。


「齐齐哈尔人物」全国劳动模范、中车齐车集团齐车公司高级技师车工朱文韬

朱文韬年已30岁才为人父,妻子身体弱,后又出现腰前盘突出乃至纤维肌痛综合症,病痛折磨得她经常在睡梦中醒来。本该给予家人更多的关心与照顾,但由于朱文韬工作忙碌,只能在早晨给妻儿做好饭菜,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每次加班晚了,妻子总是等他回来,将他早上准备好的饭菜热一热一起吃。他本应该让退休在家的父母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却不能为老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还经常让老人担心,只能在节假日的晚间抽空回家看看。


好在老人理解他、妻子支持他,儿子也为爸爸成为劳动模范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这才让他有了一份坦然。他深知,选择做齐车人,就选择了忙碌的生活,就选择了只能用出色的业绩来回报家人。


“塑造龙江工匠,传递匠心精神,为企业做贡献,这一个技术工人的使命。”一路走来,朱文韬始终遵循这一使命,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技艺精湛的车工高级技师、国有企业的金蓝领,为国家铁路起重机和特种货物运输装备的生产做出很大贡献,在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铁路大提速的时代里,他用自强不息的生命力为企业的发展不断谱写着华美篇章,为广大技术工人树立了榜样。


齐齐哈尔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韩艳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