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人物」全國勞動模範、中車齊車集團齊車公司高級技師車工朱文韜

步入齊車集團所屬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那寬敞明亮的朱文韜勞模創新工作室,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擺放在卷櫃中的一摞摞榮譽證書,以及懸掛於牆上閃亮宣傳版,將這處工匠之家的匠心理念、精神傳承,以及技術革新、技藝傳承、成果提煉、現場服務等內容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讓參觀者很快便對這位匠心人物、全國勞模以及他的團隊有個整體上的瞭解……


「齊齊哈爾人物」全國勞動模範、中車齊車集團齊車公司高級技師車工朱文韜


朱文韜,1971年生於鶴城,自89年到99年在技校工作了十年後,於2000年進入中車齊車公司,可以說,從爺爺到父親再到他們哥仨兒,三代人的青春與熱血都奉獻給了公司,用他的話說,公司能有今天的發展,是幾代人傳承奮進的結果。


朱文韜憑藉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的職業素質和勇於創新、敢闖難關的敬業精神,連續多年受到企業表彰,被齊車公司授予“齊車功勳”勳章。近幾年來,又獲得市、省、全國勞動模範,市、省、央企和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龍江大工匠”等榮譽稱號。由於業績突出,他成為集團公司首批“專家”、“金藍領”,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在“黑龍江省高技能人才群英錄”中,他是被收錄的10名高技能人才代表之一,也是公司唯一入選人,並且在“東北三省高技能人才培養成果”展上,受到國家勞動社會保障部和省領導的接見。


刻苦鑽研 練就一身絕活


俗話說:“緊車工、慢鉗工、不緊不慢是銑工”,車工要腦快、眼快、手快、勞動強度大,是最辛苦的行業之一。朱文韜深知,車工技術沒有捷徑,只有一點點地積累經驗,不斷地探索學習,才可以成長。


一次,朱文韜需要車柴油機上的過渡盤,那天他是夜班,一不留神將圖紙看錯了,0.02毫米的尺寸公差被看成了0.2mm,結果交檢沒通過,經過再次研究才讓步使用。0.2毫米的誤差看著很小,結果差一點出廢品。正是這一次教訓,讓他以後再也不敢有一絲的馬虎,也就養成了仔細、認真、嚴謹的作風。


又一次,朱文韜在車完一米多長的吊車銷軸後,發現還大0.04毫米,當時他的腦袋嗡地一下,心想,這回麻煩了!這麼小的切削餘量,砂布拋光,費時費力,不安全、還累人。如果再車一刀,表面質量就不合格。經過潛心研究,他磨出精細準確的刀具,能在銷軸的表面薄薄地刮掉一層。


「齊齊哈爾人物」全國勞動模範、中車齊車集團齊車公司高級技師車工朱文韜


在採訪之時,朱文韜還現場表演了他的絕活:利用他刃磨的精加工刀具進行高速微量精加工切削,加工餘量只有百分之一毫米,比一根頭髮絲還要細,車削下的鐵屑居然可以用打火機點燃,象焰火一樣,加工量之小、切屑之薄,簡直不可思議。


正是這些工作業績和一身車工絕活兒,奠定了他在公司起重機分廠關鍵生產操作崗位無可替代的地位。每年經他加工的工件多達上百種,產品合格率達100%,至今已累計達31792小時無廢品、次品,他的崗位被檢查員視為“免檢”工序。


勇挑重擔 連克生產難題


打造一流鐵路起重機和特種貨物運輸裝備生產基地,是朱文韜認真努力細緻工作的力量之源。這個願景始終支撐他在鐵路起重機、特種貨車等車型生產崗位上勇挑重擔,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2019年,朱文韜接到一項艱鉅的攻關任務:試製16、17型車車鉤體牽引臺打磨裝置。在沒有打磨裝置以前,車鉤牽引臺的打磨一直是憑藉工人的經驗修磨,修磨後的車鉤體牽引臺深度不一,大小不同,產品質量難以控制,經常出現廢品。朱文韜帶領勞模創新工作室小組成員不等不靠,白天他親自上手加工關鍵部件,晚上研究加工方案經常至深夜,最終在7月份完成試製樣機,經過測試各項參數符合設計要求,一舉解決了困擾了幾十年來車鉤體牽引臺打磨不規範的問題。

「齊齊哈爾人物」全國勞動模範、中車齊車集團齊車公司高級技師車工朱文韜


朱文韜在對125T伸縮臂起重機起升捲筒的技術攻關獲得成功後,撰寫的《起升捲筒非標準螺紋加工淺析》獲得集團公司第五屆青年科技論文三等獎,其論文在《內燃機車》增刊上發表,這是唯一一篇由工人技師撰寫的論文。近幾年來,他累計發表論文4篇,申報專利3項;在近兩年的經濟創新活動中,他個人主持的項目9項,今年一季度申報了5項經濟技術創新成果。


朱文韜善於思考、勤於動手,為解決生產難題,朱文韜先後設計出“內孔支撐架”、“大模數蝸桿專用車刀”、“傘齒輪輔助夾具”、“齒輪的孔定位漲胎型”等工裝,大大提高了加工質量和工作效率,創造了多種加工件的工效記錄。


傳承技藝 實現技能跨越


“愛崗敬業並不是一句空話,是需要我們用行動去踐行的職業操守,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它決定了我們是不是一名值得信賴、可以勇擔責任的人。”這是朱文韜經常告誡徒弟和班組青工的一句話,也充分體現出他在傳承技藝、引領隊伍上,始終用心用情。


2004年,朱文韜前往武漢武鋼機械公司參加一次全國競賽,這次競賽讓他記憶猶新,因為這是他在人生成長過程中一次重要的節點和人生經歷。比賽當天,原本僅需7個小時的比賽時間,他卻用了14個小時,因為在比賽當中他使用的機器,也像一些選手的機器一樣出了故障,其他的選手紛紛選擇放棄,但朱文韜卻想:這些年單位培養了他,是公司領導、老師和工友的幫助,以及家人的鼎力支撐讓他有了今天,如果放棄他對不起所有人,於是,他以自身對機械的充分了解,向裁判員據理力爭地證明了機器的問題,最終贏得更換機器重新操作的機會,他以堅定信念和勇於拼搏精神,首次獲得全國比賽的銅獎,雖然不是歷次比賽中最好成績,但朱文韜卻說,此次比賽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比賽。


朱文韜正是用自身這種堅毅與執著的勁頭來帶隊伍,用工匠精神來引領徒弟與青工的人生。幾十年來,他帶出的徒弟中,有師徒合同的8個人中,有3名高級技師、1名技師和4名高級工,每個都很成功,因為他不僅傳承技藝,更重要的是教會了他們做人的品格。


舍小顧大 成為工人表率


“工匠該有的樣子,那不是說出來的,那是實打實幹出來的”。在朱文韜的成長過程中,不僅流過汗也流過血,在技術不成熟的階段他也經常弄得傷痕累累,臉上、手上、身上的疤痕已成為永久的烙印了。在鐵路運力緊張的情況下,為保質保量完成起重機出車的需要,朱文韜不僅八小時上滿了弦,節假日也要加班,連班搶任務更是家常便飯,他說,對親人更多的是虧欠。


「齊齊哈爾人物」全國勞動模範、中車齊車集團齊車公司高級技師車工朱文韜

朱文韜年已30歲才為人父,妻子身體弱,後又出現腰前盤突出乃至纖維肌痛綜合症,病痛折磨得她經常在睡夢中醒來。本該給予家人更多的關心與照顧,但由於朱文韜工作忙碌,只能在早晨給妻兒做好飯菜,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每次加班晚了,妻子總是等他回來,將他早上準備好的飯菜熱一熱一起吃。他本應該讓退休在家的父母享受天倫之樂,但他卻不能為老人做一頓可口的飯菜,還經常讓老人擔心,只能在節假日的晚間抽空回家看看。


好在老人理解他、妻子支持他,兒子也為爸爸成為勞動模範而感到光榮和自豪,這才讓他有了一份坦然。他深知,選擇做齊車人,就選擇了忙碌的生活,就選擇了只能用出色的業績來回報家人。


“塑造龍江工匠,傳遞匠心精神,為企業做貢獻,這一個技術工人的使命。”一路走來,朱文韜始終遵循這一使命,從一名普通車工成長為技藝精湛的車工高級技師、國有企業的金藍領,為國家鐵路起重機和特種貨物運輸裝備的生產做出很大貢獻,在以科技進步為基礎的鐵路大提速的時代裡,他用自強不息的生命力為企業的發展不斷譜寫著華美篇章,為廣大技術工人樹立了榜樣。


齊齊哈爾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韓豔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