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皇帝连宋江都敢赐死,为何唯独不敢动柴进?

xhide


柴家在宋朝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当初赵匡胤从柴宗训手里“接”过了江山,赵匡胤又不愿意接受骂名,所以命赵家要善待柴家后人。可是这个善待究竟到了什么地步,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在历史上,柴家在宋朝的影响力很小,基本上属于被遗忘的家族。反倒是民间故事传说里有不少柴家的故事,比如“杨家将”“穆桂英”系列里有柴郡主,是杨六郎的妻子,原本是柴宗训闺女,既然被赐郡主,地位相当高了。而在水浒故事里,柴进说自己有丹书铁券,所以有恃无恐,广收天下罪犯。可是这里面的柴进天天就是跟些罪犯厮混,毫无皇贵气息可言,地位比柴郡主那会儿可是差远了。

不过地位下降归下降,由于丹书铁券的关系,柴进过得是富足而逍遥。说实话,水浒里面的人物,柴进是少有的一个让我捉摸不透的人。这里捉摸不透,不是说柴进多么高深莫测,而是我不知道柴进到底是要干嘛的,咋一看他广招天下罪犯,甚至暗中支持强盗山头,比如最初的梁山是王伦当家,背后就有柴进的支持,这样的作为显得柴进似乎要谋划大动作。然而,事实上是柴进做这一切只是他的个人爱好罢了,他召集那么多罪犯,既不想让他们造反,也不想让他们效力,很多人故意跑他那混吃混喝,他也照收不误,很多人招呼不打就走了,柴进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按照柴进的表现,柴进召集罪犯,就好像有的人喜欢斗鸡有的人喜欢遛狗差不多,纯属个人爱好。这样的柴进实际上一点威胁都没有,皇帝干嘛要杀他呢,杀了他,皇帝要背负个背信弃义的骂名,属于吃力不讨好。话说回来,如果柴进真的野心勃勃,图谋不轨,那管他什么丹书铁券还是免死金牌,肯定照杀不误啊。到宋徽宗时候,对朝廷来说,柴家已经是个无足轻重的存在,由于祖训,就这么养着呗。


为啥说柴进广收罪犯就是个爱好呢,因为柴进从来没有好好经营过这一块业务。首先来说,柴进收罪犯是不管什么货色,一律照收,那时候的罪犯,固然有少数如林冲、宋江、武松这样的大能之士,但大部分要么偷鸡摸狗作奸犯科,要么无恶不作混吃等死,实际上人渣占据大多数。柴进自诩广招天下豪杰,实际上是办了个人渣集中营。就这样如此作为,又能有什么成就呢。

柴进接收了大量人渣,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不少能人的,可是能人里面,他又不少都给得罪了。也就是说,他出钱出力的招待人家,人家最后非但不感激他,反而对他有意见,这好人做的,相当失败了。比如说,一开始他府上有个洪教头,能够做教头的,总归有几分本事,柴进也是奉他为上宾。可是后来林冲路过,柴进马上就对名气更大的林冲大献殷勤,马上就惹得洪教头不高兴。如果这时候柴进协调一番,不让两人见面,这事也就过去了。可是柴进非但引荐二人,还言语挑唆,就想看看俩教头哪个厉害。那时候林冲戴罪之身不愿惹事,洪教头却是不依不挠,结果没几下林冲就把洪教头打倒,洪教头羞的立马走了。就这样,柴进好好的一个教头就这么损失了。虽说洪教头远不如林冲,但大小也是人才,柴进在他身上砸了不少钱,就这么说没就没了。柴进的做法,简直就是狗大户啊。

后面还有一个是武松,那武松身高力大,相貌堂堂,一看就不是一般人物,就算那时候没有名气,柴进如果识人,也应该奉为上宾,可是柴进只那他做一般人对待。对比一下,宋江就厉害多了,第一眼看武松,就立马觉得对方是个人物,那是俯下身子来结交,把武松感动的一塌糊涂。宋江那时候虽然也是囚犯,但由于他的大力推崇,柴进也开始对武松另眼相看,给钱给物的。但是做这些有啥用呢,这时候出力的是柴进,武松感激的可是人家宋江。

看看吧,这就是柴进的所作所为,完全就是一个干啥啥不行的二世祖做派,柴进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似乎就想着这样潇潇洒洒的过一生。然而之前也说了,柴家已经无足轻重了,皇帝不把他当回事,当朝的权臣也不把他家放眼里。就算那些权臣灭了柴家,那也可以说不关皇帝的事,反正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柴进的叔叔就得罪了水浒里的第一大反派大权臣高俅弟弟的小舅子,被气的马上要病死了。临死前嘱咐柴进拿上丹书铁券去告御状,毕竟这是祖宗留下的护身符,该用还得用。结果人家根本不给柴进面子,那时候李逵恰好在,争斗之中李逵打死了了高俅弟弟高廉的小舅子,高廉大怒,直接就把柴进打入死牢。要说那高廉也不是一般人物,除了是高俅弟弟,还是一个大法师,这样的更加不会把柴进放眼里了。最后还是梁山许多兄弟加上公孙胜这个大法师出马,杀死高廉,救出了柴进。

在这些一系列事故中,皇帝压根就没插手,就算事后知道了问起来,在他眼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管死的是柴进还是高廉,在皇帝眼里跟蝼蚁也没差。


最后的宋江待遇跟柴进也差不多,首先宋江本人皇帝是见过的,招安以后宋江一伙人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自身也消耗大半。这时候的宋江压根就没威胁,但是也没什么用。这时候皇帝原本的一些大臣不喜欢宋江一伙人,要毒死他们,还不是直接招呼没打就私自把皇帝赐的御酒给换成了毒酒。因为他们知道,在皇帝眼里,宋江现在根本不重要了。果然,皇帝在知道宋江被毒死以后,只是难过了一小下,责骂了几句,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柴进也好,宋江也罢,都还没有达到要皇帝忌惮的地步,他们的生死,在宋徽宗眼里,真的没那么重要。


一览众河小


《水浒传》中,皇帝连宋江都敢赐死,为何唯独不敢动柴进?

题主这个说法是错误的,1、《水浒传》中宋江被蔡京、童贯和高俅联手以毒酒害死了宋江,而不是皇帝赐死;2、柴进无疾而终的好结局是他自己为人低调、规避风险得来的;3、柴进上梁山前过于嚣张、高调,得罪了朝廷和官府。

1、《水浒传》中宋江被蔡京、童贯和高俅联手以毒酒害死了宋江,而不是皇帝赐死。

宋江自从与李逵别后,心中伤感,思念吴用、花荣,不得会面。是夜药发临危, 嘱咐从人亲随之辈:“可依我言,将我灵柩安葬此间南门外蓼儿洼高原深处,必报 你众人之德。乞依我嘱!”言讫而逝。

宋江破了方腊之后,深受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人嫉恨,四人欺凌皇帝昏庸无能,架空皇帝,他们四人私下串通,以赐御酒为名,在御酒中放入慢性毒药,宋江不知,一口饮尽,由此肚中疼痛,宋江才想到了是中了慢性毒药。宋江便如法炮制,也用慢性毒药下到酒里,哄骗李逵喝下之后才言明。宋江安排好诸般后事,不久毒发身亡。

2、柴进无疾而终的好结局是他自己为人低调、规避风险得来的。

“我亦曾在方腊处做驸马,倘或日后奸臣们知得,于天子前谗佞,见责起来,追了诰命,岂不受辱?不如自识时务,免受玷辱。”推称风疾病患,不时举发,难以任用,情愿纳还官诰,求闲为农。辞别众官,再回沧州横海郡为民,自在过活。忽然一日,无疾而终。

破了方腊之后,柴进虽受了封赏,想到了奸臣当道、皇帝昏聩,自己又曾做过方腊的驸马,只怕日后蔡京等人必然会择机找他麻烦,置他于死地。柴进心想,等到那一天被这帮奸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再被取了性命,与其这般受辱,不如自己早做打算,回到沧州老家,过些低调、实在的日子。所以,柴进抓住时机辞官回到沧州老家以普通草民的身份安闲度日,直至无疾而终。

3、柴进上梁山前过于嚣张、高调,得罪了朝廷和官府。

柴进没有上梁山之前,太过于嚣张、高调。他仗着自己是柴家子孙,享受太祖皇帝御赐丹书铁券的庇佑,行事十分高调、嚣张。他得到赵宋皇家的眷顾,生活过得十分优越,这本来就应该感激祖上恩德,尽量低调行事才对。柴进却不知道到了宋徽宗手里,已经是北宋第八个皇帝,柴家那所谓的“丹书铁券”其实也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而已,他居然仗着这纸老虎,公然和朝廷叫板,大肆豢养江湖好汉、朝廷逃犯和囚犯,总认为官府不敢动他。实际上,柴进的这种威严和声势不过是曾窗户纸,一捅就破。高唐州高廉从柴进的叔叔柴皇城入手,摧枯拉朽,三下五除二,就把柴进那身唬人的老虎皮扒得一干二净。把柴进关进地牢里打了个半死,直到宋江带着梁山兄弟破了高唐州,柴进才重获自由。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皇帝都不敢动柴进的说法!一个高唐州知府高廉(太尉高俅的叔伯兄弟)就差点要了柴进的命。


乔鞅


题主所说皇帝唯独不敢动柴进,这个说法是不太确切的。

被朝廷招安的好汉们虽然大多结局较惨,例如宋江、卢俊义等被赐毒酒。但还是有几位好汉得以善终了的,例如燕青,早日携美江湖逍遥;武松、鲁智深归隐以全性命;更有朱仝,为官一任,仕途安稳。

从这些得以善终的好汉们可以看出,皇帝对于那些威胁不是很大,或是善于激流勇退的前“反政府军”梁山好汉还是网开一面,没有赶尽杀绝的。

柴进,正属于威胁不是很大,又善于激流勇退的一类。

柴进在梁山好汉的排名中虽名列第十位,却是管钱粮的后勤人士,他虽然很讲义气,朋友众多,但并不是一个直接掌兵的人。所以对于皇帝来说,并不是一个有很大威胁的人。

再者,柴进很懂得激流勇退。平定方腊后,他回京受封,被授为武节将军、横海军沧州都统制,柴进虽进入了“体制”,但并不恋栈,他担心日后会被奸臣谗害,被皇帝猜忌,便以患有风疾为由纳还官诰,复回沧州为民,最后得以善终。

当然,柴进的后周皇室子孙身份,也是皇帝考虑的因素之一,传说北宋开国皇帝因是承袭后周世宗柴荣的江山,为堵天下悠悠之口,特立誓善待柴氏子孙,并赐丹书铁券,此券有免死之殊遇,所以柴进可以凭身份免死。

但传说毕竟是传说,丹书即使有,时光流逝,也早已失却立朝之初的宣传安抚的效用,不存在免死特效了。

所以,柴进能得善终,不是皇帝不敢动他,而是不必动他。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宋微宗是不敢动柴进的!!他动柴进不能服众,会被天下人唾骂!!!

也许有人会反问,既然皇帝都不敢动他,为什么区区一个高廉就把他收拾了?

原因有两点,第一:高廉抓柴进的时候,他的丹书铁券并不在高唐州,而是在沧州老家,铁券在时可免罪,不在时则不能免罪;所以在柴皇城庄园,柴进道:“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丹书铁券,谁敢不敬!”;他说到这句的时候,殷天锡并不敢拿他,只说道:“你将来我看!”;正教他拿出来的时候,怎奈铁卷在沧州老家,柴进并没有随身携带;殷天锡见柴进拿不出铁卷,当即大怒,秧极左右来打柴进,李逵护柴进心切,将殷天锡打死;后来高廉抓到柴进的时候,他的铁卷还未取来,在大殿上,柴进叫道:“放着先朝太祖誓书,如何便下刑法打我。”此时的高廉并不敢打他,只说道:“誓书有在那里?”,柴进又道正秧人往沧州取来,高廉一听铁卷不在身边,当即大怒,喝叫左右打得柴进皮开肉绽;

第二:天高皇帝远,高廉依仗高俅势力,横行于高唐州境内,为非作歹,无人敢管;在高唐州境内,只有他高廉最大,他打死柴进就好像捏死一只蚂蚁,远在东京的皇帝根本不知情;就算柴进家有苦主去告,也无济于事,死无对证,空口无凭,所以高廉才敢一心置柴进于死地;






小学生爱历史





三木C先生


宋江的死因

先澄清一下,宋江并非被皇帝赐死,而是被奸臣设计,买通宦官,在御赐的酒水中下了慢性毒药,中毒而死。详细可见《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再差天使却赐御酒 与宋江吃,酒里也与他下了慢药,只消半月之间,以定没救……

正因为宋江含冤死于毒酒,才有了后来托梦宋徽宗的桥段。

事后宋徽宗追究此事,却被高俅等人搪塞过去,以至于连当初携带御酒给宋江的宦官也死于非命,最终死无对证,参见《水浒传》原文:

上皇终被四贼曲为掩饰,不加其罪,当即喝退高俅、杨戬(见注释1)便教追要原赍御酒使臣。不期天使自离楚州回还, 已死于路。

所以皇帝连宋江都敢赐死一说,是子虚乌有的。再来看柴进。

柴进的背景

柴氏乃后周世宗柴荣(921年-959年)之后,想当初柴荣死在了打江山的路上,空留下孤儿寡母,以及诺大的江山。这时候手握禁军的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手下人黄袍加身,篡位建立宋朝。

虽然赵匡胤”一不小心“做了皇帝,但在其内心里柴荣毕竟还是结拜大哥,出于内心的愧疚之情,便赐给了柴氏家族丹书铁券,作为一种名义上的补偿。

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传到柴荣这一辈,这份香火情早已所剩无几。宋朝皇帝作为九五至尊,一言九鼎,完全不存在不敢动柴进一说。

小旋风柴进得以善终,更多是因为皇帝不屑于动他,因为二人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水平上,就如人和蚂蚁一般。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众人下手,把柴进打得皮开肉 绽,鲜血迸流,只得招做使令庄客李大打死殷天锡,取面二十五斤死囚枷钉了,发下牢里监收……

在这一回中,作为知府的高廉就敢动柴进,并且还上了酷刑,可以得知在当时柴进并没有什么特权,平时客气一下是给面子,但如果想动真格的,一样可以把柴进的面子当鞋垫子。

注释1:此杨戬并非我们熟悉的二郎神,而是宋朝著名的奸宦,《水浒传》中将其与蔡京、高俅和童贯列为四大奸臣。


船夫聊名著


问这个问题的朋友,一定没有仔细读书,这两句话每一句对的,且听红尘君详细道来:

宋江不是皇帝赐死的

这首先啊,宋江是被高俅和杨戬,假借皇帝钦差的名义,用毒酒给害死的,而非宋徽宗。

这宋徽宗虽然不是个好皇帝,但其实为人还是不错的,秉承了赵家的宽厚待人的作风,对待属下都很厚道——只不过是他没有识人的能力,宠爱的虽然也有少数宿元景这样的忠臣,但大部分都是蔡京高俅这样的奸臣。

所以在宋江带领着一大帮梁山兄弟们东讨西伐,南征北战之后,他还是很感激的,就连战死的诸如王英李立段景住之流都份上了五品的官——注意,不是职,幸存的就更不用说了。

而宋江更是被封为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也算衣锦还乡了。

柴进,是被高俅的狗腿子的狗腿子给打了的

还有说什么皇帝不敢赐死柴进,这就更荒诞了。

柴进以及他叔叔柴皇城,是被高俅的姻亲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的下人给打死的,说来已经是高俅的狗腿子的狗腿子的狗腿子——也就是高俅的狗腿子的立方给收拾的。

而高俅不过正二品的太尉,距离蔡京的太师都有距离,更不要说皇帝了。

所以就可以看到柴进和皇帝之间,起码差了十七八个等级,能够收拾他的人恐怕没有三五万也差不多了,又如何谈的上皇帝都不敢动他?

红尘君说

所以,这个问题两条都不对,皇帝没有薄情冷酷的收拾宋江,但是能够欺负柴家,只要高俅家的一条狗都足够了,更加不要说皇帝。

这个事情也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自强,不能指望着别人感恩后一直照顾你,像是柴进祖上有着陈桥让位之功,不可谓不大,但是隔了十几代之后也就没啥用了,更何况别的恩德呢?

以上


在下红尘君,一个不正经的喜欢历史的攻城狮,尤其喜欢分享水浒故事。诸位若是喜欢我的文章,敬请点赞关注转发——这样就能自动收到更多红尘的文章啦,更欢迎留言聊天,红尘君承诺每条必看必回,再次鞠躬感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尘如镜



首先,皇帝不杀柴进不是不敢,而是不愿,因为这牵扯柴赵两族的历史恩怨,涉及到大宋立国的一段历史。

当年,后周皇帝是柴荣,而赵匡胤是柴荣麾下深受信任的著名将领,两人名为君臣,实则在并肩战斗的过程中建立了兄弟般的深厚关系。


后柴荣猝然病逝,传位于八岁的幼帝柴宗训,内政委托给范质和王傅,军权委托给了结义兄弟赵匡胤,赵可谓是货真价实的顾命大臣。

结果呢,陈桥驿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夺了皇位,建立了大宋。也就是说赵匡胤的皇位是从孤儿寡母的手中夺来的,况且柴荣一向待他不薄,于情于理有些说不过去。

赵匡胤有些胜之不武,又有些内疚,于是立下了誓碑,继任者须默诵碑上誓言,不得违抗。

据闻誓碑内容是:

一为“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趣之。”

后人有人质疑碑的内容,但整宋一朝,优待文人士大夫和柴世宗族却是事实。


柴进随宋江征方腊回来后,授横海军沧州都统制,但他推称“风疾病患,不时举发,难以任用,不堪为官,情愿纳还官诰,求闲为农,再回沧州横海郡为民,自在快活。”

柴进可谓是识大体,知进退,选择了主动归隐,以示自己没有更多的野心。那么赵氏朝廷为了自己优待前朝的名声,自然是不愿再行加害的。


仓土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宋江并不是皇帝赐死的,而是奸臣用计害死的。

宋江是喝了奸臣们以皇帝名义送来的御酒害死的。我以前始终不明白,奸臣们为什么一定要害死宋江呢?以宋江对朝廷百依百顺的性格应该对奸臣们构成不了威胁才对,为什么奸臣们还那么不容他,想方设法害死他?

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历史恩怨和奸臣对未来的考虑。

首先高俅的叔伯兄弟高廉就是死在梁山手里,这个仇高俅大概不会忘记。其次高俅后来征讨梁山被俘,这也是奇耻大辱,高俅肯定对宋江恨之入骨。这是高俅和梁山的恩怨,自然就算在宋江身上。

蔡京和梁山的恩怨主要是因为他的姑爷梁中书。梁中书给蔡京送的生日礼物生辰纲就是梁山劫的,这是其一。后来因为卢俊义的事,梁山好汉大闹北京城大名府,蔡京肯定也记恨在心。再有就是宋江大闹江州,闹的就是蔡京儿子蔡九的地盘。

这些都是奸臣们和宋江过去的恩仇,这还不是他们想杀是宋江的主要原因。而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宋江非常有才干,很讨徽宗皇帝喜欢,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有朝一日官位很可能超过这些奸臣。而且宋江手下将领散布在全国各地当官,他们都以宋江马首是瞻,一旦成了气候就难以遏制。

这种情况是以蔡京为首的奸臣最不愿意见到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此及早杀掉宋江,以除后患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说完宋江必须得杀的原因,再说柴进不杀的原因。

奸臣们不杀柴进,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铁卷丹书。在高唐州柴进也有铁卷丹书,可是为什么被抓起来了?有的人会说当时铁卷丹书没在跟前,其实这不是理由。难道柴进走到那里都得拿着它,不拿着就有危险?

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铁卷丹书实际是当年赵匡胤窃取大周江山,为了掩人口实同时也是因为愧疚,寻求心里安慰给柴家后人的特殊待遇。这种待遇只要历代皇帝重视,就会具有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可是随着年代的久远和皇帝的昏庸,对这件事肯定越来越不重视。在一般的地方官员看来,它或许还有很大的权威性,可是在对于那些朝廷弄权的奸臣来说,却等于废纸一张。

柴进叔叔之死就说明这个问题。

那些奸臣之所以没有杀柴进,主要还是没有必要。柴进才干和心机远不如宋江,在梁山将领的威望也不及宋江,而且柴进为了避祸后来也辞官回家了。而且杀了柴进,如果哪天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还得想办法遮掩,这毕竟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对于这样一个没有威胁,杀了只会惹麻烦没有好处的事,奸臣们又不是傻瓜不会干的。如果柴进也像宋江那样对他们有威胁,他们一定也会想方设法害死他的。铁卷丹书救不了他命。

因此我认为本问题的答案是,奸臣们不是不敢杀柴进,而是没有必要,仅此而已。


占礼杂谈


说皇帝不敢动柴进的朋友,未免看书太不认真了。赵佶在前期确实和柴进没交集可言,但我们发现,赵佶不出马不代表别人不敢出马,你们以为高廉整柴进是因为高俅在撑腰?那是因为皇上在撑腰。

赵、柴两家的恩怨想必大家都清楚,赵匡胤夺位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大度以及收买民心积攒口碑,特别给柴家定制了一枚丹书铁劵,此物不仅可以保证柴家子弟衣食无忧,还有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他们的罪责。到了柴进这一辈,宋朝还没灭亡,所以丹书铁劵的效力扔在。但我们发现,丹书铁劵这张VIP卡片被柴进开发了一大新的功能,那就是私藏案犯!柴进在沧州名声不错,他的名声好是因为他经常会收纳一些江湖人士留在府中,并热情款待,临别还会给他们安排工作或推荐就业,但他收留的这些人大多都是身上背负着命案的人,只要在柴府待上个一年半载,风头一过便万事大吉,该吃吃,该喝喝,你犯过的罪,没有人会记得。

柴进的做法势必会引起官府的反感,但官府的人知道他有丹书铁劵,所以也不敢进柴府要人。当年宋江辗转到柴府时害怕给柴进惹来麻烦,柴进哈哈一笑,说了这么一句很硬核的话:

兄长放心。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

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了,柴进已经不仅仅在用丹书铁劵保护自己了,而是在包庇犯人。柴进为什么敢如此嚣张,是因为他把整个北宋的社会秩序研究的很透彻,赵佶虽然是皇帝,但他无心顾及朝政,实权其实是在高俅、童贯、蔡京等人的手里,只要柴进不侵犯这些狗贼们的权益,就算是包庇犯人,也没人敢动他,所以这么多年来,柴进的做法就算世人皆知也没人敢去揭发他。

可俗话说常在河边走怎会不湿鞋,我们发现有一天高廉和殷天锡突然就开始找柴家人的麻烦了。首先高廉是在高唐州刚刚上任,一上任就让小叔子殷天锡制造动静,并且直接欺负到了柴皇城的头上,柴皇城有难柴进必来相助,按常理来讲柴进这种直系柴家血脉都亲临现场了,别说你殷天锡要收敛一点,连高廉甚至高俅都要恭敬三分。

可事实呢,殷天锡丝毫不给柴进面子,还以柴进没拿丹书铁劵为由继而更加的猖狂。有人说柴进就是吃了没拿丹书铁券的亏,持此观点的答主未免太搞笑了,试想,皇帝微服私访不穿龙袍就不能行使权力了?将军不穿铠甲就不是将军了?因此殷天锡的态度很明确,就算你现在拿出了丹书铁劵,我也要怼你。


为什么柴进突然会落难。结合我上面所说的,柴进只要不侵犯高俅等人的权益就能继续“为所欲为”,可随着剧情的进展我们发现柴进和梁山走得越来越近,其中不乏许多和高俅等人有过节的人,那么这样一来,柴进的举动就是明摆着和高俅作对,那么以高俅的脾气,不弄你我就不是小人。

想弄柴进,还得有合适的理由,总不能简单的说柴进和许多我讨厌的人走的很近,宝宝不开心啊,陛下替我做主吧。而柴进私藏犯人这个举动,这是给了高俅充足的理由去收拾他,且不说高俅的做法是不是为了一己私欲,柴进单单这大批量私藏犯人的罪名足以让他被诛九族了。那么只要高俅和赵佶反应柴进的作风问题,赵佶就算在昏庸也不可能再无动于衷,但碍于祖宗的面子,赵佶不能亲自出手吧。

“陛下勿忧,臣有一计…”

于是高廉来到了高唐州,殷天锡来柴皇城出碰瓷,接着只需要再把柴进引来,将柴家人一网打尽,就能解决心头之患。

但高俅的失误之处在于,柴进并非独自一人去的高唐州,当时李逵也在现场。李逵本就对这些昏官们很有成见,看见殷天锡更是气不大一处来,于是铁拳一挥,将殷天锡打死。

柴进看见殷天锡死了顿时有些懵逼,他其实这个时候也知道了既然殷天锡敢来找茬,那自然也不怕他手中的丹书铁券。柴进知道自己大难临头,让李逵先走以免受牵连,李逵怕柴进吃亏自然不愿意走,柴进说哥有丹书铁劵没人敢动我。于是李逵傻乎乎的回梁山去了,那么柴进为什么让李逵走,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让他去通风报信,在丹书铁券失效的情况下,柴进只能寄托于梁山兄弟前来相助,以李逵的性格回去后又不可能默不作声,所以柴进的这个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最终梁山举兵攻打高唐州,由于高廉的妖法着实厉害,所以李逵又去请了公孙胜回归,这样才赢了高廉,救了柴进。

柴进得救后一反常态的第一时间上了梁山,他知道高廉死了高俅定会来报仇,如果再回到沧州恐怕凶多吉少。

所以,他从这个时候也真正的明白了,丹书铁券只能证明他是柴家人,再也不能为他避灾挡祸了…


柴进落难在当时也算是大新闻,但除了梁山来营救他之外,其余他救济的人一个也没来,呵呵,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