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夷之争:中国古代隋唐地方郡县制度与羁縻统治分析

导读

中国古代地方统治从夏商周松散阶段过渡到秦汉隋唐实在是一个漫长的时期,而那种三千年前的贵族统治再也回不来了,每一个诸侯为了能够成为华夏的统治者,奋不顾身的创发新制度,以使得百姓的潜力发展到最大力度,郡县制度则是应运而生,真正大力推广的是战国时期,秦用它统一了中国地区,而百越西羌之地则不合适的也一贯用之,为后世埋下了隐患,幸而隋唐改进

汉民族主体地区采用郡县,蛮夷之地则用羁縻,以故隋唐能长有天下并传制度千年。

三代时期治理天下的模式


汉夷之争:中国古代隋唐地方郡县制度与羁縻统治分析

三代时期垂衣裳而治天下图

制度是区别文明先进与否的重要水平线,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够在四大古国中后来居上,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先进的文官制度与地方郡县制度带动了整个国家向前发展,面对外来敌人不会四分五裂,而是一致对外,无往不破,这就是传承五千年的中国内核之所在。

相传虞夏之季,古代贤王垂衣裳而天下治。这一直是我们封建时代的理想天下标准,但是在遥远的春秋时期并不是这样,那个时候还有道家的小国寡民政治理想,虽然出发点不同,但归宿却是一样的,都是古代中国人对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思考,可是,四千年前的古代君王要统治的人民因为其稀少,确实也容易做到,当时的百姓欲望不大,能吃饱不至于死就是很好了吧。

历史总是会缓慢进步,中国的人口也总是会不尽增长的,但是制度如果日益不变的话,就很难适应新的变化,这也就是四千年前大禹为什么会发出四海穷困,天禄永终的原因了。春秋时期二千万的巨大人口再也不是过去那种方式能够管理的了,以至于出现郡县制度,但当时的郡县制度却不是很深入人心的。而八百年后的隋唐时期才可以称为真正完善的郡县制度,再加上羁縻制度,可以说真的是江山永固了。

隋唐时期盛世制度的源流


汉夷之争:中国古代隋唐地方郡县制度与羁縻统治分析

唐时期盛世全图

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第二个繁荣时期,它的突然兴起不是没有原因的,自从三国归晋之后,都以为晋能够像汉朝一样长久的拥有天下,可是分封的异端却给汉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后面南北朝并立的三百年沉淀出了如秦汉一般的隋唐,那个时期的隋唐是并称的,并没有单独如一的划分为隋朝或者唐朝,广大的汉族精英继承着秦汉的遗风,几乎每个人都是文武不分家。

一大批的陇西贵族集团开创了北朝世系,包括隋唐,它们的建立都是在府兵制建立起来的,府兵制的闲时为农,战时为兵极大的提高了古代农民军的战斗力,它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春秋军制的继承。府兵制和汉族精英们开创了数个王朝,但是地方制度却必须采用汉制还是因俗而治成为了隋唐三代君主头疼的难题。

历史从来都是为现实服务的,这是从中国古代就已经确立下来的观点,至于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隋唐的郡县制度于羁縻制度,换用一句话说也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古代来为现在服务,千年前的隋唐面临着比现在还要庞大的领土,是如何治理的,怎么样才能对帝国的领土实行有效的统治,这些都成为了让当时统治者头疼的问题,现在也是一样,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化解,到底是应该坚持汉本位制度还是华夷一家,当时先进的统治者代表太宗皇帝给出了准确的答案;自古皆贱夷狄,贵中华,朕独爱之如一。再加上强大的国力使得唐帝国称霸了世界。

郡县制与羁縻制在后世的转归


汉夷之争:中国古代隋唐地方郡县制度与羁縻统治分析

郡县制与羁縻制在元朝转归应用图

我们不做无意义的事情,历史也是如此,研究隋唐地方郡县制度与羁縻制度是中国人的修史传统和尊重历史文化。研究郡县不仅仅是为了在青史留下一家之言,更是对我们现在都有深刻的意义,郡县的制度一直遗留在现在,化为省,市,县,乡,村,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遗泽,我们在今天都还能使用,这就叫做文化的普世价值,而郡县制度也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产物,它的出现成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一种全新而稳固的地方统治制度开始从中国蔓延道到全世界,例如韩国仿效中国的道和郡制,英国的郡制度,无一不例外。

羁縻制度也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而是转变为其他形式,例如宋朝的羁縻制度,它牺牲地方治理的方式来换取蛮夷首领的臣服和纳贡,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之后收复湖南境内的梅山就是如此,到了明朝更典型的则是土司制度。

三百年的南北朝乱世开启了隋唐,它是汉族精英的创作品,也是胡汉众多民族的结晶。面对着庞大的国土与众多的子民,睿智的统治者并没有慌张,一如既往的采取了传统中国治理的方式,中央采取一直一来的三分制度,即宰相掌握着行政之权力,将军掌握着军事方面的权力,而六部中的多部掌握着整个国家的财政大权,当然,皇帝任然拥有自己的内库,这是不变的规律,地方上则大部分还是保持着一直以来的郡县制度,只不过因为皇帝的喜好而频繁的变化名称罢了。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至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而秦以后郡大县小。——《史记》

隋唐时期对古代制度的动态继承


汉夷之争:中国古代隋唐地方郡县制度与羁縻统治分析

唐朝时期郡县制度下的盛世图

研究历史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必须要研究它的起源。隋唐时代的郡县制与羁縻制度是一种渊源颇深的一种制度,它最早可以追溯道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军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开始在国都以外的地区设置郡县,由晋侯控制地方官任免,这在春秋时期已经是很先进的存在了,而开始设县则更多的是秦国。

秦国先君起初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区别于夷夏管理的存在,没想到后来却被后世的历代皇帝广泛采用,到他的后人秦始皇帝成为了定制的存在,夷灭六国而设置郡县,虽然后面秦朝经历十五年便迅速崩溃,但是秦朝的郡县制度却流传了千古,一直到隋唐时期都还在全国广泛的使用,这就是郡县制度的由来,而羁縻制度则更多的是汉朝的发明,西汉是因为南匈奴的投降而在河南以北之地广泛设置羁縻州来进行管理,到东汉则是为了应付西边的诸多羌人部落。流传到隋唐则已经成为夷夏之间的一种定制。

隋唐时期就是使用羁縻制度在边境地区进行管理,因为隋唐时期武功军事都十分强大,隋朝文皇帝南征北讨,平定了南边的陈国,将它化为隋朝的郡县,而北边的突厥说起来还是杨广解决的,杨广采取分化的制度使得突厥一分为二,东西二部再难以对中原地区构成威胁,降伏的部落则设置羁縻州进行管理,北边叫做绥远,后面的唐朝都护府都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名字罢了。这就是隋唐地方郡县制度和羁制度的起源和由来了。

隋唐时代的郡县制度相比于秦汉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为了研究方便仍然称之为郡县制度,隋朝时期的郡县制度准确来说已经变了,隋文帝即位以后因为秦朝二世而亡,决定不采取秦制,罢免全国各地的郡,用州来统县,在一定程度上隋唐时期的郡县制度被称为州县制度也不失为可。但是后面隋炀帝又把州改为郡,每个地方郡设置太守进行管理,太守的任免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其实,由郡变为州并不是那么简单,郡在很久以前就被汉朝证明过,容易在中央衰落的时候造成诸侯做大的局面,而东汉后期的群雄争霸就是这个原因,不信试看,起兵的诸侯哪一个不是地方太守或者州牧。

以武力起家的杨坚很是忌惮这种地方做大的局面,便割大郡为小州,化郡为州,他其实是经过了充分的考虑的,这样对国家的益处也是很大的,地方便没有那么大的权利来越矩挑战中央了,但是隋炀帝却没有考虑那么多的,他是想着一心一意效仿汉武帝进行拓边。,广大的郡制度能够更好的进行开拓。在疆域范围内超过了秦朝的固有领土,对土谷浑进行了有效的统治,这是郡制度的好处,我们应该铭记着,其实后来的杨广是打算开拓西域的,可惜他的急切使得国内局势崩溃,代之以唐,而郡的下层机构却是相当的稳定,一直到今天都还在使用。

羁縻制度的细节与统治方式。


汉夷之争:中国古代隋唐地方郡县制度与羁縻统治分析

唐朝时期羁縻地区的设立图

古代中国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早在秦汉之前的广大诸侯国里面就标明了夷夏之分,前面的人没有提出明确的区分,但是孔子及其之后就明确的提出了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的概念,这种观念深深的影响到了后世的中国人,再加是草原部落一直就没有形成国家组织的形式,更多的时候是以一种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的,汉朝和匈奴的对决其实是和广大草原小部落的对决,隋唐和突厥及其周围的少数民族对战也是一样,因此中国秦汉至隋唐的皇帝一直是不喜欢用郡县的方式对这些游牧民族进行统治的,汉人皇帝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是不适用,因为少数民族天性散漫惯了,很难像中原百姓那样在固定的地区进行耕种,所以,基本上所有的汉人皇帝都在胡汉交界的地区设置羁縻州进行管辖。

准确来说是对辽东地区以及内外蒙古,天山南北的广大西域地区,西藏诸羌部,甘肃河湟地区。这些就是历史上广大少数民族生存的地区,历朝历代的皇帝也是在这些地方设置的羁縻州进行管辖,尤其以唐朝时期的都护府最为出名,对这些地区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的设置是仿造汉朝的西域都护府设置的,目的是对西域三十六国进行管辖。这里西域大小国家林立不一定是三十六个, 且以三十六代称罢了。

自玉门以外三千里,皆非汉人之故地,乃武帝拓边所得,其广大非常,土地之广远胜中原,然物产民丰之不及唐一郡,由是国家夷狄之分众也,武后拓边得其旧地,以置安西都护府统理诸小国,驻兵牧民者也。——《旧唐书》


汉夷之争:中国古代隋唐地方郡县制度与羁縻统治分析

西域诸国与中原交流图

西域地区民族成分比较复杂,有汉朝时期留下来的昭武九姓建立的龟慈国,还有其他小国,经常因为各种小事情爆发矛盾,有时候是因为争夺水源而引发的械斗,有时候是因为争夺土地爆发的战争,正因为这种情况,西域诸多小国就没有安分的一天,而唐朝虽然说是作为外来势力,但是唐帝国的强大能够平衡西域诸多国家的关系,再加上西域本来也是汉朝时期的固有领土,唐帝国在那里驻军防守也不为过。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基本上就是这样形成的,可以看作是一种军事羁縻州,它管辖的地区十分广大甚至一度超过传统的中原地区,但是地方经济产量却远远不如唐帝国的一个郡府,安西都护府除了承当维护军事安全的职能之外,还要设置如汉地一样的文官行政系统进行赋税管理,安西都护府的文官系统其实是很不被重视的,它基本上是为了军事武力而服务的,西域三十六国虽然接受着唐帝国的统治,但是他们更多害怕的还是安西将军,不接受唐朝内地汉地一般的统治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恩赐了,他们在维系本民族统治的同时还要向安西都护府的汉人官员上缴赋税,这种赋税并不是如汉地一般承当到每个人头上,更多的是以维持安西唐军军费的存在方式。

除了缴纳军费之外,西域诸国还要每年向唐朝中央所在,也就是长安的唐朝皇帝进贡纳祥瑞,而得到军费的安西都护军队也有为西域诸国维持安全的责任,当二国互斗的时候要提供调节,不得偏袒其中一方。当然,安西都护府和这些国家也也有着共同的敌人,起初是突厥,后面是大食。当双方爆发战争的时候,是以唐帝国和大食帝国所进行的,西域诸多国家要派遣军队跟随唐军进行应战。其中著名的恒罗斯之战就是如此。

他伴随了唐朝的前中期,有效的管辖了西域和内外蒙古以及辽东等广大地区,为汉民族的生存疆域进行了极其有力的扩展,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宋元明清的领土乃至现在都是唐朝奠定的。在民族矛盾方面也是做到了相对的调解。

郡县制度的细节与统治方式


汉夷之争:中国古代隋唐地方郡县制度与羁縻统治分析

唐朝百姓地方生活图

汉地的郡县制度,郡县制度从秦汉就开始了,虽然说前期被百姓所不适应,但是后面有效的次序却让人们习惯了,到隋唐时期更是如此,隋唐在地方虽然一直在州县和郡县制之间摇摆不定,但是后面还是在唐开元年间确定了州县制,地方郡名完全废除,采用州制,官府主要是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协调民间徭役征派,收取赋税。

汉地的百姓不同外族,老百姓是很好管理的存在,县以下是乡三老,许多百姓一辈子除了跟随国家到遥远地区服兵役或者徭役才赶赴绝域,负责一直都是生活在方圆不出三十里的地方,依靠宗族法系进行统治。地方百姓信服乡三老和里长,而不知官府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眼里,

皇帝那真的是天颜一般的存在。

而郡县制取代了传统贵族世袭统治实在是一种进步,但是贵族世袭并没有完全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它于郡县制度一直存在于唐宋及后世社会,可以说江南的郡县真的是只存在于县中,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正是郡县制度于宗法制度博弈妥协的最好证明,总的来说郡县制度的存在还是具有他的合理性的,它确保了封建帝国对地方的有效统治,虽然说皇权不能下乡,但是任何事物谁又敢确保绝对的统治呢?郡县对于地方基层也是这样。

羁縻制度对统一帝国的劣根性


汉夷之争:中国古代隋唐地方郡县制度与羁縻统治分析

羁縻所导致的藩镇割据图

羁縻制度之于郡县,其实羁縻制度就是郡县制度在域外地区的一种松散方式,它面对的不在是广大汉族群体农耕百姓,而是北方游牧之民,只能在郡县的基础上大力降低标准,否则是绝难以在那些地方推行的。

羁縻制度对于中央集权来说的话,准确一点不算是中央集权,因为中央集权要求的是高度统一的上级对下级的管理而不是自民族对自己的自治。藩又叫方镇。方即四方,藩及藩篱,镇即镇守,也指军镇。因此藩镇的本义,就是镇守一方,保卫中央。因此,要想广大少数民族能够服从于唐帝国的统治或者后世中原帝国只有往进行大量移民来同化其民族,以成为我农耕社会的一员,但是苦难之大是后世可以想象的。

唐王朝在后面采取了羁縻变藩镇的手法来进行统治,这种制度说实话是东汉诸侯林立的仿版,只有在中央集权及其强大的时候才能对广大藩镇进行统治,而一旦中央政府衰落,藩镇就会反噬,这在后面的安史之乱是有血的教训的,但是羁縻州是不会这样的,中央政府衰落最多是失去这些领土,后世还有机会可以收回,而藩镇割据则是军事强人取代旧帝国的过程,羁縻则是固有领土失去统治的过程,二者各有其利弊。

结语

隋唐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是它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制度财富却使得我们受益到今天,地方郡县制与羁縻制度也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于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