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登基後,為什麼要祭祀朱允文以及建文朝故去的大臣?

殘月枕夢


萬曆皇帝剛登基時才10歲,應該說童心未泯,對一切事物都很好奇。

當時的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一次在給萬曆講歷史課的時候,當講到朱允炆時,張居正語焉不詳一句帶過,這就引起萬曆小皇帝的好奇心追問朱允炆的下落,張居正被逼無奈講出根據歷代內閣大臣口口相傳,朱允炆在福建的某個寺廟出家為生疑,這是著名的《明神宗實錄》首次明文提到有關朱允炆的記載。

然後小皇帝又提出公開祭祀朱允炆及其忠臣,遭到了張居正的嚴厲反對。年幼的小皇帝不明白為什麼老師反對,直到張居正因病去世萬曆皇帝親政時,因為叛逆的心裡,被張居正壓制多年,凡是張居正做的都要反著來做,包括一條鞭法、考成法這些為明朝帶來眾多好處的措施都被取消,當他再次提出要祭祀建文帝朱允炆及其忠臣的時候,滿朝的大臣們居然一個反對的都沒有。

祭祀後沒多久,大臣們又給萬曆皇帝上書,要求恢復朱允文的年號,本質上確是對萬曆皇權的挑戰,萬曆一想自己是朱棣這一系造反奪來的皇位本不想答應,如果答應了就對皇位合法性造成威脅,但被大臣們逼迫的沒辦法最終還是答應。

這一答應就讓大臣們看出萬曆皇帝的軟弱性,此後國本之爭,大臣們就是拖著不答應,造成萬曆賭氣三十年不上朝,也沒能辦成。皇帝不上朝,大臣們就玩起了黨爭,越演越烈,最終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陸棄


眾所周知,朱棣是發動靖難之役用武力奪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全然不顧及老爹朱元璋的臨死遺言,也違背了自古以來帝國繼承人的政治程序,而且在攻佔國都南京後,皇宮突然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產生了一件千古之謎。

既然朱棣得國不正,還刻意掩蓋了歷史的真相,甚至巴不得把建文帝的所有個人信息全部在史書上消掉,那麼作為朱棣後人的萬曆皇帝為何要違背祖上意願,大張旗鼓的祭拜建文帝,併為辱罵反抗朱棣的方孝孺、黃子澄等人平反呢?

萬曆這樣做根本原因就是為了維護統治。畢竟對萬曆而言,靖難之役太遙遠了,一百多年前的事兒跟自己沒什麼關係,而且現在那群人及他們的後人也早已下落不明或是沒有權力,對自己毫無威脅,反而倒可以利用這件事為自己政治造勢。

古代皇帝登基一般都要做點什麼事兒。要麼大赦天下,要麼減免賦稅,要麼宣揚忠義,這些做法似乎都成為了一種歷史規律,從本質上講,就是為了坐穩龍椅而政治作秀。當時剛登上皇位的萬曆沒有經驗,也需要一批忠心耿耿的臣子來輔助,於是大肆的宣揚為了建文帝而獻身的那些忠臣,並且給予很高的評價與諡號,也是為了提倡忠君愛國思想,營造一種良好的政治風氣。



而且萬曆帝個人對建文帝一直也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與神秘感。萬曆從小就是個好奇心非常強的孩子,尤其對建文帝的下落之謎十分感興趣。其實對比來看,在性格方面,萬曆和建文帝還是蠻像的,兩人雖然都文弱但都十分渴望能夠像祖輩一樣有所作為,也算是有緣吧。

(配圖來自網絡)我是納蘭軒若,歡迎關注互動。


納蘭談史


其實萬曆就是乖孩子,政治明銳性比起張居正差遠了,更別提他爺爺嘉靖了。不過,在給朱允炆恢復年號,給方孝孺等忠義節士們平反摘帽子,還算是功德一件。但結果可能是大家意想不到的!


萬曆年幼的時候,張居正和李太后對其管教那是相當嚴格的。苦口婆心,有點慈禧對光緒的那種意思,人前人後說要將萬曆培養成一代聖君。

萬曆年幼的時候,的確也非常勤奮好學!而且善於提問題,當他學習本朝歷史的時候,發現了關於建文帝朱允炆的記錄語焉不詳,甚至有前後矛盾的地方。於是他就問張太傅,這個建文帝究竟什麼情況?而張居正就一句話,”自己看書!”

這就觸發了少年萬曆的好奇心,他因此對建文帝朱允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有一天張居正給萬曆上課呢,萬曆再次拋出問題,朱允炆究竟是被燒死了,還是流亡了?張居正面對少年萬曆的好奇心,終於告訴了萬曆一個秘密。就是後來記錄在《明神宗實錄》裡面的那個建文帝本尊在明英宗年間被發現的故事。同時,萬曆對建文朝的忠臣節士方孝孺等人產生了極大的同情!

所以萬曆10歲繼位的時候,就公開下詔,要求褒獎建文朝忠臣節士的忠義,為他們建造忠節祠以表紀念。


但是萬萬沒想到,張居正為首的朝臣們,對此無動於衷,萬曆的聖旨簡直就是一張廢紙!小小的萬曆開始懷疑他的偶像張太傅了,為什麼明明方孝孺是忠臣,你們卻不允許我去紀念忠臣?既然建文帝沒有死,為什麼要宣佈他死亡?其實炒米猜想,萬曆可能還有一個更大的疑問,那就是明明朱棣是搶了建文帝的位子,為什麼太廟裡只有朱棣而沒有朱允炆?你在教我一心只讀聖賢書,可是現實不是在違揹著聖人之道嗎?

少年天子萬曆再成長過程中,有一萬個為什麼?很多事情張太傅回覆得無可辯駁。但唯獨此事,沒有給予解惑。在萬曆心中埋下了種子。

所以張居正死後,大量的張居正的另外一面被政敵強行暴露給萬曆的時候,萬曆出離了憤怒!所以萬曆親政之初,就開始不遺餘力地清算他的張太傅。這個老騙子,欺騙了我20年。

萬曆13年,清算完張居正的萬曆,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了,於是大規模給“建文餘孽”翻案,平反,摘帽子!


同年,徐輝祖、方孝孺、卓敬、盧迥等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平反,他們的後裔得到了撫卹。在南京做官的湯顯祖親自給方孝孺重塑衣冠冢,幾經破壞與重修,現在方孝孺的墓還在南京市雨花臺區雨花臺烈士陵園東北山麓。

但是到了萬曆16年,大臣王祖嫡提出要為建文帝恢復名譽,恢復年號,補錄歷史的是時候。此刻的萬曆終於明白當年張居正對此事“冷處理”的原因。於是他喊停了這個提議!

因為他終於意識到朱棣當年“靖難之役”奪嫡成功,但是造成明初歷史上那段空白,以及留給後世子孫的政治合法性的包袱。


的確此時距離朱允炆那段歷史,已經隔著近200年。時間已經沖淡了很多政治敏感,此時再提朱允炆,對萬曆的合法性已經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了。而且明英宗也有釋放朱允炆兒子的先例。但畢竟對於朱允炆本人,還是諱莫如深的!

萬曆終於為自己當初政治上的幼稚開始買單。

因為離開了張居正以後,面對文官集團的強大,萬曆並沒有像他爺爺嘉靖那樣,牢牢控制內閣,掌握主動權。所以,光爭國本事件就持續了15年,無數大臣被斥被貶被杖打,萬曆身心交瘁、整個帝國不得安寧,最終還是以萬曆失敗告終。

其實,早在萬曆24年,萬曆失敗就已經有預兆了。因為在這一年,萬曆扛了7年之久,終於同意給恢復建文年號,在不給朱允炆單獨列本紀的前提下,同意重新編寫國史,記錄朱允炆事蹟!


此刻的萬曆比起嘉靖,已經到了和文官集團討價還價的地步了。而且這個文官集團後來就發展成為了明末最最有名得東林黨!


炒米視角


萬曆皇帝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在位時間有48年,也是明朝所有皇帝中最任性的皇帝之一,說他任性是因為他在位後期長達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事。

明神宗朱翊鈞登基時還是一個10歲的未成年,對於很多事情都懵懂無知,而且還充滿了好奇心。

朱翊鈞年幼之時,他的母親和老師張居正對他的管教都十分嚴格,可以說是苦口婆心。但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幼年的朱翊鈞也確實是個聰明好學的好孩子。

有一天,他在學習本朝的歷史時發現書中記載的關於建文帝朱允炆的記錄非常不詳細,還存在一些特別明顯的前後矛盾的地方,而且他的老師張居正張太傅給他講課時講到此處也是語焉不詳,寧可一句話帶過,並沒有給出多餘的解釋。於是聰明好學的他便向張太傅提出了他的疑問:

“建文帝的這件事究竟是怎麼回事?”

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張太傅並不想做出過多的解釋,只是告訴他自己去看書。這不僅沒有讓萬曆就此打住,而是加重了他的好奇心,對建文帝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從此建文帝這件事在他心中便成了一個大問號,未得到解答之前,他都會對此而耿耿於懷。有些知識在書本上是得不到的,所以在張太傅為他上課時,他再一次追問張太傅,建文帝究竟是被燒死了,還是逃亡了?

張太傅看到萬曆如此好奇,而且一副不得到答案就誓不罷休的樣子,苦笑一聲,便把秘密告訴給了萬曆。就是後來記錄在《明神宗實錄》中的關於建文帝朱允炆在明英宗年被“發現”的故事。

知道真實答案後的明神宗朱翊鈞,大發感慨,對建文朝的忠臣節士方孝孺等人都產生了同情之心。所以在他登基為帝后,他便提出要祭祀朱允炆以及建文朝故去的大臣,而且還為此特意下了一道聖旨。

但是結果卻讓他出乎意料,他的聖旨如同一張廢紙一般,因為沒有人真正響應他去做這件事,而且以張居正為首的大臣們都忽視他的聖旨,當它不存在。

這讓年少的萬曆對此疑問更加深重,而且對於張太傅的做法也完全不能理解。作為忠臣為什麼不去祭祀?

明明是祖先朱棣搶了朱允炆的皇位,為什麼太廟有朱棣,卻沒有朱允炆?

這一個個的疑問長久的存在於少年萬曆的心中,沒有得到準確的解惑。

一直到張居正死後,張居正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一面,才被他的政敵給暴露給萬曆。親政後的萬曆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清算他的老師張太傅。

之後就把他一直想做卻沒有完成的事做了,那就是大規模給建文朝的大臣們翻案,平反,摘帽子!

但就在萬曆做完這件事三年之後,大臣提出為建文帝恢復名譽,恢復年號,補錄歷史的時候,萬曆才忽然反應過來,似乎他本人的皇位的政治合法性完全是因為當年朱棣“靖難之役”奪嫡成功,才造成的明朝初期那段空白歷史。

所以,當年張太傅之所以會有如此冷淡的態度去處理,原因就在於此,你給朱允炆平反,相當於出賣祖宗,也就是出賣自我!自己得位不正!

此時的他不得不就此打住之前的提議。但是萬曆最終也要為自己當初政治上的單純無知所買單。

因為在張居正死後,萬曆沒有了張居正的輔佐,又因文官集團逐漸強大,親政的萬曆並沒有牢牢的控制內閣,掌握一切主動權。所以後來便發生了“爭國本”這件事就持續了15年之久的大事情,還有很多大臣因此被斥責被貶官被杖打等,萬曆也因此被搞得身心俱疲,整個明王朝都不得安寧,最後不得不以萬曆失敗而告終。


歷來現實


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明穆宗朱載垕的太子,明穆宗喜歡酒色,過早掏空了身體,36歲就死了,9歲的萬曆皇帝登基。萬曆皇帝小時候受到父親的喜愛,但是父親基本在陪其他女人,萬曆皇帝的生活起居、學習等事情就由母親李太后承擔,李太后是宮女出生,一肚子的小聰明,但是缺乏大格局,這種個性直接影響了萬曆皇帝。萬曆皇帝自小比較聰明,5歲就會寫大字,口齒清晰,聲音洪亮,很想有一番作為。小時候,張居正叫他讀書,他突發好奇,問起建文帝的事情,張居正的意思是說這事不好說,也說不清楚,過去就過去了。

其實張居正這個做法是對的,這事已經過去170多年,加之是自己的祖宗朱棣搶了人家建文帝的皇位,再去拉扯這個事情沒有意義。建文帝和朱棣的事情,本是朱家的內鬥,大臣跟著遭殃,建文帝是朱元璋欽定的繼承人,朱棣是篡位,朱棣進入南京後,一開始並沒有大開殺戒,而是勸降,包括建文帝的旗手方孝孺,朱棣也給機會,只要為朱棣起草繼位詔書,可以不死,而且還能當官。但是建文帝的一些舊臣,由於感念建文帝的知遇之恩,或是對篡位者的鄙視,並不向朱棣屈服,而是選擇了為建文帝殉難。也有不少大臣選擇了主動迎接朱棣登基,包括後來的名臣楊士奇、楊榮等人。

這些殉難者的氣節自然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對建文帝來說絕對是忠臣,皇帝都喜歡忠臣,忠心耿耿。年少的萬曆皇帝涉世未深,為這些忠臣的事蹟所感動是可以理解的。萬曆皇帝想給他們平反,但是被不少大臣阻止,提出如果為這些人平反,那萬曆皇帝的皇位從何而來?在事關祖上搶皇位的問題上,怎麼能夠亂來?這是朱棣定下的國本、根基,要是把這個國本和根基推翻了,明朝後世的皇帝的合法性從何而來?

隨著年齡的增長,萬曆皇帝后來也想通了,這時就不再提了。直到崇禎帝上吊也沒有平反。後來,南明君臣才陸續為這些人平反,比如方孝孺就被追諡為文正,文臣死後的最高榮譽。


坐看東南了


之前的朱皇帝們做了太多缺德事,萬曆發現自家與天下人關係越來越緊張,隱隱有江山不穩的跡象。萬曆出於討好天下搞了這次虛偽的“忠臣祭”事件。

為什麼選擇一批死人?朱皇帝答:“死人好啊!死人要得再多也有限,給死人再少死人也不會不滿。用死人作政治交易(文明些講叫“政治宣傳”)成本最少收穫了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