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一場疫情,才知道理想的家的樣子

又是一次再平常不過的出門:去買幾個麵包。入門證比錢重要,否則買麵包回頭,可能家就不是我能進得了的家了。臉不洗沒事,口罩不戴不行;一路得保持安靜,隨隨便便露出鼻子嘴巴,等於“犯罪”。


麵包房是連鎖店,我們小區附近有,但防疫期間不允許開門。好在還有一家店在一座大型超市裡,傍大款似的,才得以有幸接待顧客。超市封閉了幾個大門,只留一個狹窄的邊門。門口有站崗的,拿一把槍指著我的腦門,毫不猶豫扣動扳機,“滴”一下就是一槍:“35.8度!”

經歷一場疫情,才知道理想的家的樣子

匆匆忙忙做賊似的買好麵包回家,如釋重負。這個美好的春天,禁足在家唯一可做的,是不停刷手機,雲端裡與新友故交相遇。彼此談論起來才發現,經歷一場疫情,我們理想的家應該在哪裡。


理想的家應該在一個小鎮上。那裡遠離病毒,遠離喧鬧,遠離城市。

經歷一場疫情,才知道理想的家的樣子

小鎮不要大,稀稀落落幾百戶人家吧,人口呢,不必去戶籍警那兒查,只需在小鎮住上一年半載,磕頭碰臉的就都是熟人。小鎮的街道兩邊,應該站著高大的銀杏,沒有人工嫁接的那種,每一棵都有特別的姿態。

有雌有雄,穀雨季節的時候花粉滿鎮子飄著,銀杏自由戀愛;中秋後,街道鋪滿金黃的落葉,還有銀杏在樹上掛著,鎮上的居民扛著竹竿去敲,調皮的孩子爬上樹直接去摘,有老頭子站在樹下喊:“誰家的討債鬼,沒人管?”


小鎮白天有很多商販,造出了噪雜的市井之聲,晚上,歸於寂靜,要是有誰膽敢鳴著尖利的喇叭在黑夜的街道上呼嘯而過,全鎮的人都站在窗口罵娘。

經歷一場疫情,才知道理想的家的樣子

院子得有百十來個平方吧。院裡要有一棵桃樹,一叢竹子。竹外桃花三兩枝,是春天的景緻,加上蜜蜂來唱歌,就是一幅3D動畫。


因為桃子很甜,就有蟲子來吃,不要緊,給我留幾個就行。有一棵芍藥,開花的季節裡我剪下來養在花瓶中,淡淡的清香就被我鎖在房子裡,沒人敢說我自私。

經歷一場疫情,才知道理想的家的樣子

有兩間廂房。一間裡放著古舊的碗櫥,不要冰箱,天天吃新鮮的蔬菜。一兩隻罈子,初冬的時候,醃製一罈鹹菜,一罈蘿蔔乾,不要防腐劑。


一間裡有一個簡單的灶臺,兩口大鐵鍋,安放在磚壘的灶基之上。傍晚的時候,將一把一把稻草填進灶膛,送出去一縷一縷炊煙,像風箏的線,也像我對遠方孩子的思念。

經歷一場疫情,才知道理想的家的樣子

有一塊菜地。冬天我只會種青菜,冬天的青菜有點甜,從田頭到我舌頭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春天我會嘗試種很多東西,有些光長藤不長果實,也無所謂;有些扎堆長出許多,比如茄子。吃不了我就摘下來,捧在懷裡憨憨地到鄰居家去,換回來幾個嫩嫩的玉米。


我不買化肥,屋後的化糞池也絕不讓它排向小河溝,我會及時提糞起來灑向我的菜地。我不用農藥,蟲子來吃我跟它們搶著吃。

經歷一場疫情,才知道理想的家的樣子

動物不要多。有幾隻雞,養在後院,有剩飯它們就吃,沒剩飯它們就找蟲子。冬天種的青菜,可能雞會來偷食,那就要和雞鬥智鬥勇。要有一隻狗,不太勤快的那種,白天在樹下睡覺,晚上瞪著250瓦的眼睛守在門口給我當保安。


有幾隻鳥,燕子麻雀白頭翁花喜鵲,它們自由來去,在我的房子和樹上做窩也很歡迎,就是我睡午覺的時候在我窗口聒噪我也能容忍。

經歷一場疫情,才知道理想的家的樣子

房子不要大。三間吧,多了打掃衛生就要扯皮。不要樓房,但可以有個閣樓,堆放雜物,雜物裡最多的是書籍。什麼東西都捨得丟棄,書不能。下雨的日子,坐在閣樓裡閒翻,舊書裡可能會掉出一張紙條,上面有歪歪扭扭的字。很久了吧?是那個三年級的同桌寫的?於是勾出一段美麗的回憶,一回憶就是半天,寫出來就是一篇小女人散文,有點酸有點甜……


我把這樣的打算告訴老公,說,等這一場疫情結束,我準備去那樣的小鎮養老。老公很客氣地說,你一個人去吧,沒人陪你去,我怕在那裡冷清。


哦,忘記說了,想去那個理想的地方啊,還得找一個臭味相投的傢伙!


文圖/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