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

用户58872966859


长孙无忌,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从李渊开创大唐,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再到李治顺利接班,每一个关口都有长孙无忌的谋略。

唐朝前三任皇帝也对他宠眷甚隆。李世民在位时,封其为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李世民临死前,还对大臣们说“我之所以有天下,是因为长孙无忌出力的”

李治即位后,封其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相当于宰相)。然而,到了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长孙无忌却因“谋反”罪而被削职流放,三个月后被逼自身亡。

关于长孙无忌之死,人们普遍认为是武则天及其党羽下的毒手,原因是长孙无忌曾在唐高宗废立皇后问题上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怀恨在心,便指使许敬宗构陷长孙无忌谋反,继而伺机逼其自尽。



可是,有人反对这种观点。

其一,长孙无忌不仅是三朝元老,还是皇亲国戚,武则天虽然是皇后,但绝不可能轻易撼动长孙无忌,更何况是许敬宗之流。

其二,长孙无忌死后的第二年,武则天因李治患病才开始代理国政。所以,当时武则天即使有杀长孙无忌之心,却无杀长孙无忌之力。

因此,他们认为,逼死长孙无忌的幕后黑手其实是唐高宗李治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子,他除了嫡子这一优势以外,没有能力,也没有才于,他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全靠长孙无忌的功劳

对于这位亲舅舅,对于把自己推上皇位的第一功臣,究竞竟是什么原因让唐高宗动了杀机呢?

唐高宗在位期间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废立皇后之争。

在这场风波中产生了两派针锋相对的政治势力,一派是以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为代表的支持派,另一派是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反对派

虽然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在政治上很失意,但他们善于钻营、见风使舵,他们看到唐高宗对武则天的眷恋之情后,便投靠了武则天,为武则天做皇后而摇旗呐喊。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作为元老重臣,功劳大、根基深,从内心反对当过唐太宗的才人且心很手辣的武则天母仪天下。两深之间的实力悬殊,胜败很容易分晓,当唐高宗铁了心非要立武则天为后时,胜敗就已经注定了。唐高宗李治虽然弱,但在立后间题上却很竖决。长孙无忌的不近人情深深地刺痛了唐高宗。

唐高宗虽然老实,但他终究是皇帝,他决定了的事,谁也无法阻挡。永微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唐高宗不听从长孙无忌等人的动谏,立武则天为皇后。

对于长孙无忌等人,唐高宗要和他们秋后算账是必然的。者遂良被数次降职,一贬再贬;韩湲、来济被贬到边州,永远不许进京;于志宁、柳爽被彻底免职。凡是与长孙无忌一起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的臣僚,大多被罢免或疏远。



册立皇后成功之后,唐高宗领略到了皇权的威力。李治当皇帝这些年来,很多事情都是由长孙无忌替他操办的,甚至连他颇为得意的“永徽之治”也被看作是“贞观遗风”。

唐高宗不愿被唐太宗的光环所掩盖,更不愿处处掣肘于长孙无忌,废立皇后则是反映这种君臣矛盾的焦点。长孙无忌的党羽虽然都被唐高宗剪除了,但他在朝野的影响力仍很大。唐高宗想一言九鼎,必须除掉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毕竟是长辈,唐高宗素以仁孝著称,他不可能因为一些家庭纠纷就杀害亲舅舅。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中书令许故宗为了迎合唐高宗,便派人上奏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一时间朝野哗然。对于这桩大案,唐高宗李治既没有找来长孙无忌当面对质,也没有做任何调查取证,就把亲舅舅发配到了黔州。

这种处置结果说明唐高宗已经默许了许敬宗的诬告。三个月后,唐高宗李治派人复核此案,长孙无忌在袁公瑜等人的“暴讯”下被通自縊,享年63岁。

长孙无忌死后,朝中再也没有人能与武则天抗衡了。此后,她一步步染指权力,最后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大周,唐朝国祚一度中断。

唐高宗逼死长孙无忌,本想独掌大权,却被以武则天为首的新政治势力架空,这恐怕是唐高宗在逼死长孙无忌时所没有想到的。


申报七十七载


长孙无忌贵为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可是他的结局却非常凄惨。由于他强硬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触怒武则天,被武则天的心腹许敬宗构陷谋反,革职流放黔州,被逼自缢。家财充公,家人被流放岭南为奴。



我们回顾长孙无忌的荣辱一生,可以看出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唐帝国的走向。

长孙无忌家世贵重,父长孙晟为隋朝右骁卫将军,母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长孙无忌少时便与李世民交好,后来他的妹妹长孙无垢嫁与李世民,他便又成了李世民的大舅哥。后随李世民征战南北,成为李世民的心腹谋臣,天策府重要成员。

武德九年(626),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矛盾不断加深。长孙无忌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诛杀太子李建成。同年六月,李世民喋血玄武门,诛杀太子建成、四弟元吉及十位亲侄。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长孙无忌被授太子左庶子,辅佐李世民。

李世民继位后,长孙无忌的妹妹无垢被册立为皇后。长孙无忌是助李世民登基的首席功臣,又是皇亲国戚,官拜吏部尚书,又拜尚书右仆射,深得李世民恩宠。但长孙无忌深知树大招风,长孙皇后也为娘家哥哥力辞。此后,李世民只好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长孙无忌圣眷日隆,先后再拜司空、司徒。贞观十七年(643),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四月,与房玄龄、李勣等共审太子承乾谋逆案。太子承乾被废后,长孙无忌力推亲外甥晋王李治为太子。及李治立,长孙无忌授太子太师,辅佐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李世民病逝。临终前,委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为顾命大臣。

高宗继位后,长孙无忌每有进言,高宗从善如流,君臣和谐。但随着长孙无忌权势日盛,君臣之间渐有隔阂。及至在“废王立武”事件上,君臣渐行渐远,终于决裂。


永徽五年(654)年,高宗欲废黜正宫王氏,由武则天取而代之。高宗以皇帝之尊偕武则天亲临长孙府,赐与老舅金宝缯锦十车,并把长孙家的三个小表弟封为朝散大夫,以争取长孙无忌的支持。哪知长孙无忌却不置可否,对李治的暗示佯装糊涂。

后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心腹礼部尚书许敬宗先后到长孙府拜访,这次长孙无忌不装糊涂了,明确表示不同意废王立武。

武则天封后的事就这么搁置了。又过了一年,李治再次决定废后。在李勣表态默许的情况下,李治态度变得强硬。永徽六年(655)十月十九日,李治不再顾及长孙无忌的反对,册封武则天为皇后。

此后,长孙无忌的仕途急转直下。显庆四年(659),在许敬宗的授意下,有朝臣弹劾长孙无忌勾结监察御史李巢谋反。此后,李治将长孙无忌革职夺邑,流放黔州。其子亦被累及罢官流放。七月,许敬宗授意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复查长孙谋逆案时,逼迫长孙无忌自缢。

上元元年(674),李治又为扶他上位的老舅长孙无忌平反,将他陪葬于昭陵。



岁月是一条河流



武则天在14岁时,因貌美有才,被唐太宗纳入宫中为才人,赐号武媚。太宗死后,入庵为尼。太子李治颇喜武则天才色,即帝位后,令武则天还俗并召入宫中,封号昭仪,备受李治宠爱。王皇后、萧淑妃渐渐失宠。武则天为了自己的地位,不惜扼死自己亲生女,反诬为王皇后所为,唐高宗始有废王皇后之意。

公元655年9月,高宗几次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议废王皇后之事,没想到每次都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的反对。于是高宗便去询问一直装病的重臣李绩,他与长孙无忌等人有隙,遂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也由此下了废除皇后的决心,于是以王皇后无子,武则天有子为名,于10月下诏废除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册立武则天为皇后。

在立皇后的事情上,长孙无忌跟武则天结下了梁子,当上皇后的武则天,授意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竟然不与长孙无忌当面对质,就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不久,许敬宗便派人逼长孙无忌自杀了。


sdqst圣殿骑士团



长孙无忌(约公元597-公元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乃北魏皇族支脉,其祖上为鲜卑族拓跋氏。长孙无忌是初唐名臣,大约自隋炀帝时期便与唐太宗李世民“穿一条裤子”,唐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长孙无忌即投入唐室,初为渭北行军典签,入李世民幕府。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伙同秦王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事变,后官至尚书仆射、司空,是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公元659年,为许敬宗构陷,被流放黔州,自缢而死。长孙无忌一世英雄,有人说他贪恋权势死不足惜,有人说他智足谋身义不避祸,他究竟如何踏上不归路?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长孙无忌太过“出格”,也是取死之道。唐太宗是个大度的君王,不以长孙无忌“谋诛建成、元吉”为恶,反而对他更为信赖。似这类功高震主的臣子,当然会引来他人的攻讦,甚至连长孙皇后也对兄长的地位感到危惧,向太宗苦谏以求减少恩宠,但不管外臣还是皇后,都要面对长孙无忌“贞观元年,转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实封千三百户,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其年,拜尚书右仆射……册拜司空……太宗追思王业艰难,佐命之力,又作《威风赋》以赐无忌,且况其功”。李世民以李治懦弱,欲立吴王,曾对长孙无忌说,“公劝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如何?”长孙无忌对曰,“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副之重,岂可数易?”长孙无忌在太宗一朝,荣宠无二,至于如斯。

唐高宗上台后,“以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高宗体弱多病,在不能理事期间,多将政事委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二人,这两人倒也本分,“同心辅政,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故永微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长孙无忌一力推重关陇集团势力,并借房遗爱谋反的东风,宰了吴王李恪,流放了江夏王李道宗,权势膨胀到无以复加。

武则天“插足”宫斗之后,以长孙无忌、禇遂良二人势力庞大,为求得二人支持,使其母与之接触。但王氏皇后于长孙无忌等人,是为巩固已有权势的一大臂助,自不会舍本逐末,由是交恶武则天。唐高宗性情懦弱,虽更倾向于武则天,但终究不改后宫,不久武则天抓住王皇后探视其新生幼女的机会,扼杀女儿,嫁祸王皇后,终于坚定了高宗废除王氏之心。

武则天凭借高宗的宠爱,进一步掌控朝政,拉拢长孙无忌、禇遂良等人的政敌,经过数年蓄势,于显庆四年,使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唐高宗懦弱无能,稀里糊涂就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长孙无忌都顶不住谋反的帽子,长孙一派势力更是难以抗拒武后的打击,墙倒众人推,势力磅礴的长孙氏没经住几下折腾,便树倒猢狲散。不久,武则天为求斩草除根,将长孙无忌逼死。


煮酒君


长孙无忌名门大族之后大唐国戚皇亲,既是开国功臣之一亦是辅政托孤四重臣之首还是三朝元老一品太尉,劳苦功高位极人臣权倾朝野风光一时,可惜晚景悲凉因反对武则天被奸臣许敬宗陷害谋逆惨遭贬黜抄家流放黔州后又被逼含恨自缢身死子孙、族人皆受牵连,一朝重臣下场凄惨。


小龙女5505


1、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2、人物简介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文德皇后同母兄。
  

3、人物生平
  

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平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