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用戶58872966859


長孫無忌,是唐初政治舞臺上的一個風雲人物。從李淵開創大唐,到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再到李治順利接班,每一個關口都有長孫無忌的謀略。

唐朝前三任皇帝也對他寵眷甚隆。李世民在位時,封其為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李世民臨死前,還對大臣們說“我之所以有天下,是因為長孫無忌出力的”

李治即位後,封其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相當於宰相)。然而,到了顯慶四年(公元659年),長孫無忌卻因“謀反”罪而被削職流放,三個月後被逼自身亡。

關於長孫無忌之死,人們普遍認為是武則天及其黨羽下的毒手,原因是長孫無忌曾在唐高宗廢立皇后問題上得罪了武則天,武則天懷恨在心,便指使許敬宗構陷長孫無忌謀反,繼而伺機逼其自盡。



可是,有人反對這種觀點。

其一,長孫無忌不僅是三朝元老,還是皇親國戚,武則天雖然是皇后,但絕不可能輕易撼動長孫無忌,更何況是許敬宗之流。

其二,長孫無忌死後的第二年,武則天因李治患病才開始代理國政。所以,當時武則天即使有殺長孫無忌之心,卻無殺長孫無忌之力。

因此,他們認為,逼死長孫無忌的幕後黑手其實是唐高宗李治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子,他除了嫡子這一優勢以外,沒有能力,也沒有才於,他之所以能當上皇帝,全靠長孫無忌的功勞

對於這位親舅舅,對於把自己推上皇位的第一功臣,究競竟是什麼原因讓唐高宗動了殺機呢?

唐高宗在位期間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廢立皇后之爭。

在這場風波中產生了兩派針鋒相對的政治勢力,一派是以許敬宗、李義府等人為代表的支持派,另一派是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為代表的反對派

雖然許敬宗、李義府等人在政治上很失意,但他們善於鑽營、見風使舵,他們看到唐高宗對武則天的眷戀之情後,便投靠了武則天,為武則天做皇后而搖旗吶喊。

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作為元老重臣,功勞大、根基深,從內心反對當過唐太宗的才人且心很手辣的武則天母儀天下。兩深之間的實力懸殊,勝敗很容易分曉,當唐高宗鐵了心非要立武則天為後時,勝敗就已經註定了。唐高宗李治雖然弱,但在立後間題上卻很豎決。長孫無忌的不近人情深深地刺痛了唐高宗。

唐高宗雖然老實,但他終究是皇帝,他決定了的事,誰也無法阻擋。永微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唐高宗不聽從長孫無忌等人的動諫,立武則天為皇后。

對於長孫無忌等人,唐高宗要和他們秋後算賬是必然的。者遂良被數次降職,一貶再貶;韓湲、來濟被貶到邊州,永遠不許進京;于志寧、柳爽被徹底免職。凡是與長孫無忌一起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的臣僚,大多被罷免或疏遠。



冊立皇后成功之後,唐高宗領略到了皇權的威力。李治當皇帝這些年來,很多事情都是由長孫無忌替他操辦的,甚至連他頗為得意的“永徽之治”也被看作是“貞觀遺風”。

唐高宗不願被唐太宗的光環所掩蓋,更不願處處掣肘於長孫無忌,廢立皇后則是反映這種君臣矛盾的焦點。長孫無忌的黨羽雖然都被唐高宗剪除了,但他在朝野的影響力仍很大。唐高宗想一言九鼎,必須除掉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畢竟是長輩,唐高宗素以仁孝著稱,他不可能因為一些家庭糾紛就殺害親舅舅。顯慶四年(公元659年),中書令許故宗為了迎合唐高宗,便派人上奏稱“監察御史李巢與無忌交通謀反”,一時間朝野譁然。對於這樁大案,唐高宗李治既沒有找來長孫無忌當面對質,也沒有做任何調查取證,就把親舅舅發配到了黔州。

這種處置結果說明唐高宗已經默許了許敬宗的誣告。三個月後,唐高宗李治派人複核此案,長孫無忌在袁公瑜等人的“暴訊”下被通自縊,享年63歲。

長孫無忌死後,朝中再也沒有人能與武則天抗衡了。此後,她一步步染指權力,最後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大周,唐朝國祚一度中斷。

唐高宗逼死長孫無忌,本想獨掌大權,卻被以武則天為首的新政治勢力架空,這恐怕是唐高宗在逼死長孫無忌時所沒有想到的。


申報七十七載


長孫無忌貴為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高宗李治的親舅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可是他的結局卻非常悽慘。由於他強硬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觸怒武則天,被武則天的心腹許敬宗構陷謀反,革職流放黔州,被逼自縊。家財充公,家人被流放嶺南為奴。



我們回顧長孫無忌的榮辱一生,可以看出他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大唐帝國的走向。

長孫無忌家世貴重,父長孫晟為隋朝右驍衛將軍,母為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長孫無忌少時便與李世民交好,後來他的妹妹長孫無垢嫁與李世民,他便又成了李世民的大舅哥。後隨李世民征戰南北,成為李世民的心腹謀臣,天策府重要成員。

武德九年(626),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矛盾不斷加深。長孫無忌力勸李世民先發制人,誅殺太子李建成。同年六月,李世民喋血玄武門,誅殺太子建成、四弟元吉及十位親侄。事變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長孫無忌被授太子左庶子,輔佐李世民。

李世民繼位後,長孫無忌的妹妹無垢被冊立為皇后。長孫無忌是助李世民登基的首席功臣,又是皇親國戚,官拜吏部尚書,又拜尚書右僕射,深得李世民恩寵。但長孫無忌深知樹大招風,長孫皇后也為孃家哥哥力辭。此後,李世民只好改任長孫無忌為開府儀同三司。

長孫無忌聖眷日隆,先後再拜司空、司徒。貞觀十七年(643),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四月,與房玄齡、李勣等共審太子承乾謀逆案。太子承乾被廢后,長孫無忌力推親外甥晉王李治為太子。及李治立,長孫無忌授太子太師,輔佐太子。

貞觀二十三年(649),太宗李世民病逝。臨終前,委長孫無忌與褚遂良為顧命大臣。

高宗繼位後,長孫無忌每有進言,高宗從善如流,君臣和諧。但隨著長孫無忌權勢日盛,君臣之間漸有隔閡。及至在“廢王立武”事件上,君臣漸行漸遠,終於決裂。


永徽五年(654)年,高宗欲廢黜正宮王氏,由武則天取而代之。高宗以皇帝之尊偕武則天親臨長孫府,賜與老舅金寶繒錦十車,並把長孫家的三個小表弟封為朝散大夫,以爭取長孫無忌的支持。哪知長孫無忌卻不置可否,對李治的暗示佯裝糊塗。

後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心腹禮部尚書許敬宗先後到長孫府拜訪,這次長孫無忌不裝糊塗了,明確表示不同意廢王立武。

武則天封后的事就這麼擱置了。又過了一年,李治再次決定廢后。在李勣表態默許的情況下,李治態度變得強硬。永徽六年(655)十月十九日,李治不再顧及長孫無忌的反對,冊封武則天為皇后。

此後,長孫無忌的仕途急轉直下。顯慶四年(659),在許敬宗的授意下,有朝臣彈劾長孫無忌勾結監察御史李巢謀反。此後,李治將長孫無忌革職奪邑,流放黔州。其子亦被累及罷官流放。七月,許敬宗授意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複查長孫謀逆案時,逼迫長孫無忌自縊。

上元元年(674),李治又為扶他上位的老舅長孫無忌平反,將他陪葬於昭陵。



歲月是一條河流



武則天在14歲時,因貌美有才,被唐太宗納入宮中為才人,賜號武媚。太宗死後,入庵為尼。太子李治頗喜武則天才色,即帝位後,令武則天還俗並召入宮中,封號昭儀,備受李治寵愛。王皇后、蕭淑妃漸漸失寵。武則天為了自己的地位,不惜扼死自己親生女,反誣為王皇后所為,唐高宗始有廢王皇后之意。

公元655年9月,高宗幾次召見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議廢王皇后之事,沒想到每次都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重臣的反對。於是高宗便去詢問一直裝病的重臣李績,他與長孫無忌等人有隙,遂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也由此下了廢除皇后的決心,於是以王皇后無子,武則天有子為名,於10月下詔廢除王皇后和蕭淑妃為庶人,冊立武則天為皇后。

在立皇后的事情上,長孫無忌跟武則天結下了樑子,當上皇后的武則天,授意許敬宗誣告長孫無忌謀反。高宗竟然不與長孫無忌當面對質,就下詔削去了長孫無忌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不久,許敬宗便派人逼長孫無忌自殺了。


sdqst聖殿騎士團



長孫無忌(約公元597-公元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乃北魏皇族支脈,其祖上為鮮卑族拓跋氏。長孫無忌是初唐名臣,大約自隋煬帝時期便與唐太宗李世民“穿一條褲子”,唐高祖李淵自太原起兵,長孫無忌即投入唐室,初為渭北行軍典籤,入李世民幕府。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夥同秦王李世民策劃玄武門事變,後官至尚書僕射、司空,是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公元659年,為許敬宗構陷,被流放黔州,自縊而死。長孫無忌一世英雄,有人說他貪戀權勢死不足惜,有人說他智足謀身義不避禍,他究竟如何踏上不歸路?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長孫無忌太過“出格”,也是取死之道。唐太宗是個大度的君王,不以長孫無忌“謀誅建成、元吉”為惡,反而對他更為信賴。似這類功高震主的臣子,當然會引來他人的攻訐,甚至連長孫皇后也對兄長的地位感到危懼,向太宗苦諫以求減少恩寵,但不管外臣還是皇后,都要面對長孫無忌“貞觀元年,轉吏部尚書,以功第一,進封齊國公,實封千三百戶,太宗以無忌佐命元勳,地兼外戚,禮遇尤重,常令出入臥內。其年,拜尚書右僕射……冊拜司空……太宗追思王業艱難,佐命之力,又作《威風賦》以賜無忌,且況其功”。李世民以李治懦弱,欲立吳王,曾對長孫無忌說,“公勸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吳王恪英果類我,我欲立之,如何?”長孫無忌對曰,“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儲副之重,豈可數易?”長孫無忌在太宗一朝,榮寵無二,至於如斯。

唐高宗上臺後,“以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高宗體弱多病,在不能理事期間,多將政事委以長孫無忌、褚遂良二人,這兩人倒也本分,“同心輔政,上亦尊禮二人,恭己以聽之,故永微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長孫無忌一力推重關隴集團勢力,並借房遺愛謀反的東風,宰了吳王李恪,流放了江夏王李道宗,權勢膨脹到無以復加。

武則天“插足”宮鬥之後,以長孫無忌、禇遂良二人勢力龐大,為求得二人支持,使其母與之接觸。但王氏皇后於長孫無忌等人,是為鞏固已有權勢的一大臂助,自不會捨本逐末,由是交惡武則天。唐高宗性情懦弱,雖更傾向於武則天,但終究不改後宮,不久武則天抓住王皇后探視其新生幼女的機會,扼殺女兒,嫁禍王皇后,終於堅定了高宗廢除王氏之心。

武則天憑藉高宗的寵愛,進一步掌控朝政,拉攏長孫無忌、禇遂良等人的政敵,經過數年蓄勢,於顯慶四年,使許敬宗誣陷長孫無忌謀反,唐高宗懦弱無能,稀裡糊塗就將長孫無忌流放黔州。長孫無忌都頂不住謀反的帽子,長孫一派勢力更是難以抗拒武后的打擊,牆倒眾人推,勢力磅礴的長孫氏沒經住幾下折騰,便樹倒猢猻散。不久,武則天為求斬草除根,將長孫無忌逼死。


煮酒君


長孫無忌名門大族之後大唐國戚皇親,既是開國功臣之一亦是輔政託孤四重臣之首還是三朝元老一品太尉,勞苦功高位極人臣權傾朝野風光一時,可惜晚景悲涼因反對武則天被奸臣許敬宗陷害謀逆慘遭貶黜抄家流放黔州後又被逼含恨自縊身死子孫、族人皆受牽連,一朝重臣下場悽慘。


小龍女5505


1、顯慶四年(659年),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
  

2、人物簡介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高氏為漢族,文德皇后同母兄。
  

3、人物生平
  

長孫無忌出身於河南長孫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為姻親。唐高祖起兵後,無忌前往投奔,並隨太宗征戰,成為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
  

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659年),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年間平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