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几流人才?

  • 第5流人才
  • 别名:怨妇

    所处理解层次:环境

    典型思考模式:都是你们的错!

    你是第几流人才?

    理解层次的最低层是“环境”。

    什么是环境?就是除你自己之外的一切都算是环境:你身边的人;你的领导、同事;你的公司;你的竞争对手;市场环境;天气;大众舆论......等等诸如此类。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环境的不好”而产生的问题。

    比如:

    工作不顺利,是因为领导是个蠢蛋;

    没有晋升机会,是因为公司的办公室内斗严重,没有好的晋升机制;

    房子太贵买不起,都是因为那些黑心炒房团、没有一个富爸爸……

    总之,发生了现在的这个困局,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是公司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是政府的问题,是运气的问题,都是我命不好,生在了这样的一个时代,遇到了这样一群人……

    而他寻找解决办法的路径,也会从改变环境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

    这家公司不好,导致我没有晋升机会,那我就换个公司呗。

    找了一个男朋友,他现在对我越来越差了,又是一个渣男,再换一个呗。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接触过这种人,只要一与他们接触,就会感受到这“满满的负能量”,感觉这人世间的不幸都被他们碰巧遇上了,命运多舛的不行,分分钟生活就无法继续了...

    我们通常称这种行为叫做“抱怨”,但你是不是也曾劝说过这些人不要抱怨?她们似乎好像也知道抱怨不好?但为什么他们还是在不断抱怨呢?

    那就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层次处在了最低的“环境层”,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被死死地困在了这个层次,并不是他们想抱怨,而是在他眼里,除了看到环境之外,再也无法看到其他的了。

    因此,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也就只能是换个更好的环境了。

    如果是第五流的人才遇到了案例中的困境,他似乎除了抱怨房租、淘宝、员工,他是真找不到还有什么原因能解释这个问题……

    • 第4流人才

    别名:行动派

    所处理解层次:行动

    典型思考模式:我还不够努力!

    你是第几流人才?

    我们往上走一层,来到第二个层次“行为”。

    想要解决问题,那你就得开始行动啊!你不能改变环境,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你不改变,环境如何改变?你不行动,环境如何改善?

    是不是听着很鸡汤?有点像成功学?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在外人看来是一位非常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从不对环境妥协,他们相信上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我持续努力,事情一定会有转机!

    他们是人们眼中的“行动派”“实干家”,是新时代的斜杠青年……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我的努力还不够”而产生的问题。

    比如:

    收入太低?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买不起房子?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创业失败了?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总之,发生了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因为自己偷懒了?是不是努力程度还不够?是不是要加大工作量?

    如果你处在“行动”这个层次上,“环境”的问题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

    要解决问题,你就会从“行为”这个层面去寻找解决办法,看看还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去做,去改变的?

    比如:

    都一年没涨工资了,今晚开始多加1个小时的班;

    女朋友为什么最近对我变得冷淡了?我要多发些消息,多打些电话去关心她;

    公司业绩变差了?一定是我睡觉睡的太多了,明天开始不睡觉……

    回到最初的线下门店的案例,如果是这第4流的人才遇到了这个困境,他会怎么办呢?

    我付24小时的房租,只营业8小时!那怎么行?明天开始24小时营业,我全天待在店里亲自销售!员工两班倒,空闲时间拼命打电话找企业,我就不信了!

    员工偷懒?那我就加工资,加提成,每天请吃夜宵,只要你肯努力,有业绩,我就对你比亲儿子还好!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努力了,所有问题就都能被解决了呢?是不是越努力的人,获得的成就也就会越大?

    200年前,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是16个小时;5000年前,人们也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才息。

    他们也许比你更加勤奋,可产生的价值却不足现代社会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努力,的确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分条件。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鸡汤?反对成功学?就是因为它们只告诉了你要努力,却没有给你方法,它们只是帮助你脱离了最低的“环境”层,来到了第二低的“行为”层!

    以为给你打一针鸡血,你就开始奋斗了,就一定能成功了!

    问题的解决,时代的进步,并不是只靠“努力”就能完成的,一定有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后推动,我们需要进入下一个理解层次。

    • 第3流人才

    别名:战术家

    所处理解层次:能力

    典型思考模式:方法总比问题多!

    你是第几流人才?

    农业时代的人,比你更努力,但生产力不足现在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人更勤奋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他们不会使用机器,也不会使用互联网来提高工作效率、协作效率。

    机器和互联网是什么?看似是工具,本质是扩展了你的能力。

    5000年前,你想要告诉一个人一件事情,你得策马奔腾三天三夜,而现在通过互联网不需要1秒钟,互联网扩展了你的沟通能力。

    什么是能力?就是你能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有选择便是有能力。

    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

    所以,他们也会在“能力”这个层次里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

    线下门店生意不好,是因为我的经营模式太陈旧,我需要学习新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社群经济的方式来降低我的获客成本,提高客户复购率;

    和男朋友关系处理不好,一定是我的沟通能力有问题,我要去学习能改善亲密关系的沟通技巧,比如《关键对话》《幸福的婚姻》;

    以前我是做业务的,现在刚成为部门经理,团队业绩下滑,一定是我的管理能力有问题,我以前根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管理的方法,我得去报个MBA,从“古狄逊定理”开始学起……

    这类人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进而改善效率,解决问题。

    他们明白,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只是我还不知道;

    我不应该在黑暗中独自前行,去重新发明轮子,也许我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我应该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能走到这个层次,既有“行为层”的勤奋努力,又有“能力层”的方法套路,一般就能成为公司里的中高层了。普通的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了,你总能找到办法来解决它们。

    当然,这里说的每提高一个层次,并不是说就不要下一个层次了,比如有了方法就不需要努力了,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了一个思考层次。不然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你是第几流人才?

    “能力”这个理解层次,是我们“意识”能想到的最高层次了。

    再往上走,就要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区域,内容会变得比较模糊,之前你可能很少接触到这些层面,所以可能会比较难理解。

    那什么问题,是你有“能力”也解决不了的呢?就是你选择错了问题。

    什么意思?

    你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你得先清楚,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开始的案例,导致现状的原因看上去有很多,哪个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是团队管理的问题?营销方式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是应该打折清库存减少损失,准备关门?还是战略转型,坚持到底?

    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人生的不同走向,一旦选择错了问题,你那优秀的“能力”和“行动力”只会让你越走越远。

    那如何提高做选择题的能力呢?我们就需要进入到下一个层次……

    • 第2流人才

    别名:战略家

    所处理解层次:BVR(信念/价值观/规条)

    典型思考模式: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你是第几流人才?

    如果说“能力层”是做解答题的能力,“BVR层”就是做选择题的能力,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管?

    什么是BVR?

    B(Believe):信念,你相信什么是对的?

    你相信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从大了说可以是世界观,从小了说就是一个个概念。

    信念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能帮你构筑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观,这是你的硬件,是你所有能力能够得以发挥的基石。

    V(Value):价值观,你认为A和B哪个更重要?

    人生的不同是因为一次次选择的不同,那我们依靠什么来做选择的呢?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内心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概念都会有一定的价值衡量。东西不同,价值就会有高低,每个人衡量的标准也不一样。

    最终我们会形成自己的价值排序,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因此,当出现A/B选择的时候,选择我们认为更有价值的一项。

    比如,你遭遇抢劫,别人问你“要钱还是要命?”通常你会选择要命,因为你的价值观是:命>钱

    但是当你现在有1个小时空闲时间,你打算用来看书?还是刷朋友圈?还是睡觉?每个人的选择就不一样了。因为每个人对这3者的价值衡量是不同的。

    为什么有些人有选择困难症?

    那是因为他内在的价值观是混乱的,缺少某些概念,或者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清楚,没有价值衡量的标准,因此他也就无法知道哪个更有价值,他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你是第几流人才?

    R(Rule):规条,做人做事的原则。

    这就像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则是怎么来的?就是来自于信念和价值观。

    比如我的一条行为准则是“做时间的朋友”,这个规则是怎么来的?

    就是来自于我的一个信念,因为我相信“复利效应”,我只做有积累的事,能彼此增益的事,然后耐心等待复利的出现。

    比如很多人都有的一条行为准则“我答应你的一定会做到”,背后其实是源于两条价值观:“说道做到=诚信“而“诚信>一切”。

    规条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你更高效地做出选择,不用每次都思考、讨论、互相权衡比较……

    因此,“能力”层是让你把事情做对,而“BVR”层则是帮你选择做对的事情。

    处在“BVR层”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先思考“哪个是最重要的问题?”“除了我看到的这些问题,还有什么更重要的问题是我没有看到的?”

    回到开头的案例,第二流的人才可能会这样思考:

    门店的出现业绩下滑,可能有以下多方面的因素对其造成影响:

    成本:房租越来越贵;库存积压;已投入的装修成本;进货成本高于淘宝售价;

    团队:员工士气低落,一个人提出辞职;

    市场:门店人流越来越少,客户们现在习惯在网上购物,网上购物更便宜;


    营销:目前营销的方式比较单一,就是门店等客户。


    渠道:目前只有线下门店这单一渠道。

    没有看到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 互联网时代的交易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淘宝之所以能那么便宜,因为短路掉了中间环节,工厂直接到消费者,不需要再经过总代、省代、区代……价值传递效率大大提升,所以价格才能如此便宜。

    • 线下门店也有独特的优势:

    我们的产品摸得到,能试穿,用户的体验感非常好,可信度高;

    那其中到底哪个是最关键的问题呢?经过一番思考,你画出了如下关系图:

    你是第几流人才?

    原来,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因为互联网的连接效率变高,导致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淘宝店家“短路”掉了中间总代、省代、区代等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价格才能那么低。

    由此导致了后面的一连串反应……

    好在我还有一个杀手锏,实体店的“体验感”你无法获得。

    因此,你制定了2条核心战略:

    • 短路经济:

    既然淘宝店家能短路中间环节,我实体店为什么不可以?尽一切可能短路掉中间环节,把售价降下来。

    • 体验经济:

    提高线下门店体验感,让用户来了就不想走,让用户在逛的时候,体验到乐趣与快感,而不仅仅是来这里购物。

    只要这2个问题得以解决,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这就是理解层次在“BVR”的人给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而处在“能力”层的人很可能就会胡子眉毛一把抓,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像摊大饼一样,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看似有无穷的方法来应对,但问题却也变得越来越多,永远也解决不完。

    BVR层也有缺陷。细心的同学看到这里,可能会心生疑问,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几个选项都有客观的价值标准,可有时候2个选择看似都是对,或者带有比较大的主观性,怎么办?

    比如你还是那个经销商,你是否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我一定要当老板吗?还是回去打工?以我的能力至少也能百万年薪,还没有风险,何必那么辛苦?

    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主观选择的问题,就需要再往上走一个层次。

    • 第1流人才

    别名:觉醒者

    所处理解层次:身份

    典型思考模式:因为我是XXX,所以我会XXX

    你是第几流人才?

    理解层次的第五层“身份”这是一个很高的层次,一般人很少能清楚回答以下这个问题:

    “你是谁?你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为什么身份层次那么高,因为不同的身份层次,就意味着拥有着不同的BVR,它决定了你当下的每次选择,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方向。

    比如,你是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还是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赚很多钱?或者是想开创一个新的运动品牌,成为新品牌的创始人?

    你把自己定义成不同的身份,案例中那个问题的选择就会完全不同。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你可能就会选择去打工,而把门店关掉;

    而如果你想成为一位新品牌的创始人,你可能就会选择去找代工厂,直接生产自己品牌的鞋子,短路掉所有中间环节,全渠道销售;

    你之所以有时候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除了对某些概念不清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想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

    如果你不知道你想成为谁,你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就无法做出选择,你无法做出选择,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通常身份定义清楚了,答案也就出来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我们讲过的“角色”话题,“角色”和“身份”有什么不同?

    角色是被动的,是别人给你的;身份是主动的,是你自己想成为的。

    你是第几流人才?

    你可能有很多角色,但是你只有一个自己想成为的身份。每个角色或者身份,都对应着一套帮助他“能够更好的成为这个身份”的BVR体系。

    由于“角色”是被动获得的,所以你会觉得这套BVR是一种“束缚”;而“身份”是你主动想成为的,因此它的这套BVR会成为一种助力。

    “身份”这个层次,其实是对应着“存在感知层”,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之所以想让你“去角色化”,就是想让你突破角色的束缚,获得一个更“主动”的人生,找到自己的“身份”层次。因为你身上的“角色”太多,会阻碍你看见自己真实的“身份”。

    当你想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后,就应该围绕它配套相应的BVR,再构建你的能力圈,并做出相应的计划与行动,你就会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你能开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设计出令人尖叫的产品,成为上市公司的领军人物。

    而在他们之上,还存在一类人,他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都屈指可数,他们创造着奇迹,他们改变着世界,他们引领着时代,他们可以为了理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再往上走一层,来观摩一下最顶级的人才是怎么样的。

    • 顶级人才

    别名:领袖/伟人

    所处理解层次:精神/使命

    典型思考模式: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你是第几流人才?

    理解层次的最高层次精神。

    精神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与世界的关系。

    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人生使命,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你能为别人,为社会,为整个人类带来什么?这个世界会因为你而有什么不同?

    在这个层次,所有的思考,都围绕着2个字“利他”,我如何选择能够让更多的人获益?如何才能够推动时代的进步?如果能达成这些,我愿意用我的所有来交换,包括我的生命。

    当然,这里还是要重申一下,理解层次的逐级上升,不能脱离低层次而单独存在高层次,不然就是空中楼阁,变得不切实际,这里的精神就会变成一种情怀了。

    精神层次一定要有身份层次的支撑,换句话说,如果你在身份层次,想不清楚自己要成为谁,可以试着来到精神层次,想想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可以不用那么大,哪怕只是在某一方面,能帮助到为数不多的人,那一方面是什么?

    也许,这个就能成为你的人生使命,然后再去思考,什么样的身份能够更好的帮你完成这个使命?

    你就能想清楚身份层次的问题了。

    一旦踏入精神这个层次,我已经不知道能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这类伟大的人物,唯有崇拜与敬仰,他们的名字就如同人类上空的繁星点点,照耀着人类的前行。

    请允许我借用其中的一位时代领袖乔布斯在1997年发布的一则苹果广告语来送给他们:

    你是第几流人才?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

    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也许,他们必须要疯狂。

    你能盯着白纸,就看到美妙的画作么?你能静静坐着,就听见美妙的歌曲么?你能凝视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轮么?

    我们为这些家伙制造良机。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你也有机会成为改变世界的人,登上这片神圣的星空,引领着我们前进。

    回到最初的那个案例,如果是一个已经处在精神层次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如何思考呢?

    我也不知道,就把这个问题留给这个时代的伟人吧。

    如何才能成为顶级人才?

    以上对人才的分类只是为了让你更容易理解理解层次这个概念而做的极端化划分.

    现实情况中每个人其实6个层次都会涉及,只是会主要集中在某些层次中思考,而忽略其他层次,甚至根本不知道某些层次的存在。

    那我们应该如何从低层次,不断晋升到一流人才,甚至是顶级人才呢?一级级往上打怪升级吗?不是。

    当你处在低层次的时候,你的思维会被限制住,无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就像处在环境层的人,经常抱怨而不自知,完全看不到上方还有行为层可以帮助自己改变现状;

    更看不到能力层里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眼下的问题。

    最可悲的人生,莫过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全都知道。

    那应该怎么办呢?

    答:直接让自己成为一流人才或者顶级人才。

    对,你需要对你的人生做顶层设计,从精神层开始往下规划:

    你是第几流人才?

    从自己理想的“精神层次 / 身份层次”发展出来的人生规划,可能会与你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将更具挑战性,但却能让你身心统一,因而能激发出你更强大的潜能。

    你是第几流人才?

    愿你从今天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困难,不会一蹴而就,也许需要你花费1天、1个月甚至1年的时间才能想清楚,然而你千万别放弃,努力去探寻。

    因为一旦想清楚,你的人生可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我自己用了3年,希望你能比我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