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燃料的氚,是如何储存和注入的?

首先氚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同位素。不会进行长期保存。

自然界本身存在的氚一般是地表核大气中所存在的本底氚,主要来源:

(1)大气中的氮、氧吸收高能宇宙射线中的中子和质子而生成;

2)地表中锂元素发生(n,α)反应生成的氚。

丰度极低,绝对数量及其稀少。

整个地球天然氚的总量约 1.3E18 Bq

说Bq可能大家没什么概念。

折算约为3.6kg。

并且主要都是以氧化物形式存在水环境中。

因此,天然氚无法加以提取利用,核反应所需要的氚全部为人工方法得到。

那么大家认为是不是人工可以得到,就很常见就产量很大?

商业用氚主要从CANDU堆中的重水提取出来,全世界范围内现有的38座CANDU型重水堆,每年总产量只有数千克,并且价格昂贵(30000-36000美元/g)。

氚的半衰期约为12.3年,如果进行长期储存的话,意味着每年约有5.47%的氚发生β衰变生成He-3。

以上背景意味着氚的大量,长期贮存不可能实现。

一个1GW聚变功率每年将消耗大约55.6kg的氚。

ITER在整个堆内的氚滞留量约为3kg左右,意味着每年会衰变掉160g左右的氚,是一笔非常大不可忽视的损失。

我国目前只有秦山三期两座CANDU 6型机组,累计产氚能力约为260g/年。

看一下ITER的燃料循环。

核聚变燃料的氚,是如何储存和注入的?

通过包层内的锂材料球床,氘氚反应产生的聚变中子经过慢化,倍增最终被锂材料吸收生成氚,从而实现氚的增殖。经过包层而增殖的氚经过辅助系统提取,净化和分离等一系列步骤,再次送入堆芯。同时堆芯中氘氚反应的燃烧并不够充分,未燃烧的部分会通过偏滤器排出后经过一系列处理同样送回到堆芯进行燃烧。

聚变堆真空室内随着核反应的进行,氘和氚逐渐消耗,He-4和氢气等杂质气体会不断产生并积累,这些会导致等离子体降温,所以必须不断的从真空室内取出“燃烧”过得气体,这个过程叫做“排灰”过程,同时需要通过加料系统向堆芯补充1:1高纯度氘氚气体。

而对于注入反应堆的氘氚燃料。氚的燃烧率非常低,ITER只有0.3%,所以排除的气体中仍然含有大量的氘氚燃料,所以必须回收氘氚加以循环利用。

聚变堆加料主要有两种方式:弹丸注入和气体注入。

弹丸注入为主要的加料方式,具有比较高的加料效率(

95%),而气体注入的加料效率只有1%左右。

弹丸注入

弹丸注入是将燃料气体通过低温技术冷凝成固态弹丸后,高速注入到等离子体中实现加料,获得更高的加料效率。弹丸的制造是应用气-固相变的原理:当某气体被降温至其三相点温度以下,其压力又高于该温度下的固相蒸汽压,则气体被低温凝华成固体。利用液氦制冷器将核聚变燃料气体低温快速凝华成固体,通过气动推进加速抑或转盘离心加速,使弹丸以极其快的速度(最高可到几千米/秒)注入到等离子体中,实现等离子体芯部加料。

核聚变燃料的氚,是如何储存和注入的?

总之,氘氚是直接通过弹丸注入系统给送进堆芯并发生反应。

其实简单点理解也就是环形线圈里。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