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账的资金转入私人账户怎么做账?

陶佳奥


题主大概的意思是,对公账户的资金怎么转入私人账户才是安全的,没有税务风险。毕竟,公转私是个敏感的话题。

转给个人,要看转给谁?他是什么身份,转款的用途是什么?

转给员工

转给员工,有这么几个可能。比如员工预借的费用,通常都是先写申请单,审批以后,出纳直接从公户转到该员工的个人账户。这种情况一般先暂时记在往来账上,等到员工归还,或者直接从工资扣除时,进行账务处理。

转给业务员

业务员出发有自己先垫款的,也有先申请费用,再回来交账的。账务处理跟转给员工类似,先挂往来,等到业务员办完事儿,一起核销。

转给承包公司业务的个人

如果公司有零星的劳务支出,是可以找个人的。支付劳务费的时候,也是直接通过银行转账,如果费用不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入费用,如果属于略大一些的建设项目,应该先挂到其他应收款,等我项目结束,对方开具发票以后,再一并冲销。

转给股东或者法定代表人

如果对公账户的钱是转给股东或者法定代表人,一定要注意防范税务风险。现在大部分的公司类型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所以,除了撤资,分红,公司薪金支付,还有当股东担任公司职务时的费用报销,不能随便将公司大额资金转给股东个人账户,第一,如果股东长期不还,有资产混同的风险,从而股东承担的有限责任变为无限责任,第二,股东占用公司资金,长期不还,即使公司没有利率,税局也会视同公司对股东进行了分红,从而追缴20%的个人所得税和滞纳金。

虽然股东享有公司的所有权,但公司本身是一个企业法人,有自己的法人财产权,在财产上是独立于股东之外的,当公司经营不善,面临倒闭,有些公司能够申请破产,享受法定豁免,仅仅以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而有的公司的股东不惜巨大成本跑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倒闭形式,跟账务处理是有很大关系的。

所以,公转私,在账务处理上还是谨慎一点的好。


简净轩语


对公账户的资金转入私人账户,首先要区分是正常的业务往来,还是非正常的。

如果是正常的业务往来,例如:

1、员工借差旅费、借备用金 : 后期会有发票回来报销,那只需要挂其他应收款-某员工,等发票回来销账即可。

2、股东、法人短期临时性借款: 先挂其他应收款-股东、法人,等后期借款归还时冲销其他应收款。

3、向外部人员支付劳务费: 不建议先支付,应先要求对方去税务代开劳务费发票后再行支付,支付时需代扣个人所得税。

你想问的应该不是正常情况下的账务处理,非正常情况下账务如何处理才是你关心的事吧。那么,就来了解下非正常情况下如何处理。例如:

1、股东 、法人长期借款 : 很多企业都存在这种情况,有利润不分红,而是以借款的形式把公司账户的钱转走,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税务风险,税法有明确规定,股东从公司借款未用于公司经营,在一个纳税年度终了未归还的,视同分红。一旦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视同分红,需要缴纳借款金额20%的个人所得税,真到这个地步,损失必定惨重。

那么,这种情况怎么破?建议在每年末之前筹措资金归还借款,次年初再借。

2、员工借差旅费、备用金支付时有部分无法取得发票: 可能是员工个人的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公司因为不要发票价格低,为了节约费用。如果是员工个人造成的,可加强员工培训,制定规范的财务报销制度。如果是公司的原因,问题就在老板身上了,要跟老板好好沟通,说明不能取得发票的不好的地方,比如不能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也违反了税收法规,这个就要看个人沟通技巧和时机了。

3、支付劳务费无法取得发票: 这种从税务角度来看没有益处,只有坏处的事,要尽可能制止,实在无法取得发票,也要记得代扣个税,否则公司要承担很大的税务风险,很可能受到税务机关处罚。

现实的业务处理远比书本要复杂,财务人员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中南海的心,注意控制风险!


清零de财税小栈


从财务核算角度,公司账户资金转入个人账户,设置的业务种类还比较多,不同场景下会有不同的账户处理。

典型的如:

  1. 给员工报销差旅费用,给员工发的工资奖金,员工跟公司的借款;

  2. 给个人客户支付的服务费;

  3. 向个人客户购买的物资或服务。

以上这些都是在财务核算中会涉及到的,账务处理其实就是常规业务,跟对方是私人账户没有明显关系。


而楼主问到的这个问题,如果不是正常业务,那可能还会牵扯到两种情形:
1、一种是转错了,比如明明是要转对公账户的钱,结果转错了,转到了个人账户。这也是有的,但一般问题不大,只要是真实业务,按照规定处理就行。倒想到最近和朋友聊到的一个事,是说有家公司跟银行做了银企直连的接口,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一些网络异常,导致最后通过银行接口支付的资金发生了很大金额的错误,最后都打官司了。


2、第二种情况,是以前也偶尔有听说的,比如做假流水啊、走私账啊之类的,甚至是变相的商业贿赂。 那伴随的是高风险的业务。那现在对资金的管控都在加强,偷税漏税、洗钱等行为,都是税务机关、监管机构重查的范畴,会被依法追究责任,所以,务必不能在这样事情上铤而走险。


康愉子


金税三期上线后,大数据的监控越来越严格,国地税正式合并,联合稽查力度也越来越大,“两套账”、“公户对私户”、“私户对公户”这样的转账方式都存在巨大隐患。2018年12月1日起。除了取消开户许可证外,将会增加个人账户的监管,尤其是“公对私转账”。

哪些情况可以“公对私”转账

日常员工费用报销、差旅费借支、工资的发放、农副产品的结算、自然人借款归还、退还个人押金等

超出公对私规范范围的,肯定会有税务风险。

“公对私转账”风险

公司账户上的资金往来都是公开透明的、有据可查。然而,如果转到老板的私人账户、都无法很清晰的区分是公用还是私用,无疑会有挪用公款的嫌疑。法律规定,公司账户的资金是必须要受到监管控制的,公款私用将会受到法律制裁。众所周知,财务做账都是需要有原始凭证的,如果从公对私转账,没有充足的理由和凭证,税务方面将会面临很大得麻烦。

前期由于金税三期系统还未正式运用起来,对私转账的行为特别多,系统的不完善,涉及范围广,监察力度大,监管系统尚在萌芽,这导致不少企业利用这种漏洞。

总结

对公账户转入对私账户,应该严格控制在可以转的范围之类,对公的每一笔款项都应该是清楚明了的,有据可寻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关注“金币答”持续更新财务干货。


歪辣椒


这个问答是关于公转私合规范围的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人民银行现金支付规范、税法及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公转私的合规范围总结归纳为21条。超出范围的公转私,应当立即停止并纠正错误;涉及偷税、洗钱等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具体账务处理和公转私合规范围有以下22条,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本文主要介绍中小微企业实际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相对普遍的10条:

一、差旅费

中小微企业实际工作针对差旅费,主要有出差前借款,之后冲抵借款;主要有出差人自行垫付差旅费,出差后保险二种方式。

1、出差前借支的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差旅费借支—刘范围

贷:银行存款(公转私)

2、出差后报销的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差旅费

借:现金(多退)

贷:其他应收款—差旅费借支—刘范围

贷:银行存款现金(少补)

3、出差后直接报销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差旅费

贷:银行存款现金

二、工资奖金

工资奖金相对简单,本文主要讲解公转私的合规范围,仅仅将发放现金工资的会计表达式:

借:应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借:应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奖金

贷:银行存款

三、劳务费

劳务费作为中小微企业日常比较常见的公转私项目,本文重点提示:税务部门对于公转私的劳务费,无论是造册还是自然人代开劳务发票发放,超过800元起征点的,均要求付款人履行代扣代缴的义务,没有代扣代缴的由义务扣缴人补齐个人所得税!对于已经代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自然人,根据自身收入和已预交的税金,选择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借:销售费用

借:主营业务成本——劳务费

贷:其他应付款—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四、自然人分红(投资本金和收益)

自然人取得公司分红,20%的个人所得税,记得代扣代缴!

借:应付股利

贷:其他应付款—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五、房租费

财务人员重点关注转向附加扣除项目的新动向,对于涉税事项风险的把控。同时,增值税10万元/月免征条件。根据自然人房东代开的增值税普通发票,税款预缴等涉税风险由房东承担。

一次性支付一年的房租(季度付、半年付可参考)

借:预付账款--租金 120000

贷:银行存款等 120000

每月摊销时(120000/12)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租金 10000

贷:预付账款--租金10000

月付的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租金 10000

贷:银行存款等 10000

同时,付款周期和会计核算期间一致没有跨年度的,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建议一次性计入当期: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租金 120000

贷:银行存款等 120000

六、农副、矿产品采购价款

农副产品涉及免税事项相对复杂,本文暂不考虑涉税事项,仅将会计描述分解如下: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七、劳保福利

劳务福利,应严格区分个人消费与公司经营需要两种情况,现实工作中会计人员容易对相关概念理解出现偏差。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八、个人贷款转存

中小微企业现实工作中,由于流动资金不足,通过向商业银行借贷直接支付采购货款,极大的缓解了流动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但是自然人通过公司经营主体,虚构经济业务关系,套取贷款,对于贷款人或是过账的公司,其中风险巨大,三思。

借入短期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通过银行

转账给收款人时:

借:应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收到销货方的材料时冲销应收账款,并计提进项税额: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

九、自然人借、还款

中小微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借款给自然人股东,或者向自然人股东借入流动资金均比较常见。须重点关注,长期不还款的自然人股东,税务机关强制认定为分红的涉税风险。

同一家会计主体,对于同一个自然人股东有借入,也有借出,中小微企业可以使用其他应收(付)款会计科目核算,简便更容易查询。

借入或者收回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收)款——自然人某股东名

归还或者借出

借:其他应付(收)款——自然人某股东名

贷:银行存款

十、退还个人押金

经营主体收取从业人员任何押金均违法。对外与自然人又经济往来,根据合同约定,保障双方或者多方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收取的押金,退还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其他应付款—押金

贷:银行存款

十一、综述

除上述10条,合规公转私还有:权益转让损益、证券结算资金、期货保证金、纳税退还、居民拆迁补偿金、补贴、财务报销、转制企业职工安置资金、保险理赔、保费退还、贷款退还等。在大数据时代,超出公转私规范范围的,其中的风险巨大!


顺通财税段贤明


对公账的资金转入私人账户的账务处理形式上十分简单。会计只要真实反映资金的流向,就算完成职责任务。

形式上可以将对公账的资金通过″其他应收(付)款(某私人)″处理,也可通过私人借款,公账收取利息处理,还可以通过复杂虚构业务,如上市公司康某新通过与银行签定多方资金联动协议,公账上显示资金,而实际余额为零。

账务处理只是形式上,但是对公账资金转入私人账户从实质上面临诸多风险,这些风险涉及资金结算违规、挪用公款、转移利润等。

违规和挪用暂且不表,转移利润会被税务局怀疑利润分配却不交纳个人所得税,比如长期挂账通常指超过一年的″其他应收款″,会引起税务稽查,并有可能界定为故意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公司和私人都有可能面临惩罚性罚款,情节严重还可能受到刑法处罚。

实际经营中对公账资金转入私人账户应该还是比较普遍。例如向私人购买货物或劳务、发放工薪,私人借款等等,这些只要业务真实,根据经济性质进行账务处理即可,无须担忧过度。

如果回答您还存有疑虑,欢迎留言或拍砖关注,我是会计师水木阳歌,感谢您的阅读!





阳歌财税


区分临时借用、出资、注册外投资情形,进行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老板

实收资本——老板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扩展资料:

一、《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实收资本”科目核算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作为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相关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晴空260746097


“公转私”常常是个敏感的问题, 在某些情形下,会涉及到一些涉税的风险。但有些情形下是正常的交易,也是可以发生的。在涉及到“公转私”的情形中,其实需要考虑的重点不是怎么做账,而是相关交易的风险与成本。

像之前的康得新,通过联动账户的设置,实现了资金的转移。实质上这是一种表面的资金池业务,实质是大股东对资金的挪用,这就是风险巨大的行为。不管如何掩藏,如何做账,无法改变交易的实质。最后东窗事发,最后连为其审计的瑞华都被立案调查。所以,有潜藏巨大风险的公转私,是无法通过财务上的处理来掩盖的。但是,有些财务上的处理往往会暴露出相关的公转私风险。

从做账中看公转私风险:

1. 其他应收款。

这是一个最典型的账户。去看私企的账,很多时候其他应收和其他应付会挂着两个巨大的金额。这个是怎么来的,有时候股东借了款,或者是挪用了一些资金,财务也没法平账,就挂在其他应收款中。那么长期挂账的应收款,其实就是一个税收风险点。清查一下,大部分可能时间都超过一年,应该按照分红交税了。而其他应付款,则有可能是不实的成本导致的资金倒挂。

2. 账外账。

通过设置账外账的方式,隐匿收入,将部分收入转至老板的个人卡。或者虚增成本,通过供应商将多余的资金回流到老板的私人卡中。这也是存在巨大风险的“公转私”行为。

首先,这样的账是很难做到“天衣无缝”的。产品成本结构,成本占比,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都会出现异常。更重要的是,很可能出现进销比无法匹配、进销项严重逻辑不符等问题,而很容易被税务监控到。

因此,实际当中要注意规避这样的公转私,而不是通过研究如何做账来掩盖。

正常的公转私: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公转私都有风险。如果是正常的,比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报销、备用金、借款或者支付某个小供应商的货款,都是允许的。但是做账时要注意“排雷”。比如,是否已经做了社保、所得税的代扣,是否符合了借款的利率规定,是否保留了相关的流水凭证作为依据,是否符合公司的政策等等。

排除了所有的风险以后,再进行综合成本的衡量,最后按照正常的流程入账即可。


财会小童


代持證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