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幽门螺杆菌

1、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吗?

不一定,但要警惕发展成胃癌的风险。

很多人之所以谈起幽门螺杆菌"色变",是因为其是胃癌的致病因子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包括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性溃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

科学实验已经证实,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癌。"虽然被证实,但是并不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患胃癌。"他解释,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最开始可能演变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在此基础上,个别人会出现胃黏膜异型增生,可能会发展成胃癌,但是这种可能还是比较低的。尽管比较低,但一旦变成胃癌,结局很可怕,所以还是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这样就能掐断由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的可能。

2、 一旦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治疗吗?

自发清除不可能,这三种情况要留心!

那么,身体患有哪些情况必须根除呢?张军列出了三种情形。第一,如果在生活中有反复的胃炎,经常不舒服,还患有幽门螺杆菌,这种时候就必须根除;第二,如果有消化性溃疡,应该根除该细菌;第三,如果有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要根除;

如果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在体检之中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以做个胃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做决定。不过他认为,只要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最好还是根除,因为其自发性清除是不可能的。

幽门螺杆菌感染咋筛查?

现在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碳13 和碳14检查方式也很简单,吹口气就能完成。这种检测无痛苦、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高,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

3、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日常就餐建议分餐制,最好使用公筷。

日常生活中,最好使用公筷,形成分餐制。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孩子,中年以后患胃癌的几率比较低。对于带孩子的家长来说,在喂养孩子时,不要自己先接触食物,避免交叉感染。

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的卫生,吃饭之前一定要洗手。

来医院咨询患者中,中青年比较多,他们更注意这一问题,也会督促家里老人来医院检查。但是,张军表示,14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检查。对于14岁以下孩子来说,他们的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可能会反复感染,若使用太多抗生素对身体并不好。14岁之后,如果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只要在20岁之前根除,就能起到预防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