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浠寶123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未養成,父母這時候要多花點時間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要培養孩子自己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比如寫作業前的學習用品準備;寫完作業後學習用品的整理;第二天上課所需的學習用品等。


其次,要培養孩子認真寫作業的習慣。在家裡要給孩子佈置一個安靜、舒適的固定的地方讓孩子寫作業。要在複習的基礎上,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作業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複習和鞏固,只有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才能掌握當天所學的新知識。

一年級的孩子年齡比較小,專注力集中的時間大約只有15--20分鐘,因此,家長可根據孩子的作業量,把作業分成幾部分,讓孩子做完一個作業後休息一下再繼續做,並堅持執行,做完一個作業才能玩。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一直寫作業太疲勞或坐不住,勞逸結合。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些獎勵措施激勵孩子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孩子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家長可適當陪伴輔導孩子寫作業。


第三,要培養孩子養成預習的習慣。預習的時間一般是在孩子寫完當天作業後進行,一年級的孩子課程內容相對簡單,孩子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家長也可以給予輔導。養成預習的習慣,能讓孩子在上課時對於要學的知識心中有數,並能緊跟老師的思路,提高聽課效率。對於老師的啟發提問能迅速反映,也能抓住並記錄重點,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第四、上課認真聽講,不懂的問題要大膽提問,向老師請教。只有認真聽講了,把知識真正聽進去,回來寫作業才會不吃力。


第五、養成愛閱讀的習慣。前蘇聯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取決於良好的閱讀。”對於孩子來說,讀書能夠讓他們變得更聰明,思維能力更強。書籍不僅教給他知識,帶他認識世界,還對他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發展都有正面影響。良好的讀書習慣,將使他終身受益。


用戶92330557701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了,我女兒剛剛經歷完一年級,其中酸甜苦辣,總算把孩子帶上正軌了,現在學習不用太操心了。

我先說一下,教育孩子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兩件事。

事情一、我女兒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成績不好,也不喜歡上學,有一次老師找到我,很嚴肅的說:“你家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還有自閉症傾向,總喜歡躲在角落裡”,平時在家頑皮愛鬧的孩子怎麼會自閉?

事情二、我喜歡玩電腦遊戲,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打開電腦,女兒有幾次趁我不在坐在椅子上拿著鼠標學我,有模有樣,逗得我哈哈笑。後來由於工作原因,我需要惡補一些專業知識,於是每天下班躲在臥室裡看書,女兒就經常進來拿著我買的書問我裡面寫著什麼,我不讓她看,可她興趣總是特別大。

通過這兩件事我深刻的明白了兩個道理,在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之前,還有更重要事情要做,於是我改變了教育孩子的方式。現在我女兒成績很好,每天自覺完成作業,每天上學特別開心,有時候還會跟老師開玩笑。

下面我分享下我的經驗,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1.讓孩子儘快適應新老師和新環境,克服恐懼感和不適感

很多孩子進入新環境都會緊張,有的適應時間比較長,尤其是面對新老師和新同學。在一個充滿恐懼感的環境中,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於是出現厭學,成績不良。

讓孩子快速適應新老師,首先家長要對老師熱情,打招呼,見面很親切,這樣孩子就會發現“原來媽媽跟老師這麼熟悉”,多帶著孩子跟老師交流,孩子就會放在警惕心,慢慢跟老師走近了。

讓孩子快速適應新同學,這個很簡單,繼續幼兒園的方法,分享!,多買點橡皮,鉛筆,給孩子分享,在愉悅的氛圍中孩子們就熟悉了。

2.家長言傳身教,家庭氛圍特別重要

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卻不重視自己的示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孩子總是在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所以言傳身教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一切習慣的基礎。

家長做到言傳身教必須首先改正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例如當著孩子的面打電腦遊戲,整天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在孩子面前吸菸,回家拿著手機不放手,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吧。放下手機,關了電腦,在孩子面前看看書,給孩子讀讀故事。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學習和生活的環境非常重要,首先要改變的就是環境,讓孩子適應環境,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


家庭教育思維課


我女兒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一點兒也不喜歡學習,我給她買的課外書,她連看也不看。每天一到家先吃喝,再看動畫片,寫作業需要我催很多遍,她才不情願去寫,效率也不高。

寫作業時經常小動作不斷,需要我專門坐在旁邊監督著她,她才能按時完成作業。

我尋思著這樣不行啊,趕緊到處取經,又惡補了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終於找到一套適合她的方法,幫助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也不用那麼操心了。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玩中學,學中玩,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之所以不愛學習,是因為他對學習不感興趣。一年級孩子還小,如果家長這時候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定時間定任務地強迫他們學習,會適得其反,很可能會讓他們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會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

但是不強迫孩子學習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導孩子學習。

具體的方法多樣化,可以結合孩子的特點來使用,比如:

  • 每次家長給孩子定的學習時間不要太長、學習任務不要太重;取得進步時進行適當表揚和獎勵;

  • 用開小賣部、加減法智力競答的方式學習數學,可以讓孩子當小老師,給家長上課;
  • 將新知識和孩子原本就熟悉的事物結合起來,培養和激發他們新的興趣,假如孩子喜歡小貓,會問跟貓相關的一些問題,這時家長引導他去書中自己去尋找答案;

以上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家長不陪孩子寫作業

孩子上小學後,很多家長開始陪孩子寫作業。我也陪女兒寫作業一段時間,結果是滿把辛酸淚,效果卻不好。

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工,並且給孩子的感覺,寫作業不是自己的事,而是家長的事。所以家長不需要陪孩子寫作業。

對於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只需要在開學幾天,給予一些指導和提醒,讓他明確一些基本的規則和做法。一個星期後就不用再管他寫作業的事要,也不刻意檢查他的作業,最多提醒他一下,不要多說。

可能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會出現只顧玩,忘記寫作業的事情,這時候家長也不要去批評他,只需要語氣平和友好地對他說:“不要哭了,誰都有忘記的時候,我們現在想想怎麼辦吧。”

這樣孩子會自己想出辦法,要不然推遲些睡覺,要不然就早起寫作業,讓孩子自己去決定。等他自己嚐到苦頭了,自然而然下一次就會按時寫作業了。

所以家長不陪孩子寫作業,才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教孩子制訂學習目標與計劃

學習過程中,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助孩子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制訂,制訂出來的計劃要具有可操作性,一定不要超出孩子的實際能力,否則完不成目標和計劃,會讓孩子產生失敗感,進而影響下一步的學習。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習量要適中,充分為孩子留出休息和娛樂的時間。如果學習量太大會讓孩子產生反感的情緒,從而不願意執行。

2.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的時間。常規學習主要用來完成學習老師留的作業,自由學習用來預習或者複習功課。

3.要突出重點,在孩子薄弱的科目上多下功夫,不要分給每個課學科的時間都相同。

4.注意效果,及時調整。學習計劃一旦制定並不是絲毫不動的,而是要根據學習效果,進行相應調整。

總之,合理的學習計劃會讓孩子感覺每天都在進步,更願意去執行學習計劃。

對於有些自制力差的孩子,父母應多提醒他們,培養他們的自制力,讓他們按照學習計劃去執行。在提醒他們的時候,父母不要用批評、嘲諷、氣憤的語氣,而要心平氣和的他們說話。

對於那些提醒催促,仍然不起作用的孩子,父母可以放任他們兩天,讓他們寫不完作業去挨老師的批評,有了挨批評的教訓,他們就會認真的按照學習計劃去執行了。

結語: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就體驗過克服自己弱點的滿足,那麼他就會以批判的態度看待自己。

所以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在學習上的自覺獨立的意識,防止孩子養成依賴家長,沒有自覺性的壞習慣。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即使犯了錯,家長也不要批評指責孩子,只要鼓勵孩子改正就可以了。最後,我們要知道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會有一個過程。家長要有耐心,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有花開的那一天。


沉香親子教育


我是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來談談我是怎麼幫助我家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

這裡所談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我主要講三點:

第一、良好的寫作業習慣。

良好的寫作業習慣,恐怕是很多一年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最為重視,也最為頭疼的事情。

曾經,我孩子班上有位家長甚至因為孩子寫作業時間太長,一怒之下給了孩子十幾個耳光,還在微信群裡讓老師“到學校繼續收拾孩子”。

多麼可怕!

小學一年級,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對於今後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良好的親子關係養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是這麼做的:

1、規定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一年級的作業雖然多,但是一個小時以內完成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如果一個小時內沒完成,那就說明孩子寫作業有拖拉的習慣,或者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家長就要針對問題進行解決了。

2、讓孩子自己寫作業、自主檢查。家長要給孩子明確一點:作業是學生的作業,家長只是幫忙老師在家督促和監督的,不負責輔導和補習。我家孩子做作業我很少在旁邊坐,讓他自己主動完成作業,寫完後自己用小手指頭點著再重新檢查一遍,然後給我檢查並簽名。

3、家長只負責檢查和簽名。除非孩子主動問我:“媽媽,這道題我不會做,你能不能給我講講?”我很少主動去輔導孩子功課,在檢查他作業的時候,對於他寫的不正確的,也會打上叉,讓他自己重新修改調整,嚴格貫徹:“作業是你的,不是我的”理念。

第二、良好的預習複習習慣。

從小學一年級起,我就要求孩子必須複習當天學習的功課,同時預習第二天要學的功課。


我晚上輔導孩子學習的時間,在陪伴作業的環節上花費的時間並不算多。而是選擇了把精力放在了培養孩子預習和複習這件事情上。

因為孩子剛進入小學學習階段,對整個學習過程不是很熟悉,剛開始我會帶著孩子一起復習、預習,過了大概半個月後,我就引導孩子自己主動去複習、預習,還給了孩子一個專門的本子,讓他把複習、預習的知識抄在上面。

如果孩子複習、預習做得好的話,我會給予一定的貼貼獎勵,當貼貼積攢到一定數量,我會答應兌現孩子一個小禮物。

現在,孩子正興致勃勃地攢貼貼呢,每天自己非常積極主動。

第三、良好的閱讀習慣。

進入一年級後,不像幼兒園那樣,閱讀的書籍以繪本為主,很少注重知識性傳達。相反,進入小學後,我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多學科的興趣,開始給孩子購買一些趣味數學、小小科學家、少兒量子物理等方面的書籍,除了引導孩子人文方面的學習外,也開始注重孩子抽象思維的培養。

這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會非常有幫助。

很多家長說:我家孩子也非常愛閱讀,為什麼成績總提不上來?

這就要從小學一年級時養成孩子全方位涉獵的閱讀習慣。不僅是故事性的學習,還應該激發一下孩子在數學、邏輯、科學方面的興趣,爭取讓孩子全面發展,不要出現偏科情況。

結語

小學一年級對於整個學生階段來說,知識性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家長在這個過渡階段一定要對自己家的孩子有耐心,多用愛心去陪伴,而不是用打罵、焦慮的心情去對待孩子,不然,孩子從小學一年級起就產生厭學的情緒,後期家長恐怕要叫苦連天了。

我是人魚媽媽,文學碩士,80後辣媽。專注家庭教育研究,關注我吧!

人魚媽媽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以我家孩子來說吧。我家孩子是良好學習習慣的直接受益者,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是班級年級把尖的孩子,小學以語數外三門滿分的成績畢業,中考以全區裸分第一名考入全市重點高中。

首先,養成放學先做作業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作業很少。班裡的好多同學都是放學後先在廣場玩,然後再回家寫作業吃飯。我們從一年級開始是放學先回家寫作業,寫作業前可以先吃點水果甜點,然後就是集中精神把作業作完,完成之後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其實,這一點來說,孩子少了一些和同學一起玩耍的時間,但是對於升入高年級、以及初高中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作業量的不斷增加,會讓效率低的學生消耗更多的時間在作業上,連課餘休息時間都會變得爭分壓秒。到了初中之後,時間緊張就造成副科沒有時間複習、甚至睡眠時間都無法得到保證。

其次,每一科作業都認真對待。

我說的這個認真對待主要指的是寫字。做作業的時候,認真寫字,整齊、橫平豎直,長此以往,孩子是不必再花時間去練習硬筆書法的,雖然談不上是什麼字體,但是讓看到的人都會覺得賞心悅目。

考試閱卷對於字體越來越重視,這一點還是比較重要的。

最後,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不定時的過去看看。

這所以提到這一點是因為,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不一定能保證一直專心,很可能寫到一半的時候走神做別的事情了。家長可以在儘量不打擾孩子的情況下去看看,這樣其實是有助於提高孩子的作業效率的。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就會安排好時間。

另外,建議孩子低年級的時候不要給孩子報學習方面的輔導班,我們始終認為,將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認真聽、作業認真做、課後認真複習,是可以保證學習成績的。如果一定要上輔導班也可以考慮晚兩年,先讓孩子養成在學校認真的習慣,不要讓孩子認為聽不懂也可以重新聽,這樣對於孩子吸收新知識也是有幫助的。


其實,好習慣的養成大家的看法可能都會有一定的差異。互相交流才會找到更適應自己家孩子的方法。


悠然閱讀


我的兩個孩子,在經歷和已經成功經歷了小學一年級的適應期,我的體會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成功的幫孩子搞定去學壓力,激發孩子自己的內驅力。

習慣養成去除壓力是關鍵

從無拘無束的幼兒園,到人數多,要求高,節奏快的小學,孩子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比如環境,作息,作業,老師和同學的相處等。

此時,孩子大腦發育以情感腦為主,它的特點在於是非分明。比如遇到困難時,不是選擇戰,就是選擇逃。

對於孩子來說,思維簡單,經驗不足,突然遇到各方壓力,更多的會選擇逃離,其表現為不想學習,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我們不擔心的壞習慣。

期許孩子,他感覺到支持

可以說,只要我們搞清楚什麼是支,促進期,學習習慣,其他方面也會有效。

[思考]陪著寫作業算不算支持?

情況一:你坐在旁邊,孩子錯了就溫馨提示,孩子不會就幫他分析。

情況二:你坐在旁邊,孩子寫作業,你幹別的,孩子說話,做小動作就提醒一下。

情況三:孩子做作業,不管你在不在,都會在結束後看看孩子寫了什麼,指出孩子的進步,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

一是代勞,二是監督,三才是支持

支持最大的特點:我關注你,因為我想知道你的好,也想幫你更好。

這裡面很少設計缺點與錯誤,所有的問題在支持媽媽的眼裡,都是一個需要關注和改善的小現象。

去除壓力後,嵌入對習慣的期許

當孩子放鬆下來,覺得一切都沒什麼時,就可以對孩子進行習慣養成的安排了。

習慣養成

確立明確目標,以終為始,在減壓、點贊和期許環節均進行滲入。


【以寫作業為例】

1、養成目標:回家獨立完成

2、養成方式:

  • 每天多問下孩子發生了什麼,專注的聽,開心的同樂,困擾的告訴孩子你聽到了他的心聲。
  • 用發展進步法,點贊孩子的作業,小到某一個字,大到作業是什麼,怎麼安排。對於習慣相關的要特別點出,你正在養成···的好習慣。
  • 想下要養成的習慣的目標,把它以任務挑戰的形式期許出去。比如,孩子今天作業寫了10分鐘沒有停下來,可以說今天你很棒,堅持了10分鐘專心寫作業,這書名你專心學習的習慣正在形成,我們下次可以試試15分鐘。



嫻聊成長


您好,歡迎邀請陪讀悅悅回答您的問題!

悅悅是一個放棄工作,專職在家陪孩子成長的陪讀媽媽,遇上過很多很多的問題,也在用心記錄孩子成長的精彩趣事!

我家的孩子已經上4年級了,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也有過您這樣困惑,培養他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太重要了,基礎打好了,後面的學習才會不吃力。作為一個陪讀媽媽,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步:每天放學回家後,先讓孩子休息半小時,這期間可以吃點水果,也可以吃點零食,讓他從學校的緊張氣氛中緩和下來。

第二步:休息好後,提醒他先把學校裡的作業從媽媽的手機中抄下來,到一個專門的本子上,(以後您就會發現,養成這個好的習慣是多麼的重要。)每做完一個就打一個勾。

第三步: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只會引導,而絕不會幫他代勞,一年級剛從舒適快樂的幼兒園過渡到正規嚴肅的學習中來,一時半會還適應不了,很多知識點,學校老師講過了,但回家後,媽媽還得再次提醒他。

第四步:做完作業,先讓孩子學著自己檢查一遍,然後他檢查完了,媽媽再檢查一次,有錯的地方要第一時間指出來,讓他馬上更正。

第五步:作業檢查完了之後,書桌上的東西讓他自己收拾整齊,書包自己放好。時間還早的話,可以讓他看會課外書。但儘量少看電視。

第六步:上學的時候每天晚上20.30之前一定要上床睡覺。可以試著定好鬧鐘,鬧鐘一響就提醒他做該做的事情。養成習慣就好了。

第七步:早上起來後,刷完牙洗完臉後,先讓孩子早讀30分鐘,然後再吃早餐。以後您就會發現,這真的是個特別好的習慣!

這就是我從開始陪讀到現在,一直在做的7步,孩子從一張白紙,慢慢的養成蠻好的學習習慣,隨著長大懂事,越來越自律,越來越守規矩,效果真的很棒!

希望能夠幫到您!

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哈~

敬請關注@陪讀悅悅,用心記錄孩子成長的精彩趣事

願上帝祝福您幸福快樂每一天!


陪讀悅悅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父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之前,家裡的小外甥讀一年級的時候,我曾詳細地為姐姐分析過這件事情。下面呢,我就把我的想法整理後,跟大家分享一下。


1.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01.首先要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開始。


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在學校累了一天,從學校回來之後,應該先吃點東西再玩一會兒,最後再寫作業。但實際上,如果長此以往的話,孩子就會養成拖延的習慣。


家庭作業應該是回家之後,孩子需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情。完成了才能去玩耍。


心理學上這種行為被稱為推遲滿足感,有利於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對孩子的未來也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


02.沒有作業了,也要留出複習和預習的時間。


很多低年級的學生,課程排的不是很滿,在課堂上老師也會給適當的時間,讓孩子來寫作業。


所以,有不少孩子回到家之後,都說自己在學校已經完成了作業。


那麼這種時候是不是就不用看書了呢?


一年級的家長應該注意,儘管孩子已經完成了作業,但是對於作業的檢查,家長是不能忽視的。


每天抽出20分鐘至30分鐘時間,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有助於讓學生們認識到: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為了應付差事。



2.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學習方法


關於學習方法,家長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就應該進行引導了。培養相應的學科思維很關鍵。


01.比如說:語文。


小學一年級,孩子們要正式學習書寫。檢查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看看,孩子寫的作業,筆畫是否工整,字跡是否潦草。通過簡單地掃幾眼,就能夠知道,這個孩子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心態是如何的。


還有的孩子,因為馬虎會抄錯字。家長幫助孩子檢查,同時也讓孩子自己檢查,逐漸的。他就會養成一個認真的書寫習慣。


同理,翻看孩子的練習冊,也能夠知道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這裡不要求家長全面的掌握孩子學習的所有知識和細節。家長只需要看一看,孩子是否跟上了進度,練習冊有哪些錯誤,孩子還沒有改正。這都是非常細節的問題,不用每天檢查,但是隔段時間就得看一次。孩子也會因為你對他學習的重視,而更加關注自己的學習。


除此之外,對孩子朗讀能力的鍛鍊也是非常重要的。引導孩子跟自己分享一下:“今天都學習了哪篇課文呀?給我讀一下。”用這種方式,就能發現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比如說在陪伴小侄子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課文當中有一個字,他一直都讀錯了。如果我沒有讓他讀的話,這個問題,我就永遠不會發現。


和孩子聊聊,上學期間都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也是鍛鍊孩子口語交際的一個重要方式。

02:聊聊數學


數學呢,很多學校老師會推薦同學們準備口算題卡。口算題卡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有更多練習的機會,提高解題的速度,練習孩子對所學知識的反應速度。這個應該每天都完成一點,家長可以對照答案,幫助孩子,改正自己的錯誤。這個過程,對孩子的學習來說,也是特別關鍵的。


同樣的,數學的練習冊,家長也可以督促孩子,來修正自己的錯誤答案。


以上呢,是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呢,總結了一個思維導圖,有需要的可以收藏。每天在帶孩子的時候,對照著做做,不難的。


3.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實除了學習習慣,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生活習慣的養成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我有4點想要跟大家分享。


第一,規定睡覺和起床的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只有休息好,才能保證學習精力的旺盛。


第二,養成自己收拾書包的習慣,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當今有太多的人,喪失了生活的能力,只是因為家長過分的溺愛。


第三,限制使用電子產品和看電視的時間。這個非常關鍵,一是保護視力,二是保護大腦。現在的很多影視作品,視覺衝擊力過強,其實妨礙了人的思考。建議家長,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要做到有陪伴、有監督。


第四,樹立榜樣,激勵教育。用肯定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和引導。比如說:你看這位哥哥這麼小的年紀就能背下這麼多古詩,如果你也感興趣,並願意努力的話,你也會很棒的。哦,對了,現在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要了,家長在這方面提前佈局,要有所準備。


如果你有其他的關於教育方面的問題,可以私信留言。有共性的,我會拿出來分享的。


歡迎關注@安之騰,為你帶來最新鮮的思考。


安之騰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目。

我看了一下幾個高贊回答,已經答得很全面了。我補充一個我家的經驗。

目前呢,我女兒英語水平基本和北美同齡孩子接近,感覺英語像她的第二母語一般,數學邏輯上超過我們小時候,語文作文連我們夫妻都愛看。

她展現出來的學霸氣,讓我們夫妻都很意外。

我們總結,小學剛上學的時候,我們給她提的一個要求,她做到了,並且養成了習慣,那就是:上課全力以赴,課堂上能解決的問題,不要放到課後。課後是給你發展興趣的時間,不會給你報任何補習班的。

為什麼這麼要求??當時,北京這邊為了幼升小,我們周圍有些家庭會在課外上針對某些學校考題的補習班。然後個別家長給我說,因為這個,孩子養成了,上課不好好上,等下課去上補習班的習慣。——上補習班累啊,所以上課就休息了吧!


強大的場景記憶能力

我們去聽過幾次公開課。我發現,課堂上,我閨女永遠是最活躍的人,她真的是全情在參與課堂,然後久而久之,養成了強大的場景記憶能力。她總是在做作業的時候,能回憶起來,當時老師是如何講述推理這個知識點的等等。

她還好多次被別的同學問問題,她都很驚訝的在微信上回答說:你們上課都不聽課的啊,老師這個問題已經講過好幾次了!

我也記得有一次放學路上的一個場景:

同學問:為什麼你什麼問題都能回答啊?
閨女一愣:我就是聽課了啊?


這讓我們非常驚訝,我們不是記憶專家,我不知道是如何訓練出來的,但肯定和我們要求:“認真聽課,能在課堂上解決的問題,不要放到課後!”有關係。


給一年級家長推薦兩本書

這兩本書,是我到目前看得最仔細的兩本教育類圖書。都看過不止一遍。

一本讓我學會了基本的育兒之道,一本幫助我係統回憶總結了我當年獲得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的經驗,也明白了自己為什麼考不上清華。我知道了我的差距在那裡。把這位清華學子的經驗,用在了我自家孩子的身上,推薦給大家!



順便給大家看看我整理的一則育兒筆記,真心是讓孩子這樣學習的:

(每天晚上和孩子吃飯之前,我會在手機的筆記上寫點要和孩子聊的話題重點)

學習的最高境界:我上課了啊!

爸爸覺得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融匯貫通之後的愉悅,感覺到學習新知識的愉悅。考一個高分是順便的。
幾年下來,你也知道了,只要平時做好時間管理,用好記憶管理曲線,養成好習慣。不用複習也能考高分。
實際上你以後就知道了,就算到了高中大學,只要平時基礎過關,考前突擊一下,上90分都是很輕鬆的。
好吧,你也許理解不了,但爸爸覺得你以前回答我的一句話已經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了。
那次爸爸問你,呃,你英語到底是怎麼學習的啊?爸爸很好奇呢。你回答:啊,我上課了啊!

你知道嗎?貪心的爸爸在旁邊想:如果閨女科科都這樣就好了!


愛編程的魏校長


記得在一年級的時候,班裡的家長在群裡聊自家的孩子,有的說我家兒子早上就是起不來,叫了五六次了還在床上,有的說我家寫作業每天都要寫到10來點,有的說我家不會看書的,有的說我家跳繩就是慢,體育不行,跳不起來。然後我回了一句,我家從來不叫起床,作業半個小時就做好了,在班裡是體育委員(我家女孩子),每天睡前都會看會書才睡覺,在我們家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能從小學習習慣好,在班裡的學習成績雖然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每次成績下來都是穩穩的。

我覺得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應該注意這幾個方面的培養:

一、 多表揚孩子的專注力

說實在的,我們家沒有預習和複習,也沒有給她額外的作業,更沒有報輔導班,老師反饋回來就是有一點做的很好,上課特別專心,邊上有小朋友找她說話,她是不理人家的,這應該是我平時老是表揚她專注力好有關係,所以家長想讓孩子表現怎麼樣就往那個方面去表揚。

二、 讓孩子獨立思考

有時候難免會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比如數學應用題,我就讓她按照自己的理解先做,錯了我們知道錯在哪,然後一起分析問題,一般錯誤原因是審題錯誤。比如語文閱讀理解,我就告訴她“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可以陪著她一起閱讀。

三、 堅持體育鍛煉

運動可以改造大腦,緩解壓力,增強體質,而且學校裡面對體育都有硬性指標,跳繩,毽子,排球等,你不可以陪著孩子寫作業,但是最好陪著孩子一起運動,一個人是很難堅持的,有家人陪伴孩子也會動力十足。

四、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生積累作文素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無論走到哪裡,都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把所見所聞隨時記錄下來,引導孩子用日記的形式把觀察所得及時寫下來。比如,做一次家務,一次外出遊玩,植物的生長過程等,這個需要家長引導。

五、 每天睡前閱讀至少20分鐘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重要的不是讀什麼,而是培養一種以書為伴的良好習慣,如果書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孩子的專注程度,很快就會把書扔在一邊不再讀了。所以一定要讓孩子選擇他自己感興趣的書。

都說三年級的時候都會有個“三年級現象”,很多一二年級成績好的到三年級就會下滑,一般都是由於低年級的時候學習習慣沒有培養好造成的。所以一二年級的時候不要過分看重分數,把學習習慣培養好,低年級的分數說明不了什麼問題,除非只能考六七十分,那要注意了。

【我是蝸牛媽媽,一個二寶的媽,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