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滞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粤农号


看了这个问题,回想了下,年年都有很多地方出现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出现,那么农产品滞销,是哪里出了问题?

首先,很多农民跟风种植,不考虑市场行情以及自身情况,盲目跟风种植前面价格好的物种,导致供大于求,竞争大;

其次,市场饱和,市场的大小程度,造就了这个城市每天能消耗多少农产品,城市小的就消耗的少,而面对突然多起来的农产品供应,导致市场饱和,饱和之后势必有一些农产品滞销;

再次,销售链路的问题,传统的销售链都是弄收时节,由中间商到地里面收购农产品,在经过各种渠道最终进入市场;这是一个单链,市场饱和势必带来中间商优先处理手上的货,而不是去收购农民地里的农产品,而农民呢?没人来收购,自己能处理的量很少,势必造成滞销;

该怎么解决?

首先、从自身角度出发,而不是跟风种植,种植自己觉得适合的,避免出现无人收购的情况;

其次,开拓营销链路,避免出现中间商不收购农产品情况出现,有多条营销线路,总有人会收购的,而且是面对不同的受众,有可能你前面面对的中间商只是在一个镇有渠道,而其他人可能在更多的城市有渠道,人群的增加会很大程度稀释根带来的风险;

再次、开拓线上营销,跳过中间商,跳过菜市场,直接面对网上观众,网上观众的带货能力不比中间商差,已不会由于中间商原因造成局部饱和带来的影响;

所以,农产品滞销,是销售链路上出现了问题,市场饱和直接导致自己的货没地方出,这是现在传统销售带来的弊端,毕竟中间商不可能说是我亏本去收购,又转不了手;


猪猪壹号


你好,我结合我知道的信息认为农产品滞销并不是那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1、按以往的经验,节后农产品会有个小高潮,特别是玉米会有个小高峰,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收粮的二道贩子进不去村,农民也不能拉粮出来卖,导致现在粮食滞销。随着疫情的控制,粮价会有个小高潮。

2、据农业农村部报道, 为切实解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重点地区重点品种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3月6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农产品产销对接视频会商会议指出,前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受疫情影响造成的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未来一段时间,部分地区个别“菜篮子”产品仍存在销售困难和价格波动较大的风险。各地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农产品产销对接作为当前的大事要事急事,多措并举,抓紧抓好抓实。要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统筹抓好生产、流通、调控、质量安全等各项工作,确保主要“菜篮子”产品价格平稳。要畅通流通,鼓励就近消化,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复工复产。要与辖区内重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定点联系机制,想方设法有针对性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主动与交通、商务、财政等部门协调,争取对农产品流通的支持。要用好媒体以及益农信息社体系,做好产销信息引导和对接。

3、从上面的报道我们能看出,国家应对农产品销售是做足了工作的。为了使农民不受损失,正加大力度引导农民解决粮食滞销问题。

所以说,现在粮食滞销并不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小闹钟的快乐生活


产品没有特色

为什么说众筹环节出了错呢?因为根据现在的市场消费情况来看,品质好的农产品永远不够卖,但是你却还在滞销,主要就是因为你的产品没有特色,你现在在种植的时候已经需要追求品质了。所以首先你的种植环节就有问题。

跟风扩种供大于求

近期来农业上跟风扩种的现象极其严重,,以柑橘为例,前几年的时候感觉盈利很多,然后就出现了大面积的跟风扩种现象,造成了第二年的柑橘滞销卖不上价的现象。所以在种植的时候,一定要理性,不要盲目的跟风扩种。

该出手时不出手

农产品在上市的时候,时间会很集中,一股脑的这类农产品全部都上市了。你就想着你再等等,等果子少了,价格会不会就会提高了?所以在收果商大量收够的时候,而你不愿意售卖。而最后因为供大于需,和品质等的一些问题,你的果子卖不出去了。

产品的滞销可能会有很多的原因,不仅仅只是这几点。但这几点是比较重要的,希望农民在种植的时候能够理性思考。









羌山小强


滞销问题有多种因素,主要如下:

一、运输问题。有句俗话说:蔬菜盘成肉价。或许就是一句较为体贴的比喻。有的农产品就是属于“远香近臭”的性质。当地销不掉或者市场饱和,只能对外销售,而运费占有相当的比例。农户和消费者都觉得不划算。

二、品相问题。一是品种品相,老式的品种虽然已经被淘汰,但是部分已经种植的农户基于投入成本等因素,形同鸡肋,左右为难、难以更换。从而失去了国内市场竞争力,更毋提国际竞争了。二是部分农产品属于应季鲜货,长途运输颇为棘手。例如草莓、蓝莓、桑葚等。

三、蜂窝问题。所谓蜂窝,就是某类品种种养殖面积拥有量大,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现状。例如去年的小龙虾、今年广西的沙糖桔等。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就在于各个种养殖户无法统计和驾驭种养植市场,在媒体或市场的蛊惑下,一拥而上,最终导致价格的自相残杀和产品的滞销。

四、价格问题。部分农户考虑成本和收入对称因素,要不宁可将产品当作废物处理,要不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自己制定出一成不变的价格,无法达到销售预期。还有部分农户,对自己的产品深加工并包装,图方便打包整卖,不愿意零售,价格较零售的要高得多,失去了机动灵活的变通优势。从而使产品大量积压。

五、渠道问题。现在的渠道较往昔相比,明显增加拓宽,平抑了价格地区差。从而使得所谓的“投机倒把”基本灭绝,经销商明显增多。因此,出现了销售商从中牟利,一压一抬。农户赚不到钱,消费者吃不起。其余的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店,虽然众多,但是费用不菲且互为拼价,难度也大。例如网红带货就是如此。


头等舱花圣


农产品滞销存在很多种因素,现在随着农产品品类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了,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人们所需要的品质,就会有新的高质量高要求的农产品品类所替代,质量达不到要求了自然就没有了销量,消费群体没有了,就会形成滞销。

其一:可能就是中间商的问题,中间商多了而每个人都需要赚钱,就说收购商,运输费,保鲜费,还要买保险,人工费等等,所以导致农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高额的农产品会针对高消费人体,这就形成了农产品价格战,导致某一类农产品销售不出去了。

其二:农民盲目种植农产品品类,并没考察现在市场所需,或者种植的农产品在以往可能会销量很大就盲目的种植,毕竟时代在变,!生活所需也在变。

其三:就是供大于求了,就是农产品量太大,导致通货膨胀。





乡村阿乔哥


  • 农产品的滞销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特别是当前疫情防控之下农产品滞销表现得非常突出,具体表现有哪些原因呢?
  • 农产品品质控制问题。我们国家地域广阔,气候类型不一样,地势地貌复杂。不是美国机械化大农业,也不是日本订单农业。而是中国特色小众农业。所以农产品品质非常重要。比如潜江小龙虾,罗田板栗,巴河藕,这些地理标志性产物就是具有品质品牌的农产品。同样“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因为地理环境不允许。那些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或者品相口感差劣质的农产品的确是滞销的硬伤。
  • 农产品不能进行初级加工及深加工,也是决定农产品滞销的重要原因。好的农产品种植者会集中雇人采摘,按品相,色泽,个头大小进行分拣清洁消毒。有能力的生产者还会对自己的农产品进行初级或者深加工。比如说广西桔子可以做成礼盒,实惠又好看。可以初步加工成桔子罐头,还可以加工成桔子味饮料等。
  • 农产品受客观供需不平衡而引发滞销。
    比如受客观疫情影响,物流快递不通,引发大量农产品滞销现象。一方面疫区急需大量农产品物资而另一方面原产地农产品物资不能运输出去。造成严重的供需矛盾,出现滞销现象。
  • 盲目跟风种植生产,把握不准市场行情客观上也能导致农产品滞销。比如前年洗马镇的棉花种植大户大获丰收,赚到了钱。去年乡里乡亲都跟风大面积种上了棉花结果遭遇大旱全都赔本了。即使丰收了,供大于求,市场行情大跌,棉花出现滞销现象,也是赔本的。所以科学的预判和科学种植计划很重要。不跟风,不造谣。天灾没办法,人祸就不应该了。

农野山货


对于农产品滞销的问题我觉得可能会是因为以下几点,仅为个人意见。

一、交通运输不发达

云南地区多为崎岖的山路,弯大坡陡,很多的农产品种植都在偏远的地方,道路交通极为不发达,通常都要用传统的牲畜,比如马,骡子等将农产品驮到稍微宽敞的路边,在用小货车拉到公路边倒货进行二次装车,一来二去在第一个环节的成本就要增加很多,就造成后续的成本的累计增加。

二、市场行情的感知度不足

对于大部分的农户来说,销售农产品的渠道主要为当地的批发市场以及客商的地头采购,没有更多的信息渠道来源,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农产品的大量滞销。

三、种植跟风

一般情况下的农产品种植都会出现上一年某个品种畅销,然后第二年很多农户跟风种植,在产品上市时期,市场需求量减少时,就会造成大量的农产品滞销,更甚者只能销毁。

以下图片是今年2月底到河口考察香水菠萝时遇到的







怎点水果


关于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可以说是农民心中的痛。本来种植的初衷是想挣点钱,即使辛苦一些也无所谓,但现实情况则不尽如人意,投入了精力和金钱,付出了那么多,辛苦了一整年,到头来种植的农产品卖不出去,这让很多农民伤透了心。

我们从新闻中可以看到,每年都有一些地方出现滞销的事情,有蔬菜、水果、粮食等,或者是一些当地的农特产,想要解决滞销的问题,我建议从以下几点开始。

1、电商

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在线下卖不出去,可以转移到线上,因为线上面对的消费者群体多,不过,电商路子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很多农民朋友不会上网,更不懂得在淘宝、京东开店,那么可以在村里找当地的大学生或者是懂这行的人,也可以在今日头条找三农大V,跟他们合作,谈好利益分配,让他们在网上销售,解决滞销问题。

2、订单种植

订单种植的话,就省去了销售的烦恼,你只要签订了合同,按照技术好好种植,等收获时,就会有人来回收,很方便。比如一些深加工的工厂,在当地可以让农民朋友种植农产品,等到成熟时,直接回收到工厂,然后进行加工销售。

不过订单种植有局限性,比如订单量少,或者某些地区才会有订单种植,不能大面积推广是它的局限性,适合一些地区的农民。

3、批发

农民种植的农作物,联合当地种植同样作物的朋友,联系经销商,直接走批发环节,举个例子:某地种植甘蔗的较多,在快要成熟时,联系当地的种植户,合起来找批发商来谈,出的价格可以比市面上的稍微低一点点,这样就能吸引一些批发商的兴趣,但是要保证甘蔗的质量,这样的话,就能避免一些滞销事情的发生。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质量问题,只要你的农产品好,就不怕没销量。相反,即使你是订单种植,质量差的话,也是没人要的,所以,多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4点解决办法,大家觉得怎么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借鉴,当然,在解决滞销的事情上,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办法,希望大家不要保留,有好的办法或者是思路,可以在下面评论中说出来,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解决滞销问题,加油!



奔跑的80后


要探究农产品滞销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要先了解一下农产品的销售方式,而后再根据销售具体环节的主体查找出现问题原因。


第一种是直接销售方式,即农产品从农户手中,通过集贸市场等渠道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种方式出现问题只有农户和消费者。农户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农产品产量大,扎堆上市;因空气、水质的污染,农药的使用等农产品品质差,如大小参差不齐、农药残留超标等。消费者方面消费能力下降;消费观念变化,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提高等。这些问题容易成为农产品滞销的原因。

第二种是农户➕销售商➕消费者方式。销售商成为连接农户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除农户和消费者方面问题外,由于销售商的介入因素,更加剧了农户对消费需求信息的断档和了解,增加了农户方面因素的百分比。

第三是农户➕加工企业➕销售➕消费者方式。这里加工企业又成为农产品滞销的一个因素,如企业的生产能力、销售能力等。

第四是电商销售方式。这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的销售方式,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是新生事物,还不太熟悉,一旦电商的任何一个链条出现断裂,都有可能成为造成滞销的原因。


贰零贰零111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关于农产品滞销的问题我认为农产品之所以滞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农产品滞销品种种植面积过大。市场消化不了。

第二:一般所谓的滞销农产品都是地域性的产品。比如说苹果。有的产地卖的很好。但是有的地方就是卖不出去。这主要是当地苹果的性价比有点低。同样的价格消费者会为品质好的买单。

第三:一般滞销的农产品比较多的都是那种不耐储存的。比如说青菜类。全国大面积上市造成了滞销。这就涉及到运输成本。当地有同样的产品肯定不会舍近求远去外地采购。

第四:就是一些国家政策的干预。比如说因为环保问题土豆出现的滞销。很多加工厂不能开工导致库存积压。

第五:信息差。中国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但是信息流通不及时。产地滞销。异地没货。这也有一定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