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学业?

ruboliang


作为一线老师,有的时候我们很同情家长,每次考试结束后,总有一些家长会着急的与老师通话。追问孩子的成绩为什么这么差,有没有什么可以弥补的措施,怎么样才能提高成绩等等,当然作为老师,我很乐意去和家长合作共同去提高孩子的成绩。

其实我们想说的是,随着现在社会减负的形式越来越深入。孩子们学习的负担相对来说已经减轻了不少。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五六年级作业总量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这样的方式其实都是在传达一个意思,让我们的孩子能够高效学习,有效学习,而不是陷入题海战中,甚至是刷题才能提高分数。

现在的情况是对孩子的上课听讲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这就需要家长们的配合了。我们知道上课听讲的效率要是很高,孩子的学习状态就会很轻松,如果上课孩子不能够积极认真听讲,那么孩子课下所学兮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差。

作为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不是大包大揽,也不是严厉指责,而是和孩子一起努力。如果家长是大包大揽,回家后辅导孩子作业,那么让孩子就有了依靠,我上课不认真听讲也可以,因为回家后我父母会给我讲题。当然,小学阶段的作业父母是可以辅导的,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呢,家长能这样辅导吗?显然,这是不太实际的。因此我们说家长的辅导不是事无巨细,而是要给孩子彼此的空间,让孩子有独立应对的能力。

如果家长是严厉指责,那么孩子将来只能是惧怕困难,没有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信心与勇气了。

因此我们说,家长只有引导孩子,同时更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急躁,给孩子更多自信心,然后静待花开。


说文写作


我觉得可以家长们面对孩子的成绩时淡然一点,去关注孩子学习上的薄弱点,而不只关注分数。要去深刻的思索下,是希望孩子将来要做成功人士还是普通人?

  • 今天上午上班前,去阳台上看了下花,很久没管的花,开的依旧很灿烂。在看看早上要上学但是磨磨蹭蹭的儿子,心里不免浮起,是不是粗养的孩子也会生长的如此茂盛?

  • 想起我上学时候,父母从来不过问我的成绩,也没有关注过我学习中的薄弱点,除非老师找家长,父母才知道我在学习上出了什么问题。初中以后开家长会,还会因为各种事情来不了。而今天的我,也顺利的完成了学业,走上工作岗位,过着平凡普通能养活起自己的日子,孝敬父母,热爱生活。

我的父母是普通人,我和我老公是普通人,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做普通人,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开心快乐,母慈子孝。那么我又何必逼着他,让他的成长路程因为莫须有的将来而背负那么大的压力,让我的家庭变得母子离心,鸡飞狗跳。

如果您的孩子有天赋,从小培养是应该的。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何必不能淡然一点,静等花开呢?现在的分数只是一个暂时的数字,它会消逝在孩子成长的长河里,长大后的乐观上进、孝顺负责,才是孩子的分数,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陪你从6岁到长大


家长应以理智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学业。

从幼儿园到高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自身发生了改变,开始思考孩子的学业问题,开始为孩子的学习而犯愁,有的甚至吃不香,睡不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都希望的,但是在实际中孩子却与我们设计的不一样,甚至是偏离了轨道。这里提到了设计,孩子的求学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其实都是家长设计出来的,当孩子偏离了轨道时我们应该反思自我了。是否是我们设计的出现了问题,还是执行的问题,所以面对孩子的学业不论是好还是坏我们作为家长都应该理智的去分析,去思考,去对待不是什么所谓的急功近利,或者是平常心。

最近,王阳明的哲学备受聚焦,也有不少的人从史料中找出了王阳明的过往。王阳明从出生直到快6岁才开口说话,印证了那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值的一提的是王阳明开口的第一句话不是叫“爸爸妈妈”,而是直接接上了爷爷的“大学之道”,紧跟着又背出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孔孟之道。爷爷很纳闷问他为什么会背出这么东西,王明阳说总听到爷爷诵读这些他听的多了自然就记下了。其实通过王阳明小时候的这个故事可以反映出在我们的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一是“陪伴教育”,我们想要让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路线走,那一定要多加陪伴,然而现实中家长总是有很多的理由并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二是”上行下效,潜移默化”,我们想让孩子多看书,多学习,然而我们家长每天回到家里就对着手机,孩子能想看书吗?所以,当孩子出现了偏差的时候我们家长一定要理智的分析出孩子出现偏差的原因,从而让孩子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理智心态其中应当包含着智慧,我们要给孩子“设计”,也要让孩子自我发展,所以也需要我们家长不断的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做一名智慧家长,这样孩子自然会长成参天大树。

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专业教育回答,总有跟你情况相近的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莫言,一个让学习变得更简单更快乐的老师


莫言No1


从实际情况出发,家长当以此9种心态来对待孩子的学业:

1.当孩子的学习成绩原地踏步时,家长应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期望的神情,对孩子多鼓励、多帮助。

2.当孩子的学习成绩略有进步时,家长应以一种喜悦的心态,赞许的神情,鼓励中提醒孩子不可放松。

3.当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优秀时,家长的心态自然是喜悦的,但这时候,就应当将重点放在提醒孩子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上。

4.当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退步时,家长既不可急躁,更不可发脾气,而应当以一种平静而略带期许的心态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寻找应对办法。

5.当孩子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一种中等偏下的状态中时,家长这个时候的心态更要冷静,在保持这种心态的前提下,积极做好这几项工作:第一,鼓励;第二,多联系教师;第三,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一般而言,只要家长做到了这几点,孩子的成绩自会慢慢提升。

6.当孩子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时,喜悦自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态,但同时,不可过头,要适当、恰当、得当,如此,既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对自己成功的期待,又能让孩子感受到任何成功都不过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闪亮的光点而已,而真正伟大的人生是由这一连串的光点组合而成的。

7.当孩子在学业上显得怠惰而消极时,家长的内心自然是焦虑、焦急的,但同时在表面上还应当是平静的、期盼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家长而言,最忌讳的心态是暴躁、是愤怒,这种心态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是孩子当下的情况变得更糟糕。

8.当孩子在学业上显得眼高手低、不肯下实实在在的功夫时,家长应当一种焦虑的心态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看法、建议,并积极期待孩子能够逐步改正。

9.当孩子在学业上表现得踏实刻苦,但成绩没有明显地提高时,家长就应当以一种客观、冷静的心态思考孩子的实际学习水平、学习能力。这个时候,家长既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对孩子发脾气,而应当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勉励孩子,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必过于重视成绩。如此,孩子说不定会变得更优秀。

以上回答不知满意否?立恒语文期待与您交流。


立恒语文


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我觉得,对待孩子的学业,既要重视,但又不能唯成绩论。

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而且升学又是以考试成绩为准,所以,家长不能不重视孩子的成绩。

但是,家长不能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其他方面。

比如,孩子成绩一般,但是平时学习看上去很努力,父母就不能只看最终的结果,也要去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孩子辛苦吗?在学习中有挫败感和绝望感吗?孩子遇到了哪些学习困难?孩子很勤奋为什么成绩还不好,原因在哪里,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基础太薄弱,或者课堂上听不懂跟不上呢?

重视孩子的成绩,也不忽视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找到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

如果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家长也不能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性格怎样,孩子为人处事怎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怎样,孩子除了学习,还有什么兴趣爱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怎样,等等。

总之,不管孩子的学业怎样,家长都应该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孩子遇到困难时最强有力的支持。不能只以学习成绩为晴雨表,孩子考得好就表扬就开心,考不好就抱怨就发火就训孩子。

我们要培养的孩子,不能只是成绩好,还要性格好,品行好,有理想有追求,懂得体谅父母,热爱生活。


小作家起跑线


老子曰:“道法自然”。对待孩子的学业,应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只要孩子懂得上进,刻苦努力,就应感到欣慰,感到幸福!

一个人的学业如何,涉及内外因素。家庭教育,有父母或亲人的教诲;学校教育,有老师熏陶、同学的激励;社会环境和风气,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外部因素。孩子的学业,关键在于自身的感悟和努力,这是内在因素。

哲学上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容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有时能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但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因此,作为家长,真正把孩子的学业放在心上,除了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读书求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内心深处产生学习的动力。

一对夫妇,文化水平不高,是厂里的清洁员,可他们的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其中一个成了清华的博士。一个小商贩,楼下开门做生意,夹杂麻将声声,他的女儿却在楼上书房安静地学习,最后上了同济大学。一个有眼有残疾的老农,每个月只能把皱巴巴的几十元生活费交到儿子手里,儿子每天只吃两顿饭,最后却考上了清华。当时这孩子为学费发愁,另一个家境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却在旁边说:“唉,这名额给我多好!”可见,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孩子内在的动力才是关键!

今天,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舒适的生活也许会消磨人的志向,但内在的追求仍需要激励。

孩子的学业有上中下之分,我们不必苛求。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还会不断变化,未来从事什么行业也常常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操心是操不完的!只要他们一天天懂事,一天天成熟,知道上进,知道努力也就心安了!

一个初中小女孩考完英语回家,母亲问:“考了多少分?”“88。”才考这点分,怎么学的?”“啪!”母亲给了她一巴掌,女孩委屈地躲在一边哭了。第二天,母亲找到英语老师想了解情况,英语老师说:“你女儿考的可是全校第一啊!”在家长眼中,过分的苛求也许伤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心。我们不懂学校教育,就不要过度干涉。

夜市摊边,小商贩们在忙碌着,给客人做小吃。他们的孩子在边上嬉闹追打着,无忧无虑的状态,大人们不时喊一下“做作业!”,又忙他们的生意去了!孩子们的未来会怎样?谁又说得清呢?

孩子们在长大,以后也会成为家长!请家长们回忆,你做孩子的时候,父母是以什么心态对待你的学业的呢?啊!一言难尽,道法自然吧!


教育问道


家长应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学业。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初中升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为50%,高中毕业能够升本科不到一半吧?尽管国家没有给出每年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但是我认为每年就300多万吧,每年大学毕业800多万是指:本科毕业人数+专科毕业人数。而全国每年出生人口1600万左右,能够考上大学本科的就只有25%不到。如果每一位家长都必须要子女考上本科、一本、211、985,显然是不可能的。985高校每年收生15万人左右;211高校每年45万人左右。

我个人认为,当家长的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高尚的品格。这样的话,孩子的成绩应该能够达到其应该有的水平,比“太子”“公主”们好一万倍!

因此,我们培养孩子,品行应该排第一位,文凭一个排第二位。这样我们的家长才会有一颗平常心。


平淡是真oymlq


献我所知,感你所想!大家好,欢迎来到“江右老王”的欢乐园地。今天老王想说:成长是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你停止求知就是放弃了自己。


家长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学业?这个问题问出了无数家长的心声。我们几乎都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系统教育,如何做好一个父亲,如何做好一位母亲,或者男朋友等等。感觉这些学术难登大雅之堂。但它们却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老王不吝啬分享一些从历史当中获取到的一些感悟。我们必须要清楚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案。这一波该如何操作呢?明白以下方案即可。

小学阶段,成绩是次要,学习习惯很重要。



小学所要掌握的是识字,会表达自我感情,会计算等一些基本技能。学会一些基本的做人礼仪,有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做笔记,计算零失误,每天都会对自己做一个总结等。作息规律,比如早晨起来第一件事,读课文,然后吃早餐,自己背书包去上学,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写作业,不会的就会标记下来,或者摘抄下来。最后自己去做一些家务活。

这个阶段成绩不好,不要着急,把前面那些事做好。然后别忘了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阅读可以滋养他的思想之树。这对将来的帮助巨大。核心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阶段,主要逻辑思维。懂得去思考一些问题。


小学阶段把做人,做事都培养好了。初中开始为做学问做准备。这时候要注重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这种能力解决一些问题。

怎么去提升逻辑思维?通过关注成绩来迫使孩子思考问题。为了获得高分,小孩子会主动去思考为什么自己做的不好。然后初步的去尝试做改变。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多关注分数,因为初中就是打打基础,几乎没什么难点。小孩子的那点智商够用。

到了高中,这时候不能太关注成绩。而应关注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时候的成绩往往不像初中,代表性很强。


高中的知识点大部分需要很长时间去消化。想在短时间内消化有点儿痴人说梦话。除非有特殊情况。孩子是顶尖人才,悟性很高。

可以说成绩不是决定性因素,而是你的孩子是不是掌握了学习方法,有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成绩只过是侧面反应一个问题,比如小孩子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等等。


以上纯属个人浅见,欢迎有志之士一起讨论,更欢迎点赞+关注~


江右老王


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学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