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球到了现代几乎没有大型的造山运动?

谭敏


为什么地球到了现代几乎没有大型的造山运动?还是我们没发现?

现代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的受力作用,幅度大、范围广,这种受力作用,使地球板块产生位移,相邻板块间随之产生了强烈的挤压碰撞,常引起地势高低的巨大变化,同时随着岩层的强烈变形,也有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形成复杂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在地貌上表现为高大的山系、链状岛弧和伴生的深海沟。可见,造山运动的源动力,基本上是来自地壳运动,从形态上看,既包括山体的形成,同样也包括山体的改变或消失。

在地球上,陆地面积只有地球表面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山地面积又占陆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山呢?

这是因为地壳在地球的转动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挤压现象造成的。地壳在挤压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断裂,在断裂的两侧相对地上升或下降,就会形成山脉。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而且它还在不断地升高。

现在的地球不但在造山运动,而且很激烈,其典型代表就是以喜玛拉雅山为代表的青藏高原隆起,一刻没有停止过运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后来的雅安地震、云南地震、九寨沟地震都是造山运动的外在表现。只不过时间以天计算,我们感受不到激烈。若时间以一单位千年、万年计,那青藏高原周边的地震就灿若烟花了。另外,美洲西海岸也处挤压造山过程中,太平洋板块西部,即勘察加半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一线,也是正在发育的造山带。

其实地球上的造山运动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比如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下方持续俯冲、日本岛东移、我国闽粤沿海断层的张裂等等,只是由于过程非常缓慢,我们感觉不到而已。大型的造山运动以及地壳的明显演变,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才能形成,说不定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之后,我们的后代会对之前发生的造山运动增加一个新的命名呢。

不能因为地震、火山少,地球就平静不造山,地球的造山活动时刻没有停止过。


第一美女


很高兴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造山运动是地球的地壳受到持续剧烈的受力作用,而使岩石发生大规模的变形,从而引起地表隆起抬升的一种地质现象。现代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大型的造山运动,是因为这个运动的周期特别特别的长。

现代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的受力作用,幅度大、范围广,这种受力作用,使地球板块产生位移,相邻板块间随之产生了强烈的挤压碰撞,常引起地势高低的巨大变化,同时随着岩层的强烈变形,也有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形成复杂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在地貌上表现为高大的山系、链状岛弧和伴生的深海沟。可见,造山运动的源动力,基本上是来自地壳运动,从形态上看,既包括山体的形成,同样也包括山体的改变或消失。

距今约3000万年前,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活动时期,即地质学上所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也是目前观测到的时间最近的造山运动。这一运动在亚洲大陆广泛发育,使中生代的特提斯海变成巨大山脉,一般认为包括3个主要造山阶段:第一阶段在始新世末期至渐新世初期(约3400万年前),海水从青藏高原全部退出,并伴随强烈褶皱、断裂及中酸性岩浆侵入;第二阶段开始于中新世初期(约2300万年前),有强烈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变质作用等,形成大规模逆冲断裂和推覆构造,导致地壳大幅度隆起;第三阶段从更新世至今,主要表现为高原急剧隆升、周围盆地大幅度沉降以及老断裂继续活动,部分地区有第四纪火山喷发活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地球上横贯东西的高峻的年轻褶皱山脉,如北非的阿特拉斯、欧洲的比利牛斯、阿尔卑斯、喀尔巴阡,以及向东延伸的高加索、喜马拉雅等山脉。

其实地球上的造山运动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比如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下方持续俯冲、日本岛东移、我国闽粤沿海断层的张裂等等,只是由于过程非常缓慢,我们感觉不到而已。大型的造山运动以及地壳的明显演变,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才能形成,说不定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之后,我们的后代会对之前发生的造山运动增加一个新的命名呢。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这个问题错得太远?

现在的地球不但有造山运动,而且很激烈,其典型代表就是以喜玛拉雅山为代表的青藏高原隆起,一刻没有停止过运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后来的雅安地震、云南地震、九寨沟地震都是造山运动的外在表现。只不过时间以天计算,我们感受不到激烈。若时间以一单位千年、万年计,那青藏高原周边的地震就灿若烟花了。另外,美洲西海岸也处挤压造山过程中,太平洋板块西部,即勘察加半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一线,也是正在发育的造山带。

不能因为地震、火山少,地球就平静不造山,地球的造山活动时刻没有停止过。


武当行者老魏


只有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台活化,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逆掩才会形成造山运动!



金童希瑞


喜玛拉雅山还不够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