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科学丨类风湿关节炎的前世今生(上)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像癌症,本身并不致命,也许相关的伴发症状还要严重很多。

也正因为它并不严重,所以医学界对这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比较晚,尽管有资料记载的历史要延续到远古时期。但是,在最近十来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包括镇痛和抗炎的非甾体药物,包括清理关节腔的治疗,以及防止疾病发展的治疗等,各种药物和治疗方法被开发出来。

欧美不少新药得到认可,这些药物和治疗很快被引进到我们国家,所以现在我们的病友们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最久远的追溯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类古老的疾病,古希腊首先提出这类疾病和症状,从古至今,被类风湿性关节炎折磨的人不计其数。如果不幸得了这种病,也不必过分垂头丧气,因为现代医学发展已经是今非昔比。公元前4000年的古苏美尔人的泥板上就记载着:柳叶对于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趣味科学丨类风湿关节炎的前世今生(上)

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埃及, 医学著作《埃伯斯纸草文稿》 记录了干的柳树叶子有止痛功效。

最早的关节炎病理记录可能来自古埃及人,在公元前1550年左右一份纸莎草纸上还引用了再往前1000年的埃及博学大师印和阗对关节炎的描述。可见,在更早期的古埃及王朝就把关节炎辨识为特定疾病。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已出现风湿(rheuma)一词,意为流动,反映了最初人们风湿病病因的推想,即著名的“体液论”。

公元前380年,希波克拉底建议使用苦艾酒治疗风湿病。不过那个时候的苦艾酒并不是今天高酒精度的蒸馏酒,而是粮食酿造低度酒里浸泡了一些植物成分形成的药酒。当时多数浸泡的是苦艾(Wormwood)、茴香等。现在回头看可能主要还是酒精、苦艾里的大麻成分等麻醉了病人。

1570年,法国医师Cuillaume Baillou 首次使用”rheumatism”命名“风湿病” ,认为风湿病是一组独立的系统性肌肉骨骼疾病。1776年瑞典化学家Scheele从痛风病人的肾结石中分离出尿酸 ,尿酸的发现标志着“现代风湿病学”的开始。

趣味科学丨类风湿关节炎的前世今生(上)

公元1600年,欧州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鲁本斯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他的画作里就有关节炎患者变形的手指。法国印象派大师画家雷诺阿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双手关节严重变形,他需要把画笔绑在手臂上才能继续作画。

受古西医放血治疗潮流,曾经也有时间流行用放血治疗风湿病。类似的忽悠人的方法也曾横行一时。比如,1795年,美国骗子医生elisha perkins鼓吹他的perkins牵引器能够排干风湿病人体内引起疼痛的有害带电液体而治疗疾病,病人只要用它摩擦皮肤20分钟就能见效。另外有些骗子制造类似的所谓电子项圈等等骗人。

1758 年英国Edward Stone 教士发现晒干的柳树皮对疟疾的发热、肌痛、头痛症状有效。

1768年,英国著名内科医生william heberden出版著作《医学汇编》,首次明确区分关节炎和痛风。

1828 年,法国药剂师亨利·勒鲁克斯( Henri Leroux) 和意大利化学家拉斐尔·皮里亚( Raffaele Piria) 成功地从柳树皮里分离出了活性成分水杨苷( Salicin),并对它进行了提纯,验证了它的解热镇痛疗效。

趣味科学丨类风湿关节炎的前世今生(上)

1852 年, 蒙彼利埃大学化学教授 Charles Gerhart 发现了水杨酸分子结构, 并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水杨酸, 然而该化合物不纯且不稳定导致无人问津。

1876 年, 邓 迪 皇 家 医 院 医 生John Maclagan 在 《柳叶刀》 上发表了首个含有水杨酸盐类的临床研究, 该研究发现水杨苷能缓解风湿患者的发热和关节炎症。

1897 年德国化学家 Felix Hoffman通过修饰水杨酸合成了高纯度的乙酰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很快通过了对疼痛、炎症及发热的临床疗效测试 。

1899 年 Felix Hoffman 合成的乙酰水杨酸化合物被注册为 “阿司匹林”(aspirin) 。 至此, 阿司匹林作为非处方止痛药问世。当时主要是由德国bayer公司生产。

趣味科学丨类风湿关节炎的前世今生(上)

越来越多的类风湿“特效药”被发现

1904年,波士顿内科医生Joel Goldthwait借助X线检查首次成功地区分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此后医生们开始明确区分骨关节炎跟类风湿关节炎。

在古西医时代,人们一直认为服用金可以医治百病,甚至“金饮料”被称为万能药。1920年代,医生认为RA由结核杆菌引起,因此利用金制剂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来治疗RA。尽管后来明确了类风湿关节炎与结核杆菌无关,但金制剂确实能延缓患者关节损害和疾病进展,机理尚未明确。

趣味科学丨类风湿关节炎的前世今生(上)

阿司匹林作为消炎止痛药物,可以一定程度缓解RA患者的关节疼痛等症状。但并未真正彻底控制住病情。而真正改变RA患者病情控制的是糖皮质激素。据说1855年以来人们就开始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但真正开端可能还得从1927年算起,当时Rogoff和stewart用肾上腺匀浆提取物为切除肾上腺的狗进行静脉注射使之存活,证明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存在。根据这个实验推测,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是由某单个物质引起的,但后来人们从提取物中分离出来47种化合物,其中就包括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1935年,科学家取得了小牛的糖皮质激素结晶。

1940年代发现类风湿因子。20世纪40年代: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第一次被用于治疗RA。

1944年美国内科医生Philip S.Hench第一次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1948年7月,亨奇医生第一次将可的松注射到一名27岁患有严重RA的女性患者体内。治疗几天后,这名患者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可以正常地举起双臂、站立、走路,这个突破性的进展就像一颗炸弹瞬间传播开来。1949年4月20日,亨奇医生和肯德尔公开了14例应用可的松治疗的病例,这个报道再次在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

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是如此的神奇,当时立即被医学界广泛传颂,并因此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但很快医学界发现了糖皮质激素的副反应(参考《糖皮质激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是与非》)。大家开始反思糖皮质激素治疗RA。

趣味科学丨类风湿关节炎的前世今生(上)

篇幅较大,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