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容龄作为慈禧最宠信官女,为何晚年被打断双腿?

华文雨


裕容龄,这个名字对于各位可能有点陌生。这可是一个十分传奇的女子,而她的一生都与一种舞蹈交织在一起。那究竟是什么舞蹈品种呢,接下来请跟随笔者的脚步走进裕容龄与她传奇的经历。

芭蕾舞在中国本土的引入与发展最早要追溯到近代,现在它俨然成为了一种著名的风靡度极高的舞种类别。那各位知道是谁将芭蕾舞引入中国的呢?笔者来进行揭秘,这位“始作俑者”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裕容龄。因为她对中国芭蕾舞事业的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芭蕾舞第一人”呢?

裕容龄也与近代历史上一位鼎鼎有名的女子关系紧密,那就是慈禧太后。二十世纪初,裕容龄成为了慈禧太后御前备受宠幸的女官。这位在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在西方人跟前也十分吃的开。她舞姿翩翩、风姿绰约,是西方人眼中当之无愧的“蝴蝶舞后”,她跻身于走在时代前列追逐西方文化的“潮人”行列。

裕容龄出身于满族正白旗,是个不折不扣的满族人士。早些年间,就跟随自己的父亲去往日本。在日本生活期间,她便与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七岁开始,成为了日本舞曲大师徒弟,跟随他一同学艺。在学习了四年以后,而在四年之后,她去往了法国巴黎,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现代舞蹈大家伊莎多拉邓肯的学生。

在法国巴黎的那段岁月,才是裕容龄真正意义上的舞蹈生涯。她开始系统化地接受辅导和教育,名师的指点对她今后的舞蹈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她自身在舞蹈方面就有极高的天赋,在种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年仅十三岁的裕容龄便在巴黎舞蹈界闯出了一番天地。天时地利人和,她产出了凭《玫瑰与蝴蝶》这一作品,并凭借着这部和其他的作品赢得了广泛得赞誉。一时间,她的名号传遍了巴黎,也被当时的人们亲切地称为“蝴蝶舞后”。

1903年,裕容龄回到祖国的怀抱,被选入了皇室担任女官一职。这时候的清政府两面都有威胁,正可谓“内忧外患”。掌舵人慈禧老佛爷整天愁眉不展。底下的人为了让慈溪老佛爷舒缓心情,就派裕容龄给她表演舞曲。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裕容龄将自己所学的地道西方舞曲加以改编,赋予其中国内涵和元素。于是,结合了西方文化与礼节和中国的传统色彩的作品《菩萨舞》《如意舞》等舞曲应运而生。分析这些舞曲可以发现,它深深地抓住了慈禧老佛爷的个人喜好,又融合了多种国际元素,这一来二去,慈禧对她的舞蹈兴趣更浓了。比如裕容龄在如意舞中设计了这么一段细节:表演者手捧如意,跪着奉上,以此来祈福称心如意。这些带有吉祥意味的举动经常将慈禧逗得眉开眼笑。凭借着这些努力,裕容龄成为了慈禧身边的大红人。

裕容龄直到1907年,都一直待在慈禧老佛爷身边。因为自己的父亲去世,她便退出了宫廷,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舞蹈,之后的岁月磨难夹杂、时局动乱。在这些风风雨雨的时光中,她坚持锻炼和巩固自己的基本功,即便是最艰苦的抗战年代,她依然坚持舞蹈创作和义演。

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她的舞蹈功力也更上了一层楼。新中国成立以后,她被聘为中央的文史馆馆员,专门负责研究中国舞曲历史。在工作期间,她也笔耕不辍。她将自己的在清政府朝廷中的生活和所见所闻以回忆录的方式记录下来,撰写成为《清宫琐记》一书。这本书也详细记载了她登台演出的细节,这些都是研究近现代的舞蹈史非常珍贵的一手材料。

但是,裕容龄漂泊半生,新中国成立后好不容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但是命运无情地朝她下了狠手。文革来了,这十年风跨不过的浩劫也波及到了这个可怜的已然垂垂老矣的老妇人。因为她早些年的经历:曾在日本、法国学习舞蹈,且曾进宫给慈禧表演,那些人判定裕容龄为资本主义、官僚主义者,并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打击报复。

就在她住的院子里,裕容龄生生被打断双腿!当时裕容龄的丈夫早些年便已去世,他们膝下又无儿女,她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孤家寡人。晚年的她甚至连落脚之地都没有,最后她实在没有办法给周总理写了封信,才被特批分发了床和椅子等等。

裕容龄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如何经得起这般蹂躏,1973年八十四岁的她在痛苦和贫穷的双重折磨之下溘然长逝。

尽管裕容龄的晚年实在悲惨,但是她对于舞蹈的热爱始终没有削减半分,即便到了最后,双腿被打断、无法正常行走,她依然坚持每天打理自己,梳洗头发、整理衣物。或许对一种事业的偏执与热爱,会激励着我们勇敢地生活。


无笔


裕容龄是满清的旗人,家人多位满清官员,她出生后不久就跟随父亲去了日本。父亲是驻日的大使,所以和日本方面的关系不错,从小她就接触到了日本文化。在舞蹈方面,她跟随日本的舞人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日舞。后来他又随着父亲去了法国,在那里接触到了现代的舞蹈,还学过其他著名的舞蹈。这些经历让她的舞蹈水平有了极大的进步,回国后受到了老佛爷的喜爱。


其实,她在国外的时候,不但学了许多舞蹈技艺,她还学习了许多文化知识,所以她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女子。回国后因为她很有才,所以被慈禧封为了女官,而且还被授予了郡主的爵位。虽然满清不缺郡主,但是她这样的年龄、不是非常显赫的家势,却得到了这样的封号,也是难得。入宫的时候她才20岁,但是不久她就创作了许多舞蹈,在此后的三年的时间里,她给老佛爷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除了在舞蹈方面极有天赋和才能外,她还是一个非常有善心的女子。在满清灭亡后,为了帮助更多的穷人,她经常在各地演出,筹集到的钱经常就去救助其穷苦的百姓。此时的她虽然已经年过40,但是舞蹈的水平却没有落下,依然和当年一样拥有极高的水平。在建国以后,她去了国务院任职,这再一次证明了她的才能。当时她在文史馆工作,别看她只是一个小小的馆员,但是她却凭借着自己过去的经历,做了许多贡献。

首先她把过去清宫的生活,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写了下来,出了几本书,把过去的生活做了一个总结。其次,她对我国的舞蹈事业的发展也做了很大的贡献,在她的舞姿里,既有日本扇舞的东西,也有法国的浪漫的元素,更有清宫里面舞蹈的味道,多种元素结合起来以后,形成了她独特的舞蹈。这样的技艺经过她的糅合和传播后,不但带动了我国舞蹈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国之间舞蹈的交流,更成就她第一人的名头。

但是这样优秀的一位人才,在那段特殊的时候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为她是满人,家族有都是官员,她本人又是郡主,自然就受到了很多嫉妒和仇恨。而且这样有身份的人,又如此又学识、有才华,所以在这场特殊的斗争中,她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迫害。因为她是当时舞蹈行业的第一人,所以一些恶人自然就把主意打在了她的腿上。

于是,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她的双腿被折断,从此不能行走。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她曾经写信给总理,并在不久后收到了一些补助。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即便是遭到了这么大的不幸,她都没人来伺候。

晚年的裕容龄生活是非常不幸的,失去了健康,又没人帮助,所以最后她根本没法坚持下去,仅仅过了三年,这个曾经舞姿绝艳的女子,就失去了生命。


小镇月明


性格决定命运,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作慈禧太后晚年最宠幸女官的容龄公主便是如此,倘不是因为清高、孤傲,她的命运即便不是另一副景象,也断不会落到双腿折断的下场。

容龄公主生于1889年,出身汉人正白旗家庭,本名裕容龄。她身份尊贵且与慈禧情同母女,却在妙龄爱上了慈禧身边的太监小德张。

她还是现代舞创始人邓肯的弟子,也是中国芭蕾舞第一人。

1902年,裕容龄随巴黎歌剧院在巴黎公开登台表演了《希腊舞》《玫瑰与蝴蝶》,被观众誉为东方的"蝴蝶舞后"。

容龄公主与德龄公主裕德龄是同胞姐妹,原本她们应是“格格”,但因为深受慈禧宠爱加之她们一生经历传奇,世人皆尊称她们为“公主”。

容龄公主的父亲裕庚是晚清一品大员,曾出任驻日本公使。因着这层缘由,容龄公主与德龄公主自幼便接触了日本文化。居日期间,容龄还学习了日本舞,到了巴黎后,她还拜邓肯为师学习了现代舞。

在晚清时期,现代舞简直是“非一般”的存在,别的不说,光是光脚、散发上台表演就足够让一众遗老遗少惊掉下巴。但这些,在自幼接触新思想的容龄眼里,从来不算什么。

回国后,容龄和德龄在国外的经历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极大兴趣。这位被洋人折腾了无数次的最高统治者迫切地想知道“洋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容龄与德龄自然成了为慈禧打开窗口看洋人的关键所在。

德龄与容龄

1903年,容龄与德龄奉命进入皇宫后,不负慈禧所望地将洋人的生活告诉了慈禧。容龄甚至还像慈禧展示了现代舞,而慈禧对于这看起来“有伤风化”的现代舞不仅未表现出任何不适,反而大加赞赏。

慈禧的这一表现被很多人认为是慈禧不排斥新事物的象征,但也有人认为,慈禧之所以能接受这一切,关键还是在与容龄的受宠。

容龄的受宠,一方面与她出色姣好的容貌有关,一方面则与她的聪慧和开朗性情也有一定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慈禧身边,容龄扮演的还是御前女官(相当于女伴)兼涉外翻译官的角色。慈禧接见各国公使夫人时,裕容龄便是御前翻译官,为四品宜人。

一个赏心悦目且能解闷、开阔眼界还能充当翻译的人物,慈禧怎会不喜欢。

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容龄和德龄都可以称得上是慈禧孤独晚年的慰藉。

在陪伴慈禧的四年多里,因为频繁出入皇宫,正值妙龄的容龄还恋上了风度翩翩的太监小德张。

当时的小德张是御膳房掌案,时年年仅二十多岁,他长着一张娃娃脸,眉清目秀,办事敏捷果断,精力过人。

小德张几乎拥有了一切男子都为之羡慕的条件:面容俊秀、高大魁梧,他戴着三品顶戴花翎,身着官衣出没时,很是仪表堂堂。

在几次接触后,容龄对小德张有了特殊的情愫,恋爱中的女人多半是感性的,陷入热恋后的容龄根本就没想过“根”的问题。在容龄眼里,只要相爱,有没有根又有何妨。

热恋中的容龄可以不管不顾可她的父亲、母亲却不乐意了,这也难怪,谁会愿意自己的女儿一辈子守活寡呢?!根据小德张后来的回忆,两人是曾有过私定终身的。

偷偷热恋期间,两人的脚印印在了御花园、三大殿、中南海船上、颐和园长廊上、昆明湖畔....

小德张自己回忆说:

“有一次给慈禧太后装水烟,慈禧见我带着一只金表,表链上有一个鸡心,她觉得挺好玩,就要过去仔细地看了看,用手摆弄半天,万幸没有打开。”

小德张之所以说“万幸没打开”,是因为,这个鸡心里装着的正是两人的合影小照。

按照当时的律法,这要是被慈禧发现,他定是要被交散差(宫中专门收拾犯错太监的地方)不可。

二人的这段感情终究被“雨打风吹去”了,因为容龄的父亲是绝不容许女儿嫁给太监的。

1907年,容龄父亲裕庚病重后,她也随父亲去了上海,她与他便从此不了了之了。

出宫后,裕容龄被嫁给了民国政府总理唐绍仪的侄子。

也是从这以后,容龄与德龄姐妹两便鲜少踏进紫禁城了。

裕容龄出宫后和唐绍仪的侄子结婚了,后来去了美国。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5年,裕容龄和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一样被聘为了中央文史馆馆员。说来真是令人感慨,大清的容龄公主和末代皇帝竟最终成了同事。

1957年,容龄出版了《清宫琐记》,这本书记叙的也是自己在皇宫的种种。

容龄没想到的是,因为这本书,她竟遭受了批判。1966年,她更是因为曾留学日本、在国外学习舞蹈的缘故遭到了批判。

当时大清虽已灭亡多时,但再怎样,容龄也曾是高贵的公主一般的人物,她怎能经受批判、侮辱。清高的她在想不通之际竟亲手将自己的双腿打断了。

容龄打断自己双腿的行为,无疑是为别人对她的侮辱的不满的表现。说来,这是典型的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清高孤傲的她除了这种法子可以维持尊严,还有它法吗?

在容龄看来,绝没有。她可以承受任何苦痛,却独独不能承受侮辱,这只与容龄的性子有关......

1973年,容龄终带着满满的遗憾辞别了人世,从此,世间便再无“胡蝶皇后”。


记者李满


人在那个时代的命运真是不可主宰,即便作为贵族,成长于西方,生活优渥,晚景也无比凄凉,需要说明的是裕容龄的腿不是慈禧让人打断的,而是在那一次浩劫当中的不幸遭遇,因为她是一位舞者。 先说一说裕容龄的身世吧,裕容龄、裕德龄姐妹生于满清一品大员裕庚之家,那个时候裕庚可以说是满清的一位资深外交家了,担任过驻日本公使和驻法国巴黎公使。

年轻的两位小姐妹自幼就跟随父亲生活在国外,对于西方文化的耳濡目染,自然与国内保守的封建贵族女性不同,这也为她们个性的成长提供了方便。 裕容龄、裕德龄姐妹回国后,这时她们已在国外生活了近八年,期间裕容龄将自身的舞蹈天赋发扬光大,不仅在日本长崎学会日本舞和古典舞,在法国还学习芭蕾舞,并且还登台表演,演出了众多剧目,如《玫瑰与蝴蝶》等,被誉为东方的蝴蝶芭蕾。

此时,慈禧作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已经是垂垂暮年,作为一个深宫中的老妪,缺乏对外界的了解,为此特地把二姐妹作为女官招进宫中。

不过宫闱之中,神秘又变幻莫测,可能是裕容龄、裕德龄姐妹与光绪帝走的亲近了,犯了忌讳,引起了慈禧的反感,在1907年就被开缺出宫。

在此不得不说的一件事就是追求个性与解放的裕容龄在宫中还与太监小德张谈起了恋爱,引起了巨大的风波。

出宫后,裕容龄嫁给了民国政府总理唐绍仪的侄子,但是过得并不幸福,此后一直活到了建国后的1971年。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秦右史


裕容龄被誉为“中国芭蕾舞第一人”,1889年出生于一个满清贵族家庭,后来他的父亲裕庚被派驻日本担任驻日公使,她和姐姐裕德龄也因此随父去了日本。

裕庚到了日本没过多久,清政府又让他去了法国,裕德龄、裕容龄姐妹俩自然也一起去了。

不论是在日本也好,是在法国也罢,裕容龄都享受到了在国内所享受不到的教育环境,她尤其热爱舞蹈,她也因为这份热爱成了舞蹈界的传奇,后来更是成为了慈禧宠信的女官。

但是,让人惊奇的却是晚年的容龄为何被打断了双腿,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1903年,裕容龄和姐姐裕德龄跟着父亲回了国,当时慈禧一听裕庚的两个女儿模样长得漂亮,又是喝“洋墨水”长大的姑娘,所以特别好奇,想要见一见这对姐妹花,便让人将他们召入了宫。

稍微熟悉晚清历史的人或许会知道,当时知名的历史人物留下的照片并不多,光绪皇帝更是一张也没留下,可是慈禧却留下了很多照片。

慈禧在1903年所拍下的第一张照片便是看到了德龄的照片之后,又好奇又羡慕,所以特意让德龄的哥哥勋龄入宫为她拍照,勋龄也因此成为了慈禧的御用摄影师,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慈禧的照片便全部出自勋龄之手。

后来,慈禧又发现德龄、容龄姐妹俩总能说出一些听着奇奇怪怪却又很有趣的事,所以让她们留在了自己身边,她们也就因此成了慈禧的女官,风光一时。

当然,说的好听是女官,可说到底也只是伺候慈禧的“宫女”而已。

慈禧这个老女人虽然长得不怎么样,可却很爱美,所以容龄和姐姐在宫中的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给慈禧化妆打扮,为慈禧美容。

容龄和德龄毕竟自幼生活于国外,她们懂得的美容手法和化妆技巧岂是宫中的宫女所能懂的?被容龄、德龄一捯饬,慈禧再一照镜子,哎哟,这也太好看了,好像又年轻了10岁呀,这两个小丫头可真厉害。

所以,容龄和德龄在宫中的时候很得慈禧的喜欢。

1907年,裕庚病重将逝,慈禧这才让容龄出宫回家见裕庚最后一面,但在容龄临走前,慈禧却又说了句:“等裕庚病好后,你们还会回来。”

只可惜,慈禧已经注定等不到容龄和德龄姐妹俩了。

德龄于1907年在上海一个美国人结了婚,后随他的美国丈夫去了美国定居,容龄较之德龄,经历则更显曲折坎坷,或者说心酸。

德龄的丈夫曾是美国驻沪副领事,婚后回到美国当了记者,德龄则以在宫中服侍慈禧的那几年的经历为素材进行写作,她的书只能说三分真七分假,但生活过得还算滋润,1944年死于一场车祸。

容龄在1912年和唐绍仪的堂侄唐宝潮结婚,后来在北京政府任职,1928年北京政府垮台之后才卸任,所以这段时期的容龄的生活也不错。

后来华北沦陷,容龄的生活也就开始变得一团糟了。

1949年后,容龄为了找一份工作特意给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章士钊写信,章士钊得知容龄有意来研究馆工作之后便约她见了一面,然后让她入职。

容龄成为了文史研究馆馆员之后的工作是什么呢?是将她在清宫任职时的所见所听所闻写成材料,以作为研究那段时期的历史的参考资料。

所以,容龄花了几年的时间,写下了她在清宫时所知道的事,于1956年成书,也就是《清宫琐记》。

然而时间很快来到了1966年,曾经作为慈禧的女官的容龄又如何躲得过这场风波?她也在这场风波中失去了双腿。

容龄在被批斗的过程中被人狠狠地打了一顿,随后双腿更是被人踢断,腿被踢断了,可是却不被允许送去医院资料,所以她的腿也就因此落下来终生的残疾。

容龄的家也遭受了一场洗劫,家具也被人搬空了,无奈之下,她只好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周总理闻知她的境遇之后让人给她送来了床、桌和沙发等家具,她这才得以艰难度日。

1973年,容龄孤独地死在了家中。


流浪的侯爵


都别抢,我来答。

裕容龄出身贵族,他的父亲裕庚担任日本公使的时候,裕容龄就跟随着父亲到了日本,在哪里她向日本舞者学习日本舞蹈。

裕庚后来又前往法国担任公使一职,裕容龄又跟随着父亲到了法国。在法国她成为了现代舞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的学生,向她学习现代舞。

籍着这层关系,裕容龄在巴黎出演了《希腊舞》、《玫瑰与蝴蝶》、《奥菲利亚》、《水仙女》等等舞蹈,1903年回国成为慈禧的女官。

这个女官相当于宫女里的高级干部,虽然也要照顾皇子公主或皇后,但并不用干洗马桶这种事情。裕容龄在服侍慈禧期间,深受慈禧的喜爱,被封为山寿郡主。

1907年裕容龄出宫,后来根据在慈禧身边这段时间写了《清宫琐记》(在太后身边的日子)这本书,成为现代研究晚清和慈禧的重要历史资料。

她的姐姐德龄公主写了《清宫两年记》(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也是了解晚清宫廷生活的重要历史资料,譬如在《清宫两年记》的开头,当容龄和德龄公主一家人从法国归来时,在他们登陆上海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恭请圣安”。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情节,就是到庙里去给皇帝和太后的牌位请安,当时主持这个仪式的人还是直隶总督袁世凯。

(PS:话说这张照片确实是惊为天人)

清王朝覆灭后,在1922年到1928年裕容龄还参加了两次义演舞蹈,新中国成立后裕容龄被聘请为中央文史馆的馆员,不过在十年的浩劫中。

由于特殊的身份导致她饱受痛苦的折磨,据说她的双腿是在悲愤之下自行砸断的,不管如何,那场灾难都让她以后的生活过的十分悲苦和凄凉,最终在1973年去世。

至于那个灾难的年代对我们国家造成了多么巨大的破坏,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裕容龄因为是满清遗老的后代,又服侍过慈禧,这些标签都注定了她在那几年里日子十分不好过。

而比起裕容龄曾经创作的那些美丽的舞蹈,也许她给我们留下来的实际上是《清宫琐记》这样重要的历史资料,为我们了解慈禧以及宫廷生活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围炉谈史


我们老祖宗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出生以后性格的好坏,基本上就决定了他将来可以走多远,未来的结局又如何,只要了解过一点历史的话,不难发现历史上不乏有性格导致成败的人,晚年时的裕容龄便是其中之一,她作为慈禧少有喜欢的女官之一,甚至有的人将其称为那个时代芭蕾舞的第一人,但这位高贵又美丽的女子,并没有迎来自己辉煌的时刻,在晚年时期遭遇种种误解,最后竟被打断双腿,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裕容龄生于1889年,她的父亲裕庚,在晚清史上也比较有名,是当时的一品大臣,同时她也是汉人正白旗出身,在满清的贵族中间,也称得上是名门贵女,裕庚曾经担任出使访问欧洲诸国的官员,因为这层关系,裕容龄也接触过很多西方文化,不仅在法国学习了芭蕾舞,还在日本学习了日本舞,以及当地的一些礼仪。不过如此现代的舞蹈,在当时可谓老少皆惊,毕竟当时的中国还非常保守。

但裕容龄因为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自己反倒是没有那么在意,随着西洋物品不断涌入中国,王朝的实际当权者慈禧,也对欧洲诸国开始感兴趣,听说裕容龄曾经去过外面看看,慈禧便将其召进宫,裕容龄也因此成为太后身边的女官,不过她的身份比较巧妙,正因为不是皇帝的妃子,所以裕容龄不必陷入后宫争斗,只要老老实实地伺候好慈禧就可以了。

1903年,裕容龄进入皇宫中,每日陪伴在慈禧的身边,跟她说洋人的节日文化,以及给她展示现代舞,慈禧不是个传统的女人,因此对于此类舞蹈,不仅没有感觉有伤风化,反而大为赞赏。裕容龄长相姣好,也是位十分聪慧的女子,在慈禧身边当女官时,还兼任了翻译官的角色,慈禧经常与各国的公使夫人相见,这时裕容龄就是最好的翻译官。

在皇宫的四年岁月中,年纪不大的裕容龄,自然也有少女的心思,她与御膳房的小德张自打认识以后,关系越发的近了,两个人互相倾慕,不过裕容龄可以不在意自己守活寡,但她的父亲却十分在意,在裕庚的干涉之下,两个人也各自远去。1907年,裕庚病重以后,裕容龄随父亲去往上海生活,她跟小德张自此再也没有联系过,之后裕容龄遇见自己的丈夫,民国总理唐绍仪的侄子唐宝潮。

裕容龄嫁给唐宝潮以后,一直专心自己的舞蹈事业,同时还积极的参加公益活动,两个人成亲便移居美国,后来裕容龄回到了国内,受到国家的邀请,进入中央文史馆工作,让人意外的事,此次裕容龄竟和溥仪做起了同事,这两个晚清贵族,在王朝覆灭以后,还能够碰见到一起,也属实是件让人意外的事。裕容龄在工作期间,还出了一本书,这本书也把她害惨了,1957年,她所出的《清宫琐记》,里面描述了在皇宫中的种种琐事,也许裕容龄只想回忆一下,但却被有心之人加以解读。

正是因为这本书,裕容龄在动荡年代,受到了人们的批判,同时还牵扯到以前的国外生活,裕容龄自然是不服的,但她也反抗不了这个时代,因此她的双腿被人打断,晚年生活可以说十分凄凉。纵观裕容龄的一生,有过短暂的辉煌,也有爱而不得的失望,她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芭蕾舞蹈,在新中国刚成立,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中,毅然选择加入进去,为祖国事业添砖加瓦,不过这么一位传奇的女子,晚年竟遭受如此待遇,可以说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这也警醒着后人,要尊重艺术与艺人。


木剑温不胜


裕德龄和裕容龄两姐妹是行将就木的晚清最耀眼的双生花,给那个腐朽的封建王朝添上了最后一抹绚丽的色彩。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两姐妹一个远嫁美国却被撞身亡,一个双腿被打断晚景凄凉。

裕容龄的父亲裕庚是满清时汉军旗正白旗人,官任清朝时的太仆寺少卿。裕庚本就是八旗才子,又加之娶了个外国女子,所以朝廷将其封为大清驻西洋特使,让他出使日本和法国,用现在的话来讲,裕容龄是外交官的女儿。

裕容龄的母亲路易莎·皮尔森据说是一名法国人,但后来有人扒出其实为混血,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见下图:

裕容龄六岁时,父亲裕庚就被大清外派出使日本,此次出使颇长时间,所以裕庚是携妻带女前往的日本。年纪轻轻的容龄在舞蹈上表现出了极强的天赋,在日本期间,裕容龄不仅接触了日本的各种文化,并且学习了日本舞。

后来,裕庚又转而出使法国,裕容龄和母亲,姐姐又跟着千里迢迢的前往法国,在法国期间,小容龄师从“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学习了现代舞。据说裕容龄在十三岁时,因为在巴黎登台表演了舞蹈《玫瑰与蝴蝶》被誉为东方的“蝴蝶舞后”。


十四岁的裕容龄回到了出生的地方,此时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慈禧太后需要帮忙与西方世界沟通的媒介。这时,接受过西方教育的裕德龄,裕容龄两姐妹就被推举进宫,成为了慈禧太后身边的女官。

与姐姐裕德龄担任翻译员不同的是,裕容龄的侧重点更多是在舞蹈上面,在宫内侍奉慈禧的三四年时间里,裕德龄创作了包括《如意舞》在内的五六个中国特色的现代舞蹈,这些舞蹈被视为中国现代舞的雏形。


离开宫廷的裕德龄,裕容龄两姐妹都相继嫁作他人妇,1912年,23岁的裕容龄与时任总统府军事参议的唐宝潮在法国巴黎结婚。

结婚以后,裕容龄一直没有放弃她的舞蹈事业,在那个时局动荡的时期,裕容龄一直都有进行义演,为慈善事业做贡献。建国以后,低调的裕容龄夫妇住在北京老胡同里的一间小四合院,深居简出。过了耳顺的年纪,闲暇下来的裕容龄把几十年前在深宫里生活时接触的人和事,写成了一本《清宫锁记》,也正是这本书,为其凄凉的晚景埋下了伏笔。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场席卷全中国的大风暴汹涌而来,并持续了十年之久,在这场大风暴中,许多文豪大家都无一幸免,造成了数不清的冤假错案,裕容龄也正是其中的受害者。

接受过西方教育的裕容龄是高傲的,正是因为她独特的生活经历被他人所嫉妒,最后引来了红卫兵抄家。因为这场动乱,裕容龄失去了她作为舞者最重要的东西:双腿。

裕容龄身为舞者精通各个国家的各种舞蹈,正是因为这些“西洋舞”,红卫兵们认为其是“伤风败俗”,将裕容龄的双腿活生生的打断,这只“东方蝴蝶”再也舞不起来了。


无儿无女的裕容龄老年时本就是靠邻居平时照料,双腿被打断后,裕容龄一直缠绵于病榻。生命中最后四年,裕容龄虽然不能行走,却一直保持着贵族特有的那种端庄和优雅。

1973年,裕容龄因为重感冒引发肺炎,病逝于北大医院。


疑今察古几复


“一入宫门深似海”,在皇宫中没有几乎没有可以安然度过一生的,一旦进入皇宫就意味着陷入宫中的各种斗争。即便是无辜的人,也会被牵扯进冲突的漩涡。晚清时,慈禧太后是实际统治者,她是从后宫中走出来的女人,她对其余女人几乎没有什么好感,身边亲近的奴才都是太监,能得到慈禧青睐宠信的女子没有几个,裕容龄算一个。

裕容龄,清光绪十五年(1889)出生于满族正白旗。她的父亲是裕庚,贵为清廷一品大员,所以她也是名门望族之后。早期,裕庚是个外交官,曾出任欧洲各国公使。裕容龄也曾数次随父亲出访欧洲,有国外生活经历,还受过西方教育,精通多种外语。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她的父亲裕庚出任驻日本公使,裕容龄母女随行。在日本,当时年仅7岁的裕容龄向日本舞师学习日本舞,还学习了日本的音乐、古典舞以及美术插花。后来,裕庚离开日本,调任法国公使。17岁的裕容龄跟随父亲定居巴黎就读于巴黎女子圣心学校。

在巴黎期间,裕容龄向现代舞蹈家鼻祖伊莎多拉·邓肯学习现代舞蹈。她的舞蹈才华得到了邓肯的赞赏,并且在邓肯的舞剧中扮演重要角色。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仅13岁的裕容龄在巴黎登台表演了《水仙女》、《玫瑰与蝴蝶》等舞剧,好评如潮,被巴黎观众誉为东方的“蝴蝶舞后”。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跟父亲回到中国,被推荐给喜欢听曲赏舞的慈禧太后那边表演西洋舞蹈,容许她留在身边做御前女官、留在宫中为皇家成员表演。

裕容龄因为长得好,也会说话而得到慈禧的宠信,她在紫禁城了待了四年,太后的宠信和御前女官的身份既让她不低人一等,又让她不用陷入后宫纷争。她以翻译官和舞蹈表演者的角色陪伴了慈禧四年。期间在这期间,她为慈禧太后创作表演了《如意舞》、《菩萨舞》、《荷花仙子舞》等宫廷舞蹈,他多次登台演出,好评如潮,不仅是御前最美女官,更是中国芭蕾第一人。

裕容龄在宫中的时候和一个小太监有过一段时间的缘分,他们互相爱慕,可她的贵族身份和小德张的太监身份注定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裕容龄因父亲病重而离宫,结束了自己御前女官的职业生涯。随后,她去上海侍奉生病的父亲,并且遇到了她的伴侣——同样有留法经历的唐宝潮少将。此后,她一直致力于舞蹈创作和表演,还积极参加公益义演。结婚后定居美国。

新中国成立后,她回到国内,被邀请进入中央文史馆工作,和溥仪是同事。1957年,她出版了一本《清宫琐记》,里面的讲述的都是曾经皇宫的种种琐事,后来因为这本书使她受到了批判,更是牵扯出她曾经在国外的生活,作为为艺术事业奉献终生的优秀舞者加之她高贵的出身、不凡的经历,怎能忍受这般屈辱,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处罚下,裕容龄受到极大“冲击”,导致双腿被折断......

出身高贵、经历不凡、一生奉献给艺术事业的优秀舞者,一位传奇女子晚年生活贫苦、受到身体病痛方面的折磨,悲惨离世,令人叹惋,也警醒我们后人更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艺术,尊重艺人!


邓海春


"裕容龄"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或许比较陌生,但提到舞蹈史,特别是清代舞蹈史,裕容龄这三个字却是绕不开的。

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学习日本及西方舞蹈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个女芭蕾舞蹈家,她以"近代第一舞人"的身份被收录在《中国舞蹈大辞典》中。

裕容龄的一生充满传奇,她率先学习日本和欧美舞蹈,运用西方先进的舞蹈创作理论,又结合了中国戏曲中的元素,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中国风格的舞蹈作品,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义演,甚至开设中国第一家女子服装设计研究社,她的舞蹈生涯给中国的现代舞蹈带来了重要影响,她所留下来的《清宫琐记》,也为后人研究清代宫廷生活提供了重要依据。

1882年5月26日,裕容龄出生于天津的一个官宦家庭,其父裕庚是光绪年间的优贡生,后来官至一品,历任中国驻日和欧洲各国公使。裕容龄是满清贵胄,属正白旗汉军旗人,她在家中排行第五,上边还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按照清朝规定,女儿出生后要向清朝登记,以便长大后入宫选妃,裕庚却没有遵循惯例,而是带着她们在欧洲生活多年,裕容龄自幼受西洋文化熏染,这也注定了她不凡的一生。

清政府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以至于在1840以前几乎无外交可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吸取教训,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设立外交机构和外交官制度。裕容龄和姐姐裕德龄之所以能够出国学习,也是因为清政府外交开放后,父亲裕庚被派遣为大清的驻外特使。裕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又曾遍游世界各地,思想上开明且开放,因此女儿出生,他不向宫廷登记,不让女儿参加皇帝选妃,也不让女儿裹脚,并让容龄姐妹学习四书五经和古典文学,又让美国传教士教授女儿英文,因此裕容龄姐妹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

1895年,裕庚被任命为日本公使,裕容龄和母亲一起随行。在一次宴会上,一位日本舞伎表演了一段日本古典舞,给当时13岁的裕容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她开始让家中一位能歌善舞的女仆偷偷教自己日本舞,聪明的裕容龄很快就掌握了日本古典舞的技法和节律。一天,日本宫内大臣土方先生的夫人来看望裕容龄的母亲,裕容龄趁机为客人表演了日本古典舞《鹤龟舞》,受到了客人的极力赞赏。然而在客人走后,她却受到了母亲的斥责,认为她在外国高官夫人面前跳舞,有失身份。后来在裕容龄的坚持下,父母还是作出了妥协,但条件是她学舞只能作为业余学习消遣,不能登台表演。之后父亲裕庚还给她请了一位日本有名的舞蹈老师,教授裕容龄日本舞蹈,同时还教授她英文、日文、音乐和插花艺术等。

四年后,裕庚被调往法国公使馆,当时17岁的裕容龄一同前往法国巴黎,就读于巴黎女子圣心学校。1901年,有"现代舞之母"之誉的伊莎朵拉·邓肯来到巴黎,裕容龄透过驻巴黎外交使团的公使夫人介绍,拜见了邓肯并跳舞给她看,裕容龄的舞蹈才华也得到了邓肯的高度赞赏,邓肯开始教她现代舞。在跟随邓肯学习舞蹈的三年中,裕容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邓肯的个性思想和独特的创作方法及要求也对她产生了深刻影响。后来,邓肯编了一支古代希腊神话的舞剧,裕容龄担任主角登台表演,却被在台下观看表演的母亲认出,因此被关了一个星期的禁闭,裕容龄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她的坚持和抗争下,父母最终还是妥协了,同意她继续学习舞蹈。

1902年,20岁的裕容龄又跟随法国国立歌剧院的著名教授那夫尼学习古典芭蕾舞,并在巴黎歌剧院公开表演了新作《希腊舞》和《玫瑰与蝴蝶》,在法国舞蹈界引起了轰动,法国人因此称她为东方的"蝴蝶舞后"。1903年,裕庚在法国任期满后,举家回国,回国后的裕容龄成为了慈禧的御前女官,开始了自己的宫廷舞蹈家生涯。在宫中,裕容龄又学习了昆曲和许多戏曲舞蹈,结合她所学习过的舞蹈理论,她创作出了《扇子舞》、《菩萨舞》、《剑舞》等一些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

1907年,裕庚病重,裕容龄出宫陪父亲前往上海看病,但裕庚最终还是病逝了,同年,慈禧太后也去世,裕容龄便未再回宫。1912年,裕容龄和唐绍仪之子唐宝潮在法国结婚。清朝灭亡后,她开始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表演,还从事时装设计。

然而在那十年浩荡中,裕容龄被打断了双腿,以致生活不能自理,当时的裕容龄已经86岁,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1973年,裕容龄因病去世,遗嘱中声明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向江河湖海,终年91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