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數據探測背後,搜索與民意在“共振”

一場席捲而來的疫情讓國人的春節假期變得漫長而又焦慮,疫情疊加春節讓人們有了更多時間安靜下來深度思考。而從互聯網領域來看,抗疫之後,曾經的“搜索”價值重回視線。

疫情下的数据探测背后,搜索与民意在“共振”

多樣化的信息獲取方式,極大豐富了用戶行為習慣。而疫情之下,用戶從被動的信息閱覽開始投入到主動的搜索中。而搜索背後呈現的民生真實訴求,也讓搜索和民意呈現出一種“共振”現象。

疫情之下,搜索與民意的共振

回看疫情初期,再一次上演了謠言是如何藉助大眾恐慌心理快速擴散的。

比如疫情發生沒多久,就傳出“抽菸的人不易感染”、“鹽水漱口、燻醋能預防感染”、“政府安排飛機撒藥” 等謠言,後隨著復工開學時間臨近,有關各地封城、封路、限行的消息也紛至沓來,最近又傳出“服用降壓藥會加速新冠病毒複製”等言論,防不勝防。

疫情之下民眾對權威信息有更高訴求,民眾也因此開始放棄了被動式接受信息投餵,而是一次又一次通過搜索去主動求證信息的真實性。用戶對“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主動搜索量出現激增,根據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百度日均搜索、瀏覽達10億人次。

在用戶搜索行為背後,搜索數據也佐證了輿論風向的價值與對民意變化的洞察力。儘管微信、頭條、快手等相繼上線了新型肺炎的相關內容專題,但電視媒體卻更偏向對搜索大數據的引用。

近日央視《新聞1+1》就連續兩期引用百度搜索大數據,報道了疫情下的武漢人民生活情況,從數據來看,2月下旬武漢市民對自制美食的搜索量上漲了1590%,榨菜關鍵詞的搜索峰值平均上漲了1088%。

疫情下的数据探测背后,搜索与民意在“共振”

在各大企業陸續復工後,央視財經、北京衛視、廣東衛視、西安衛視等都聚焦到了企業復工搜索大數據的報道。

電視臺的報道核心價值體現在對民意與民生關注的問題一種探測能力。百度搜索數據被電視臺屢次引用,可以說,搜索大數據與民眾最直接的防疫需求與輿情變化、用戶心理緊密相關,它同時具備時效性、重要性與接近性三大特徵。正因如此,這些搜索大數據的新聞價值性也在極大的凸顯。

而我們從百度的搜索指數來看,也可以看到數據趨勢和民意變化的一種同步和共振。

比如疫情爆發的初始階段,野味成為第一搜索熱詞。隨著時間推移,“口罩”、“酒精”等搜索增多,而疫區“心理疏導”、“咽喉痛”搜索量激增74倍。隨著復工開學臨近,“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復工”等關鍵詞指數暴漲。

疫情下的数据探测背后,搜索与民意在“共振”

從電視媒體報道時間線中,幾乎都是圍繞著用戶搜索關鍵詞的階段性變化轉移報道焦點。搜索關鍵詞與當下的民意輿論幾乎有著一致的共振現象——百度搜索指數呈現的每一次索的熱度曲線,都幾乎精準揭示了線下民眾的需求與關注。

可以說是它是疫情下社會心態、社會問題、輿論動態的承載器與晴雨表。

反映真實民意,為何是搜索?

眾多互聯網平臺都在關注疫情,為何只有搜索能探測民意與輿論走向?當然,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搜索大數據能收集到海量的、具備分析價值的真實用戶的意願與行為。

關於真實用戶需求,有句話是“客戶不是要買電鑽,而是要買牆上的那個洞。”我們從啤酒與尿布的搭配的銷售故事到口紅效應(因經濟蕭條而導致口紅大賣),我們都能看到大數據的威力。

這本質上是平臺通過用戶行為精準挖掘探測到了其真實需求。但對應到疫情下的新聞資訊平臺,短視頻平臺以及社交媒體,網民“眾聲喧譁”的背後,泥沙俱下,大量無用的社交信息充斥,聒噪中夾雜著水軍與機器的操縱,信息過載成為常態,它並不能真實的反應用戶需求與獲得真實民意反饋。

而相對社交媒體等平臺的聒噪,搜索的背後是大量的用戶主動求證行為,用戶此時在搜什麼,反應了用戶在想什麼,這些數據反映了人們的關切點,能更準確、及時地反應用戶真實意願。與此同時,百度可以通過搜索+信息流的模式以及百度指數等有效的大數據處理和分析手段將有價值的信息從不斷增長的海量數據中提取出來。

疫情下的数据探测背后,搜索与民意在“共振”

另一方面是信息與知識的土壤厚度不一樣。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2019年進行一場全面的信息與知識的“升維。

在過去15年,百度在包括知道、百科、文庫等知識內容方面積累了超10億條優質內容。百度百科、百度文庫和百度知道這三大產品和中國科協、中國抗癌協會、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等 7000 多家權威機構建立合作,並先後投資果殼、凱叔講故事、知乎等頭部優質垂類內容,百度自身的內容體系——貼吧、知道、百科、百家號、愛奇藝、好看視頻等內容與資訊渠道全面打通對接到搜索。

信息的厚度決定了樣本的豐富程度與全面性、權威性,可以對事件的成因機制與動態脈絡做更好的把控。比如百度針對搜索關鍵詞在對事件脈絡、謠言鑑別等做梳理之外,也能對病毒解釋、病因、就醫、治療、產業防疫、用戶心理等諸多方面提供權威知識與對應方案。

它其實迎合了過去不少平臺忽視的用戶對高質量信息的需求,在信息的豐富全面性、準確性與品質感上的門檻,這是它能觸達用戶真實需求與民意的重要底層土壤。

有研究學者指出, 在美國對於國家級的預測, 與使用傳統數據進行基準模型預測比較, 利用搜索數據進行樣本外預測的平均絕對誤差更小。

業內均知的一個案例是,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美國爆發的時候,谷歌通過觀察人們在網上的搜索記錄完成了冬季流感預測,它所測算出數據也成為美國公共衛生機構所能獲取到的非常有價值的信息,谷歌也成為了一個更有效、更及時的指示標。

當然,這背後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谷歌的信息數據的厚度、樣本豐富性與全面性決定的。

搜索大數指導民生,或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因此,如何更大程度的發揮搜索大數據對民意探測的價值或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話題,在當前疫情之下,它在指導民生方面的價值有兩點:

  • 其一:它可以篩選出全民關注的輿情與民意走勢,給予地方政府或機構作為決策參考,為輿論民調與民情的把控提供可行的觀察方向與視角。
  • 其二:提供數據樣本,幫助更多中小企業制定因地制宜的本土性方案。

在疫情期間平均每天有超10億人次通過百度搜索瞭解疫情,這帶動了更多的搜索內容維度,能反應更多的社會問題與經濟問題的側面與細節。比如說,在百度的搜索大數據報告中,顯示部分線下產業受疫情影響嚴重,旅遊業首當其衝,其次是酒店業、裝修行業以及房地產行業。

疫情下的数据探测背后,搜索与民意在“共振”

比如具體到廣東省,開工關注度較高的行業是金融、機械、電子電氣與紡織業,這意味著這些製造業領域對復工的訴求更高。

後續地方政府該如何針對疫情防控、物資調配以及針對相關受影響的行業展開救濟與補貼,制定相應的政策,搜索大數據提供了一個相對客觀性、指向性的參考“路標”,為抗疫提供因地制宜的本土性方案。

與疫情相關的關鍵詞搜索快速增長背後,它反應了人們在黑天鵝事件下一種新的決策思路——通過搜索留下的痕跡作為數據, 來呈現事件本質甚至預測事件發展走勢,進而指導我們更好的規避風險、將危機變為轉機。

《大數據》一書中提出的觀點是:“沒有數據,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政策制定,都寸步難行。”

疫情之下,搜索大數據的在反映民生、服務民生中的價值被放大了。而未來,個人、媒體、政府機構要進一步洞察現實輿論民情以及事件的走向與趨勢,通過搜索大數據輔助行動決策或該成為一種標配。

如前所述,搜索能反映出民生需求的階段性面貌與訴求,如何將搜索大數據開放並對接地方政府機構、學術研究機構、地方企業與公眾等,形成共享機制、各界共同展開對數據的研究,推動民生問題的解決就顯得頗為關鍵。這或許也值得百度等科技公司思考。

而各領域的搜索大數據可以梳理出民眾需求背後的邏輯、背景與成因機制,通過聯合行動快速推動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落地,就能快速回應民生訴求,帶動公眾與各界共同參與社會問題的治理中來,在產學研領域,同樣的邏輯與做法都可以複用,也能提升各行各業通過數據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體來看,搜索像一面鏡子,能映照出民眾最迫切的需求,而通過對民意的洞察,可以提供一定的數據決策價值,輸出給地方政府與機構、民眾所用,起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價值。

未來搜索如何更好的指導民生,改善民生,或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專欄作家#

王新喜,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從業者,百度百家、艾瑞網專欄作家、虎嗅網、鈦媒體認證作者,關注IT熱點背後的本質,窺視TMT行業精髓,分享有價值的觀點。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