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镑》创作手法解析:幽默语言下的拜金主义悲哀

金钱本身并无罪恶,但却能检测出人性丑恶。

《百万英镑》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经典短篇小说,以一种幽默地语言风格深刻揭露了当时欧美社会的冷酷现实。

作者将拜金主义浪潮下芸芸众生的尖酸刻薄、庸俗浅白向我们生动展示,用一次夸张的奇遇和一张价值百万英镑的支票为线索,在带我们见证了人性丑恶的同时,也引发我们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百万英镑》创作手法解析:幽默语言下的拜金主义悲哀

《百万英镑》作为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延续了他批判主义的风格,文中的写作手法将故事线索巧妙串联,通过夸张,对比,幽默等方法,将整个故事渲染,让整个意境继往开来。

凡是能感动我们的,必然也能感动别人。

《百万英镑》自发行之后一直经久不衰,到现在也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除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引发了共情外,他的写作手法也是小说成功的关键。

通往写作之路的密码也是通往人类情感共鸣的密码,下面我们就通过对《百万英镑》写作手法的分析,来探索这部小说能够成为经典佳作的关键密码。

《百万英镑》创作手法解析:幽默语言下的拜金主义悲哀

一、运用夸张手法,层层设疑,精巧布局。

《百万英镑》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奇遇。

他本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落魄青年,但是因为一对富人兄弟的奇葩怪癖,他忽然得到了一张价值百万英镑的巨额支票。

这样的文章开头足以引发人们的好奇,也为整个故事开了一个好头,人们迫切想知道接下来的剧情发展。

因为一夜暴富,时来运转,是每一个饱受生活摧残之人的梦想。

作者在此处运用了这种夸张的剧情设计,正是印证了人们内心的渴望。

《百万英镑》创作手法解析:幽默语言下的拜金主义悲哀

这对富翁兄弟以打赌的方式将一张百万元的支票给一个聪明而又诚实的年轻人,想看一下他得到这张支票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的本性是否也会因此改变。

疑点设置从此开始,整个小说也在这里开始布局,关于人性的蜕变将小说引向了一个新高度,让小说有了意义和更深入的思考。

两个富人兄弟以这种上帝视角来愚弄不知情的底层社会青年,这不光是富人对穷人的一个玩笑,也是在马太效应下的社会现实。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少数人唾手可得的资源却是别人一生追求的梦想,资源的倾斜造就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压迫。

每个人身处社会之中扮演不同的位置,大部分人的一生苍白而曲折,很少有人能有惊人的毅力和爆棚的运气去跨越自身所处的阶级。

这种固化的由来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人都问过自己的问题。

作者以这种直击痛点,让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开始了整个小说的布局。

《百万英镑》创作手法解析:幽默语言下的拜金主义悲哀

二、通过叙事铺垫,对比冲突来加深效果

在故事中,作者在很多地方运用对比来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通过前后的巨大反差,让人们在震惊的同时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也通过对比,将人性的丑恶和势力刻画地淋漓尽致。

主人公因为一张巨额支票从此改变了命运,从一个备受冷落的穷小子变成了一个身价百万的富翁。

主人公拿到支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餐馆吃饭,填饱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

当餐馆老板看见他这身乞丐一样的打扮后,第一反应是这是来吃白食的。他特意嘱咐后厨让把肉做小份一点,还把主人公赶到了角落去用餐。

《百万英镑》创作手法解析:幽默语言下的拜金主义悲哀

当主人公拿出那张百万支票结账时,餐馆老板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的表情变得极其夸张。

“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在小说中,类似的对比和前后变化的细节描写非常多,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了冷酷与热情的两种极限,也透过这些描写见证了人性的复杂和丑恶。

人们看不起他是因为钱,人们看得起他也是因为钱,除了钱之外,主人公的本质其实并未有任何变化,但是人们对他的态度却天差地别。

拜金主义之下,人们往往关注金钱,却不在乎一个人的本质。

财富成了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也成了人们做事的唯一准则,这不得不说是人性中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但这就是真实生活,并不美好。

《百万英镑》创作手法解析:幽默语言下的拜金主义悲哀

主人公前后遭遇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下穷人的现状,他们被践踏,轻视,也毫无尊严可言。

一旦他们获得了金钱,曾经对他们冷嘲热讽的嘴脸也就变了样,开始对他们卑躬屈膝,曲意逢迎。

这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也难怪人们会拜金,因为这对一个人来说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人们为金钱而奋斗,也为金钱而改变,当金钱占据了一个人全部心智的时候,抛弃社会道德,改变自己的态度就成了家常便饭。

《百万英镑》创作手法解析:幽默语言下的拜金主义悲哀

很多人都称这种为钱而迅速适应的能力为“成熟”,认为这样的人才是“社会人”或者“玩家”,却不知人只有短暂的一生,金钱力量虽大,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当你在生活中开始变得盲目单一,只将金钱作为衡量标准时,不知不觉间就错失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各种本应美好的情感。

但任何时代之下这样的人都有很多,大部分自认为很懂社会的“成熟”大人,其实一生都是个幼稚的“孩童”

他们拾起一堆贝壳,就以为拥有了整片大海。

《百万英镑》创作手法解析:幽默语言下的拜金主义悲哀

三、承上启下,用幽默加深嘲讽

在资产阶级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下,人们盲目崇拜金钱更多的是一种对现实的恐惧。

他们害怕没有钱的生活,也害怕得罪权贵,虽然巴结权贵不见得会得到什么好处,但人们依然忍不住对富有之人表示友好,以期待有一天能给自己带来收益。

在《百万英镑》中,主人公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无不被金钱所左右,他们对主人公夸张的献媚很有喜剧效果,让人看着很过瘾。

但是幽默的语言背后也是对这类人的深刻讽刺。

作者将幽默与讽刺整合,借此揭露现实,抒发自己对庸俗社会价值观的不满,并将这种语言风格贯穿整部小说,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

《百万英镑》创作手法解析:幽默语言下的拜金主义悲哀

结语

《百万英镑》作为马克·吐温的经典作品,通过冷嘲热讽,深刻对比,幽默语言向我们揭示了社会中的常见现象,也引发了我们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思考。

作者通过简单而生动的人物经历,批判了社会与人的无情之处,这是一种对当时资产阶级社会的强烈不满,也是一种对人性温暖的渴望和呼吁。

我们所处的当下,正是我们的真实人生,我们的所作所为也终将成为历史。

那么我们该如何过一生呢?

是只为金钱变得冷酷现实,还是在薄情的世界里依然相信爱与美好。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正确答案,我们也不能去完全否认一种价值观,因为人和人的境遇是不同的,我们无法体会别人经历过怎样的挫折和苦难。

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和自己想坚守的东西,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如愿过完这一生




每一篇,都是一个疯狂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