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英鎊》創作手法解析:幽默語言下的拜金主義悲哀

金錢本身並無罪惡,但卻能檢測出人性醜惡。

《百萬英鎊》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經典短篇小說,以一種幽默地語言風格深刻揭露了當時歐美社會的冷酷現實。

作者將拜金主義浪潮下芸芸眾生的尖酸刻薄、庸俗淺白向我們生動展示,用一次誇張的奇遇和一張價值百萬英鎊的支票為線索,在帶我們見證了人性醜惡的同時,也引發我們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

《百萬英鎊》創作手法解析:幽默語言下的拜金主義悲哀

《百萬英鎊》作為馬克·吐溫的代表作品,延續了他批判主義的風格,文中的寫作手法將故事線索巧妙串聯,通過誇張,對比,幽默等方法,將整個故事渲染,讓整個意境繼往開來。

凡是能感動我們的,必然也能感動別人。

《百萬英鎊》自發行之後一直經久不衰,到現在也依然為人們津津樂道,除了作者對現實的深刻洞察引發了共情外,他的寫作手法也是小說成功的關鍵。

通往寫作之路的密碼也是通往人類情感共鳴的密碼,下面我們就通過對《百萬英鎊》寫作手法的分析,來探索這部小說能夠成為經典佳作的關鍵密碼。

《百萬英鎊》創作手法解析:幽默語言下的拜金主義悲哀

一、運用誇張手法,層層設疑,精巧佈局。

《百萬英鎊》主要是講述了一個年輕人的奇遇。

他本是一個流落倫敦街頭的落魄青年,但是因為一對富人兄弟的奇葩怪癖,他忽然得到了一張價值百萬英鎊的鉅額支票。

這樣的文章開頭足以引發人們的好奇,也為整個故事開了一個好頭,人們迫切想知道接下來的劇情發展。

因為一夜暴富,時來運轉,是每一個飽受生活摧殘之人的夢想。

作者在此處運用了這種誇張的劇情設計,正是印證了人們內心的渴望。

《百萬英鎊》創作手法解析:幽默語言下的拜金主義悲哀

這對富翁兄弟以打賭的方式將一張百萬元的支票給一個聰明而又誠實的年輕人,想看一下他得到這張支票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他的本性是否也會因此改變。

疑點設置從此開始,整個小說也在這裡開始佈局,關於人性的蛻變將小說引向了一個新高度,讓小說有了意義和更深入的思考。

兩個富人兄弟以這種上帝視角來愚弄不知情的底層社會青年,這不光是富人對窮人的一個玩笑,也是在馬太效應下的社會現實。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少數人唾手可得的資源卻是別人一生追求的夢想,資源的傾斜造就了不同階級之間的壓迫。

每個人身處社會之中扮演不同的位置,大部分人的一生蒼白而曲折,很少有人能有驚人的毅力和爆棚的運氣去跨越自身所處的階級。

這種固化的由來是什麼?這是每一個人都問過自己的問題。

作者以這種直擊痛點,讓人無法迴避的問題開始了整個小說的佈局。

《百萬英鎊》創作手法解析:幽默語言下的拜金主義悲哀

二、通過敘事鋪墊,對比衝突來加深效果

在故事中,作者在很多地方運用對比來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通過前後的巨大反差,讓人們在震驚的同時突出了小說的主題,也通過對比,將人性的醜惡和勢力刻畫地淋漓盡致。

主人公因為一張鉅額支票從此改變了命運,從一個備受冷落的窮小子變成了一個身價百萬的富翁。

主人公拿到支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餐館吃飯,填飽自己飢腸轆轆的肚子。

當餐館老闆看見他這身乞丐一樣的打扮後,第一反應是這是來吃白食的。他特意囑咐後廚讓把肉做小份一點,還把主人公趕到了角落去用餐。

《百萬英鎊》創作手法解析:幽默語言下的拜金主義悲哀

當主人公拿出那張百萬支票結賬時,餐館老闆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他的表情變得極其誇張。

“當他向那張鈔票瞟了一眼的時候,這個笑容就馬上牢牢地凝結起來了,變得毫無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維蘇威火山邊上那些小塊平地上凝固起來的波狀的、滿是蛆蟲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在小說中,類似的對比和前後變化的細節描寫非常多,在字裡行間表現出了冷酷與熱情的兩種極限,也透過這些描寫見證了人性的複雜和醜惡。

人們看不起他是因為錢,人們看得起他也是因為錢,除了錢之外,主人公的本質其實並未有任何變化,但是人們對他的態度卻天差地別。

拜金主義之下,人們往往關注金錢,卻不在乎一個人的本質。

財富成了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也成了人們做事的唯一準則,這不得不說是人性中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但這就是真實生活,並不美好。

《百萬英鎊》創作手法解析:幽默語言下的拜金主義悲哀

主人公前後遭遇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社會下窮人的現狀,他們被踐踏,輕視,也毫無尊嚴可言。

一旦他們獲得了金錢,曾經對他們冷嘲熱諷的嘴臉也就變了樣,開始對他們卑躬屈膝,曲意逢迎。

這是一種難以抗拒的誘惑,也難怪人們會拜金,因為這對一個人來說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

人們為金錢而奮鬥,也為金錢而改變,當金錢佔據了一個人全部心智的時候,拋棄社會道德,改變自己的態度就成了家常便飯。

《百萬英鎊》創作手法解析:幽默語言下的拜金主義悲哀

很多人都稱這種為錢而迅速適應的能力為“成熟”,認為這樣的人才是“社會人”或者“玩家”,卻不知人只有短暫的一生,金錢力量雖大,卻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當你在生活中開始變得盲目單一,只將金錢作為衡量標準時,不知不覺間就錯失了人生的多樣性,和各種本應美好的情感。

但任何時代之下這樣的人都有很多,大部分自認為很懂社會的“成熟”大人,其實一生都是個幼稚的“孩童”

他們拾起一堆貝殼,就以為擁有了整片大海。

《百萬英鎊》創作手法解析:幽默語言下的拜金主義悲哀

三、承上啟下,用幽默加深嘲諷

在資產階級社會“金錢至上”的價值觀下,人們盲目崇拜金錢更多的是一種對現實的恐懼。

他們害怕沒有錢的生活,也害怕得罪權貴,雖然巴結權貴不見得會得到什麼好處,但人們依然忍不住對富有之人表示友好,以期待有一天能給自己帶來收益。

在《百萬英鎊》中,主人公所遇到的每一個人無不被金錢所左右,他們對主人公誇張的獻媚很有喜劇效果,讓人看著很過癮。

但是幽默的語言背後也是對這類人的深刻諷刺。

作者將幽默與諷刺整合,藉此揭露現實,抒發自己對庸俗社會價值觀的不滿,並將這種語言風格貫穿整部小說,起到承上啟下的效果。

《百萬英鎊》創作手法解析:幽默語言下的拜金主義悲哀

結語

《百萬英鎊》作為馬克·吐溫的經典作品,通過冷嘲熱諷,深刻對比,幽默語言向我們揭示了社會中的常見現象,也引發了我們對自身所處環境的思考。

作者通過簡單而生動的人物經歷,批判了社會與人的無情之處,這是一種對當時資產階級社會的強烈不滿,也是一種對人性溫暖的渴望和呼籲。

我們所處的當下,正是我們的真實人生,我們的所作所為也終將成為歷史。

那麼我們該如何過一生呢?

是隻為金錢變得冷酷現實,還是在薄情的世界裡依然相信愛與美好。

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正確答案,我們也不能去完全否認一種價值觀,因為人和人的境遇是不同的,我們無法體會別人經歷過怎樣的挫折和苦難。

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和自己想堅守的東西,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如願過完這一生




每一篇,都是一個瘋狂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