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先驱”回国沦为茶商,险成太平天国“军师”

被后人誉为“中国留学生先驱”的容闳,出生于1828年,1850年进耶鲁学院,1852年入籍美国,1854年获得文学学位。容闳出身贫寒,7岁时进入澳门的教会学校,随后跟校长乘船去美国,靠自己的努力考上耶鲁。

他在毕业前夕这样设想前程:“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刚毕业,他就在纽约上船回中国,一心欲将所学知识、所得见闻报效祖国。

盛夏之际,容闳在广州上岸,正值两广总督叶名琛在大规模处决太平天国支持者,就是简单粗暴的砍头。惨不忍睹的现场吓坏了这位留美高材生,他记录所见:“至则但见场中流血成渠,道旁无首之尸纵横遍地。盖以杀戮过众,不及掩埋。”血腥野蛮至极的一幕,直接动摇了容闳服务清政府的信心,他暂时去做茶商谋生。

容闳在1860年与外国传教士结伴去天京(南京),他在美国时模糊听说洪秀全领导了“基督教革命”。容闳在天京见到了同样见识过西方文明的干王洪仁轩,两人算是在香港时期的老相识了,出身与经历有很多类似之处,都希望用自己的涉外经验来改造中国。

“中国留学生先驱”回国沦为茶商,险成太平天国“军师”

洪仁轩盛情邀请容闳入伙,容闳表示先观察一下太平天国以便有更多了解,并给出“英国政府与欧洲其他强国强盛之秘钥”的七条建议:依正当之军事制度,组织一良好之军队;设立武备学校,以养成多数有学识军官;建设海军学校;建设善良政府,聘用富有经验之人才为各部行政顾问;创立银行制度,厘定度量衡标准;为民众建立各级学校教育制度,并以《圣经》为教科书之一;设立各种实业学校。

这些建议与洪仁轩《资政新篇》雷同,洪仁轩激动地一口答应。但容闳太自负了,说唯有太平天国落实这些措施,他才会投入太平天国阵营。事实上,《资政新篇》根本无法落实,全是空谈。容闳拒绝了洪仁轩送来的官印和官服,但说服洪仁轩给了通行证。他利用这张宝贵的通行证在太平军领地里自由行走,买到珍贵的茶叶,再转手给上海的洋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