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首唐诗最能体现一个人落魄时的心境?

生活资调


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逃难》杜甫

说到潦倒落魄,就避不开“诗圣”杜甫和他所处的风雨飘摇的盛唐晚期时代。这一首《逃难》,算是作者对自己飘零流亡的人生做了回望与概括,言语之中满是凄凉无奈。

年方五十已然白发,流亡南北,仓皇逃难。瘦弱的身上披着破旧的衣服,长途奔走,苦寒不暖。身形日衰,疾病缠身,四海之内皆是战火涂炭,广阔天地竟无容身之处。妻儿跟随,回首往事,不觉悲痛叹息,故乡已是草木丛生的废墟,乡邻四散,迷失了归家路途,只有泪洒湘江。

与李白豪放浪漫的诗风不同,杜甫的诗,多忧国忧世,满是仁者之心,多为后世赞誉。而这背后,与杜甫一生经历无不相关。年轻时渴求入仕为官大展宏图,满腔才情尽待施展。无奈天不遂人愿,仕途不顺,加之国家盛世渐离,内忧外患,战乱纷纷,目睹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个人也如浮萍飘零,崎岖坎坷,进而成就了杜甫诗作语言上沉郁顿挫、平实雅淡、细腻深刻的风格,内容上寄意深远、仁民爱物,不虚美隐恶的现实主义。

杜甫一生,恰恰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其创诗作也恰好反映出盛世消逝下的时代之悲。

漫游山河,少有雄心

盛唐时期的文人或许都曾有李白“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放浪,年轻的杜甫也不例外,往吴越齐赵之地漫游山河,沉醉于秀丽的江南山水。此时杜甫还是满腔热血报国豪情,即使中途洛阳未第也毫无关系,依然有“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狷狂,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浪漫激情。

公元744年,杜甫见到了当时声名正盛的伟大诗人——李白。一时间,杜甫便被这个浪漫飘逸,不摧眉折腰事奉权贵的风采吸引住了。与李白一起畅谈痛饮、登高望远、谈笑风生,甚至让这位诗圣油然而生“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惺惺相惜豪迈之情。

年方力壮的杜甫,对社会的现实还缺乏深刻认知,对即将破碎的时代尚未觉察。

长安十年,仕途难堪

35岁的杜甫来到了长安,此时的大唐王朝正显现出日趋腐化的征象,李隆基沉溺声色,骄奢无度;奸臣弄权,朝政被李林甫、杨国忠之辈把持,有才之士或被陷害,或被贬谪。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现实的打击让杜甫的漫游豪迈之情渐渐消逝褪去,维持生计已是艰难,生活困苦,让这位千古诗人不由得发出“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感叹,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年近四十,贫穷潦倒,身体也日渐衰弱。本一心入仕成就功名,奈何大唐王朝不仅内忧,外患亦四起,边境战场上连连失利,人民饱受强捐杂税和征役的残酷剥削。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风凋敝,让杜甫渐渐看清了这个曾一心想要挥洒热血才情报国的政治集团是多么腐败荒淫,接触到了底层百姓是多么饥寒穷困。门内玉盘珍馐,门外街头饿殍,咫尺之间巨大的落差深深刺痛了这位诗人忧国忧民的悲悯之情,不觉吟诵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

这十年里,杜甫不再是那个清狂的青年。仕途渺茫,生活困顿,目睹百姓生活艰难,已使得杜甫从内心和思想上开始转变,渐渐带来艺术上的转变,使他创作的作品不论从内容上还是精神内核上都渐渐超越同时代的其他诗人。

飘零流亡,命途多舛

755年,安禄山起兵,安史之乱爆发。自此,大唐盛世的局面不在。

政治上,李氏朝廷渐失对中央集权的统治,难以抵挡外族入侵;经济上,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百姓身处水深火热。时代的苦难让这个曾经一腔豪情的诗人感到失望,也愈发激发了他的民族家国情怀,诗作渐渐立足现实,多为国家忧思,替百姓诉苦的现实主义色彩,一字一句尽是家国山川和普罗百姓。

晚年的杜甫颠簸流离、家徒四壁,经常食不果腹。生活越艰难,创作越辛苦,就是在这样的困苦煎熬中,他创作出了“三吏”、“三别”这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作,用尽力气为百姓诉苦呐喊,更是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慨。


从步入长安尝尽残杯冷炙的心酸,到战乱流亡的飘零无依,杜甫便分担着最底层寻常百姓的疾苦穷困。一边是对生灵涂炭的悲悯,一边又是对中兴济世的期盼;一边是对淆乱乾坤的指斥,一边又是国衰民敝的痛惜。关怀国运、蒿目民艰,从未被个人困顿挫折压倒,未被时代痛处所打败,也从未以任何方式逃避现实,越发从国家灾难、人民疾苦和个人悲剧里淬炼出乐观和不屈的精神,而这正是杜甫诗作表达的价值内核。


拾书达观


人在落魄之时,是最无奈也是最清醒的时侯,社会上一切虚晃的尘霾已荡然无存,剩下的是空洞的世界和自己。所以人在落魄之时,对社会、对人性看得最透彻,对生活体味得更深刻,对人情事故了解得更彻底。

古代诗人很多都经历贬谪、流放、怀才不遇、或者经历战乱,过着食不果腹、颠沛流离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底层的贫苦大众,体验到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

这样的体验融入诗人的诗行里,表达出诗人对贫苦劳动者的同情,对腐朽黑暗的统治者的无情鞭挞,使诗人的诗篇更具有现实意义,产生鲜活的生命力,流传千年而不朽。

《空囊》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通过写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社会战乱动荡的现实景象,诗人本人的遭遇和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境况。全诗平实无华,音律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空囊》

唐·杜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译文:

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做饭餐。

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

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

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这是诗人杜甫在唐肃宗二年(759),弃官由华州寄居秦州同谷(今甘肃成县)。这是战乱动荡仍未平息,诗人生活极其艰难时所写的一首落魄诗。表现杜甫虽然在乱世中,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


戈壁滩上的驼铃


《惨景》

茅屋漏着天,灶坑断炊烟。

暑热心里寒,体弱腿打颤。

没有女人怜,孤独光棍汉。

手持打狗棍,捧着缺岔碗。

乞讨满街转,要来馊米饭。

狼吞卷残云,味道比蜜甜。



幸福232553955


我认为最失落的就是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的意思一目了然,是亡国之君对国破家亡、身陷泥淖现状的心理描绘。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眼下沦为楚囚的悔恨。

李煜,南唐中宗李璟第六子,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锺隐、莲峰居士。公元九六一年,也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的第二年即位「五位兄长先后死亡」。在位十五年,于公元九七五年亡国降宋。封违命候,并泒专人羁押,无行动自由。其间,李煜爱妻小周后也被赵匡胤索去侍寝。三年后,李煜被牵机药毒死,寿四十二岁。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造诣,尤其善词,正是因为有了李煜的词,唐末、五代以来只能在酒肆花巷里流传的词才真正地为文人士大夫接受,并在宋代大放异彩。

李煜一生,不愿为君却被父亲逼迫继位,不愿为臣却被赵匡胤掳去做臣,想做个普通的丈夫媳妇却陪别人侍寝,想直抒胸臆做词却因词被杀。

我为他感到遗憾,并真真地同情他!




非空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风轻云淡245735114


并不是你的每一种心境都有一首诗应和。比如这盛夏的时节,让人愈发地体味到绿荫中的宁静,有没有一首诗,能写出那种茂盛的绿萌带给人的些许悸动的宁静。让人觉得大自然的美妙投影到生活中,让人不禁感到生命的生机与清幽!

我刚上高中的时候,每天中午都摘抄一首古诗。某一天碰到一首诗,读后令我春心萌动,过去N年,其中的三句都忘了,只有一句还长留在我的脑海,这句是“小舟撑出柳萌来”。我当时立刻脑海中就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轻轻地撑着小舟从绿荫中划过,舟下绿水幽幽,小舟缓缓驶过,没有看到划舟的人,只有一双手映入镜头。他是谁,在这宁静的午后,他驶舟去哪里,都不知道!但是这幽静的环境让人心生诗意与明媚,觉得时光隐藏着趣味和欢乐!

人对生命的感窥是非常神奇的,它远超过诗作本身。你曾经倾心追求过的东西,落在了身后,当你偶然回望当时的时候,觉得一切那样清新又单纯。有没有一首诗轻扣你心中的房门,让你忽然想到当时当年,那些曾经热烈追求过的东西已经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当心里放的东西不多的时候,你热烈又单纯,觉得时光如诗一样美妙,宁静的树木到处都是,春夏秋冬都那么深刻好像诗一样从身边滑过。不用顾忌别人的感受,也从来不会因为礼节情感的原由而对别人心生不满,从来没有忌恨过任何人,从来没有刻意帮助过任何人,好像自己永远都是大千世界的一个旁观者,永远都不是主角!

我觉得只有这样的灵魂才配捡起一朵花,才能感受到水舟撑过绿荫的美妙,在心底也会升起幽静。除此以外的任何一种亲近,都是对花的一种狎亵,都不懂得自然的幽静神秘之处!我也不具备那样的品质和能力,所以我感受到人生的痛苦和烦恼!





骑驴去高考


最能反映穷困潦倒的诗,莫过于白居易的《卖炭翁》了。第一段的描绘便让人看出了卖炭老人的惨淡人生。炭车后来被宫里的太监拉走了,象征性的给了些纱绫,抵了一车炭钱,可纱绫是无法让老人吃的饱、穿的暖的。

第一段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第一段译文:卖炭老人在南山砍柴烧炭,满脸的灰尘,脸色烟熏火燎,两鬓的头发花白,十跟手指头都是黑色的。卖炭得来的钱干什么用呢?当然是用来买身上的棉衣和入口的食物。可怜老人身上的衣服很单薄,而他心里却很怕炭卖的太过便宜,希望天能更加寒冷,以期能卖个好价钱。



吞云吐雾jtj


古詩~秋思:″枯藤老树昏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崖。″;″问君能有几多仇,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4796老兵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唐.罗隐《自遣》


老兵4200


天边晚霞日落西山,

附地长叹衣衫褴褛。

饥寒交迫腹便无食,

奈何然明月照沟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