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中药注射剂?

宋药师


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饱受质疑。近年来频发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一次又一次轩然大波的同时,让中药注射剂被贴上了“危险”的标签。中药注射剂,它的问题到底出在哪?

中药注射液存在问题,国家药监局的屁股必须要挨上一大板子!

本质上讲,中药注射液,跟烟熏火燎的中药罐子里的黑药汤子没什么本质区别!

不从分子层级上把中药的化学成分、作用机理、毒副作用搞清楚,什么针剂、片剂和粉剂;什么胶囊、注射液等等,都只不过是李逵带个圣诞老人帽,张飞穿身比基尼泳衣。本质上不会有任何变化。

违背药物安全的逻辑铁律,必然会产生严重的用药安全后果

不管中药西药,不管药物形式如何,针剂、片剂、粉剂,其形式不同,但其作为药物,逻辑关系必须遵照以下铁律,才能确保自身安全。

唯有知道药物成分,才能知道药物构成;唯有知道药物成分构成,才能知道哪种成分在起作用;唯有知道哪种成分在起作用,才能知道成分与疾病的关系和作用机理以及毒副作用;唯有知道药物成分的作用机理和毒副作用,才能确保用药安全。

这是铁律。违背这个铁律,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中药注射液,符合这个铁律吗?其他的中药片剂、粉剂符合这个铁律吗?显然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以青蒿素为例,给上述铁律做个完美注脚

中草药---青蒿中化学成分:分为四类:挥发油、倍半花、黄酮和香豆素。从中可以分离出多种倍半店内酯,其中之一青蒿素(Artenisinin)是治疗疟疾有效成分。

青蒿素的作用机理:青蒿素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食物泡膜受损,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青蒿素类药物的毒理学研究

1、大剂量单次肌注青篙素的急性毒性症状有:动物懒动、发抖、运动失调,呼吸缓慢,感觉迟钝。鸽子、豚鼠、兔、猫及狗可表现出阵挛性和强直性的惊厥,死前均有频繁抽搐,先呼吸停止,然后心跳停止;鸽子对青蒿素毒性最敏感;大鼠最耐受,存活动物一般在10h一24h后逐渐恢复正常。

2、长期毒性恒河猴肌注青蒿素的亚急性毒性病理学研究

恒河猴连续14天肌注青素油悬剂,停药后3天,会引起多种脏器组织的损伤。于停药后35天,上述病变明显减轻或消失,表明青蒿素的毒副作用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各种变化亦可基本恢复正常。

3、生殖毒性大鼠于孕后第1~6天,灌胃青蒿素,几乎全部胎鼠发育和生长无明显影响。大鼠和兔在相应的低剂量时对胎仔生长发育亦无影响,在相应高剂量时大量胚胎被吸收。小鼠受孕后d6-15肌注篱甲醚,对第二代胎鼠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中药基本上没有从分子层级上把药物成分弄清楚过

不管是作为针剂的注射液,还是其他形式的粉剂、片剂和汤剂,中药从来就没有在分子层级上把药物成分区分开来过。这是中医阴阳五行错误的基础理论指导的结果。

五行理论认为,物质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很显然,这种思想根本不可能指导中医能把中药成分区别清楚。只能错误的把中药药性分“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这种认知与真实的物理世界的化学成分南辕北辙。

试想,如果说注射液里面的成分含“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沉浮、有毒无毒”,你能相信注射液能给你治好病吗?你能相信注射液不出医疗事故吗?说实话,鬼都不会相信。

国家药物审批标准存在问题

中药注射剂被看作是中药现代化的延伸,但其安全性却饱受质疑。而近年来频发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一次又一次轩然大波的同时,让中药注射剂被贴上了“危险”的标签。中药注射剂,它的问题到底出在哪?

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了中药注射剂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一是中医药阴阳五行理论存在着致命性错误。因为阴阳就不是物质世界的根本;世界不是“五行”构成的。这种错误理论让中医失去了认识真实世界(药物)的基础;二是国家药物审批标准上出了问题。

中医药作为国粹,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医药在中国成了一种特殊的存在,承担起了民族情感、中华文化和国家名片等多种非医疗技术性功能,加上国家把中医列入法律保护。因此,在中药审批上有了一种不能言明的特殊优待。审核标准无形中降低了很多。这看似是对中药的保护,其实本质上,是对中药的纵容与祸害。

中药注射液存在问题,国家药监局的屁股必须要挨上一大板子!


三月森林


中药注射液最近随着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局安的持续曝光和炮轰,已经各个医疗自媒体大咖的持续发声,使得很多中药注射液的安全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药注射液目前有一两个品种,我们常人比较熟悉的有清开灵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这些注射液每年因为毒副作用等不良反应都会出现很多安全事故,有些品种直接被叫停了,比如鱼腥草注射液,因为前几年连续发生几起输液中严重不良反应,现在已经停产了。

中药注射液可以说是是现在医学的一个畸形产物,在我们国家七八十年代时候,由于缺医少药缘故,于是利用现代医学药物提取技术,从一些中药中提取一些有效成分,然后制作成中药注射液,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中药注射液既不是现代西医的产物,也不是祖传中医的产物,因为现代西医是循证医学,任何药物的临床研制都要经过千锤百炼,要经过药物的毒副作用的检测,要经过临床药理实验,动物实验,大数据支撑,证明这种药的有效成分确实对某种疾病有效,而且有非常清晰明了的毒副作用之后才会应用于临床。而现在中药注射液根本就没有临床大数据的研究和实验,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都不明确,就凭采取经验医学竟然胆敢用于临床,真是令人汗颜。中药注射液也不是传统中医的产物,因为传统中医也没有把中药有效成分直接提取出来用于静脉注射的实例和说法,无迹可寻,无证可查。

所以说中药注射液只能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特定年代特定历史的产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这些中药注射液,加如没有足够的临床研究的情况下都会退出历史舞台。



疼痛诊疗刘医生


中药本身不具有不良反应,而是中药注射剂里的防腐剂和稳定剂造成的,中药注射剂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生事物,需要多方面研究,不能因为出了反应,就开始打棍子,扣帽子。监管部门并没有做出毒理实验,也没有评估,更没有长期对照,就勒令下马。

而西药的抗生素里面的过敏反应,死亡反应,公布一下每年因抗生素死亡的人数?将中西药对比一下,看看究竟是谁的反应大?

再就是抗生素的副作用是永远去除不掉的,过敏反应,死亡的,怎么就没有人看见抗生素更具有危险性?而老百姓现在拒绝抗生素。外国抗生素的管理十分严格,多开一天,大夫就坐牢。其危害程度国际社会更加明白,外国医院几乎没有住院的,更没有输液当做家常便饭的,因为外国人知道抗生素的危害过敏死亡,谁死谁倒霉。恰恰是国内抗生素滥用已经达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如果将中西药关于过敏反应和死亡的人数公布一下,就知道中西药之间的差别。

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和死亡率很多,为什么继续使用,而中药注射剂到底出在什么地方?至今没有确切说法。几乎都是猜测。

任何科学都具有风险,中药天然植物药,只要是研究到位就能突破不利因素。也就是说中药注射剂还在起步阶段。为了能够解决中药注射剂的防腐剂和稳定剂对人体的损害,以及抗生素对人的副作用都消除掉,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抗生素的耐药性,西医也解决不了,还有药物抗体也解决不了,抗生素杀死正常细胞产生的后果,为什么不向人们公布?抗体对抗生素的反作用,以致出现脏腑衰竭,最后死亡。这种死亡有多少是由疾病,还是抗生素造成的?一点中药注射剂出现正常反应,就有人大动干戈,还是回头看看抗生素带来的严重后果,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重新认识。


笑着看西方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经验科学,有用没用要在医疗实践中去验证,所以你就是把医学理论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就拿我们科室为例吧,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收缩压一般维持在90多至100多点(mmhg),心率也是90多至100多点(次/分),中心静脉压6-9mmHg,就比较理想;而对冠脉搭桥病人,收缩压一般维持在110多至130多点(mmhg),心率也是70多至90多点(次/分),中心静脉压10-13mmHg左右,才比较理想,一旦中心静脉压低于6-7mmHg,就极可能出现房颤。我们常用的强心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对于一些危重病人,用的剂量很大,一般心内科医生没有用过,药物说明书也没记载,要按药物说明书的要求,根本无法有效救治病人。对于心脏术后低心排病人或血管麻痹综合征的病人我们加用垂体后叶素,对于冠脉搭桥术后病人心功能差而心率过快病人,我们应用新斯的明,而这些药理作用却是一般药物说明书中提到的副作用。我们医院的一个心内主任开始就对我们的用药不能理解,直到她老公在我科手术,她才认可了我们的用药特点。所以机械的套用医学理论,很难处理好病人。每种医学,每种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窍门和经验,没干过,不会有深的体会,其实这些都是理论的具体化。从我的经验,参麦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和血栓通用在合适的患者,疗效很好,特别是前两种没有合适的西药替代。中药制剂有用没用,外行没资格评价,中药制剂有多大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需要在临床使用中观察、监测,现在每家医院都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部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都会及时上报,对一些不良反应较多或较重的药物,国家相关部门都会通报,必要时会要求一些药物下架,停止生产。中药制剂的审批、制造、上市等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它的疗效也有理论及其临床依据,与西药制剂相比,药物成分相对复杂,不良反应可能相对较多,但到底每种中药制剂有哪些、有多少不良反应,需要拿数据说话,而不是想当然!中医需要发展,也需要创新,其价值判断基于临床,而且只有临床。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一些药物、治疗方法,都要经历动物到人的步骤,最终它的价值要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给予评价!医疗实践证明,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对每种治疗药物的疗效不同,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同,所以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种类越多,医生的选择也越多,这是病人之幸!中国有中医和西医,同样,是中国人民之幸,而不是之祸!药物是治病救人的,它的安全性和疗效至关重要,但它最终需要临床去验证,需要数据来说话!如果认为中药制剂无效,毒副作用严重,就拿事实、数据来证明,并上书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比信口开河、哗众取宠管用!


双层防烫


对于西医来讲,说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对于中医来讲,说中药注射剂是西药。这本身就是一个谬论。但是确实没有一个中药注射剂真正做完了临床实验(含分子结构、双盲对照、毒副反应)的。所以现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人都是做实验的小白鼠。但是据行业人士传说,单一中药注射剂给医生与医院的回扣是最多与最高的。

基本上一种中药材里面,基本上都是有效成分,无效成分,有毒成分。大家试想一下,注射液是通过血液在全身循环起作用,很多的成分大家都不清楚,那么这些血液在通过心脏、肾脏等等器官的时候,有可能会和里面的细胞分子发生反应,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如果中国医药局真正为老百姓着想,中药注射剂使用应该要停掉的。因为中药注射剂和中药还不一样,中药吃到肠胃里面,大部分就排掉了,就是有一些毒副反应对身体的本质特别是重要的器官,心脏,肝肾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

大家千万不要把中药、中药注射剂、中药材里面分离出来的中药分子(如青蒿素)混为一谈。


dongchuan


我反对使用混合物静脉制剂,因为问题太多,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中国的传统历史上也没有通过静脉给药的,口服,包括现代药品口服的安全性是医学共识,不仅中医注射液,我同时反对国内目前不管什么疾病,什么状况,统统静脉给药,这个是违反常识的,静脉是风险最高的给药途径,大部分能用外用口服不会优选静脉。

所以如果中药提取物单体,有确切的123临床,我觉得和现代药品没区别,混合物不能静脉,静脉都是胡闹。目前的不良反应证据,比蛋白质药品还要多。具体可以翻翻文献


伊伊医疗


步长制药的心脑同治学术研讨会:包个景色宜人地方的五星酒店,让各地办经理通过医药代表邀请当地前五名的三甲医院相关科室主任赴会,会上赵家父子应景式的讲几句,然后山珍海味开吃,后两日由会议自愿者(各地医药代表[笑哭])陪同主任专家游玩,合影留念,再发个证书,最后豪车送主任专家到机场,专家共识就此产生了!会议自愿者回去,做点桌下交易,什么丹红、脑心通、稳心、脑肽的通通销量开挂。[笑哭]


莱奥巴普蒂斯唐


中药不是西药,没有经过提炼萃取,而是以动植物乃至矿物原型直接入药,成份复杂,有益有害,进入人体,兼容并蓄。而且,中药的作用,凭的是经验,不像西药,有宠大的科学实验数据支撑。传统中药一般情况下,大多通过口服,由胃腸道吸收。由于有胃肠道这个屏障,可以规避或减少许多有害物质以及由此产生的副作用。而中药制成针剂,不再有胃肠道这个屏障,而是直接进入血液,这在中医是没有经验,更不要说理论支持了的!

现在的中医药行业、中医院,打着中西医结合的旗号,却缺乏西医的科学、严谨精神和人文关怀,有时还充斥迷信。副作用一栏统统拿“不详”两字搪塞,难道这么多年来,这么多中医药研究和使用机构,就不能做个试验和统计吗?说到底还是没有底气,不敢去做这个试验和统计。所以,劝人拒绝使用中药针剂,遇重大疾病,少去缺乏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的中医院!


日月明1220


父亲因风寒感冒,低烧、偶尔咳一下无痰不喘。输:左氧、多索茶碱、痰热清。老年人、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好,这些药是慎用、禁用或禁合并使用的,痰热清更是用反了(适用于风热感冒咳嗽)。提醒医生两次,不理。结果,结果,严重心律失常,输死了。这就是稀里糊涂的草菅人命医疗现状,除了当医闹,你还能怎样讨公道?真想杀了那个医生。


姐妹三1157870197


对于近两日引起轩然大波的中药注射剂问题,我感觉一些大V和专家们又找到了口诛笔伐的对象,赵家子辈的移民助学问题牵出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隐患,作为一名临床大夫,而且是心血管科的,我就想问一句你们知道西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有几种?扩张血管的几种?硝酸酯类被用了几十年,可对于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中药制剂在国家纳入辅助用药前我们也在常用,从丹红、灯盏到丹参酮,这些制剂的临床反应都很好,而且在我8年的工作经历中仅见过一例过敏的,还是皮肤瘙痒,没有起药疹,而硝酸甘油等制剂引起的头痛等不良反应基本上天天都有,我不想为中药制剂辩护,但也不想老是国人天天以为只有西药才是治病救人的,中药里的丹参、红花早在千年前就被我们的祖先用来治疗胸闷、气滞、心悸,如果说中药是粗粮,那西药就是转基因食物,你更担心那个对你的身体产生长久的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