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別離》之家庭教育面面觀

作為一個偽文青,我不光喜歡看書,更喜歡書改編成的電視劇,因為我能從電視劇中找到種種生活的折射。兒子上幼兒園了,我能多些時間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看些書,寫些字,還有學點一技之長。畢竟窩在家裡只是一個階段,躲家裡也能不與社會脫節。片片秋葉落下時,我用一週時間看完了當下熱播電視劇——《小別離》,看完感想多,而且深。作為一個曾經當過孩子王現在又是倆孩子的媽媽,劇中許多情節讓我產生深深的代入感。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處處充滿著別離。為了生活,要麼成了留守兒童,要麼成為留守婦女。還有失業的焦慮,心靈的迷茫,孩子教育的殫精竭慮,從這部劇中都能找到自己影子。關於家庭教育,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探討、分享成了常態。


一、大人的觀點和想法別輕易強加給孩子。有次送女兒上學,和她聊起她在學校的事。她告訴我她現在特煩當班幹部,因為當值那天要很早去學校站隊、管紀律,讓她不能開心地玩,當時我有點愕然。因為我們小時候完全不是這個樣子的,我們當年很官迷,恨不得天天自己當值,天天拿著教鞭和本子在講臺上模仿老師。像紅小兵一樣四處巡視,覺得那樣很拉風。女兒聽了我的話後,她深深地嘲笑了一翻,丟下句:“你們那得多累!”飛快地跑了。女兒這麼小,七八歲的孩子有自己的偶像。看了動畫片《小馬寶莉》後上網去搜有沒有續集,然後再搜裡面主人公的命運。還告訴我,裡面的紫月後面黑化了,變得腹黑了。這幾年,我一直帶著她,也知道小孩的世界每一天都在變化,但還是有點震驚。真是應了那句,五年一代溝,十年就不能溝通了。 比如《小別離》,主人公童文潔是化妝品公司副總,當年她英語特好,考上重點高中再重點大學,然後憑藉自己的努力在職場中殺出一條血路。但是,她的女兒朵朵並不想成為那樣一位女強人,她喜歡寫小說,成績中等,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童文潔一直在劇中好幾次聲嘶力竭地對朵朵說,她很小沒爹沒媽,能走到現在這步全是靠自己,意思是今天的一切都是自己要強,自強不息奮鬥得來的,而從小生長在優越環境中的朵朵並不能理解。是啊,時代推著人向前,也推著人改變。就像我們不能理解有時老人那麼省,也不能理解現在00後的二次元世界。我們是我們,孩子是孩子,時代和社會環境不一樣。就像我對女兒說我小時候的故事,我對她講臺小時候媽媽為了得到一雙新涼鞋,我需要清晨起來跑著去茶葉林場摘茶葉,每天早上能掙3角錢,再跑著回去上課。每天這樣三角三角地累積,一疊疊零票換來了盼望已久的紅涼鞋。她體會不到我們小時候穿上新衣服新鞋的感受,因為她從不缺少新衣新鞋。時代改變了我們,我們也改變了時代。


《小別離》之家庭教育面面觀


二、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孩子並不是為了實現我們未實現的理想而生下。 劇中的吳佳妮一家,他家在劇中算是小康生活了,根本不具備出國留學的資本。吳佳妮只是個社區醫院的醫生,丈夫是個出租車司機,而他們的孩子琴琴卻是個學霸,每回大考都是年級前十。其實,這樣的小學霸在國內考個重點應該不是問題,但吳佳妮因為她的留學夢沒有實現,總想把她未圓之夢讓女兒去圓。於是乎,她到處倒騰,為了女兒出國差點賣房、離婚。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很多次也有過吳佳妮的想法。吳佳妮因為只上了個專科,只能在社區醫院混混,她的平臺限制死了,她希望女兒能留學開闊眼界,提高段位。不是中產的她,覺得女兒除了學習這條路能改變命運,別無他法。相信,中國大多數母親都有這樣的想法。


每當生活不如意時,我也會想自己的一生基本定格了,希望只有在兒女身上了,把未圓的夢都交給兒女實現。還好,女兒目前學習不錯,學習上基本不用我操心。但是,女兒完全是男孩子的思維,理科很好,不愛閱讀。我多次提醒她,高考馬上改革,得語文者得天下。閱讀才是成為一名好學生的基礎,以後初中、高中都與閱讀和寫作息息相關。可提醒歸提醒,女兒仍然我行我素。多看一本書都覺得累,倒是看動畫片、玩電腦、玩手機帶勁。轉念一想,也是,現代的誘惑多大?這麼多電子產品,智能電視、智能手機、IPAD都比任何一本書來得有趣。我們小時候,除了有書看還有什麼?小孩的自制力很有限,管太多也達不到大人要求。所以,以後的路她自己走,我未圓之夢也只能是夢。


《小別離》之家庭教育面面觀


三、適合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小別離》這劇主要是圍繞孩子留學這事展開,三個家庭為了孩子能留學上演了各種狗血、驚心動魄、還有反思與淚點。作為父母,盡一切能力為孩子創造學習條件成了當下風靡。有能力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走出國門,接受中西方文化的滋養和教育。的確,現在有許多人對中國的教育提出了許多不滿,覺得應試教育有種種弊端,覺得西方教育才是釋放孩子天性、培養能力的最佳教育。其實,關於教育的目的和方式,教育學中向來是爭議不休,沒有哪種教育是萬能的,沒有瑕疵與侷限的。中國的基礎教育強調知識的系統,西方教育強調解放兒童、培養能力。你不能說西方教育就是高大上,中國教育就沒絲毫可取。比如,美國教育學家杜威他強調教育即生活,從做中學,兒童才是課堂的主導,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但是他的這種觀點現在也有人提出質疑,特別是針對低年級的孩子,他們自制力差,讓他們自主探索與學習的效果並不好。另外,據境外媒體報道,現在有些美國人對中國的應試教育反而青睞有佳,他們認為中國孩子的數學都很不錯,各門功課的基礎知識很紮實。其實,教育永遠是發展的,沒有任何一種教育學能一直放之四海而皆準。


從現實角度來說,留學更需要結合自身經濟狀況還有孩子的身心特點,比如有些孩子開朗、活潑、好動,中國的應試教育可以會阻礙他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而有些孩子沉穩但依賴性強,做事喜歡講原則,還有點內向那也就不能早早地送出去。


《小別離》之家庭教育面面觀


四、快樂教育與狼媽狼爸。許多時候,看到“寒門再難出貴子”這樣的言論我就發慌,作為社會底層的我覺得除了讀書能改變命運,想不到其它方法。雖然靠讀書改變社會地位的通道越來越窄,但有且只有通過拼命學習去改變命運。看著女兒甜甜的笑容,不嚴厲的我從不會主動要求她學這學那。比如參加各種輔導班,從來都是順著她。而當我看到同事的女兒各方面那麼優秀時我又有點後悔了。人家那麼高的起點還那麼拼命,一無所有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有時又想著,這麼聰明的小孩如果多學幾樣是不是更好?但從小散養慣了的我又覺得童年就該玩,學習還是以後吧。這種理念我自信在她小學階段應該不會改變,初中和高中因為有升學壓力肯定會狠點。


劇中,童文潔唯一的目標就是讓朵朵考上重點高中,不允許朵朵有自己的興趣,中考之前不讓朵朵更文。我一直覺得孩子有自己的興趣很難得,有些興趣是與生俱來的,有些是後天培養的,天生的興趣更難得。興趣是學習很大的動力,而且能讓孩子保持學習激情。我認為,孩子的興趣不能否定更不能強壓,讓她自由發展。
蘇軾說得好,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不各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上此山中。教育不是萬能的,孩子的成長卻是唯一的。不管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方法,孩子能獲得良好的身心發展才是正確的。我倒推崇“自來自去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這種田園牧歌式的教育,風清揚,雲卷舒,習得千字文,讀下萬卷書,寄情山水樂逍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