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之一,靠懸崖樹枝死裡逃生,晚年生活引人感慨


“狼牙山五壯士”之一,靠懸崖樹枝死裡逃生,晚年生活引人感慨

▲“百團大戰”紀念碑

故事發生在“百團大戰”勝利後的第二年,也就是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當時日本華北方面為報復之前的大戰失敗,派遣軍司令長官岡村寧次調動十萬日軍,深入晉察冀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削減中國八路軍的抗日力量,以及給中國人民的心靈造成重大摧殘。這一年的9月23日,日軍欲集結所有力量兵分三路 ,試圖一舉消滅八路軍晉察冀根據地一分區的楊成武部。

“狼牙山五壯士”之一,靠懸崖樹枝死裡逃生,晚年生活引人感慨

▲侵華日軍舊照

第二天,日軍派遣了三千五百多名日偽軍充當衝鋒隊,包圍了當時易縣的戰略要地——狼牙山。此時的狼牙山聚集了八路軍游擊隊和人民群眾兩千多人,形勢緊急之下,司令員楊成武作出了圍魏救趙的作戰計劃,即佯攻駐守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向狼牙山東北棋盤陀主峰方向增援,以便營救被困八路軍戰士和眾多人民群眾。

“狼牙山五壯士”之一,靠懸崖樹枝死裡逃生,晚年生活引人感慨

▲棋盤陀遠眺

然而實現這個計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有一支驍勇善戰的誘敵部隊。邱蔚團長手下最精銳的七連,身先士卒,毅然決然地接下了誘敵任務。在他們的連環計之下,日偽軍果然中了圈套,將大量兵力增援去了棋盤陀。七連的戰士們早早地就在去往棋盤陀的路上佈下了大量地雷,日軍死傷慘重。這時,日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中計了,惱羞成怒之下強攻七連陣地,結果造成七連死傷慘重。

“狼牙山五壯士”之一,靠懸崖樹枝死裡逃生,晚年生活引人感慨

▲八路軍士兵行軍舊照

因此,儘管七連完成了掩護任務,但是代價卻是極其慘重的,大部分戰士都壯烈殉國。為給主力部隊爭取更多時間,時任七連指導員蔡展鵬命令六班留下堅守陣地。那麼,此時的六班剩下多少人呢?包括班長副班長在內共五人,分別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而他們要面對的日偽軍卻至少有數百人。為最大限度地拖住日軍,五人作出一個無比悲壯的決定——那就是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他們一邊與日軍周旋,一邊悄悄地把日軍引向普陀山方向的懸崖峭壁。

“狼牙山五壯士”之一,靠懸崖樹枝死裡逃生,晚年生活引人感慨

▲狼牙山五壯士雕像

五人退至棋盤陀時,身上已無一顆子彈。沒了子彈,他們就撿起地上的石頭砸日軍。日偽軍見他們彈藥已空,一個個高喊著“捉活的”,衝了上去。五壯士為避免被俘受辱,一起縱身跳下懸崖。其中,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犧牲,葛振林和宋學義因為被懸崖上的樹枝掛住而僥倖存活,他們後來被搜尋隊找到,成功獲救。這兩名戰士在傷痛痊癒之後,又選擇繼續上戰場。特別是葛振林,他不僅繼續參加了抗日戰爭,還參加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狼牙山五壯士”之一,靠懸崖樹枝死裡逃生,晚年生活引人感慨

▲葛振林老人正在作報告

很多人或許會誤以為這種屢建奇功的老戰士,晚年必然受到各方照料。然而葛振林的晚年和普通老人並無區別,病重住院時,護士為他開空調,他都出言勸阻,因為在他看來,國家還不富裕,天不冷的時候沒必要開空調。在身體狀況稍有好轉的時候,葛振林老人還常常去附近學校,義務為孩子們上愛國教育課。全國有很多人仰慕老先生風采,常常給他寫信,而他即使身體不便,也依然抽空給大家回信。當地學校為了感激葛振林,還專門給他準備了一些酬勞,但是他一口回絕,表示可以把這錢留著給孩子們買書。葛振林一生的所作所為,令人不禁感慨落淚,先生之厚德,高山可以仰止。

《狼牙山五壯士》《老兵口述抗戰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