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真實畫像是什麼樣的?

行者無疆II


明朝官方朱元璋的畫像五官端正、儀表堂堂,而野史傳聞他的他的長相奇醜無比。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電視劇,更是將朱元璋扮演成嚇人的形象--奇異的面孔,配上陰森冷酷的表情,膽小的見了要驚出病來。大家不禁要問,真實的朱元璋到底長啥樣呢?根據史書記載來看,朱元璋可能長得很醜,至於醜成麼樣,則要等發掘明孝陵,對他的顱骨進行三維成像,才能復原他的真容。

有人根據朱棣的長相,推斷他父親朱元璋的長相應該不會差到哪去。但是朱棣長得周正,不代表朱元璋長得周正。常言說:“外甥(男)多像舅”,看看我們周圍的一些人就知道,男人長得醜,女人長得漂亮,生的兒子很帥,一點也不繼承老爸的劣根。這在生物學上叫做交叉遺傳規律,即女兒長得像老爸,兒子長得像老媽。當然,也有少數男孩長得像父親,女兒長得像母親的。朱棣為了證明自已繼位的合法性,一直聲稱是馬皇后所生,其實他是漂亮的妃子所生。但凡妃子都是有些姿色的人,至少模樣對得起觀眾。由於母系的改良,朱元璋的基因被沖淡了,因此在朱棣臉上就見不到其父的“遺蹟"了。

(祖藍母子相貌高度相似)

以上是根據科學進行推測,即不能用朱棣的長相來判定朱元璋的長相。倒是有可能在成祖時期,根據朱棣的長相,畫師仿推了朱元璋的畫像,一來證明他們一脈相承,二來掩蓋朱元璋的真容。

(明成祖朱棣)

有什麼根據說朱元璋長得醜呢?翻遍明史,找不到一處誇獎他長得周正的記載,證明他的長相實在不敢恭維。反而有些記載能讓我們看出醜的端倪,例如官修正史說他:“異於常人,有奇骨”。什麼叫“異於常人,有奇骨”?就是說他和普通人長得不一樣。怎麼個不一樣呢?不敢說,也不敢描述,也不好恭維,恭維不當有諷刺之嫌,老朱脾氣暴,那是要殺頭的。只能說有奇骨,反正當天子的人異於常人,說有奇骨含歌頌的意思,這話可以說。如果朱元璋不是皇帝,而是普通人物,則可肆無忌憚地描寫。例如對龐統的描寫:“濃眉掀鼻,黑麵短髯,面容古怪,相貌奇醜。”。

(《大明風華》)朱元劇照

也許有人要反駁,既然朱元璋長得有缺陷,那郭子興是如何看上這個乘龍快婿的呢?首先,馬秀英並非郭元帥親生,她僅僅是他的養女。甚至有野史記載,說郭元帥在把馬秀英許配給朱元璋之前,玷汙過養女。其二,馬秀英有“馬大腳”之稱,長相很普通。其三,郭元帥看中的是朱元璋能徵貫戰的本領,看中的是朱元璋能幫助他壯大勢力,而不是選一個英俊女婿妝門面。

在《明太祖實錄》裡,發現兩處對朱元璋形象方面的溢美之辭。第一處是朱元璋前往濠州投軍,郭子興見朱元璋:“狀貌奇偉,異常人!”。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狀貌奇偉”呢?在郭元帥眼中,身材高、塊頭大、孔武有力、相貌威嚴,能幫他攻城掠地的壯漢,可稱為狀貌奇偉。至於“異常人”則暗指不可直言的奇醜。第二處是陶安第一次見朱元璋,認為其“龍姿鳳質,非常人也!”。陶安是什麼人呢?史書記載:“太祖渡江,(陶)安與習率父老出迎。太祖與語甚歡,留參幕府,授左司員外郎。洪武初,命知制誥兼修國史。歷江西行省參知政事。”。陶安作為一個在皇帝手下工作的文官,斟詞酌句相當瑾慎,惟恐龍顏大怒。即使為醜所驚,也不敢流於言表,更不敢在《明太祖實錄》裡竹筒倒豆子,只能以誰也無法評說的“龍姿鳳質,非常人也”的大帽子話加以掩飾,恭維。

孝陵神功聖德碑,本欲誇耀太祖,卻弄巧成拙,暴露了朱元璋明顯的缺陷。此碑對朱元璋的相貌寫道:“龍髯長鬱,然項上奇骨隱起至頂,威儀天表,望之如神。”。這裡只描寫了他濃密、修長的鬍鬚,以及後頸至頂的奇骨,卻繞開了應該大書特書的五官,證明五官實在太醜了,真的不好寫。那麼,“奇骨隱起至頂”是什麼意思呢?《明太祖實錄》記載,有人於夢中在朱元璋脖子上放了一玉壁,使他的脖子上長了一個包,用藥敷之,不見好,直至長成至頂的骨頭。這種現象可能是脂肪瘤之類的疾病,長在朱元璋身上,在當時被認作龍象吉兆。但是,不管作為一個普通人,還是九五至尊的皇帝,長這麼個玩意還是挺醜的。

不僅當時的觀眾覺得朱元璋長得醜,連不可一世的朱元璋也覺得自已對不起觀眾。《菽園雜記.卷十四》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明太祖朱元璋嘗集畫工寫御容,多不稱旨。有筆意逼真者,自以為必見賞,及見覽,亦然。一畫工探知上意,稍於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進。上覽之,甚喜,乃令寫數本以賜諸王。蓋上之意早有,它工不能知也。”。這段文字是說:朱元璋曾經召集畫工為他畫像,這幫畫師不開竅,都按寫實風格作像。特別有一個頂尖高手,把朱元璋畫得維妙維肖,只差不能說話。自以為此畫技壓群芳,必得獎賞。交上去之後,皇上還是不滿意。有一個畫工領會了皇上的意思,改寫實為寫意,只保證大概形似,再添加雍容華貴、端莊慈祥之氣。經此一改,朱元璋的畫像脫胎換骨,再也不醜了,變得高端大氣起來。朱元璋御覽之後,大喜,令多畫數本,用以賞賜諸王,傳之四方,廣為張貼。為什麼高仿真的不滿意,反而四分像六分改的滿意呢?就是因為朱元璋對自已的容貌不滿意,就是想有一個完美的形象示人。

朱元璋到底長得醜不醜,有一個人最有發言權,這個人就是明代畫師王紱。他從洪武十一年(1378)進京,不久隱居,後又因胡惟庸案發配山西大同十年。1403年又被舉薦進京,參與《永樂大典》的編撰。他是有可能見到兩代帝王的人,也可能參與了為兩代帝王畫像的工作。雖然王紱在當時為一流畫師,但是在為太祖皇帝畫像時顯得力不從心。王紱在《書畫傳習錄》中感嘆:“寫真固難,而寫御容則更難!”。

要說難,畫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像更難,這幅肖像高6.4米,寬5米,還要保證一年不變色、不變形。但是王國棟先生畫得非常好,並且從1964年他的第八版掛上去之後,一直沿用至今。王國棟先生畫主席像從來沒覺得難,反觀王紱感嘆寫御容難,不是畫技功底不行,而是朱皇帝長得太醜。

胡敬,嘉慶十年(1805)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他對皇宮所藏帝王像進行了研究,寫有巜南薰殿圖像考》。他說,當時紫禁城南薰殿中,共珍藏明代帝后圖像63幅,其中朱元璋佔13幅。這13幅畫像中僅有兩副順眼,有11副難看。難看的地方主要是六突出一深陷,即前額突出、兩頰突出、下巴突出、眉毛突出、蒜鼻突出,麻點突出,眼窩深陷。這11幅沒有美化的像可能出自民間,而後被清宮收藏,證明朱元璋的醜相已深入大多數人心中。

在歷代帝王中,只有朱元璋畫像的版本最多,不知誰真誰假,迷霧重重。一個最大的可能,就是明代官方的畫像美化了朱元璋,而民間完全不承認!


春秋風雲


《大明風華》中朱元璋的造型遭到了很多朋友的吐槽,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朱元璋的畫像問題。在現存的皇帝畫像中,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存在截然不同的畫像,一為端莊的圓臉俊相,一為長相怪異的鞋拔子臉醜相。俊相又兩幅,分別盛年和老年的兩幅。朱元璋的醜像共有11幅,且相貌大同小異:額頭、下巴、兩頰皆突出,立眉深目,鬍鬚濃密,鼻子像蒜,供嘴像豬,呈現出了所謂的“五嶽朝天”之狀,不僅如此臉上還佈滿了麻子。要想弄清朱元璋的畫像中哪個更接近朱元璋本人,我們還得從史書和歷史丹青中尋找答案。

史書記載中的朱元璋畫像

其實兩種截然不同的畫像,在明、清時候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在明萬曆年間刊印的張萱《疑耀.高皇帝像》中記載:“先大夫令滇時,從黔國公邸中摹高皇御容,龍形虯髯,左臉有十二黑子,其狀甚奇,與世俗所傳相同,似為真矣。餘值西省,始德府所藏高、成二祖御容,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鬚髯皆為銀絲,可數,不甚修,無所謂龍形虯髯、十二黑子也。”

清朝人趙汝珍《古董辨疑》中說:“明太祖朱元璋傳世之御容有二:一位溫文儒雅,五官端正者;一為雄豪奇偉,深目長頰者,二者皆常見之。”

《明太祖實錄》中記載:朱元璋前往濠州成投軍,郭子興見“上(朱元璋)相貌奇偉,異常人”。陶按第一次看見朱元璋時說:“龍姿鳳質,非常人也”。

張翰在《松窗夢語》中記載,他任南司空之職時,曾入值武英殿,親眼瞻仰了朱元璋、朱棣的畫像:“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像大不類”由此可以知道,明朝政府承認的是採用的圓臉的俊像。

醜像和俊相併存的根源

醜像並非是滿清的醜化,而是在明朝時候就有的,醜像之所以存在也自然有存在的道理,在正史中多采用俊像,而野史中多采用醜像,而醜像更接近於古代的異像說,歷代的開國之君都有不少神道傳說,這些借強力爭奪皇位的人,雖然做了皇帝,但是可能心虛,為了粉飾自己,征服老百姓,總喜歡藉助神力和迷信,來神化自己建立的政治。這其中,他們與眾不同的相貌,便是大肆張揚的重點。這就不難明白,為什麼朱元璋把自己打造成“龍形虯髯”,這和歷史上劉邦的“隆準而龍髯,美鬚髯”類似,無非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龍的化身。而且在傳說中五嶽朝天的人,是極貴的人。而且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從陰陽五行觀念來看屬於“火德”,由於火苗長而尖,所以醜像中的朱元璋為大長臉,尖下巴,而且火為赤,所以醜像中的朱元璋多穿紅袍。在這臉上的黑麻子也是以後說法的,古人認為,人有美質,就會生出奇痣來以顯示他的高貴。

其實說到這裡答案應該清楚了,這兩類畫像和朱元璋的相貌相比,都是似像非像的寫意圖。生長在那個時代的畫像者,在皇權文化的規範和指導下,都以“天賦人身權和天人合一”為中心,畫像是對統治者的政治詮釋,俊像用於美化大明王朝,用於太廟等的祭祀和供奉,而醜像,有元末明初的原創也有以後清朝人的仿製品,而流傳在民間的畫像,多為以後的仿製品,因此我們沒必要為畫像在爭來爭去,他只是不同利益者看待這位大明皇帝的文化符號而已。


千秋文史


最近新聞報道在河南發現朱元璋真實畫像,朱元璋後人拿出族譜據考察確實是真實的。



汝為何拿吾當憨憨


朱元璋的真是畫像就是故宮館藏的畫像,明代歷代帝王圖。其中朱元璋是這樣的。


南柯396


朱元璋的歷史畫像大致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如下圖左邊帥一點的宮廷畫像,另一個就是如下圖右側的鞋拔子(又稱龍臉)的各種版本畫像。

但是左邊富貴一點的朱元璋畫像,作為宮廷人像畫,難免有美顏效果;而右邊呢,雖然鞋拔子臉從朱棣年間就有這個版本了,但由於民間一直有不滿朱元璋統治的百姓,以及清朝腹黑文人,醜化朱元璋也有可能。

但是在去年(2018年),河南有一戶人家向國家捐出了私藏600多年的朱元璋畫像,並拿出了祖輩傳下來的朱氏家族小鍋和族譜,在經過專家細緻的考察,鑑定這是明朝的東西,這畫像確實是朱元璋。如下圖。

不過按照正常邏輯,朱元璋是農民出生,並且摸爬滾打那麼多年,我覺應該不會太帥氣。


曹老師xixi


最近的明朝網絡大劇《大明風華》,讓明太祖朱元璋這位草根皇帝一下子走紅,原因是因為他的長相。說起明太祖朱元璋的長相,一直以來都是困擾歷史學家的難題。在古代沒有照相機,無法保留最真實的影像,古代帝王為了讓後世敬仰祭祀,歷代帝王都有自己的畫像,因為年代久遠以及戰亂更多的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了。如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就曾經給唐太宗畫過像,現在國家博物館裡保存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畫像,已經不是閻立本的真跡,但很多學者也認為依然也是後人的摹本。從畫像看李世民應該是歷代帝王畫像裡顏值很高的了。



清代時西方寫實的繪畫技藝已經在中國深入,再加上西方宮廷畫師郎世寧在清朝宮廷的的任職,我認為清朝帝王像的真實性還是很大的。朱元璋畫像之所以存在爭議,是因為留存下來的畫像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是周正的國字臉,一種是趙本山說的“鞋拔子臉”。現在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朱元璋畫像依然也是兩種風格,很難相信畫的是同一個人。

現在有人根據畫中的細節,有很多“鞋拔子臉”的畫像應該是清代人畫的,不排除是清代人醜化前朝君主的嫌疑。比如同在國家博物館的朱元璋和兒子朱棣的畫像長相也是迥異的,不符合遺傳基因,到時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字臉的朱元璋和他後世明朝諸多皇帝更符合基因遺傳學。




但是,還有一個歷史記載是“鞋拔子臉”派最有力的鐵證,在《明史.太祖本紀》描述朱元璋的長相時說他“姿貌雄傑,奇骨貫頂”,無疑朱元璋是一個身材魁梧的人,但是史學家又給了一個“奇骨貫頂”,並沒有正面寫他長的什麼樣。“鞋拔子臉”派認為,因為朱元璋的長相奇特,才讓史學家們為了難。說皇帝長得特別帥,說謊也不行呀,不符合自己的本心,皇帝這兒也交代不過去呀。照實寫,這皇帝更不願意了,搞不好還會掉腦袋,所以他們就借了一些詞語隱晦一下。清代人為朱元璋畫像,應該以歷史記載為依據描繪的,乾隆皇帝也曾經根據歷史記載給朱元璋畫了一副像,也屬於“鞋拔子派”。




朱元璋長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兩個派別應該一直會爭論下去,如果有一天朱元璋的墓葬被開啟謎底就解開了。

您覺得朱元璋什麼臉型呢?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葉子寫實


朱元璋的真實面貌在中國算得上是一樁迷案。記得上中學那一會,歷史學到明朝政治制度那一節時,赫然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一張朱元璋經典的“豬腰子臉”畫像。這也使得洪武大帝一度成為我們調侃的對象。圖片如下:

好像中國教科書有曝光人物醜照的習慣,歷史名人的醜照在教科書上是家常便飯,編委就喜歡將歷史名人最滄桑的那張照片掛在書上,至於什麼原因,筆者就不得而知了。若是有看官老爺這道其中奧妙,還請賜教。

言歸正傳。朱元璋的形象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議題,就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之中的朱元璋一出鏡,就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有人質疑,有人吐槽,也有人調侃。但是筆者在比較之後發現,《大明風華》上的朱元璋還是挺符合筆者小時候歷史課本上的形象哎!

玩歸玩,鬧歸鬧,筆者覺得最好還是不要拿開國之君開玩笑。畢竟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真正意義上布衣出身建立大一統王朝的人,其一生的奮鬥歷程已經被寫成各種書籍出版。其政治方略中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亦成為千古之策。聽到這裡是不是勾起了部分人的童年回憶。這是不是和“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有些相似?

不錯,毛主席曾經評價朱元璋“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對於朱元璋的政治韜略,毛主席在1966年5月份的一次談話中說道:“《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

用偉人來評價偉人是最有說服力的,這亦證明朱元璋的個人能力是十分出眾的。我們知道,朱元璋是有流傳下來宮廷畫像的,慈眉善目,英武富態,之所以有了這麼多的醜態版本,歸根結底是拜清王朝統治者所賜。

在明成化年間,滿清開國民族滿族的直系祖先建州女真一直挑釁大明王朝,屢屢襲擾明朝邊境,此時在位的正是明憲宗朱見深,幾次三番的交涉之後,建州女真答應服從管制,但是不久之後有來世尋釁滋事,擾亂明朝邊疆。明成祖大怒,宣佈發動對建州女真的軍事打擊,史稱“成化犁庭”。

何謂“成化犁庭”?“犁庭”就是用犁鏵犁地,可以理解為“成化年間的犁地行為”。犁的那一塊地就是建州女真。這是女真人自元朝滅金之後遭受的有一次血頂之災,險些絕種。滿清定鼎天下之後,對明朝的態度是極為不友好的,尤其是對明成祖朱見深,那是能怎麼黑就怎麼黑。作為明朝開國皇帝的朱元璋自然不能逃過一劫。所以,各種朱元璋醜陋的畫像開始出現。

但是在去年(2018年),關於朱元璋相貌的事件又有了極大的進展。河南一位老伯自稱是朱元璋後代,並且拿出了有力的證據:族譜與畫像。經考證,老伯提供的族譜與歷史考證極其吻合,朱元璋畫像雖然缺乏保護而發皺,但是經過專家鑑評之後,確定是明朝時期的文物。

細細比較之後就會發現,這一副流落民間的朱元璋畫像與朱元璋宮廷畫像很是神似,可信度極高。老伯坦言到自己祖上為躲避清廷追殺而隱姓埋名,但是臨走時仍舊帶上了太祖爺的畫像以及族譜,現如今老伯年齡已經很大,決定將這個秘密公諸於眾。

專家處於文物保護角度的考慮,決定說服老伯捐獻文物給國家。老伯其實早有這方面的考慮,認為自己兒孫很可能無法完好保存,於是將這副朱元璋畫像無償上繳給國家。專家激動之餘,反饋了老伯五百元慰問金以及一面錦旗。於是乎,這面百萬價值的文物迴歸博物館。

結束語:綜合比較,外加距離我們最近也且最權威的證據來看,朱元璋並非其貌不揚,就算不是很英俊,但至少是大眾臉型,天庭飽滿,很有古代帝王氣質。再不濟也絕不會是“豬腰子臉”,看著瘮人。不知道歷史教科書的編委什麼時候能夠將那張明太祖畫像改動一下,畢竟那樣的形象,的確不容易讓人接受!


【文 / 楚南青史君】



楚南青史君


歷史上的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樣?

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朱元璋的那副鬼樣子,可以說是震撼了觀眾,隨後引發網上關於歷史上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樣子的探討。

電視劇《大明風華》的朱元璋,很顯然是一個鞋拔子臉的形象,這一形象源於教科書中非常流行的那張畫像。

朱元璋的“鞋拔子臉”的畫像如下,和上面的劇照對比,確實非常相似。

有一種觀點是:這種鞋拔子臉的畫像都是清朝人的醜化,歷史上的朱元璋不長這個樣子,朱元璋應該是相貌端正的。

但是,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首先,早在明朝年間就有關於朱元璋是鞋拔子的說法存在了。當時,老百姓普遍認為朱元璋是鞋拔子臉。

例如,萬曆時期的文人張萱曾提到當時民間對朱元璋的形象的想象:

先大父令滇時,從黔國邸中模高皇御容,龍形虯髯,左臉有十二黑子,其狀甚奇。

張萱的祖父是雲南某地的縣令,所以能夠出入王府,目睹王府中收藏的皇帝畫像。

在這段描述中,朱元璋的臉上有十二個麻子,留著很長的鬍鬚,是一張龍臉。這個形象如果畫出來是這樣的:

很顯然,這種形象並不是清朝人的醜化,早在明朝時期就廣泛存在了。

龍臉,其實就是鞋拔子臉。

所謂的美與醜,這是今天人們的觀點。但是,對於古人而言,奇異的形象往往代表著不一樣的身世經歷。

古人認為,龍臉就是真龍天子的象徵。這就是為什麼,民間普遍認為朱元璋是鞋拔子臉的原因所在。

我們所能見到的朱元璋相貌堂堂的畫像,都是源於官方內府的藏品,這是官方系統的形象。而鞋拔子臉的畫像,都是來自民間作品,也就是民間形象。這並不是後者要醜化前者。

總而言之,我們不知道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樣,只能告訴你不同的形象是怎麼產生的。


HuiNanHistory


作為歷史上少有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從乞丐一步步奮鬥天下之主,很多人都對這段傳奇經歷感到好奇,幾百年來,人們一直想知道朱元璋的真實樣貌究竟如何?

清朝流傳下來的畫像來看,朱元璋尖耳猴腮不像好人,然而在前朝卻是一身正氣的形象,為什麼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可以說從未有任何一個人像朱元璋這樣,因為相貌問題爭執數百年。朱元璋真的長得如此奇醜無比嗎?小編我是這麼認為的,首先,朱元璋絕對不可能長的奇醜無比的,要不然郭子興也不會將女兒嫁給他,而一眾英雄豪傑也不會納頭便拜,聞風影從。雖然一個英雄人物不需要多好的長相,只要有才華即可,但是若是長成朱元璋這”驚天動地“的模樣,估計會嚇到一大幫人吧。其二,通過後世流傳的朱元璋後代子孫的畫像來對比看,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啦,基因遺傳騙不了人的。

所以由此可知朱元璋的長相絕不會像清朝流傳的畫像那樣醜陋。其真實長相應該與官方的正常版畫像比較接近。至於為什麼清朝後世流傳的朱元璋畫像如此醜陋,我覺得應該是清朝對他的摸黑醜化行為。朱元璋可能只是長的臉比較長一些,結果清朝把這一點無限放大,變成了後世流傳的鞋拔子醜陋臉。


奇文怪事


朱元璋畫像存世有兩種版本,一為明清宮中所藏御容,方臉虯髯,一為世間所流傳的長臉版本。明朝陸容《菽園雜記》卷十四稱“太祖嘗集畫工寫御容,多不稱旨。有筆意逼真者,自以為必見賞,及進覽,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於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進。上覽之,甚喜,乃命寫數本以賜諸王。蓋上之意早有,而他工不能知也”,意指現存前一版本的朱元璋畫像曾經美化。

張萱《疑耀》則稱“先大夫令滇時,從黔國邸中模高皇御容,龍形虯髯,左臉有十二黑子,其狀甚奇,與世俗所傳相同,似為真矣。餘值西省,始得府所藏高、成二祖御容,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鬚髯皆為銀絲,可數,不甚修,無所謂龍形虯髯、十二黑子也。”,意指現存前一版本的朱元璋畫像才是真實形象。談遷在《棗林雜俎》認為民間流傳的版本是因為“太祖好微行察外事。微行恐人識其貌,所賜諸王侯御容一,蓋疑像也。真幅藏之太廟。”

另外,明朝張瀚《松窗夢語》稱:“成祖之容大類太祖,但頤間多髯,二縷長垂至腹。內侍相傳,上每進膳,用金鉤掛髯於耳。又聞袁柳莊雲:‘紫髯過臍,即登九五。’太宗每自拂其須,後果至腹始即位。”,現代學者認為明清宮中所藏的方臉虯髯御容,比較更接近朱元璋的真實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