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報復了,被以前的報復性消費”:成年人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

今天看到兩則消息。

一個是鞋業品牌紅蜻蜓,全國4000多家門店整體歇業。關店後,沒有收入來源,每月還要支付上億元的工廠開支、門店租金等支出。

8000多名員工全部轉型做線上銷售,無論是門店導購,還是代理商,又或者老闆本人及其家人,都開始在朋友圈吆喝賣鞋。

另一個是企業蘇寧的多位員工,在社交平臺爆料,蘇寧所有崗位,甚至包括研發崗,全體員工必須在2月27-29日3天內人均保底2單,且賣夠1000元以上,否則就要罰錢。

“我被報復了,被以前的報復性消費”:成年人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


特殊時期,企業自救,全員上線,都是為了保住飯碗。

想到董卿說的那句話,“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平日裡通勤打卡,上班加班,每月按時領工資,遇到事了大不了跳槽,可是疫情之下,不管你是誰,工薪族、創業者、又或者是知名企業的老闆,成年人的每一分錢都拿的不容易

成年人的錢袋子,就像廚房中的瀝水籃,有多少水流進去,就有多少水要漏出來。

當進水量遠大於出水量時,生活才算的上鬆一口氣。

否則,對誰而言,都是一場坐立難安。

01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缺錢開始的

常言道,“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缺過錢的人,都懂得那種內心的焦灼。

“我被報復了,被以前的報復性消費”:成年人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

圖源網絡,侵刪,下同

有個朋友,做了幾年房產銷售後,自己承接樓盤銷售,時不時地她就要找人借錢用來週轉,給員工發工資。

找開發商結款,總是遭到推託。她每次從別人處借到的錢,總不能白借,還錢時多少要還些利息。欠別人的人情自然要還,別人需要週轉時,也會先找她。

互相幫忙,能撐多久撐多久。

有時就陷入到一種糟糕的死循環裡,似乎手裡總也沒有豐盈的餘利。

寫作群裡有個全職媽媽,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她每天等孩子睡著後,擠出時間學習寫作,熬紅眼寫稿,經常被拒稿,偶爾一篇稿子掙個一兩百塊。

她說,本來覺得自己這樣挺上進的,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

“我被報復了,被以前的報復性消費”:成年人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

可是,等到她父親生病的時候,家中獨女的她才知道伸手找老公要錢給自己親人看病,這句話有多麼難以啟齒。

急需用錢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熬紅眼掙得百來塊,連去北京看病的路費都不夠。

有個大伯,生意得意時,周圍圍著不少朋友,落魄時,才知道張嘴借錢有多難。要麼閉門不見,要麼直接拒絕。

自己的貨款收不回,上家又不停打電話催自己還錢,一根蠟燭兩頭燒,那時才知道,電視劇裡的一夜白頭是真的。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我被報復了,被以前的報復性消費”:成年人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


02

成年人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

最近《安家》中的幾個場景,真是令人心疼。

一個是王自健去樣板間,發現馬桶被同事小樓一泡屎給堵了。他趕緊打電話給物業通水,他沖掉之後,又脫掉西裝,挽起袖子,抽出紙巾,用手伸進馬桶把裡面的汙漬擦乾淨。


“我被報復了,被以前的報復性消費”:成年人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

另一個是985畢業生小魚,白天領著客戶看房,晚上遠在英國的房東要他反饋看房進展,白天夜晚沒有一個好覺。

約好的客戶,讓他從上午等到深夜,只說等會就去看房,他一直等。等到晚上10點多,他給客戶打電話,醉酒的客戶一接電話就對他一通罵。

“我被報復了,被以前的報復性消費”:成年人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


裡面孫儷飾演的房似錦也回憶了剛開始做房屋中介的一件事,為了爭取一個房源,在電梯停電的情況下,她爬樓梯到28樓,只為給房東太太遞一張自己的名片。炎熱的夏季,她又爬了一次,給房東送西瓜。

成年人沒有資格賭氣任性,因為一睜眼,周圍全是需要依靠你的人。客戶虐我千百遍,那也依然是衣食父母,金主爸爸。

邱晨曾在《奇葩說》上說:

“大家看上去好端端的,好像沒事兒人一樣,但實際上很可能揹負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和壓力。”

冬天有段時間我打車和快車司機聊過很多,有女司機為了接送小孩方便,選擇幹這個行業,多是早起到晚上八點結束,因為再晚一些,遇到醉酒的客人,她也會害怕。

也有為了補貼家用的司機,在一天工作結束後的五點鐘,開始接單,一直幹到凌晨一二點,說到家裡小孩最喜歡和他玩,他疲憊的臉上煥發出一絲光芒。

“我被報復了,被以前的報復性消費”:成年人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


小時候,我們總以為長大後,一切都會變得容易。不用寫作業,不用被父母管教,想買什麼買什麼。

實際上,長大後才發現,成年人更不容易。

除了作業,有加不完的班,寫不完的PPT,一改再改的稿件,

除了父母,客戶、老闆、領導個個能管得了你,還有小孩的作業,公婆岳母的孝敬,另一半的抱怨。

想買什麼都可以,前提是能還得起欠款。

可是再難,也得挺下去,因為這就是成年人的江湖,只要你沒有金湯匙,那對誰都沒有例外。

03

每一分錢都不容易,想好了再花

這次疫情,刷新了很多人對金錢的認識。

有個網友說的話,令我印象深刻,“疫情過後,別說報復性消費了,現在困在家裡,

我已經被以前的報復性消費給報復了。”

前段時間,重慶交警在高速路上攔下一個騎著摩托車的青年呂某。

因為疫情沒法工作,他也沒法償還貸款,就想著把新買的摩托車騎到成都去賣掉。

“我被報復了,被以前的報復性消費”:成年人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


交警問他怎麼平常不攢點錢。

他說平常就掙三四千塊,怎麼攢的下。

可就這樣的情況下,他卻貸款買了三萬多的摩托車。

成年人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別把慾望當體面。

真正的體面,不是滿身堆積的大牌,而是在每一個急需用錢的時刻,都能淡定從容地打開銀行賬戶。

並不是說,人這一生,需要過的緊緊巴巴,向老而生,為死而活。

而是為自己爭取體面的財務獨立,讓自己的收入可以完全抵消每月自己所有的開銷,包括慾望。

當收入不足以抵消滿腔的慾望時,記住這句《富爸爸窮爸爸》中的話,

“購買資產,而不是負債”。

最簡單區分二者的方法,就是想想,“買下這件東西,是從你口袋裡往外掏錢,還是往你口袋裡裝錢。”

別讓自己的慾望,去成全了他人的財務自由,卻給自己留下一堆沒有盡頭的債務。

待陰霾散盡,願我們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