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为什么败诉之后,法官总要被骂?

深度分析:为什么败诉之后,法官总要被骂?



打官司,胜败皆服是很难的。

但胜败皆不服,就比较容易了。

十多年前,还不是全国法官模范、尚在审判一线的宋鱼水法官收到当事人的锦旗,上书“辨法析理,胜败皆服”,一时间在法律圈内引为美谈。

宋法官的业务能力和敬业态度之外,法官们也感慨,“胜败皆服”这样的效果,也只有在当事人知识和素质双高的知识产权审判里,才能实现了。

不信到家事审判、行政审判、执行现场看看,不骂娘、不扬言上访、不威胁自杀的,都是好当事人。

十多年后,知识产权领域未能幸免。


法院注定是个是非场。

这和法官们是否贪赃枉法、业务是否专精并没有太大关系。

因为说到底,法治是一种规则之治,是一种主流且确定的纠纷解决机制;但并不唯一,毕竟法律之外尚有江湖、有亚文化、有族老裁断。

而任何案件,究其本质,都是对某种利益的分割,或钱财,或自由,或荣誉;分割,就有得失,就有胜负。

要求一个“被失去”的人心平气和接受败诉结果,是很强人所难的;所以法律设计了二审、再审、审判监督(甚至隐性的信访监察)等诸多复杂的申诉救济环节,重点在于纠错,但也不乏情绪疏导的附加作用。

但即使这样,败诉了法官、法院乃至法律,还是免不了被骂。这里面朴素的底层思维是,既然这套规则下结果对我不利,我就不要这套规则了;讲法律我得不到好处,那就不要讲法律了吧。

好在,今天啊,算是法治的好年月了;大部分人围观下、听个热闹,也就过去了,带不起质疑法律的主流节奏。

这届法律人行不行不说,这届观众,我看是很行的。


法官被骂不是新鲜事。

正常情况下,不但上不了热搜,连法官群体也懒得辩驳。

说实话,一个没在法院门口被堵过、没被骂过全家的法官,不会是一个优秀法官;因为这意味着没有能力承办复杂、矛盾冲突激烈的案件,也没有胆量在巨大的风险下,做出独立于双方意见的判断。

涉诉信访、风险排查,算得上法官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旦遇上,三五年之内脱不得身:

有穿着孝服捧着灵位坐在法院门口天天打卡的,因为孩子分数不够没考上大学要求法院解决(没错高校录取行为是可诉的);有把刀片藏在皮带扣里带进法庭的,因为儿子家庭暴力威胁法官敢判离婚就自杀的;有把瘫痪的老人留置在法院大厅,要求法院解决高额拆迁补偿的……

所以相形之下,如果只是骂骂,也算斯文了。


围绕判决产生的所有异见,有一种极为有趣,我把它称为意识形态本位的傲慢。观察被固化的认知和价值观圈养的人,有点意思。

给大家讲一个我做书记员时的案子,一起单位行贿罪案件(单位是单位行贿罪的主体,当为了单位利益、由单位决策行贿时)。

被告单位对于审判是很重视的,诉讼代理人是公司法务副总经理,庭审当天副总旁听。开庭前呼啦啦一群人围住了我,副总矜持地看着我没说话,后面的人跟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副总,要见一下你们法官,打个招呼。

嗯,我真是我从业仅见的,将打招呼说的这么清新脱俗不做作的被告。一脸痴呆的我以法官不能单方接触当事人为由拒绝后,听到了一个至今无法忘怀的无罪理由:

“这个案子国资委都在重点关注的,我们公司不可能构成犯罪,否则就是国有资产流失,法院是要负责任的。”(构成犯罪需要对单位判处罚金)

庭审后,我让诉讼代理人审核笔录签字,她看了眼副总,告诉我她不能签。我问她是有内容记录错误么,还是有意见需要补充。

她告诉我不是,不签字是因为,签字了法院可能会认定犯罪,“我要对公司负责任,对国有资产负责,不能签字。”

所以……这是谁给的自信不签字法院就不能判决了?犯不犯罪另说,这种法律水平,估计是体育老师教的了。

后来,法院判了公司构成单位行贿罪,罚金人民币六十万。按照套路,我收到了十六页的上诉书,详细描述了公司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控诉法官和书记员是如何的颠倒黑白、徇私枉法,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再后来,上诉后二审维持,被告单位果断拒绝履行,我们交付了强制执行。

现在想来,自己还是太年轻了,不知道感谢对方没让我红之恩。


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很多人拿到败诉判决,会真诚的认为自己是冤枉的;为什么经过多级法院法官、律师、检察官等法律专业人士的解释,败诉人还是认为,自己对法律的解读,才是正确的?

通常人们会说,“我是很讲道理的”,这是假设自己是一个理性的人;而理性的标准是,先有论据,后有结论。

但事实也许刚刚相反,对于一般人来说,往往是结论先于论据。尤其是当已经在主观上支持一个观点时,后续寻找的往往是能够支持观点的信息,不利信息则会被自动忽视,这是心理学中已被实验验证的“证实性偏见”。中国有个古老的故事讲了这一点,叫做疑人偷斧。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抛开得失,我们应该更相信法律从业人员的判断而不是自己的,因为法律训练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训练,用以抛却这种本能倾向,使法官不在证据之前之外,形成判断。

但是,承认自己想错了,也许比承认自己败诉,更令人难以接受;而施暴本身,包括语言暴力,会带来的权力感、控制感同样令人着迷,更不要提情绪宣泄的作用。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败诉之后,法官总要被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