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左宗棠健在,统领大清各路兵马,是否可以抵抗住八国联军进北京呢?

秦皇见汉武


如果左宗棠活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左宗棠最大的可能不是统领各路兵马抵抗联军,而是和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大员一样,实行东南互保,积极与列强沟通,尽可能的保全清朝的利益。

左宗棠是清末少有了对外强硬派人物,在打击太平天国、捻军和陕甘回乱时,就表现出异于同僚的勇猛,受到了慈禧、曾国藩等当权派的欣赏和重用,后在塞防海防之争、是否收复新疆问题的朝廷辩论中“舌战群儒”,率领楚军克服粮饷困难一举歼灭英国扶持的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在与沙俄的伊犁问题上,与沙俄剑拔弩张,与外交官曾纪泽相互配合,收复伊犁,让欧美瞠目结舌,惊叹道“居然能从熊的口中取出肉来。”,由于左宗棠的强硬,得罪了不少朝廷大员,比如在新疆收复战中,李鸿章弄死了左宗棠的财政助手胡雪岩,在中法战争中,李鸿章害怕与法国发生更大的纠纷,贬了左宗棠,但是左宗棠以民族国家为大义,利用私人关系和个人魅力,在福建积极援助台湾的刘铭传,帮助东南沿海抵御法军,遗憾的是左宗棠于1885年病逝于福州,去世前,上书说道:

“而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

左宗棠的强硬,不仅仅取决于左宗棠的性格,也取决于清朝的强弱与否,而左宗棠所处的时代,虽然是清末衰落的时代,但也是清末同治中兴的时候,此时清朝的国力装备还算是可以的。

但是经历的甲午战败后,洋务运动破产,割地赔款,日本一举把清朝打过“解放前”,清朝已无力再与列强一战,可况是八国联军?正如左宗棠去世前说的“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左宗棠并非勇夫,此时中国拿什么去和列强对抗,我想左宗棠比任何人都看的清楚,再加上左宗棠作为洋务骨干,必定瞧不上义和团所谓的“雄兵百万”。

所以我推测如果左宗棠活到了八国联军侵华,其官职估计也是地方都督,必定同其他地方大员一样实行东南互保,当时的两广总督李鸿章说道:

“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

说明当时局势的紧张,若倾全国之力一战,那将给中国带来比英法火烧圆明园更加严重100倍的结果。


若假设,非要左宗棠统领大清各路兵马,抵抗列强,那就是战死沙场,八国联军侵华,清军缺少装备吗?显然不是,此时清军已经有陆军新军了,缺少勇猛的将领吗?也显然不是,罗荣光聂士成都是忠勇之士,就算左宗棠统领,大致估计也是同样的结局。


曹老师xixi


如果左宗棠健在,统领大清各路兵马,是否可以抵抗住八国联军进北京呢?这个问题只能作为假设,从左公身平及其功绩来判定,如果让左公统领大军抵抗八国联军入侵,可以肯定的说,绝对有八分的胜算,外国人也不敢这么猖狂大胆的入侵。如下详述:

“制夷”,即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这是时代的主旋律。

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备受列强的侵扰和欺凌,主权受损,领土被割,财富遭劫,生灵涂炭。因此,如何御侮而自强,就成为时务之急。左宗棠说:“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诸邦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俄、德又各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竞其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蹈瑕,无所不至。此时而言自强之策,又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

可见,“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揭示了这个主题。一个颇应引起重视的史实是,在以求强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兴起后的十几年至二十几年内,曾发生有日本侵台、阿古柏匪帮 (左宗棠称之为安集延夷人)和俄国侵略新疆、法国侵华等事件,经实践检验,“师夷长技”带来的成果改变了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完全失败的记录。日本侵台事件刚发生,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字幼丹,福建侯官人)即被任命为台防大臣,率福州船政局制成的 15 艘轮船加紧布防,使日军感到“抵台南之船均非中国新船之敌”,未敢轻举妄动。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可谓深谋远虑。在规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强调“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

其中在“精求枪炮”方面,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局就加紧赶制军火,以供应西征大军,保证了进取北疆、底定南疆的顺利实现。中法战争期间,左宗棠派其部将王德榜组织“恪靖定远军”,并负责转运由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制造的武器装备增援两广前线。随后,任两广总督的洋务派新秀张之洞起用名将冯子材,会同王德榜,取得了镇南关—谅山大捷。此时,左宗棠己督办福建军务,挫败了法军侵占台湾和进一步染指东南沿海的阴谋。因此,史学界在为中法战争结局定性时所称的“中国不败而败”中的“不败”,正是张之洞、左宗棠与爱国官兵的努力使然;“而败”则是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所致。

左宗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巩固塞防和加强海防两个方面。

对此,他本人也是引以为荣的。在他人生尽头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历历征程。诗中“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一句,再现了西征大军随他收复新疆的壮观场景;“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 一句,则展示了他对海防的关切之情和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

所以说,时代造就了左宗棠,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他生活的时代,经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边疆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作为清朝的封疆大吏,他自然在“靖内”方面与民众的反清起义为敌;作为反抗列强侵略的民族英雄,他又能够在“御侮”方面誓同西方殖民主义者抗争。

作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巨擘之一,他则为中国的近代化立下了创榛辟莽的劳绩。


家庭理财顾问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不成立。

左宗棠打仗很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后勤补给相当给力。

我们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而左宗棠的后勤主要依赖胡雪岩,打仗吗?钱都是借的,晚清国库里哪里有钱。

胡雪岩就是专门给左宗棠借钱的。

他一般都从外国银行手里借,你现在打八国联军。

你觉得外国银行有可能给你借钱打自己人嘛?

收复新疆主要针对的是俄国人,所以英法等国,乐意借给你。因为他们也不希望好处都让俄国人拿走。

打太平天国,外国银行也会给借,因为他们还需要大清国这幅招牌。

但是打八国联军,你觉得外国银行会借钱给胡雪岩吗?

没钱,左宗棠打什么仗。

顺便说一下,为了给左宗棠筹措军费,胡雪岩自己也赚了不少。

所以说这个问题不成立,实在不好意思。

参考《货币战争》






品书悟人生


即使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没有去世,清朝军队也无法抵挡住八国联军的进攻。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清朝的大部分地方大员都按兵不动,真正参战的正规军只有几万人。而且清朝军队虽然装备了大量新式武器,但是士兵仍然是一帮封建士兵,这些士兵应付国内的叛乱绰绰有余,对付训练有素的八国联军,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左宗棠最大的功绩是收复新疆,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中,左宗棠的主要对手是浩罕汗国的残部。浩罕汗国是中亚地区的一个国家,1865年浩罕汗国的大将阿古柏入侵新疆,在新疆建立了英国扶持的“哲德沙尔汗国”。

在1875年被沙皇俄国灭亡,浩罕汗国灭亡后,残部大量投奔到阿古柏麾下,阿古柏征集了四五万军队,霸占了北疆地区。左宗棠出兵新疆的时候,清朝在十几年的洋务运动影响下,已经拥有了一支装备近代洋枪洋炮的军队。而且清朝军队在左宗棠的鼓舞下万众一心,无不奋勇杀敌。


阿古柏军队虽然得到了英国的援助,但是整体的装备水平不如清军,而且阿古柏军队中有很多士兵都是强征的新兵,在战场上一触即溃。左宗棠大军到达新疆后不久,清朝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便平定了阿古柏。

反观八国联军侵华的部队,都是一帮装备精良的列强军队,这些军队的单兵战斗力远胜于清军士兵,整体装备水平也超过了清军士兵。冷兵器作战时期,拼的是哪方的士兵更加勇敢,热兵器作战时期,除了需要作战勇敢外,决定胜败最重要的因素是装备先进、训练有素。

假如左宗棠没有去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清军肯定要更加的勇敢,然而在装备和训练的差距下,仅仅靠着勇敢很难扭转战局。在天津保卫战期间,聂士成的部队也都非常的勇猛善战,聂士成以身殉国,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八国联军的进攻。

由于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都宣布退出战争,清朝能用的部队非常少,即使左宗棠没有去世,凭借着左宗棠的影响力,清军能用的部队充其量只有10万人。而清朝在战争前向11个国家宣战,即使左宗棠能够抵挡住第一批八国联军的进攻,八国联军肯定还会继续增兵。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清朝单挑八国联军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胜算,更何况八国联军蜂拥齐上。当慈禧太后发布宣战诏书之后,清朝就已经注定要战败。即使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都尚在人世,四个人团结一致指挥作战,清军也很难打赢战争。


史海泛舟摆渡人


纳兰姐姐的思维太跳跃了,小编跟不上䠀!

左宗棠如果在世,能否挡住八国联军入侵?

有可能。

一,因为左宗棠是名将,在指挥上比当时的将领会高出一筹。他可能会利用地形对八国联军进行伏击,或者筑坝拦住河水,一旦八国联军到了,就决堤淹八国联军,乘机对八国联军的洋鬼子进行一场掩杀!

二,以左宗棠将军的为人,恐怕不会让自己的军队无脑地冲锋,用血肉之躯来抵挡八国联军的枪林弹雨。

学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左宗棠将军曾经主持过实业兴国,他和张之洞,李鸿章都兴办过军械制造局。如果八国联军入侵,他一定会从军火仓库拿出大量军火武装自己的部队。

到时候,八国联军就是行军,路上就会碰到地雷爆炸,遇到树林,就会飞出一片子弹或者手雷。

我都怀疑,八国联军还没有打到北京,就狼狈地撤回海上了。




南雷霆峰


左宗棠在,也不能阻挡八国联军入北京。

八国联军入侵时,清军将领聂士成和董福祥都曾英勇抗击,但还是失败了。

打仗靠什么?第一,靠中央政府目标明确,意志坚强;第二,靠全国老百姓同心同德,全力支持;第三,靠军队训练有素,指挥有方;第四,靠武器先进,至少不低于对方。

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已经完全丧失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军队也已腐败,涣散到了相当程度。武器也落后于敌人。所以,当时败于八国联军是必然的。

大厦之倾,一木难支。以一积弱之国敌八强盛之国,慈禧完全是昏了头。别说左宗棠,就是韩信、诸葛亮再生,也难挽回败局!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这个就不用啰嗦了,俗话说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何况是让大刀长矛弓箭的清兵跟携带热兵器训练有素的八国联军对打,这就是靶子!何况地形也很不利,都是开阔地藏都不好藏,跟冯子材镇南关不同。还有政治上的问题,那位老婆子跟那些个大臣什么想法昭然若揭,趋势如此,所以谁来统兵都白搭……


最帅狂徒


谁也阻挡不了没落。这是好事 让国人知道了什么是先进 人家工业革命时 皇🐶们在干啥


手机用户57893754175


或许可以!因为:战者,时也。战者,情也。战者,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