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李太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我們都稱其為“詩仙”。李白因為詩名太盛了,沒有人去刻意關注他的書法到底有多好。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先講一個李白的小故事吧!

汪倫非常仰慕李白,但李白並不認識他,他知道李白喜歡美酒、喜歡美景,就給李白寫了一封信。信上寫著:“先生喜歡遊玩嗎?我們這裡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裡有萬家酒店。請您過來玩吧。”李白看了這封信十分高興,馬上就出發了。

可是到了以後,李白沒見到什麼十里桃花,更別提萬家酒店了。正納悶,汪倫過來了,他解釋說:“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呢,是說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李白聽了,哈哈大笑。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好朋友。

兩人每天飲酒聊天,非常開心。為了不給汪倫添麻煩,幾天後,李白準備悄悄地坐船回家,這時,汪倫趕到了。李白聽到汪倫和鄉親們手拉著手一邊唱著為他送行的歌,一邊用腳踏出節奏,又驚又喜,心頭一熱,寫下了《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與杜甫、高適同遊王屋山陽臺宮。李白欲尋訪司馬承禎,待到達陽臺觀後,方知他已經仙逝,無緣再見。不見其人,惟睹其畫,有感而作四言詩《上陽臺》並書: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李白《上陽臺帖》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

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十八日,上陽臺書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陽臺宮

《上陽臺帖》一共25個字,其書蒼勁雄渾而又氣勢飄逸,用筆縱放自如,雄健流暢,恰是《李白墓碑》中稱其“思高筆逸”的絕佳寫照。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乾隆題的引首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宋徽宗題

宋徽宗趙佶在題跋中寫道:

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趙佶自身書畫造詣極深,竟如此推崇李白的行書,可見李白的書法水平確實不流凡俗。

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如此評價李白的書法:

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

從《上陽臺》通篇之中不難看出,李白用筆對鋒的控制力很強,收放自如,大小變化,粗細變化,快慢變化極多,用筆快健流暢,行筆蒼勁雄渾,一如其詩風一樣。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李白《愛酒帖》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書法的那些事兒(十二)-----翰林字思高筆逸,太白豈止以詩名

李白做詩有強烈的浪漫主義情懷,也有鮮明的主觀個性,詩風豪邁,激昂情懷。與詩才相匹配,他的書法筆筆都是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權貴的獨立的人格在筆墨裡時有湧現,酒後而書,帶著強烈的情感爆發力,抒情意境明顯。大家看李白這幅《愛酒貼》,寫得筆法靈瓏,墨色飛騰,縱情縱意,十分狂放,如火山噴溢,變化萬千,讓人歎絕。

本章到此結束,請聽下回分解。

【請關注本號,關於書法的知識、書法的趣事,慢慢聽我道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