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說大宋十八帝(中)

說到宋真宗,可能很多人不清楚具體做過什麼,但有句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沒錯,這句話就出自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景德元年,也就是1004年,大宋走到了第44個年頭,契丹人所建的遼國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征,雙方會戰於距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三百里外的澶淵(今河南濮陽縣西),最終宋勝,真宗決定就此罷兵,但他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向遼進貢白銀三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作為“歲幣”,來換取與遼之間未來的和平,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宋遼均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休養民生,北宋也逐漸進入經濟繁榮期。這說一個插曲,就是宋真宗的泰山封禪,

簡說大宋十八帝(中)

遍觀歷史,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自宋朝以後,歷代皇帝居然再也沒有一個去過泰山封禪的。甚至明朝朱元璋還主動說,咱們以後堅決不搞封禪這種事,這是為什麼呢?莫非宋朝以後的皇帝都自認不及前人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看看歷代舉行過封禪的有哪些人: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總共六人。秦皇漢武沒問題,非常有資格;光武帝劉秀雄才偉略,也沒問題;唐高宗李治時期,唐朝疆域達到了唐朝之最,也還說得過去;唐玄宗封禪實在安史之亂前,那時也有資格封禪;但宋真宗封禪是怎麼回事?宋真宗武治一般,文治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其人如乾隆帝一般好大喜功,“澶淵之盟”後宋真宗自認為奇恥大辱,為了安慰自己,奇葩的授意下面官員做出天降祥瑞的太平盛世,宋真宗一朝的天降祥瑞估計是歷代帝王最多的,在這些祥瑞的鋪墊下,宋真宗最終封禪泰山,成為最後一位封禪泰山的皇帝。也正是由於宋真宗的這種奇葩行為,導致後世帝王都羞於與之為伍,最終,在位25年後,宋真宗55歲病故。

簡說大宋十八帝(中)

第四位,宋仁宗趙禎,在位42年,

宋真宗的第六子,13歲即位,宋朝進入了第63個年頭,這個年紀的王朝,一般都會進入相對穩定和成熟,同時社會矛盾也逐漸暴露,執政期間人口數增加了三百萬戶,大約是唐貞觀時的人口總戶數,全國軍隊總數增至140萬,達到北宋養兵的高峰。軍費開支佔財政收入的80%。官員數目也超過真宗時約一倍。幾次戰爭後,西夏雖然向大宋稱臣,但每年得給西夏大量銀、絹、茶。對遼也求和,增納歲幣。另外農民起義、兵變、少數民族反抗鬥爭等,也是一年多於一年。這期間著名的范仲淹,王安石等人都參與朝政,對吏治作一些整頓,史稱“慶曆新政”,

簡說大宋十八帝(中)

世界最早的紙幣也在這期間誕生,但很快就取消了。總體說宋仁宗屬於人氣皇帝,為了做好皇帝,他始終重用賢臣,並且虛心納諫。即便被臣子罵了一臉唾沫,也還是接受了諫言,約束自己,虛心接受諫言,執政期間,名臣賢相輩出,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蘇轍 、包拯等,他當得一個“仁”字。

簡說大宋十八帝(中)

第五位,宋英宗趙曙,在位5年,

做了42年皇帝的宋仁宗,留下了一個繁榮的大宋,卻沒有留下一個子嗣,原因就是仁慈的趙禎,對皇后無子非常不滿,為了早日獲得皇子,他定下了一個規矩,後宮中如果誰能生下皇子,那就是宋朝最大的功臣,這個皇子就是未來的繼承人,而這個功臣便是未來的皇后。其實他先後擁有過3個兒子和13個女兒,只是到了最後只有女兒存活了下來,3個兒子都沒能平安長大。原因很簡單,宮鬥,各位妃子們抱著得不到就毀掉他的想法明爭暗鬥,

簡說大宋十八帝(中)

最終宋仁宗的皇位留給了自己的養子,31歲的趙曙,本與皇位無緣的他,應該說,他很幸運。但不幸的是,他體弱多病,繼位之初就大病一場,而不得不由曹太后垂簾,後來雖然親政,但不久便病故,在位僅5年,這在兩宋所有皇帝中都是鮮見的。英宗同他名義上的父親仁宗一樣,也是一位很想有所作為的帝王,但他近乎偏執地恪守孝道,使得他即位之初便與曹太后矛盾重重。親政不久,更是演出了一場震驚朝野的追贈生父名分的鬧劇,這場鬧劇一直持續了18個月,等到這場爭議得以平息,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終點,振作國勢的改革大業只好留給他的兒子宋神宗去完成。

簡說大宋十八帝(中)

第六位,宋神宗趙頊,在位19年,

父親36歲去世後,兒子神宗20歲即位,大宋進入了第107個年頭,這個時候的國家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機構龐大,大批官僚無所事事卻身居要職,辦事效率低下,得過且過之風盛行等等,不滿就會思變,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即位後馬上命王安石推行變法,希望振興北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不過由於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失敗收場,而代表守舊派的司馬光與王安石此消彼長,兩股勢力一直爭鬥,且延續多年,作為王安石靠山的神宗又在表現上打了退堂鼓,一定程度上使王安石變法沒了動力,再有就是他對之前的軍事政策實在看不上,尤其是向西夏納貢維持的和平最氣不過,覺得窩囊,於是提出了:“滅西夏、復燕雲十六州”的志願。他真的忘了常年安逸的大宋軍隊戰鬥力如何了,結果,

簡說大宋十八帝(中)

在永樂城(今陝西米脂縣附近)大戰中創下了破紀錄的恥辱:二十餘萬軍民全軍覆沒。本來就弱得不行的北宋國防,更加雪上加霜,就這樣,能力配不上夢想的宋神宗,本有希望成為一代名君,最終卻輸得一塌糊塗,38歲病故。

簡說大宋十八帝(中)

第七位,宋哲宗趙煦,在位15年,

9歲登基的趙煦,因為年紀小,由奶奶高太后垂簾聽政,代表守舊派的司馬光在打敗對手王安石後上臺,推翻了原來的改革項目,這個時候王安石剛剛去世,其實宋哲宗對於司馬光與高太后的執政與壓制非常不滿。等高太后死後,哲宗17歲真正的親政。司馬光,蘇軾等人全部罷免貶黜,他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國勢大有起色。其實高太后對宋哲宗從策立之初,到臨終囑託,都可以說是相當盡心,努力愛護和教育著這個小皇帝。但哲宗卻因這種過分周到的呵護而感到窒息和束縛,

簡說大宋十八帝(中)

這和後世的大明萬曆皇帝對待救世宰相張居正有一拼,所以高太后一死,宋哲宗便要急不可待地改弦易轍,

簡說大宋十八帝(中)

去實行他崇敬的宋神宗的變法政策。當新黨們掀起大獄,發起對舊黨的全面報復時,他及時叫停。舊黨裡好些有益於國家的政策,他也大氣保留,以最理性方式,大宋再度啟動了變法。軍事上擊敗西夏,舊黨割讓過的土地盡數收回。而隨著新法的推行,大宋的經濟狀況也越發好轉,哪怕在面臨戰事壓力下,國庫也是連年盈餘,然而,這個皇帝,卻在一個事情上沒有節制:私生活。原本就天生體弱,後宮生活也沒有節制,終於導致健康狀況惡化,24歲就英年早逝。

儘管他留下的,是一個國富兵強的北宋家業,但由於沒有子嗣,這個家業最後還是交到了他的敗家弟弟手裡。於是等待大宋王朝的,就是一場二十六年後的自作孽的國難:靖康之恥!

簡說大宋十八帝(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