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出身於四大家族,為什麼不識字?

少讀紅樓


王熙鳳,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王家的千金,自小便有殺伐決斷,為一般頂冠束帶的男兒所不及。單這一項,王熙鳳便與一般女子不同了,而更令人訝異的是,這位貴族千金,竟然是個文盲。

在賈府,所有的主子小姐都會讀書寫字,即便是一介皇商,薛寶釵也曾在父親的鼓勵下學會讀書認字,以致後來博古通今,精通詩詞。賈家、史家亦都讓女孩子們唸書,好比黛玉進府,賈母便讓人傳賈府三豔來見黛玉,稱當天可以放假,不用唸書。更別提書香世家林家的黛玉,五歲便請了才華橫溢的賈雨村作了西賓。


可是,作為同一階級的貴族小姐王熙鳳,卻不識字,這在很多處都有提及。譬如寶釵曾說過鳳姐:

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裡也就盡了。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不大通,不過一概是市俗取笑。

而鳳姐在跟平兒談及探春理家時,自己亦曾說到:

他雖是姑娘家,心裡卻事事明白,不過是言語謹慎;他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厲害一層了。

就是因為不認字,所以鳳姐才會養著一個小書童彩明,除了為自己編寫記錄之事,還方便出入使令。


那麼,鳳姐也是貴族小姐,為何不認識字呢?確切而言,鳳姐是識字的。這在抄檢大觀園時,鳳姐將潘又安寫給司棋的情書念出來時便能看出。可是鳳姐為何還是說自己不識字?只因為鳳姐只停留在認識字的水平,而不具備書寫的能力。譬如在第二十八回,鳳姐就曾讓寶玉為其寫字:

到了屋裡,鳳姐命人取過筆硯紙來,向寶玉道:“大紅妝緞四十匹,蟒緞四十匹,上用紗各色一百匹,金項圈四個。”

可見鳳姐連最基本的字都不會寫,只會認識潘又安那等水平寫的字。而在賈家這等人家,對“知書識字”的要求很高,在黛玉進府時,說到探春等人讀書,賈母便道:

“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試想探春等人都到了會吟詩作對的程度了,賈母仍覺得只是認得兩個字,鳳姐那水平又怎麼好意思說自己認識字?

那麼鳳姐的水平為何這麼差?

同是在第三回,文中提到鳳姐的學名叫王熙鳳,而在那個時代,只有進了學堂唸書的才好意思取個學名,說明自小被假充男兒教養的王熙鳳,也跟兄弟們一起進了學堂唸書,但王熙鳳很有可能因為對讀書之事缺乏興趣,所以後來不了了之。



當然,王熙鳳能夠如此,自然與王家的教育裡面有關。更有那個時代的人皆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有的甚至不提倡女子讀書,連寶釵都曾說過,“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而作為國子監祭酒的女兒,李紈也不過讀過些《列女傳》《賢媛集》等說教書籍罷了。所以王熙鳳即便不讀書,於王家也不算什麼壞事。

故而,鳳姐是不識字,是隻識不會書寫,而造成她與眾釵不同的原因是王家的教育理念與其他幾家不同,但這種理念與當時的主流價值觀分外的契合。一笑!


微影悼紅


王熙鳳不是不識字,而是認識很少的字。

王熙鳳出身四大家族,身世顯赫,族中還曾接駕一次,可惜王熙鳳沒有趕上。

趙嬤嬤說:噯喲喲!那可是千載希逢的。那時候我才記事兒,咱們賈府正在姑蘇、揚州一帶監造海防,修理海塘,只預備接駕一次,把銀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說起來——”鳳姐忙接道:“我們王府也預備過一次。那時我爺爺單管各國進宮朝賀的事。凡有的外國人來,都是我們家養活”這段描寫,說明了王熙鳳的出身,顯赫之處。

王熙鳳的出身顯赫,從這段對話中看出。王熙鳳識字不多,不是一點也不認得。

大觀園中,他們在蘆雪廣賞雪作詩。王熙鳳說,我也在上頭說一句。他們眾人更喜歡,說這樣更妙。王熙鳳想了半日,笑道:“你們別笑話我,我只有一句粗話,下剩的我也不知道。我想下雪必刮北風。昨夜聽見了一夜的北風,我有了一句“一夜北風緊”,眾人都笑了,誇說這正是會作詩的寫法。

在薛林面前,探春、迎春、惜春雖然會寫詩,才情遠遠不如,更何況王熙鳳,一句詩都不會,可見識字不多。但也不是一點字也不識的。

在抄檢大觀園時,在迎春的貼身丫鬟司琪箱籠裡翻出司琪表弟潘又安,寫給司琪的“情書”,王熙鳳當眾唸了出來。可見,王熙鳳耳燻目染,管理家務,賬簿,看得多了,也記住字的形體了。認識字,但不會寫。

為什麼王熙鳳不認識字呢?

王熙鳳在作者刻畫這個人物時,應該有真實的人物存在,這個人物管理家務很有能力,但就是不認識字。不認識字的原因,還是滿族的女子,即便是皇親貴族,不認識漢子的人多。



二、

從李紈的身世教育上可以看出,當時那個朝代雖然崇尚讀書人,像賈母像劉姥姥誇耀林黛玉的書房,以林黛玉讀書多為驕傲。但對於多數女人來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作者在刻畫李紈這個人物的時候,對於家庭對她的教育,懷有惋惜之情。也正是讀書不多,教育愚昧,導致李紈自私,“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王熙鳳等這種大家閨女出身的,不認識字的,應該屬於多數女子的情況。最初讀《紅樓夢》一直詫異林黛玉、薛寶釵學問淵博,才情出眾,感嘆不已。在當時,她們如此有才華的,也就數一數二的吧。

對於不識字的害處,王熙鳳自己也深有感觸。

在王熙鳳身體病重時,由探春、李紈和薛寶釵管理家務。王熙鳳對平兒說的探春的那段話,可見一斑。對於自己不識字不懂理,還是有遺憾的。同時證明,王熙鳳不識字不明理,導致她膽大妄為,做出很多違禁的事兒,都是有關聯關係的。

作者設計王熙鳳這個人物,是很有深意的。在賈母向林黛玉介紹王熙鳳時,林黛玉就知道,王熙鳳時大舅賈赦之子,娶的是二舅母王氏之內侄女,自幼假充男兒教養,學名王熙鳳。更讓讀者不解的是,一直同步評論的脂硯齋,在批語中寫道:

奇想奇文。以女子曰學名固奇,然此偏有學名的反倒不識字,不曰學名者反若假。

這幾句話中應該有好幾種意思。

作者寫林黛玉和薛寶釵有學問的緣由,都是家中有父親教養。不說林黛玉,林如海因為沒有其他兒女,固更疼愛林黛玉,不時親自教她讀書識字。就是薛寶釵,雖然皇家出身,薛父疼愛寶釵比對兒子薛蟠還好,教寶釵讀書認字。可見,孩子最初的教育,必定有父母重視和親自教導,效果才更好。而相對王熙鳳,性格像女孩子,喜歡打打殺殺,父親在教育上再不重視,學業也就荒廢了。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以上說的,王熙鳳出身滿族,好多滿族女子不認識漢子,這樣不稀罕。

總之,有管理能力的王熙鳳,不讀書認字,的確是個很大的遺憾和缺陷。雖然王熙鳳沒有學問,也不是一個字不認識,對於常見的字,還是認識一點的。


一串七珠讀雜書


《紅樓夢》許多地方顯示出王熙鳳是個不識字的,寶釵也曾笑說:“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的話。但事實上她是認得字的。



之所以那樣說,那是相比較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等飽讀詩書的閨閣女子而言。因為王熙鳳曾經在抄撿大觀園時念過司棋與潘又安的情書。不過會不會寫就不一定了,她管家時的一切與文字有關的事物,都是交給身邊的貼身小秘書彩明來辦理。她也曾經求過黛玉和寶玉為她寫一些帳單之類。



王熙鳳之所以不識字,或者說她識字不多,一是她出身於武將世家,這樣的家庭大多崇尚武學,喜歡打打鬧鬧,仗劍逞威的。王熙鳳本身又是“自幼充男孩子養的”,雖然進了學堂,取了學名,估計也是如薛蟠一樣,只是在學堂裡掛了個號,識幾個字而已,是個將“唐寅”讀成“唐庚”的,並沒有真才實學。

二是社會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在男權社會,女子無才,依附於男人,是最正常不過,反而是才學出眾,見多識廣的才女們為人們所詬病,因而賈母曾說,“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不但是武將出身的金陵王家不注重學習才學,就是官宦之家出身的李紈讀了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

三是與她性格有關。她本身性子爽利,又是個好熱鬧的,自然坐不住,家裡也不看重,社會又不提倡,正好合了她的心意,她當然得玩且玩,得鬧且鬧了。


萍風竹雨123


王熙鳳不識字是《紅樓夢》的社會環境和家風造成的。


首先,《紅樓夢》構造的社會環境對“才女”並不友好。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李紈,李紈是國子監祭酒的女兒,而她家從她這代起開始走起“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路線了。這就好比,今天如果要讓北大清華校長讓女兒棄學,那這個社會對女子讀書識字得不認可到什麼程度呢?


除此之外,還有黛玉進府一節,賈母問黛玉讀書讀到哪裡了,黛玉說已經讀到四書了,而當賈母表示家裡女兒讀書只是識得幾個字而已,她的回答就變成了沒怎麼讀過書。要知道,黛玉是林如海當作兒子來養的。她進入賈府不單是從揚州到京城,也是從男孩子的生活轉向女孩子的生活。


還有一個例子,是寶玉把詩社裡的詩詞寫在扇面上,被探春說了一通,可見閨閣女子並不想將自己的“才名”傳出去。


這裡要說明一下,這是《紅樓夢》裡的社會環境,因為和曹雪芹幾乎同時代的袁玫知道的才女從老年到幼年從無斷絕過。不但才名在外,還和袁玫這個“外男”常有書信往來。


當然,還有薛寶釵那番男人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好,女人讀書又如何如何的妙論。


其次,四大家族這個說法並不存在於書中,賈雨村從門子手裡拿到的護官符可不止只是四家,只是挑出書中詳寫的四家。所以,王熙鳳並不是出身於四大家族,而只是出身於權貴家族。申明這個差別,是說明,賈史王薛四家的家風並不具有關聯性,而是獨立存在的。


賈府是準備下一代走科舉路子,所以,家裡開族學,女兒們也讀書;史家的家風是薛寶釵最羨慕的那種以針指女工為主業的形式,書中並沒有提到史家學風,但是,賈府已經襲到一等三等將軍了,而史家仍然是侯爵,假設史家並不是世襲罔替的爵位,那麼史家一直長期有獲得軍功的可能,史湘雲長住賈府也是因為史鼎要去外地為官,多半是武官,史湘雲在賈府住得太久,她本身是天才系的人,所以,她的文學素養可能是在賈府養成的;薛家是附庸風雅型的,這從薛寶釵祖父收書多燒書狠就能看出來,所以家裡讀書全靠自覺,只要自覺,強聞博記不成問題;王家的家風是什麼呢?從王子騰看,是走武將的路子,對讀書並沒有太高的要求,再看王熙鳳的親哥哥王仁那德性,比薛蟠還不如呢!可見家裡是一點學習的風氣都沒有了。


家族裡對男子尚且沒有讀書學習的要求,任其成為紈絝中敗類的敗類,何況對社會風氣並不認可讓其讀書的女子呢?


以王家的風格,顯然是不會給專供給王熙鳳讀書的,如果說,王熙鳳是作女兒養,興許還可以走史湘雲的路子,和別家家裡讀書的小姑娘一起念些書。但王熙鳳是作男兒養的,打小和王仁、賈珍、賈璉一票紈絝“殺伐決斷”,那還能有好啊?


糾結女王亦超



對於王熙鳳不識字,我一直覺得很自然。就因為她不識字,所以她才是有名的潑皮破落戶,才成為鳳辣子,才給《紅樓夢》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王熙鳳雖然出身名門望族,但是她的家族算是軍事世家!極有可能不太喜歡或者不太擅長對子女進行文化教育,所以王熙鳳從小就是被假充男兒教養!

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王熙鳳天生的性格潑辣,敢拼敢打,如果條件允許,王熙鳳代父從軍也不是不可能!

她的名言就是“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這句話淋漓盡致地表現出王熙鳳的性格特點!

可惜王熙鳳這隻凡鳥偏偏生在了末世,就算她有安邦定國之才,也是報國無門了。

書中有句話很有意思,說王熙鳳自幼被假充男兒教養,學名王熙鳳。不識字的人,卻有一個學名,也算是一種諷刺吧。再比如王熙鳳的表弟薛蟠,雖然出生在書香繼世之家,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個字,也有一個學名薛蟠,表字文起。

這一龍一鳳皆不識字,都有學名。曹雪芹刻畫人物的功力真是非同一般!


作者寫王熙鳳不識字,充分表現了四大家族到了末世,養的孩子都是文不成武不中,所以敗落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再說了如果王熙鳳也是和薛林二人一樣,都精通文墨,每日家吟詩作賦,和管家婆子們說話也是文縐縐的,那《紅樓夢》還真是沒啥看頭了!


凡眼看紅樓


古人講“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不識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可是我們從書中小說裡又看到,那為什麼有許多的古代女子都識字呢?不但識字,許多女子,隨口說吧:黛玉寶釵甄嬛,黃蓉李清照武則天……,不單單是識字,可都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啊。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麼說罷: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從禁錮女人思想、便於壓迫女人,是以男人為綱、從男人的角度上來的。不識字,悲劇了多少女人。

少數富貴人家,家長思想比較平等自由,對女兒的愛深一些,就從讓女兒讀書學字上體現出來。官宦或富貴有錢人家,女兒學針織之外,會請個私塾先生,學知識長見識。

那麼王熙鳳為什麼“不識字”呢?

一是王家制武出身,並非書香門第世家,讓子女讀書的慾望不大。

二是王熙鳳自小父母不在(書中並未明寫過,王熙鳳的父母身世,但可以確定的是,書中出現過的王子騰等,並非鳳姐之父)。跟著叔伯嬸母長大,自然在讀書管教上不如親生父母盡心。又有“無才便是德”的理由,學不學的自然由她去了。

三是王熙鳳的性格,喜動不喜靜,潑辣強悍利落,想來小時候即使學習,也是讓先生撓頭的主。“不識字”也就情理之中了。

不過王熙鳳的“不識字”,並非一字不認,按她隨口就來的“一夜北風緊”,咳咳,我覺得,比現在很多一天到晚抱著手機的年輕人,不差到哪裡去。




青月疏桐


現代人如果不讀書識字,就是文盲,睜眼瞎,簡直寸步難行。但是在古代,讀書識字的人鳳毛麟角,不讀書、不識字是正常的。像黛玉、寶釵那樣才高八斗的女孩子,反而不常見。不要以為古代大家閨秀,都是飽讀詩書,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的絕代佳人。

王熙鳳出身於四大家族,她不是不識字,只是她的知識水平只夠管家。不像黛玉、寶釵和賈府四春,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在古代,女子奉行的是無才便是德。很多女子不以書字為念,只留心針黹家計等事。連身為國子監祭酒的李紈父親都不令女兒過多讀書,更何況王家。王家是武將之後,王家只要求鳳姐有管家的才能就可以了,至於詩詞歌賦等怡情的東西不學也罷。這是王家的傳統。王夫人和薛姨媽文化水平也不高。也不會詩詞歌賦等。

王熙鳳從小是假充小子養的。

男孩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學文,二是習武。

王熙鳳的性格決定,她不是愛讀書的孩子。她說話辦事都風風火火,最不喜歡磨磨唧唧的小姐樣子。她很難坐下來聽老先生慢慢悠悠的唱著讀書。因此不能習文。

王熙鳳自小就有殺伐決斷。如果是個男孩,肯定是要上馬提槍,殺敵立功的。性格決定王熙鳳只能習武。

可惜她只是一個女孩,只好囿於家裡這一方小小的天地裡。但是鳳姐有著強烈的爭強好勝的心,秦可卿死的時候,她主動請纓,料理秦可卿後事。王熙鳳不像其他小媳婦,見人也躲,遇到困難也躲,她總是大大方方的知難而上。因此秦可卿說她是女兒堆裡的丈夫。

王熙鳳識字不多,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是當時社會女人的常態。王熙鳳雖然識字不多,但是她的行止見識,卻讓很多鬚眉汗顏。


潤楊的紅樓筆記


王熙鳳開始不識字,到後來看帳薄多了,略識了幾個字,抄檢大觀園的時候已經能看懂潘又安寫給司棋的情書了。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開始她為什麼不識字?我的回答是:她本來就不識字!

“四大家族”的說法,作品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出現的是“護官符”,而且門子點明“難道就沒抄一張本省的‘護官符’”。位列於此的,僅僅是一省的“最有權有勢、極富極貴的大鄉紳”。也就是說,“四大家族”僅僅是一個小地域範圍內的顯貴,絕不是權傾天下的大豪門。

在四大家族之中,賈家較有文化品味,連嫁女兒選的也是侯門之後、探花郎林如海,既擇門第,又看才學。但賈家的文化品味還不及史家。賈母就不用說了,史湘雲雖然已經窮了,又在叔叔嬸嬸手裡過活,受到冷落,但見到賈母給寶琴的金碧輝煌的斗篷,還是一眼看出“是野鴨子頭上的毛作的”。賈家的大觀園是新蓋的,史家卻在賈母小時候就有“枕霞閣”等名勝。根基之厚,顯然更勝於賈家。

薛家雖也位列四大家族,但富商的出身,奠定了文化氣息和品味。薛父把寶釵當成男孩子教養,寶琴也遊歷天下,她們的文化中有掩飾不住的現實性、利益性。不是說唯利是圖,而是一遇到謀利的問題,寶釵就非常熟悉。探春理家時,寶釵在見識上更為廣博全面,是為明證。

而王家,除了有顯官之外,實在找不出文化底蘊。書中沒寫王夫人識不識字,但“兩宴大觀園”行酒令,連劉姥姥都念得出幾句押韻的俗語,只有王夫人“至王夫人,鴛鴦代說了個”。同為王家女的薛姨媽,則說出了“梅花朵朵風前舞”“十月梅花嶺上香”“織女牛郎會七夕”“世人不及神仙樂”幾句,勉強交差。

由此看來,王家雖是四大家族,一時顯貴,可是並不重視女兒的文化教育。以至於長一輩的王夫人、薛姨媽,晚一輩的王熙鳳,都沒有什麼文化。而薛姨媽念出的那幾句酒令,多半是結婚以後受丈夫薰陶,才積累的文化修養吧。


老卻英雄似等閒199


本來這是文本背後的問題,但涉及到王熙鳳的形象,及其性格的形成,我願意回答。
王熙鳳,金陵四大家族王家的千金,自小便有殺伐決斷,為一般男兒所不及。她為人精明能幹,處事八面玲瓏,嫁過來不久就掌管榮國府的內務,管理得井井有條,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倚重,在榮國府極有威嚴和權勢。
然而這位貴族千金,竟然不識字。賈府小姐,個個能詩會文,她們的丫鬟分別以琴棋書畫命名。四大家族的史家小姐湘雲、皇商薛家的小姐寶釵、寶琴,都是才華橫溢。在同輩的姐妹姑嫂妯娌中,同樣出身貴族的王熙鳳,卻不識字,在書中多處都有提及。


大觀園中蘆雪廣賞雪作詩。王熙鳳在開頭說了一句一夜北風緊,眾人都誇正是會作詩的寫法。在抄檢大觀園時,王熙鳳當眾唸了潘又安寫給司琪的情書。在賈府元宵夜宴上她還說過綵衣娛親的典故。看來,王熙鳳不是不識字。連自己都說自己不識字。看來鳳姐只認識字,不會寫。她曾讓寶玉為她寫字,可見鳳姐只能認潘又安那水平的字。
當時社會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在男權社會,女子無才,依附於男人,最正常不過。有的甚至不提倡女子讀書,連寶釵都曾說過,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國子監祭酒的女兒,李紈也不過讀過些《列女傳》《賢媛集》等書。所以王熙鳳即便不讀書,識字不多,屬於多數女子的情況。於王家也不算什麼丟人的事。古代中國,讀書識字的女人鳳毛麟角。像黛玉、寶釵那樣才高八斗的女孩子,反而不常見。作者對李紈的家庭教育,就頗懷有惋惜之情。

孩子的教育,必需有父母重視或者親自教導。林黛玉和薛寶釵有學問,都是因為家中有父親教養。
王熙鳳雖然出身名門望族,但是她家族是武將世家!極有可能不太喜歡或者不太擅長對子女的文化教育,至於詩詞歌賦等怡情的東西不學也罷。這是王家的傳統,王夫人和薛姨媽文化水平也不高,也不會詩詞歌賦。王熙鳳本身又是“自幼充男孩子養的”,王熙鳳不是愛讀書的孩子。她很難坐下來聽老先生慢慢悠悠的唱著讀書。雖然進了學堂,取了學名,估計也如薛蟠一樣,只是在學堂裡掛個號,識幾個字而已。
這“自幼充男孩子養的”應該具有兩層含義,其一是,重男輕女,加強教育,文才武略,大加栽培。其二是男孩子不像女孩子嬌貴、孱弱,可以放任不管。王熙鳳應該屬於後者,甚至可以理解為當作野孩子養的。她也就得玩且玩,得鬧且鬧了。
四大家族中,賈家較有文化品味,連嫁女兒選的也是侯門之後、探花郎林如海,既擇門第,又看才學。但賈家的文化品味還不及史家。史家在賈母小時候就有枕霞閣。根基顯然厚於賈家。 皇商薛家,薛父把寶釵當成男孩子教養。寶釵在見識上明顯更為廣博全面。王家習武出身,並非書香門第。除了家有顯官,雖一時顯貴,可是並不重視女兒的文化教育。以至於長一輩的王夫人、薛姨媽,晚一輩的王熙鳳,都沒有什麼文化。

性格決定命運。王熙鳳像男孩子,喜歡打打殺殺。她做事果斷潑辣,殺伐決斷,以她的這強悍的性格,即便進了私塾,也是坐不住板凳,讓先生撓頭的主。不是讀書的料,加上家族不重視,學業就荒廢了,“不識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性格養成,有很大的影響,我們不得不談到王熙鳳的身世。金陵王家,也許重男輕女,重武輕文,可能根本就不重視子女教育,王熙鳳識字不多不足為怪。
王熙鳳的父親是什麼官?書裡沒有說。只知道曾經隨父在京做官。估計也就是賈環一類的貴族公子,但沒有當上官。如果他是當官的,有一定文化修養,怎麼會讓她不識字?有其父必有其子,從王熙鳳的哥哥王仁可見其父。王熙鳳跟賈璉吹牛時也只提王家,卻不提她的父親。甚至可能早亡了。

王熙鳳的少女時代,應該過得很壓抑很委屈。她生性好強,情商也高,她就像探春一樣,用努力和智慧爭取改變命運。她討好姑姑王夫人,嫁得賈璉為妻。她充分發揮聰明才幹,投了賈母的緣。這讓王夫人很滿意。其實因為她沒有文化,王夫人內心是輕視她的。要強好勝的王熙鳳,不甘屈居人下,她要展示才華。哪怕斑衣戲彩,也要哄著老太太太太兩個人喜歡。在這方面,王熙鳳是無人可比的,而且她很成功。
有人猜測王熙鳳是庶出,其實就算嫡出,由於父親早亡,她也可能受盡屈辱壓抑,她打壓趙姨娘母子,也許就是想表明她出身高貴。還可以討好姑媽。鳳姐喜歡排場,喜歡弄權,喜歡照顧小姑子小叔子以博美名。如此種種,都是底氣不足、下意識裡自卑,希望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
王熙鳳嗜財如命,斂財成性,也說明她要表明在榮國府中的地位不一般。她要讓大家知道,在榮國府她說話算數。她是賈府最有面子的人。王熙鳳身體不好,可是為了面子,她卻自欺欺人。她為面子所做的一切,最終害了自己。
王熙鳳不識字,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觀念,不利於受教育的家庭環境和出身,她自己不喜讀書的性格,這些不利於讀書的因素,她都佔全了,所以不識字。


伴讀紅樓夢


讀紅樓,很多人都奇怪,王熙鳳是四大家族中金陵王家的小姐,身世如此顯赫,怎麼會不識字呢?也有人說,王熙鳳其實是識字的,只是識字不多。

其實在我看來是一個問題,說王熙鳳不識字,也不是絕對的一個字不識,她既然管家,賬本、禮單這些日常接觸的物品都有字,天長日久,精明的她不可能一個字不認識。

但王熙鳳終歸還是識字不多的,比如她曾要求寶玉替她寫一個單子,比如她協理寧國府時,命彩明釘造簿冊……從脂批和原文中,多處都反映出王熙鳳的確識字不多。因為識字不多,所以王熙鳳可能不會寫字,遇到要寫字的時候,只能找人幫忙。

今天我們來分析下王熙鳳為什麼識字不多。

林黛玉進賈府時,這麼介紹王熙鳳:黛玉雖不識,也曾聽見母親說過,大舅賈赦之子賈璉,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內侄女,自幼假充男兒教養的,學名王熙鳳。

這段話很平常,是說王熙鳳自幼被當成男孩子養活,且還有個學名,但甲戌本的一段脂批,卻交代了更多信息。甲戌側批:奇想奇文。以女子曰“學名”固奇,然此偏有學名的反倒不識字,不曰學名者反若假。

這段脂批第一次點出王熙鳳不識字,但她既然有學名,自然應該是進過私塾的,但為什麼又說她不識字呢?我們不妨推斷一下:王熙鳳因為自幼被當男孩子養活,確實進過私塾,但只是剛剛起了學名,剛剛開了蒙,她就不樂意學了,因為她生性不喜讀書,她做不下來,也學不進去,於是就再也沒進過私塾,家人也沒再逼過她,畢竟她是個女子,讀不讀書無所謂。

有沒有這個可能呢?自然是有的,原因有三。其一,在過去,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大戶人家的女子不識字,其實不算罕事,就連李紈其實也是識字不多,她的父親只不過要她讀了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所以,女子不讀書,不僅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而且很正常。

其二,鳳姐生性不喜讀書。王熙鳳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做事果斷潑辣,雷厲風行,殺伐決斷,以她的這種頗為強悍的性格,即便是進了私塾,估計也是坐不了冷板凳的,可能還沒認識幾個字,就嚷嚷著不要讀書了,家人也只好作罷。在我們今天來說,叫性格決定命運,王熙鳳的性格決定了,她不是讀書那塊料,索性就讀書了。

其三,不重視子女教育的家庭環境。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性格養成和後來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而金陵王家,可能根本就不重視子女教育,因此王熙鳳才識字不多。我們看王夫人和薛姨媽,她們都是王家的女子,原文中雖然沒有說她們才學如何,但從她們給丫鬟起的名字就能看出來,她們應該也沒什麼文化,比如彩雲彩霞,同喜同貴,名字很常見很俗氣。也許王家本身重男輕女,重武輕文,所以王熙鳳識字不多也就不足為怪。

有人會說,那為什麼林黛玉、薛寶釵她們都滿腹經綸,才華出眾呢?其實這也是成長環境決定的,黛玉弟弟夭折後,她就成了林如海和賈敏的獨女,原文說林如海夫婦對待黛玉是“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而寶釵則是“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由此可知,黛玉寶釵的成長環境比王熙鳳好很多,她們有一個重視子女教育的父親,或者延請名師,或者言傳身教,自幼讓她們讀了很多書,當然,這也離不開她們自己的天賦和靈性,生來喜歡讀書這些特質。

反觀王熙鳳,她的性格和成長環境,都決定了她沒法像黛玉和寶釵那樣讀很多書,識很多字,再加上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標準,於是王熙鳳自幼就沒怎麼上學,更不要說認識字了,她後來認識的幾個字,也是因為管理榮國府才認識的,“鳳姐因管家理事,每每看開貼並賬目,也頗識得幾個字了。”

王熙鳳為什麼不識字,其實第三回裡,賈母一句話已經點明瞭,吃過飯,黛玉問迎探惜三春都讀過什麼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賈母是榮國府賈代善的夫人,又是金陵世勳史侯家的小姐,她認為女子不讀書相當正常,且女子讀書認識幾個字也就罷了,這是賈母的觀點,其實也是那個時代對女子讀書的普遍看法。

換句話說,王熙鳳不讀書不識字沒什麼奇怪的,很正常,正常到像黛玉寶釵這樣精通詩詞歌賦的女子反倒顯得有些異常了。所以,很多人分析王熙鳳為什麼不識字,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在古代,女子不讀書,不識字,再正常不過了。

所以我們看,迎探惜三春中,除了探春詩才稍微出眾以外,迎春和惜春也只是多認得幾個字,在詩才上是很平平的,探春起詩社時,李紈說:“……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會作詩,須得讓出我們三個人去。”如果排除個人天賦,她們都是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條“金科玉律”造就的封建女性。

而探春之所以出眾,正跟她的成長環境有關,她是庶出,自卑兩個字從小如影隨形地跟著她,她勤奮好學,多讀書識字,是因為她想擺脫自己的出身,擺脫這樣一個家庭,所以才說出““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立出一番事業來,那時自有一番道理。”

甚至就連進了宮的元春自己也說:“我素乏捷才,且不長於吟詠,妹輩素所深知。”由此可知,賈府的四個女兒,除了探春,元春、迎春、惜春只是多識了一些字,在詩詞歌賦上根本無法與釵黛相提並論,除了個人的天賦靈性之外,跟成長環境和時代的審美觀(女子無才便是德)有很大關聯。

當然,王熙鳳跟他們比起來,依然差了一大截,因為王熙鳳根本識不得幾個字,更不會寫,除了成長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因素,主要還跟她自己的性格有關,她不喜歡讀書,只喜歡做事,且尤其擅於管理,所以賈珍請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時說:“從小兒大妹妹頑笑著就有殺伐決斷,如今出了閣,又在那府裡辦事,越發歷練老成了。”

綜上來說,王熙鳳不識字,其實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一則是她自己不喜讀書的性格,一則是不重視子女教育的家庭環境,可以說,這些不利於女子讀書的因素,王熙鳳都佔全了,所以才造成了她不識字這個相對極端的結果,而迎春等人只是因為某一個原因,所以自然比她識字多得多。

但王熙鳳如此精明的一個人,雖然不識字,但在日常的管家中,接觸的賬本多了,禮單多了,經常看到的某些字的次數多了,天長日久下來,自然也就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字,但因為沒讀過幾天書,所以她雖然識得幾個字,但自己並不會寫,但這並沒有妨礙她管家理事,待人接物,由此也印證了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的在一定程度上的正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