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自言自语,自己发笑,如何理解TA的行为和内心世界?

沙湖十一楼


首先你确定他患的是抑郁症吗?已经确诊了吗?因为抑郁症如果存在妄想的话呢,大部分是自罪妄想。

你描述的自言自语,无故发笑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比较多。当他出现自言自语和发笑的时候,可能出现了言语性幻听。就是他认为有人跟他说话,然后他在和那个人交流,就会出现自言自语。这种体验是十分的真实的,就像它是现实世界的存在一样,所以你如果去否定他的观点的话,他可能会引起情绪反应,或者认为你想要对她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等等。

如果它还存在自知力的话,你可以尝试跟他沟通,可以问他是不是在和别人说话或者跟他说你听到了什么?

如果真的出现你上述说的无故发笑或者自言自语的话呢,可能需要去医院复诊或者去看一下医生具体是什么情况了。




精神小伙黄护士


我是王红,我的妈妈抑郁症是很严重的那么一种,得了抑郁症首先去正规医院治疗,然后自己不要急躁因为咱的一行一动影响着母亲。2020儿子该高考了,可是他竟然得了强迫症外加焦虑。当发笑时就止不住,一直狂笑不止。我这个当姑娘的死的心也有你。得慢慢倾听孩子的声音。


王红140220999


抑郁症患者自言自语,自己发笑,如何理解TA的行为和内心世界?

作为专科医生,我认为,当抑郁症的患者出现自言自语、自笑,那么他很可能不是抑郁症。


我们都知道,抑郁症的病人情感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开心不起来。与这些情感反应相对性的是患者的自卑,甚至有轻生的想法,我们将这称之为与心境相协调的体验。

反观,本来开心不起来,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人,出现了自笑,还有自言自语,这就是“不协调”的体验,与抑郁症的特点不符。

既然不是抑郁症,那么可能是什么呢?

不排除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现实中,很多家属在没有带患者去精神科确诊之前,都会将患者戴上抑郁症的帽子,在他们看来,精神病就只有抑郁症。

患者的自言自语,自笑,可能与患者独特的思维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些存在思维逻辑障碍,这些想法荒谬、离奇,有些想法让患者痛苦,有些让他们感到兴奋。比如:患者认为人是动物进化的,所以人不应该吃猪肉,又想到动物是植物进化的,所以也不能吃蔬菜,这种想法会让患者继续反思到底什么是该吃的。

再比如:患者自己到了结婚的年龄,于是幻想着结婚对象会是某某明星,这种想法持续存在,患者感到信以为真,于是,从内心来讲,她们是幸福的。


除了思维方式奇特,患者还可能存在感知觉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幻听、幻视。举个例子:某某患者幻听耳边有人告诉自己中奖了,要发财了,要娶媳妇了,这些内容当然会让他笑出声音来,甚至还可能与幻听“对话”,这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自言自语。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


汐炜医生


看到这么多回答,甚为担忧。

请看到此回答的朋友注意:

假如身边的人频繁出现有自言自语自笑,请勿在头条问答里提问或作误导性解答!及时就医!

自言自语自笑属于精神症状,考虑存在幻听等症状。

一般考虑是:伴有精神症状的重度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病情较重的疾病。

尤其发现自言自语是正常人不能理解时,看看有没有其他症状。比如:

睡眠改变,逐渐或突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恶梦、或睡眠过多。

情感变化,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

行为异常,行为逐渐变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理解,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

敏感多疑,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认为是针对他的。如别人在交谈,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而看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有的甚至认为广播、电视、报纸的内容都和他有关,察言观色,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的认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饭、睡觉,有的认为爱人对他不忠而进行跟踪。

性格改变,原来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变得沉默少语,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不与人交往;一向干净利索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来循规蹈距的人变得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工、工作马虎,对批评满不在乎;原来勤俭节省的人,变得挥霍浪费,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等。

其他表现,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谈话的内容缺乏中心或在谈话中说一些与谈话无关的内容,使人无法理解,感觉交谈费力或莫名其妙,反复重复同一内容等。

头条回答是个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和交流途径,但希望大家能对自身专业性问题进行解答,以便真正帮助他人。希望真的患有疾病的朋友,及时就医,早日康复![玫瑰][玫瑰]





猛哥谈心理


抑郁症患者自言自语有可能,但是肯定不会出现自己发笑的行为,更可能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这一点一定要请很专业的医疗机构确诊一下。

抑郁症本身就是“三低”症状为核心:

一、是心情低落,高兴不起来,郁闷、压抑、沮丧,自责甚至自罪。这一点就不可能存在自己发笑了,自笑与这一诊断就是相悖的;

二、兴趣爱好和快乐感丧失,平时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和愉悦感,快乐感的丧失也证明大脑分泌快乐神经递质的机能受损或者再摄取过度,使得神经间传递快乐感受的信号减弱,失去快乐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什么事都感觉不到快乐。这也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也足够证明病人不会自笑。

三、精力下降,抑郁症病人会觉得浑身没劲,虚弱,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来。外人能看到明显的眼神黯淡、有气无力,久病的抑郁症病人因为食欲下降人会瘦的像纸片一样。

因此,这个病人第一时间需要去专业医疗机构的精神心理专家那里去确诊,这一点非常重要,避免误诊误治,贻误病情。

如果就这个病人本身的症状来说,自言自语和自笑是大脑某些区域的功能失调以后,出现的病理性言语和行为。病人这时候应该已经失去了自知力,自知力是判断正常人的心理障碍和病人的精神疾病的要点之一。自知力的丧失,会使病人缺乏对客观事实与头脑中的幻觉妄想区分不了,大脑里那些不现实甚至荒唐的念头、声音或者图像,会使患者产生相应的言语或者行为。

这些在正常人看来不可思议、不可理解、不可理喻的现象,在患者心理是真实存在一般。因此,对待这些病人不要尝试去纠正、去解释、去讲道理、去说对错。。。只要没有伤人伤己的行为,就多理解顺应他们,不要激起他们本来就失常的情绪情感反应加剧。多安抚、多关心、多陪伴,特别是多监护防止意外发生。

但是,重要的是要专业治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专业治疗、要专业治疗、要专业治疗!

很多精神疾病都是可防可治可康复的,就是因为讳疾忌医和不了解精神疾病的复杂性,不服从医生治疗,还有“见好就收”也是大忌,精神疾病一旦确诊,治疗就是长期的,而且在临床康复之后也需要正规服药数年,才最保险地防止动辄复发的风险。一旦复发第二次,有专家说第三次复发,就应该终身服药了。是药三分毒,一辈子吃药,身体健康指数也高不哪去了!


心理医生曲建英


自言自语并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病,

自言自语并不完全等同于是抑郁症,

一些人会有和自我对话的情形,

自我对话或许就等于自言自语,

但凡有智慧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自我对话的情形

通过每一次自我对话,模拟演练现实对话的场景

自己发笑并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病,

自己发笑并不完全等同于是抑郁症,

一些人会有和自我发笑的情形,

自我发笑或许就等于想到笑话笑了,

但凡有有趣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自我发笑的情形

通过想到笑话自我发笑,或许就是自我寻开心表现

是有一定的比例说明,抑郁和抑郁症广泛分布人群

但仅仅把,自言自语,自我发笑,

就是抑郁和抑郁症,需要有待进一步综合评估,

不要没有依据的排斥,所谓,他人抑郁和抑郁症,

不要莫名其妙的讨厌,所谓,他人抑郁和抑郁症,

抑郁和抑郁症并绝对意义上的身体疾病,

抑郁和抑郁症某种程度是可以自我排解和自我治愈

抑郁和抑郁症某种表现上只是心里表现和他人不一

让我们抱着开放,包容,理解,换位的角度,

去大角度的了解自言自语其实就是自我对话,

去大角度的了解自我发笑其实就是想到笑话笑了。


上海炜哥


自言自语一般有两大类情况:

一种是普通人正常状态的一种个人习惯,比如我们看有些影视剧中比较内向的孩子,喜欢自己一个人对话,长时间的孤独和缺失关爱导致甚至长大了也形成一种习惯,遇到事情习惯自己与自己对话,但其整个人的精神行为均无异常。

另一种情况是异常的行为表现,常见的原因可能是幻听等其他精神症状影响下的外在行为表现。此时自言自语行为属于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之一存在。

而如果是抑郁症的患者出现自言自语自笑表现,也需要从上面两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和判断。

建议家人多去观察和了解患者在自言自语时的具体想法和理由,比如患者想到一个过往的事情出现偶尔的自言自语情况,问其原因又比较符合逻辑,那这种情况偶尔发生,不足以说明异常。需要谨慎地去审视家人是否因为不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或是对患者产生误会而存在观察偏差。

而如果排除观察者的偏差,确实发现患者存在较为持续的且无法解释的自言自语自笑行为,那在抑郁症的患者中也是有可能存在的,这种情况提示也许您的家人罹患的可能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上与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会有所不同。

综合以上,抑郁症的患者出现自言自语自笑,需要和其本人沟通了解其当时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得到的回答无法理解或是难以解释外在行为,这个时候考虑精神行为异常的可能性比较大,需要予以相应干预。


精神心理科医生颜峰


个人认为

能问这个问题说明他对你很重要

无论哪种关系 亲情 友情或爱情

首先试着去了解他的经历,他告诉你的所有,你都要去换位思考....倘若这个自言自语的人是你,你是怎样的情绪,又希望他人怎样做。

若是我身边的人如此,我会想 他这样很孤独,内心是孤独的,怎样可以让他信任我,前提是我一定会信任他。也做好了所有他对我的态度,脾气,不理解。在他求助无门生无可恋的时候 给他分享我的心,我的喜怒哀乐,给他分享生活中的正能量 新鲜事,在他不开心的时候 不说难听的话刺激他的心,而是理解。我的脾气稳定,平稳,才可以带动他人也稳定平稳,让他内心感觉到平等。

试着去了解他的心,包容,理解,心病还需心药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赌对了,不用吃药就能好。

所谓的♥_赌,就是无条件的交心。

无论他人说什么 都不去信,只信他。哪怕是假的

或许他经历的事情,他眼中 脑中心中的世界

比普通人还要丰富,只是无人诉说。


熠烟Namoamituofo


“抑郁症”是一个人有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以后的一系列症状状态的一个称呼。她(他)的症状如下:

抑郁症症状: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其他症状]1.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2.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由以上症状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出现“自言自语,个人发笑”,说明我们以前的问题是加重了的,已经比“抑郁症”加重了,已经有了一些“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状态了,需要注意一下,我们以前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有可能不是正确的,有可能走了弯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方式方法)如下:

解决问题的方案:

1:多去几个正规医院里的心理科,寻找水平高的心理医生(心理专家),确定问题的性质与程度。以心理学训练为主,药物为辅,可以解决问题。

2:寻找正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帮助,寻找水平高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指导训练,通过学习成长改变,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可以彻底解决心理问题,彻底解决问题以后现在所有的症状症状还不会复发。

3:关键是心理训练,学习、成长、改变。提高这个人的智慧水平。。。这是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不要着急慢慢来。


罗桂田心理咨询


只要笑,就很好啊。抑郁情绪和抑郁症都是生命过程的一种现象,只要得到合理的治疗,都会好起来。

很多人都会自言自语,作家,作曲家,小孩,老人都会自言自语,所以很多天才,艺术家都有抑郁症的经历。抑郁症是人类自我保护机制得疲劳反应。愿大家多多了解,多多关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