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从奏折的朱批上,判断咸丰身边的懿贵妃,才是大清的主事人



曾国藩采取的这种方式是“以静制动、反客为主”,看似笨拙,可效果很好。湘军借机休养生息,进一步巩固后方的地盘,然后大肆购买新式武器,补充兵员。

这种方式在几十年后,同样被人用过,只是地点改在了东北的长春。

其实曾国藩一生做事,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做得扎实,做得牢靠。这种作战方式,也是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思维方式的体现。因此曾国藩打仗的第一秘诀是“稳”,先立于不败之地。军事首重“自固”,就是先要保存自我,然后才能谈到争取胜利。因为军事不比别的事情,不容许你犯错误,一犯错误 ,可能生命就没了,没有改正的机会。所以他才要扎硬寨,保证军队先生存下来。

尽管朝廷一再催促湘军攻下安庆,可是曾国藩有的是办法拖延:我有的是时间,拖得起,朝廷内忧外患,总有一天会求我的。

咸丰十年(1860)年2月,英、法两国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扩大侵华战争。

3月11日,李秀成所率精兵进至杭州城外。时杭州城除满营外,仅有兵勇二千八百余名。19日太平军轰塌清波门城垣,由一千三百五十人组成的先锋队立即冲入城内,攻占杭州,杀死浙江巡抚罗遵殿等多人。

这个时候,曾国藩率领他的湘军围攻安庆,仗是打着,可人员都没有伤亡。

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英国人和法国人看到大清这么乱,借机搞点事。

得知太平军入浙,咸丰帝深恐失掉浙江这个财赋之区,严令和春增调劲旅赴浙(后又命和春兼办浙江军务)。和春只得遵旨加拨援兵,江南大营“先后调援者不下一万三千人”,统归张玉良率领。



肃顺趁机再次提议:皇上啊,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相继失陷,太平贼寇又嘚瑟起来了,我们大清已经没有多少军队了,要不,还是给姓曾的一点好处,让他替我们大清卖命吧!

咸丰皇帝尽管心里不乐意,可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咸丰十年(1860年) 七月,曾国藩被提升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加兵部尚书衔(正一品),督办江南军务。

我升你的官,给了你那么多权力,你要是再不卖力,我可就真的对不住了。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 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但清政府本无抗战决心,咸丰帝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遂逃离大沽,经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通县)。1860年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军长驱直入,24日占领天津。

曾国藩虽然人在安庆,可眼睛却盯着天下的事,总督的帽子捞到手了,权力也有这么大了,总得表示一下吧!他立马上了折子,主动要求带兵北上勤王护驾,抵抗外敌。

对于曾国藩的想法,咸丰是不答应的。北京城还有十几万清军,用得着你那帮“乌合之众”来勤王吗?我还怕你是来浑水摸鱼逼宫的呢!你还是给我老老实实的在江南打太平贼寇算了。

曾国藩一看这样,行,你不让我去,我就不去。我打太平贼寇,扩张自己的势力,到时候整个江南都在我的控制之下,你还是会求我的。

眼看安徽都攻下大半了,曾国藩有心收拾各处的团练的势力,于是让学生李鸿章以朝廷的名义筹建淮军。对于那些不愿归属李鸿章领导的团练,曾国藩则以平匪之名剿灭。李鸿章在曾国藩身边那么久,也学了不少本事,很快就组建出了一支勇猛的淮军。

咸丰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清军这么不经打,1860年9月18日,英法联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军全军覆没。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曾国藩从奏折的朱批上,判断咸丰身边的懿贵妃,才是大清的主事人


为了保命,咸丰皇帝连皇宫都丢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讽刺,人家要来救,你不让人救,还以为八旗子弟有多能打,这下丢人丢大发了吧?

曾国藩可不会去干讽刺咸丰皇帝那样的傻事,他上折子一个劲的批评自己的不对,说自己没能及时去救援,导致皇帝移驾,实属大罪,惶恐不安。

咸丰皇帝也真够倒霉的,登基以来,没有过一天安稳日子,内忧外患一直折腾着他,让他忧愤不已,憋了一肚子的怨气,没地方发泄,只能找妃子们使劲折腾。

早在两年前,曾国藩就听说了朝中大臣端华和肃顺他们,反对后宫干政。而折子上的朱笔御批,都不是皇上的字,而是懿贵妃(慈禧)的。大臣们反对没用,皇上喜欢就行。

他从返复回来的折子上,看到了一个女人的心机和对权势的向往,便多了一条心。所以他上奏折子,除了该有的战报外,还多了一些“皇上保重龙体”之类的废话。

他已经预感到,那个叫懿贵妃的宠妃,有朝一日一定会与肃顺他们几个大臣有一场巨大的冲突,他看在眼里,知道如何防备就行,绝对不卷进去。所以从咸丰九年开始,他与肃顺他们的交往就少了,连信都没有一封。

咸丰皇帝给了曾国藩官位和权力,但是压力也跟着来了,要他带兵去扫荡浙江。

安庆围得好好的,眼看就要破了,怎么撤兵去浙江折腾?曾国藩也不干傻事,但是他对于皇帝的旨意,尽量解释自己的处境和困难,还是一个字:拖。

这个时候的曾国藩,已经胸有成竹,知道该怎么走下一步了。他的眼珠子已经盯上了那个在咸丰皇帝身边帮忙处理政务的懿贵妃。(预知后事,请看下一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