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奇才,工控领域精英,贪污获罪,被构陷还是欲望使然?


科研奇才,工控领域精英,贪污获罪,被构陷还是欲望使然?

褚健,1963年生人,1978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工业自动化专业,1982年继续在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并于1989年1月获博士学位,是浙大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及仪表专业的中日联合培养第一人。1989年在浙江大学自动控制学科做博士后研究,1991年由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之后在浙大控制系任教,1993年晋升教授,1994年任博士生导师,1999年4月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1993年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中控科技的前身——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公司,褚健是创始人之一。

从他个人的履历上看,褚健绝对是个人才,15岁考入大学,30岁评为教授,还创建了中控科技集团,担任总裁职位,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横跨教育界、科学圈、商业圈的精英。

被举报侵吞国有资产"一个亿"

科研奇才,工控领域精英,贪污获罪,被构陷还是欲望使然?

2012年,一封匿名信举报时任浙江大学副校长的褚健,举报其利用公职贪污。2013年10月18日,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对褚健立案侦查,次日以涉嫌行贿罪对其补充立案,并对褚健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2013年11月5日,褚健被逮捕。

离奇的是,褚健被匿名举报后,调查组进驻浙大,查了他近两个月,出具了34份审计单,但没有他任何贪污或转移资产的报告。之后又发生过两起大规模的举报,然而仍然是没有给出最终的审判结果。

直到2017年1月16日,一审判决其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之前收押的日子抵刑期,判完三天后刑满释放出来

在被关押的前三年半时间里,褚健坚决不认罪,他认为自己问心无愧。但案件结果是检方变更起诉,指控褚健涉嫌罪名由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行贿罪、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等6项,变更为犯贪污罪及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2项;涉案资金也由原来的1亿3000多万元变为238万余元。

褚健案件发生后,浙大800多名师生联名上书为其喊冤

中控科技:曾寄予彻底打破欧洲品牌垄断,改变中国市场格局的厚望

中控科技创始人之一褚健,前身由是浙江大学出资创建,后来由中控管理层以溢价20%的价格转让300万股权给中控科技,也就是300万的股权以360万卖给了中控科技。中控科技后来发展迅速,从单一的流程工业自动化领域,拓展到智慧城市、数字医疗、机器人、建筑技能等新兴领域。产品从低端走到高端,从国内走向了国外。而且它成功打破了当时国内DCS系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状况。中控的发展出乎所有的预料,甚至被商务部列为禁止被外资收购的公司。当时转让的300万股权后来市场价为数千万之多。这是举报中提到 "国有资产流失"指控的依据之一。

中控科技一度投入巨资研究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主持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行业标准。2008年,国际电工委员会批准EPA为国际标准。这是中国自动化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对标准最严格的德国,也将EPA纳入国家标准。

科研奇才,工控领域精英,贪污获罪,被构陷还是欲望使然?

所以阴谋论观点认为,褚健之所以被构陷,很可能是因为,西方国家不想看到自己垄断的市场被中国人打破,因此利用中国的司法漏洞迫害褚健,并彻底毁掉中控科技。无论阴谋论是否成立,褚健被关押的10之久,正式中国工业控制发展最辉煌的十年,结果这十年在高端领域没有一家是国产品牌,绝大部分市场被德国、美国等国际品牌垄断。也是中国工控领域错失的十年。

另外一位也是科研领域的翘楚,李宁院士

科研奇才,工控领域精英,贪污获罪,被构陷还是欲望使然?


李宁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中国农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李宁课题组(以下简称李宁课题组)负责人,还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多项课题负责人,被告人张磊系中国农大重点实验室特聘副研究员、科技部多项课题负责人。

同时,由李宁、张磊分别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的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普霖公司)、北京济福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福霖公司)作为其中某些课题的协作单位,也承担某些课题。

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12月30日公开开庭审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及张磊贪污一案。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李宁同张磊利用其管理课题经费的职务便利,自2008年7月至2012年2月期间,采取侵吞、骗取、虚开发票、虚列劳务支出等手段,贪污课题科研经费共计人民币3756万余元。上述款项被李宁、张磊转入李宁实际控制的公司占为己有,并投资其他多家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2006-2011年,中国农大和一家叫济普霖的中外合作公司,合作的项目至少有21个,其中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最多,有5项,这由国务院在2008年7月的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科研项目,总投入逾200亿,跨度12年。李宁是该重大专项的副总工程师。

科研奇才,工控领域精英,贪污获罪,被构陷还是欲望使然?

工商资料显示,济普霖成立于2005年4月,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3333万人民币。最初的股东有两个,分别是李宁和香港商人黄中石。李宁入股的并非现金,而是一项估值1833万的非专利技术:人乳铁蛋白基因全序列及其调控元件。

李宁案发当初,有报道称"包括李宁在内的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涉嫌2500多万元"。在李宁被捕4年多期间内,该案分别于2014年12月23日、2015年1月26日两次移送吉林省松原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在2015年8月20日、21日于松原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后,近3年时间里,此案再无任何下文。

2020 年 1 月 3 日,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及同案被告人张磊贪污一案,对被告人李宁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对被告人张磊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对贪污所得财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笔者按:

中国一度提出过,产学研一体化,寄希望于科研成果能迅速产业化产生效益,目的在于推动科学研究的实用性,但从褚健案到李宁案可以看出,如果把控两者之间的利益输送及关联交易关系以及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理不清楚,应当慎重。尤其是科研人员本来就应该本着创造成果的使命,如果牵扯太多额外的利益,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