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家和战略家的区别在哪里,能具体说明下吗?

汉史趣闻


军事家和战略家,他们都是最为杰出的一类人,但是,他们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他们的这些不同,主要是表现在战略格局上。

有的军事家,他们的格局很大,看得很远。这样的人,就可以被称之为战略家。也就是说,有的军事家并不是战略家,但是,战略家一定是军事家。

当然了这个世界上也存在即是军事家,又是战略家这样的人。尽管说这样的人不是太多,但是,每一个历史时期,还都是有一些的。

战略家最为厉害的地方,就是他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并且能够从长远布局,逐步实现自己的计划,最终达到胜利的结果。

说到即是军事家,又是战略家的人,我们肯定就想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主席。

可以说他的战略方面的才能,就是无人能比的。我们单说抗日战争时期,他发表的《论持久战》,其实这就是从战略方面考虑的。

在《论持久战》里他讲到,中国人民对日的战争,属于是正义的战争,正义的战争从来都不会输的。

但是,我们也不可能很快取得胜利,我们必须要做好长久战争的准备。只要我们坚持和日军斗争下去,最终的胜利肯定是属于我们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还提到了我们和日军作战,是要经过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进攻这三个阶段。

正是因为他发表的这个《论持久战》给当时迷茫的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我们在和日军作战的时候,才按照计划和方针具体的实施下去了。

最终我们都知道,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经过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战役的胜利。

这个正好和毛泽东《论持久战》里讲到的相吻合,所以,这就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他们能够看到的。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毛泽东具备这种战略眼光,所以,最终他才能够带领我们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打败日本侵略者,给我们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让每一个中国人民都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的。


不才讲史


举一个实例来说明一下:以蒋介石为例,他就是一位战略家,而不是一位军事家。

周总理曾这样评价蒋介石的军事能力:“蒋介石的战略水准要远高于他的军事水平。他能老练地策划一场战役,协调平衡、合纵连横各种有利于自己的力量,来占据上风。所以,他能够历经数十年的军阀混战,而屡屡获胜。但是,在军事战术运用层面上,蒋却显得很幼稚。他总喜欢把自己想像为一位前线的连长、甚至排长,以为单凭勇敢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每当他亲临前线指挥时,国军就必败无疑!”

伟人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尤其是对熟悉对手的观察。记得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都亲切地称蒋介石为“运输大队长”,这就是对蒋的军事能力的最佳评价。



临时客


从1948年11月23日起,东北野战军十个主力纵队和全部特种兵部队大举入关,70多万名指战员头戴狗皮帽子身穿嶄新棉军装手持缴获的美式武器,簇拥着3000辆汽车、8000辆大车和14万匹骡马,后面跟着15万名支前民工,浩浩荡荡向长城沿线进发。然而这样的大军开拔却是极其隐蔽的,报纸上甚至还有林彪在沈阳出席活动的新闻。



东野纵队数量不对吧?没错,由第4和第11纵队(塔山阻击战的参战主力)组成的“先遣兵团”,早已经在河北遵化地区完成集结,在司令员程子华的率领下先期从热河方向的冷口、喜峰口越过长城,西柏坡给他们的任务是:以最快速度直扑京西的怀来和南口地区,切断北平与怀来之间的联系,配合华北军区部队消灭“平张线”上的所有守军或者援军。

东北野战军发起的辽沈战役整整打了52天,至1948年11月2日才全部结束,东野各部伤亡较大(全军伤亡69000余人)、解放战士成分增加、百万大军的粮秣函需补充,甚至还有干部战士离开家乡南下的思想问题等等,因此进行一定时期的休整非常必要。尽管华北战场军情如火,林彪还是电请休整至12月中旬,而傅作义根据军事常识判断:东北野战军至少需要休整四到五个月才能再战。



这只是军事家们对战争的通常或者说正常理解,西柏坡的毛泽东则站在战略高度强调抑留傅部的紧迫性,强调东野提前入关的重要性,致电林罗刘指出:“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于是1948年11月18日,嘱东野提前入关的命令不容置疑地下达了,次日上午林罗刘回电:“我们决遵来电于22日出发”。

先遣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将军虽然55年没有授衔,却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家,早年就是强悍的红25军军长(徐海东转任副军长),也是东北野战军最早建立的两个兵团部(原番号为第一、第二前方指挥所)司令员之一,另外一名是开国大将肖劲光,军界资历显而易见。他率领先遣兵团入关后,12月4日逼近密云县城,即现在的北京市密云区。



密云县城座落在潮河与白河的汇流处,虽然我军步兵可以徒涉,但如果不能控制城郊的渡口,东野先遣兵团的辎重车队就难以过河,并且根据情报显示,密云城内只有敌人一个保安团和少量警察,至多不超过2000人。兵团前指经过研究决定,顺手牵羊解放密云,为了不影响大部队前进速度,只派出11纵第31师独立完成作战任务。

从纯军事角度出发,程子华司令员的决定没有错误,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编成内重武器数量较多,携带的装备和弹药为数不少,如果辎重车队不能跟上队伍,则必然影响兵团战斗力。然而从战略高度来看,擅自攻击敌人重兵把守的京郊重镇,极有可能暴露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的企图,事实也果然如此。



战斗打响后就出现了意外情况,由于敌正规军第13军的464、465、890共三个团,之前一天刚刚从古北口收缩进密云,使守敌数量骤然大增,东野第31师登时陷入激战和苦战。接到报告后的程子华,只好命令已经渡河的第32师折返回去,配合第31师共同攻击密云之敌,两个师的解放军官兵经过12月5日整整一天的战斗,才终于解放密云。

密云战役,东野先遣兵团以1500人的伤亡代价,全歼守敌四个团67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辎重物资,也算是个成功的攻坚作战,参战部队理应得到嘉奖。然而程子华接到的,却是西柏坡雷霆大怒的电文,电报同时命令先遣兵团不得停留全速前进,增援华北军区的杨得志第二兵团。



西柏坡关于平津战役第一阶段的战略构想,是假意围攻张家口,诱使傅作义派出机动部队第35军前往增援,然后在野战中包围之,从而使傅作义舍不得起家部队暂不南逃。然而这一切的战略布局,是建立在傅作义判断东北野战军必须休整相当时间的基础上,如果他发现林彪百万大军有入关的迹象,会不顾一切西撤、或向东从海上逃跑。

果然,密云漏网的敌人迅速逃回北平报告:“发现戴狗皮帽子的解放军”,傅作义马上判明东野主力正在入关,因为我华北军区部队的兵力已用到极限,而没有其它什么部队可以在24小时内吃掉他6000余人。于是傅作义12月6日紧急下达命令,着第35军火速返回北平,一刻也不能耽误,电影《平津战役》中特别呈现了这个镜头,就是华北“剿总”早晨升旗那一桥段。



于是郭景云的第35军乘坐400多辆美式卡车,从张家口沿平张公路全速向北平撤退,途中遭到华北军区部队的节节阻击,而与此同时,傅作义又派出了第16军、第104军前往接应,杨得志兵团腹背受敌,差一点被郭景云冲过新保安,那问题可就大了。所幸东野先遣兵团强行军抵达战场,迅速击溃了从怀来出援的第16军和第104军,杨得志兵团才得以集中兵力完成了对第35军的合围,战场形势当真是千均一发。

林彪与程子华都是优秀的军事家,但他们在平津战役第一阶段对全局的战略认识都有所欠缺,没有深刻理解西柏坡的战略筹谋和部署,不过都能在西柏坡的巨大权威下修正自己的不足,反之,华北之敌和南京方面的战略思想却始终不能达成一致,失败在所难免。所以说,军事家擅长的领域多为战役和战术层面,能够做到判断准确和指挥得力,但是战略家更着眼于战争全局,对战役战术的细节,反倒可以放手让手下的军事家自由发挥,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度度狼gg


战略家与军事家的不同之处在于格局。

战略家的视野是宏观的,全面的,江山一统的,而军事家则是学术有专攻,骁勇善战,能打胜仗。

战略家可也是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但军事家不一定成为战略家。

战略家一般处于统治阶层,军事家多为其服务,因而处于从属地位。

战略家属于帅级别的,军事家也可以成为帅,但多数属于将级别。

历史上军事家枚不胜举,战略家凤毛麟角。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就是战略家。同时又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天马行空的老兵


在笔者看来,军事家是一位将才,而战略家则是一位帅才。


简单来说,军事家不一定是战略家,战略家一定是军事家。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军事家,他们在各自的时代,立下了汗马功劳,创立了不朽功勋。

而战略家往往非常稀少,特别是立足于全局的战略家,更是少之又少。

笔者认为,我们的毛主席是集军事家和战略家的代表人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毛主席用几个大战略眼光,为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第一个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二个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个是一切反动派都是都是纸老虎

第四个是三个世界的划分。


这几个都是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实用的理论观点。

毛主席正是因为具有长远的眼光,全局的把握才能够在强大敌人的包围圈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而军事家则比较简单一些,像孙武,白起,蒙恬,徐达等等,都属于军事家的范畴。

因为他们虽然骁勇善战,长于谋略,但是却没有一个全局的眼光,这是他们不具备战略家的因素之一。

能够称的上战略家的,有诸葛亮,刘伯温,曾国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

他们不仅能看一域,也能谋全局,这是战略家非常突出的特点。



—End—



冷月钩沉


军事家主要关注的是战役、战场和任命和调动,刘伯承、彭德怀、林彪和粟裕就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
毛主席和朱总司令


据说林彪和粟裕是出了名的地图迷,一天到晚地图不离身,他们主要抓的就是在某个区域如何利用所有优势获得战役胜利,


战神刘伯承

战役和战术的不同是战役由多个大大小小的战斗组成的,战役指挥要保障战区内整体战斗的胜利,一线指挥官只要按上级要求前进、后退、坚守或撤离,军事家相当于大车间主任或生产厂长,也可以说成功的集团军领导就是军事家,刘伯承多一个军事理论家的头衔,因为他有军事著作以及在军校作领导的经历!
最能打硬仗的彭德怀


而战略家又和政治家有相似的地方,即要关注战役情况又要考虑更大更远的问题,但是政治家侧重于政治外交,战略家侧重于军事和政治的总体战略,例如红军过草地张国焘不听中央的决定执意西去,结果到人烟稀少的西部被敌人围困着打的赔本买卖,人员死伤过大半后被迫再过草地,张国焘就是个拙劣的军事家还想自不量力的关注战略问题。
安排周祥的林彪

还有国民党的总裁蒋介石,往往对打仗战斗、战役和战略不分,常常干预一线战场的兵力布置,所以导致打败仗,被大家称其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领导人。


临危受命、以少胜多的粟裕

军事知识在当代也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样高校毕业,有的可以年薪百万有的只是他的几分之一,原因就是职能不同,同样的职位年薪也相差很大,原因是跟的公司领导和平台的不同,有贵人、有好平台能成条龙,没有贵人、好平台只能是条虫!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最后一次握手


黄蜂二师兄


从战争军事层面看,军事是战略的一部分。革命年代的军事家基本都是战略家,如毛泽东,他既是战略家,也是军事家。军事家基本都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这个军事理论知识当然是包含战略理论在内的。

如果从非战争军事层面看,战略不一定服务于军事,也可能服务于政治、经济、商业等。如邓公,他既是战略家,也是政治家。在政治理论中,国家发展战略,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环。

战略家与军事家,没有必然的联系。战略家不一定是军事家,军事家也不一定是战略家。战略和军事虽然关系紧密,但不代表,所有的战略都和军事有关。

民族解放是军事层面的战略,改革开放是政治层面的战略。

真没必要,一定要把战略和军事扯上关系。战略不仅仅和军事有关,还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商业等有关。

战略是全局的,军事是其中一个方面。军事上需要用到战略,政治和其它非军事方面一样要用到战略。


袁卫宇


军事家与战略家有什么区别,下面对这两个进行讲解,不知道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军事家,是指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一般被称为军事家者多为军队最高统帅或高级将领。

军事家包括分为三种:军事战略家、军事战术家、军事理论;而这三种军事家的角色和作用也不相同,世人讨论一个军事才能时,往往是从军事战略和军事战术两个方面来讨论,下面就对军事战略家、战术家、理论家进行简单的解释。

战略家:是指只负责制作军事作战计划而不参与前方军事作战指挥的一类人。而战略家又分局部战略家与大局战略家;局部战略家我们称作其为军事战略家,军事战略家只负责制作一场战役的军事作战计划,从而取得局部的战争胜利;大局战略家就是人们常说的战略家或者谋略家,他们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制作战略目标的,而这个目标执行起来,困难程度大,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战略家代表人物:

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隆中对》战略,让落魄的刘备一跃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

现代人物代表毛主席,毛主席与朱德元帅制定的《论持久战》战略,带领共产党建立新中国,《论持久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篇能与中国千古战略名篇《隆中对》相媲美的战略篇。

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军事战略家代表人物:

三国时期魏国司马懿:司马懿作为后期诸葛亮唯一的对手,虽然在战术表现较差,但是在战略家上表现堪称三国一流,建议曹操联盟孙权,背后偷袭荆州,解除了曹操的燃眉之急,千里灭孟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孟达。

三国时期魏国贾 诩:贾诩在成为张绣的谋士时,曾用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军事战术家:是指在作战前方亲自负责指挥,而不参与制作军事作战计划的一类人;军事战术家一般是指名将、将领,通常人们把军事战术家称作名将,而没有军事战术家这种叫法。而名将又分为武将和儒将。名将之武将:是指能亲自在前方指挥作战且能上阵杀敌的一类将领;名将之儒将:是指亲自在前方作战指挥,但不亲自上阵杀敌的一类文人。

中国历史典型的名将之武将代表:

三国时期蜀国关羽:关羽刘备称帝后,发动樊城之战,紧接着关羽与曹仁之间的较量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三国时期魏国张辽: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凌统、甘宁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中国历史名将之儒将代表人物:

三国时期吴国周瑜: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三国时期吴国陆逊: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上述给大家讲了,军事战略家与军事战术家的概念,下面就来讲他们之间的关系。我国军事头衔分为五种,分别为军事家、战略家、军事战略家、名将、军事理论家;而在一种头衔之中也有高低之分,用世界级、伟大级、杰出级、著名级、普通级,比如世界级军事家,成吉思汗;伟大的军事家,毛主席、秦始皇;杰出的军事家,韩信、白起;著名军事家,孙武、朱元璋;军事家,吴起、陆逊。

中国历史上拥有一部分人比较特殊,他既符合名将角色有符合战略家角色,这类人我们通常称为军事家,但是拥有军事家头衔的人,都是能带兵打仗的一类。所以军事家与名将、战略家属于包含关系,所以在军事头衔中军事等级关系是军事家=战略家>军事战略家=名将。


汐水柔情


1941年2学12日,希特勒把自己的爱将隆美尔派遣到了北非战场上,他让隆美尔去支援被英军打得落花流水的猪队友意大利的军队。临行前,希特勒对隆美尔耳提面命,谆谆教导,这位独裁者说道:“记住,你只有两个装甲师的兵力,我不可能给你再多的兵力和物资装备了;你的作用就是指挥意大利军队稳住北非的局面即可,也就是说,你要在北非战场上拖住英军,以避免我们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牢记,你的对手英军非常强大?”希特勒的意图非常明显,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战略重心在东方,在红色苏维埃的苏联,这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他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有半点分心。而德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必须尽量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所以,他这样交待隆美尔是必要的和正确的!如果仅仅只从战争全局的角度去看,希特勒是有着一定的战略眼光的。

然而,希特勒应该是一个教学水平不怎样的“老师”,而隆美尔就是班里的那个最为调皮捣蛋的“坏学生”。老师希特勒的话刚刚从隆美尔的左耳朵进去,马上就从隆美尔的右耳朵出去了,他把希特勒的话扔到了爪哇国里。隆美尔的心里想,管他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先干了他娘的再说!于是乎,这只狐狸走向了成就他和毁灭他于一体的北非的沙漠。隆美尔到达北非后,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对兵力部署进行了调整,然后开始准备进行卡扎拉会战(地点在利比亚)。隆美尔对自己的所谓的进攻力学非常自信,其实,说白了,他的进攻力学无非就是我们中国兵法里的声东击西之计罢了,即正面是牵制性攻击,是佯攻;而在侧翼进行迂回包抄,是主攻,最后一鼓作气拿下敌军。此次会战,他让意大利军队在正面作佯攻,而自己却绕到了英军的背后,隆美尔出其不意地在英军的背后插了一刀。这一刀又狠又准,一下子就打败了这帮趾高气扬的英国绅士,而隆美尔因此战声名鹊起,如日中天,他被希特勒晋升为陆军元帅!

r

然而,隆美尔越是在北非战场上打得风生水起,希特勒在德国这边越是感到如芒刺在背。这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得已把蒙哥马利派到了北非战场,而且把更多的兵力部署到北非战场,以打击德军的侧翼。所以,希特勒无可奈何地对身边的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儿说道:“看来,隆美尔不是一个战略家,他只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勇士!”在我看来,这句话简直就是骂人呢!直白点说,希特勒指着隆美尔的鼻子骂道:“傻逼,你没看到我在和老毛子干得热火朝天吗?你不知道一个俄国佬就够我整的了吗,还他妈的让我给你增兵,你这不是给我添乱吗?”无可奈何之下,希特勒只得把苏德战场上的一些物资装备抽调过去。没想到,隆美尔竟然为减轻苏德战场上苏联红军的压力起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作用!

由此看来,战略家看的是整个战争的全局,他的立场和观点往往是高屋建瓯,从而对整个战争进程是洞若观火。所以,军事家一定是一个战略家,而如隆美尔,一个街头小混混而已,不足为虑。

中国抗战初期,国军节节败退,日寇张牙舞爪,疯狂进攻。这时,许多中国人看不到希望,他们产生了“亡国论”等等之类的思想。而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基于此种情形,写下了著名的一书。该书一经出版,便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人们的战斗意志。可以说,这本书的作用就是拨云见青天,这就是战略家毛主席的战略眼光!所以,我们说,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

战略家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未出茅庐已三分天下,不得不说其有着高超的战略眼光。然而,其军事指挥就略逊一筹了。


综上,军事家一定是一个战略家,他就是把握着整个战争走向的那个人;或者说,他是改变历史进程的那个人。而战略家不一定就是一个军事家,他有着独到的眼光和思维,看得远,所以走的稳。至于一路上披荆斩棘的活,只能由别人干了!


青梅煮酒LYX


军事家其实也分很多种,但是,毫无疑问战略家就是军事家中最厉害的一种。也就是说军事家不一定是战略家,但是,战略家一定是军事家。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军事家,但是,战略家却很少。

我们最为熟知的韩信、白起等这些将军,他们都是军事家,称不上战略家。当然了只有即是军事家,又是战略家这样的人,才是最厉害的。

我们都比较熟知的毛泽东,他就是军事家,同时也是战略家。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运用的战略上。

战略家都具备一种别人不具备的眼光,他们能根据自己的预判,做出正确的规划,从而取得战役最终的胜利。

这方面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都有很好的具体的表现。

比如说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让队伍深入到广大农村地区去,这就是一个战略方面的问题。

因为只有我们在广大农村,站稳了脚跟,为更多的人民谋取利益,只有争取了大部分人民的支持,我们才能更好的打败敌人。

尽管说当时的敌人,占领着中国的广大城市地区。

但是,要知道城市的人口有限,即使都被他们占领了也没什么。毕竟只要我们的队伍足够大了,我们就能和他们较量一番,并且最终把他们打败。

这就是一个长时间发展,才能达到的一个战略问题。

可以说正是在毛泽东的这个战略布局下,毛泽东带领的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打败了所有的国内外敌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的。

还有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当初三大战役开打之前,毛泽东就断定了,这三场战役将决定着我们的胜负。

所以,这三场战役我们一定要取得胜利,最终,在全体中国人民的支持下,我们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彻底的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

所以说战略家也是军事家,但是,军事家不一定是战略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