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楊修之死帶給我們現代人哪些啟示呢?

Mr王3784


楊修的死,就是啟示我們做人不要那麼鋒芒,該收斂的收斂,該謙虛的謙虛,否則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尤其是遇到哪些明事理的人。就如同楊修遇到了曹操一樣,若是這樣的兩個人相遇,倒黴的肯定是楊修。

楊修之所以會被曹操殺害,說白了就是他太聰明瞭,當然了最主要的是,他參與到了太子之爭中去了。

我們先說楊修的聰明,你說他聰明就聰明吧,關鍵是他的聰明讓曹操感到很後怕,他就如同曹操肚子裡的蛔蟲,曹操想什麼,他就能提前預知到什麼。

你說這樣的人,曹操怎麼可能喜歡呢?

曹操是一個軍事家,是一個政治家,他怎麼可能讓一個知道自己內心活動的人,存活在世上呢?

之所以說楊修聰明,以及曹操對他的聰明感到忌憚,我們說幾件小事情。

曹操和劉備在漢中打仗的時候遇挫,再加上朝中有人,在漢獻帝面前議論曹操,局勢對曹操一點都不利。

曹操說了一句“漢中就如同雞肋,丟之可惜,食之無味。”

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句話,楊修捕捉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他回去就開始打包了,把衣服,日常生活用品,全部打包好,看樣子是馬上就要回家了。

這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說我們正在打仗呢,你打包要回家是什麼意思?

楊修說,你們也趕緊打包吧,馬上這個仗,我們就不用打了,很有可能這兩天我們就可以回去了。

楊修說完這些話沒多久,曹操果然下了退兵的命令。

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楊修這個人是個神人。

這裡我們要知道曹操是個軍人,他做的決定或者是命令,有很多都是軍事機密。你說楊修看透了曹操的心思,還到處宣揚,這樣的楊修曹操怎麼可能會留他。

還有一次,有一個人給曹操送了一盒吃的,當時曹操和楊修等人在商議事情。曹操就把那一盒東西打開了,他想給在座的各位打個啞謎,然後在桌子上寫了一個“合”字,之後曹操就開始吃起來,楊修也跟著曹操吃了起來。

這時候其他人都覺得楊修真的是太不懂規矩了,正要責怪他的時候,楊修說了一句,大家趕緊吃呀,曹公寫的這個“合”字就是“人一口,也就是每人都吃一口的意思。”這時候在場的所有人,對楊修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你看每次曹操打啞謎,楊修是不是都能看穿他的心意。曹操能對楊修看透自己心事感到滿意嗎?

若是楊修事事都能察覺到,洞悉到曹操到一切。豈不是顯得曹操這個領導人很菜鳥,根本就沒有什麼過人的地方。

其實曹操對楊修真的下了殺心,是在他幫助曹植爭奪太子之位的時候。因為楊修很瞭解曹操,曹操有很喜歡有才華的兒子。

曹植文學才華本來就很高,為了讓曹植更得曹操的喜愛,楊修索性根據自己的猜測,寫了很多曹操想考曹植的問題。

當然了楊修全部給押對了,當曹操問曹植的時候,曹植對他問的所有問題,都是對答如流。

曹操瞭解曹植,什麼是他的強項,什麼是他的弱項,曹操還是知道的。

但是,此次對曹植的考察,很顯然他是有所準備的,看曹植的表現,肯定是得到了楊修的幫助,最後,也證實了這件事。

在參與爭奪太子之位的時候,曹植敗了下來,這時候對於曹操來說,楊修也不能留了。所以,他就理所當然的把楊修給殺了。

所以說楊修的死,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該裝傻的時候,就繼續裝傻。不要總是炫耀自己的小聰明,哪些小聰明除了給自己帶來災難之外,什麼都帶不來。


史學達人


曹操殺楊修的時候是在哭的!這證明他是有多麼的不忍。曹操其實挺器重楊修的,曹操把楊修放在自己身邊時間非常久,而楊修也確實有點小聰明。楊修自以為猜測到曹操的想法,可是卻犯了兵家之大忌,他根本不懂得看破不說破這個道理。比如,導致楊修被殺的直接原因,在漢中戰役中,曹操戰敗又缺糧,一直想要撤退,所以才會啃著雞爪喊雞肋。這時候楊修就猜出來曹操的想法了,可是他自以為洋洋得意,還四處宣揚,告訴夏侯惇趕緊收拾行李等等。這就是楊修不會做人的地方了!因為對曹操來說,戰敗本身就是恥辱的事!楊修此舉明顯是帶有嘲笑的意思。打人還不打臉呢!以臣下嘲笑君上,被殺沒處鳴冤!袁紹只是擔心被田豐嘲笑就已經殺了田豐。

其次,楊修這個人絕對是不務正業!楊修這個人聰明,相當聰明!從他輔佐曹植對答曹操提問可以看出這個人實際上是相當有能力的。但是他卻從來沒用在正途上。他一直在揣測曹操的心意卻從來沒去幫曹操解決問題。同樣以漢中戰役為例,假如楊修能夠在猜到曹操心意以後,給曹操出謀劃策一番,那麼絕對會被重用!比如,當時與楊修同僚為主簿的司馬懿就比楊修聰明多了,同樣是曹操的跟班,司馬懿從來不去揣摩曹操,但是他肯定看懂了。司馬懿在襄樊戰役後得到重用的原因就是他看出了曹操對關羽軍團北上的憂慮,然後他就自己籌劃一番,並提案給曹操,最終曹操大喜!這就是司馬懿被稱為大才而楊修只能稱為小聰明的原因。一定要在老闆碰到問題的時候幫著解決問題,而不是站著叉腰說活該。


優己


關於楊修之死,不少文章都將其歸類為三個原因:1.參與曹氏集團內部奪嫡。2.其父楊彪與曹氏集團的利益衝突。3.楊修本人的一些行為導致的。我們姑且不論楊修之死的真實原因,單從引發楊修之死的三件事,即最為人熟知的“闊字門”、“一盒酥”、“雞肋”三件事。這三件事無一不展示了楊修的聰明才智,但是從權謀和職場的角度上來說,這都是小聰明,楊修情商和智商卻是不高的,甚至有些幼稚。尼山布衣認為,楊修之死,至少給現代職場人帶來四點啟示。

一、身在職場,切忌狂妄自負。楊修恃才傲物,狂妄不羈,人際關係差。“闊字門”事件,曹操在門上寫一“活”字,楊修立馬領會是曹操嫌門太闊氣了,曹操表面上認可了這種說法,但內心深處究竟是怎麼想的,不得而知。就我個人理解,也許曹操和楊修的想法是一致的,曹操也許通過這件事,想在下屬中樹立一個勤儉節約的形象,但是又希望個人利益不受影響。在職場,領導個人的利益與單位利益衝突的時候,作為下屬最忌諱妄自揣測領導心理的,此時,最好謹言慎行,不可妄自尊大、擅作主張。

二、身在職場,切忌顯擺逞能、耍小聰明。“一盒酥”事件,充分顯示了楊修的小聰明。領導都有自己的好惡,曹操有意用這件事來測試下屬對自己的瞭解程度,但領導又希望與下屬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讓下屬一眼就把自己看穿了,這樣就有損自己的威信,楊修偏偏不懂得這些,耍小聰明,顯擺自己比別人高明,擅自做主把口酥分給了大家。我個人認為,曹操嘴上不說,但心裡不一定不對他有看法,但這還不足以讓曹操動殺心。

三、身在職場,切忌摻和別人的家務事,尤其是領導的家務事。我認為,真正讓曹操對楊修動殺心的是楊修參與了曹氏集團內部奪嫡之爭,這是曹操不能容忍的,這是關係江山社稷的大事,豈容外人摻和,所以,曹操早就想找個藉口殺掉楊修。這就給了我們一個職場啟示:身在職場,要公私分明,站準位置,切忌參與領導的家務事,幹好分內的工作就可以了。

四、身在職場,切忌不請示彙報、擅作主張。“雞肋”事件,是楊修之死的導火索。其實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的戰局的確是進也不得、退也不得的尷尬局面。退軍的話無疑對曹軍的士氣和曹操的威望是一種打擊。當那天晚上吃了雞肋後,已經堅定了曹操退軍的決心,只是缺一個機會而已。說巧不巧,正好軍士請問當夜口令,曹操靈機一動就說了雞肋。曹操的意思也很明白,雞肋吃之無味棄之可惜,就如同當前的戰局一樣。我想,曹操是希望有人聽到了這個口令後,能夠主動提出撤軍的建議,然後曹操再斥責一番,要求繼續打。最後眾將一同建議撤軍,曹操在做出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這樣撤軍的鍋就不是曹操來背了。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在職場中有些事情領導是不會做決策的,其實就是怕承擔責任,所以就是不置可否,讓下屬自己看著辦。辦的好有功自己少不了,辦錯了就推的一乾二淨。正所謂“取了經功勞是唐僧的,闖了禍是孫悟空的”。如果在職場中遇到這種情況,我告訴你除非你很有把握能夠掌控局面和結果,否則就不要辦。

但是楊修聽了以後,就直接安排下去了。還說這是曹操的意思。這下好了,撤軍的鍋要曹操來背了。直接導致的情況就是,當時說出兵的是曹操,說退兵的也是曹操,沒有把握就別打仗,讓曹操下不來臺。這無疑對曹操的威望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這不是導致楊修之死的關鍵。關鍵是,楊修沒有稟報曹操,等於是亂下軍令,這是要處斬的。就算是符合曹操的意思,但是為了嚴正軍紀,所以楊修必須死。

這就給了我們職場中又一個啟示:工作一定要彙報領導後再決定,不要先於領導決定。一方面是避免做出的決定不合適讓自己背鍋,一方面是避免讓領導誤會在挑戰他的權威。這是一種自保。有些時候,身處於領導的位置,有些話是不好說的。而這個時候作為下屬要學會正說、反說兩種表達形式,從而引導出領導的意思。雖然有點虛偽,但是現實的確如此。明明想要,反而要表現的不想要的樣子。古代帝王登基,都是需要有三辭三讓的,其實心裡估計早就等不及,又必須如此。可惜楊修只是小聰明而已,並不能真正領悟透曹操的心思。

總之,從楊修這三件事中,可以看出不少職場中的曲折。畢竟職場中,是人與人、人與事之間關係的處理,而人與人的關係又以上下級的關係最為重要。如何處理好與上級的關係,特別是與單位主要負責人的關係,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前途命運和職級晉升。


尼山布衣


楊修之死,是三國演義中非常值得玩味的一個故事。

老話講得好,不作就不會死。楊修,乃是中國作死界的祖師爺。

楊修的死,給我們兩點啟示:

第一,不要嘚瑟。嘚瑟,真的跟招人煩。


楊修自恃聰明,在曹操的身邊嘚瑟的不得了。自以為通過這樣的小聰明,能夠引起曹操的重視,抬高自己的身價。豈不知,結果適得其反,一次又一次的加深曹操的反感。楊修卻自鳴得意,把曹操的隱忍當做褒獎,更加狂妄。最終惹怒曹操。

日常生活中,總是有一些人,特別愛表現自己,極為嘚瑟,別人不願意理他,他還覺得自己了不起。其實這樣的人特別招人煩,沒有人會真正喜歡這樣的人。


第二,要知道輕重。

楊修之死,關鍵就是不知道輕重。平常時節,他的小聰明雖然招人煩,但是不會導致嚴重後果,所以曹操一直隱忍。漢中之戰,他又自作聰明,揣摩曹操心意,並且隨意散播。造成軍心浮動、人心惶惶。

這就是不知輕重!不殺他殺誰的?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有前輩就告誡說,幹工作,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平時再玩再鬧都沒事,關鍵時刻一定要知輕重,該頂上去就得頂上去。要不然,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上將噯福斯


楊修生於官菅之家,絕頂聰明之人!書讀得好,過目不忘,才思敏捷,但犯的錯誤幾乎和大多數聰明人一樣,得罪了頂頭上司,而且是掌握生殺大權的上司,在現在可以給你鬱郁一生,可在封建王朝,你不死都難!

一你不能比領導更利害

領導的心思你不要猜,但我們的小楊同志,以自已秘書的便利,熟透了領導的習性,按說因此你合理運用,在士族楊家的支持下,不但不會混死,而且有可能在後來的曰子中,奪個權,上個位什麼的,不是不可能!可小楊表現欲太強,什麼活加門,什麼一人一口,什麼絕妙好辭,引曹公大大不喜!非但如此,還給曹才子備下考試答案,在太子爭奪有關國本問題上,陷了進去,領導焉能不起殺心?

二領導,偽君子?真小人?

軍事鬥爭和一切工作沒兩樣,領導鼓舞士氣,振奮軍心!失利中的曹公,一句雞肋或雞屁服,按小楊秘書的解釋便成了撒兵,不想打了!曹提刀夜行,驚而怒,立斬了事!當斷則斷,實有一流軍事家的素質。只可惜了一代才子,終不明死之為何!

你可以和領導同窗,也可以和領導分贓嫖娼,——只是沒有必要成天嚷嚷,——不說沉思觀之,來日方長,上上之策也!


果凍布丁踏終南



楊修之死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身死因才故,非關欲退兵。楊修子德祖,出身於世代簪纓之家,祖上四世太尉,楊修自幼聰慧好學,有待人熱忱,被舉孝廉,後來曹操因賞識其才華,任命他為主簿。楊修最擅長揣度別人的心思,尤其是他能夠看透曹操心思,深受世人的崇拜。比如曹操修完園林前去視察,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眾人都不知是何意?唯有楊修說門內填一活字乃闊字,丞相是嫌棄門太闊了,眾人都很欽佩楊修。


後來曹操進軍漢中,軍事問晚上的口令是什麼,曹操便以雞肋為口令,楊修令手下收拾東西,準備第二天撤退。眾人都不理解,楊修便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無意於漢中,這是要撤軍的意思。於是全軍上下都在收拾包裹,曹操問外面為何喧譁,部下道:楊主簿聽說今晚口令為雞肋,揣測丞相要退軍,大家都在收拾行裝,準備撤退。曹操大怒道,楊修擅自假傳旨意,亂我軍心,將其退出斬首。就這樣楊修也會覺得自己死的不明不白,楊修之死究竟給我們帶來那些啟示呢?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不能與自己的頂頭上司作對,更不能背道而馳。楊修雖然聰明,但他太過於猖狂,他能看透曹操的心機,但不應該公著於眾,這讓曹操在自己的部下面前很難做人,似乎曹操就是個透明的玻璃,這也讓曹操十分的恐懼。別說是看透了上頭的意思公著於眾,就算是曹操親口說的內容,也要保密,曹營裡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像楊修這樣的人。


曹操身邊很多的有志之士,謀略過人,但從來不會把曹操的想法跟別人說,更不用說是自己悟測出來,未加以證實的內容。比如當時的荀彧、郭嘉等也能猜出曹操的用意,不過從來不會主動向外透露,而荀攸更是聰明,即便自己悟出了曹操的意思,也讓曹操自己說出來,卻從來不肯得罪曹操。司馬懿也曾說過,真正聰明的人應該讓別人看不出來其聰慧,比如曹衝霸氣外露,就英年早逝。因此從楊修的例子中,教會我們不要鋒芒畢露,不要把主上的意思隨便跟別人說。


其次楊修家族就犯了曹操的大忌,這也是楊修被殺的主要原因。其實按照正常邏輯,曹操應該不會因為楊修的言論而殺他,真是讓曹操起殺心的還是其父楊彪的立場。楊修家庭背景雄厚,出身於貴族,而楊家又歷代為太尉,職位遠在曹操之上,楊修是名門望族之後,三國時期是世族政治,能得到大族們的支持很重要。



然而楊彪雖然跟隨曹操,但卻不同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曹操自立為王的時候,楊彪更是跟著荀彧一起反對,可以說在楊彪的眼裡曹操是存在忤逆行為的。曹操也深知,楊彪跟他不是一路人,而作為楊家最有前途的楊修,也就成了曹操的眼中釘。曹操自然想殺楊修以除後患,這就告訴後人,要跟隨一個主人,就要三觀一樣,不然早晚會被除去。


最後楊修參與奪嫡之爭。這也是楊修被殺的主要原因,司馬懿也曾輔佐曹丕,但畢竟是暗地裡指揮,而楊修就不一樣了,曾多次幫助曹植答題,並且依據曹操的言行,揣測其所出題目。曹操每次測試,曹植寫的又快又好,而其中很多觀點都不是他自己的,曹操又豈能不知,而且楊修曾教育曹植,為了王位要不擇手段,一也讓曹操對他十分反感。曹操殺楊修也是因其誤導曹植,參與奪嫡之爭。楊修自以為很聰明,卻不知自己早已埋下禍根。因此楊修事蹟也說明,不要參與別人的家族之爭,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旁人還是不要插手的好。

你是如何看待楊修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紅樓夢》上有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多麼好的道理,但有些人卻認識不到,自以為讀了兩本書,就是學問,自以為寫了一首好文章便是成功,殊不知這世界上最大的學問是世事洞明,最大的文章是人情練達。

楊修之死,就死在了這兩件事沒有做好:

他自恃有才,完全置領導尊嚴於不顧。

人家送給曹操一盒酥,你自作聰明,說什麼一人一口酥,你賣弄了聰明,酥是大家吃的,在領導心裡的討厭是你自己種下的。

第二表現的比領導聰明。

曹操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就你能看出來這是太闊了的意思?你以為別人看不出來,別人看出來,只是不說而已。還有曹操夢中殺人,領導殺就殺了,你又不能阻止,你跑出來指著那個被殺的衛士說什麼“丞相沒在夢裡,你在夢裡而已”,瞎說什麼大實話?

你讓領導怎麼想?

第三隨便揣摩領導的心思。

曹操以雞肋為號令,你就在哪兒說什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你話多,這是行軍打仗,不是你賣弄聰明的時候,影響了軍心,這個責任你能負擔得了嗎?瞎揣摩領導心思,你還亂講話。

你不死誰死?

其實三國這個時代有許多聰明人,諸葛亮、魯肅、周瑜、荀彧、郭嘉,大家智商差不錯,為什麼有的人走得遠,有的人早早就倒下了。

除了天命(例如周瑜郭嘉命太短)信仰(荀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誰人情練達,看是洞明世事,諸葛亮讓劉備三顧茅廬(至於有沒有三顧茅廬,這個事是有爭議的),看似高傲,但一出山在劉備面前嚴守臣子本分(一個鮮明對比,楊修在子嗣問題上站隊曹植,劉備問諸葛亮該立劉封還是劉禪,劉備就說你這是的家事,把鍋甩給了關羽),他從來不賣弄聰明,一生謹慎,所以他的位置做得最高,歷史上名聲最好。


錦翼


我個人覺得,至少給我們帶來三點啟示:

第一,不要妄自揣測老闆的心思。作為員工,即使再聰明,也還是員工。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千萬不能得瑟,在老闆面前耍小聰明,無異於找削。

第二,少說話、少表態。即使在某件事上,你明白了老闆的意圖,也得揣著明白裝糊塗。爛到肚子裡,也不能說出來。這是職場規矩,也是社會遊戲規則。假如不遵守,無異於找死。

第三,儘量不站隊。不論單位大小,老闆圈裡不止一個人。作為員工,千萬不能輕易站隊。因為,得到某個領導的賞識和重用,表面上是好事。其實,暗藏著危機。因為,站錯隊,紅極一時,卻自毀前程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楊修之死,表面原因是因為解讀了“雞肋”。其實,是因為參與黨爭站錯了隊。



皛川


楊修,字德祖,出身名門,而且更是比自己的父親楊彪多了幾分自信和能力,這也是他被曹操重用的原因之一。但楊修的缺點就是有些自負,而且喜歡出風頭,沒事就顯擺下自己的聰明才智,所以一般人並不是很喜歡楊修的這種性格。在曹魏時代,楊修和司馬懿成了對立面,實際上在當時楊修職位要高於司馬懿,兩人的交集並不是很多。

楊修的死一直伴隨著很多爭議,曹操到底是嫉妒楊修的才華、還是因為楊修太聰明、或者說楊修做了跨界的事情,才導致最後招來殺身之禍呢?可能這些原因都有,實際上楊修在當時還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年輕人,而且非常受到曹操的重用。

楊修自幼出名,不僅為人好學而且做事頗有大將之風,小小年紀的楊修就展現出了成熟的一面。楊修早年在曹操身邊擔任主簿,相當於曹操身邊的秘書,幫他處理內外之事,也算是曹操當時的得力助手之一。在三國志中記載,當時曹操都覺得自己的才華不如楊修,不過很難想象這會是曹操說出來的話。楊修非常清楚在曹操身邊做事需要掌握哪些技巧,曹操是一位愛才之人,如果你是真材實料的話曹操起碼絕不會虧待你,所以只需要把自己手上的事做好就行。

後來楊修結識了曹植,還幫助他多次通過曹操為立嗣設置的考驗。在軍師聯盟當中,似乎楊修表現出來的氣勢要比曹植更加強勢,實際上根本就不是如此。曹植在通過了曹操設置的重重考驗後,也變得心高氣傲起來,楊修本來還想疏遠曹植,但是卻不敢這樣做,如果曹植在曹操身邊說他幾句壞話,那楊修就地位不保了。但是等曹操得知楊修幫助曹植通過考驗的事情後,也感到十分氣憤,至此楊修就被夾在了中間,誰都得罪不起。

到後來曹操殺楊修是楊修自己不斷積累出來的,只是楊修沒能及時察覺出來。而且曹操和楊修的父親楊彪在一些執政理念上也不和,這也加重了曹操對楊修的看法。最後曹操還是決定要除掉楊修,所以就以擾亂軍心為理由殺了他,實際上曹操只要下決心要殺某人,一般隨便給他安個殺頭的罪名就行。在軍師聯盟裡面,楊修被殺是因為說了一句“雞肋\\",因為他洞穿了曹操的心思,讓曹操感到不安所以被殺,不過在正史當中並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實際上楊修的死因還是比較複雜的。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楊修參與了奪嫡之爭

二、曹操和楊修楊彪父子執政理念有衝突

三、楊修太聰明讓曹操感到不安

四、楊修是袁術的外甥,袁術是曹操的死對頭。

五、楊修是堅定的儒家保守派

六、是曹植想除掉楊修

不過其中有些原因是可以被推翻的。曹操身邊的有才之仕非常多,荀彧、郭嘉等人都比楊修聰明,而且他們在軍事上對曹操的威脅可能更大,曹操沒理由因為擔心楊修的才智所以殺他。而且曹操有很多手下,他們的親戚都是曹操的敵人,曹操也沒殺他們,當時袁術曹操根本就不足為據,所以因為楊修是袁術的外甥而殺他,感覺也有些站不住腳。你有什麼更好的見解可以留言。


弘宗起名


有一句話叫做: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句話用在楊修身上是最合適不過了。對於楊修之死,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語文課本中都出現過,對於當時的懵懂少年來講可能還不太理解其中的涵義,後來參加了工作懂得了人情世故,才明白楊修是自己把自己送進了棺材裡。

楊修,字德祖,陝西華陰人,東漢末年太尉楊彪之子,母親袁氏也是出身名門,和袁術是有親戚的也在三公之列。對於當時來講他的出身是很好的,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科班出身,幾乎是含著金湯匙來到了烽火紛爭的三國亂世。楊修才華出眾、博學多識、非常的聰明,被推舉為孝廉,後來就做了丞相府的主簿。當時的丞相是單獨開府治事的,一個單獨的辦公機構,從職人員依然隸屬於國家,楊修這個人不注意收斂,經常揣測曹操的心思,曹操就非常的討厭他,楊修不但不以為然還教唆曹植在考試中作弊,曹操知道以後非常的生氣,當時就已經有了想要殺楊修的想法,最後在漢中因為楊修在軍中散佈謠言將其處斬,楊修時年三十四歲。

楊修是個很有才華的人,雖然他不在建安七子之列,談不上大文學家但是他有很好的文采,著有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凡十五篇,《答臨淄候箋》、《節遊賦》、《神女賦》、《孔雀賦》等。 曹操愛才這個特點大家都知道,曹操也非常的欣賞文學作品,當時對於陳琳的征討檄文是讚賞有加,雖然陳琳在檄文中沒少罵曹操,但是曹操並不在意,更沒有加害陳琳。

同樣是博學多才的楊修,卻因為自己的多才而召來了殺身之禍,給我們現代人也帶來了很多的啟示,下邊筆者就做扼要分析,奉獻給大家。

第一、在領導面前顯示自己的小聰明,沒有多大的意義,反而會召來厭惡。

楊修做了三件事,讓曹操開始討厭楊修。第一個是門中有活為闊,猜透了曹操的心思讓曹操開始對楊修有意見;第二個是“一合酥”事件,楊修直接把曹操對自己的討厭升級成了厭惡;第三個是曹操夢中殺人事件,楊修直接把曹操的意思都抖落出去了,曹操知道後就更加厭惡楊修了。在職場呆過的話,所有的領導都不喜歡自己的員工和部下隨意的揣測自己的心思,如果這樣的習慣形成了,管理就會出現很大的危機。假如你是一個老闆,身邊有個人能揣摩透自己心思的部下,你可以想象一下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也許有人會說有了這樣的員工可以為領導減輕很多壓力,其實不是這樣的。作為一個真正的管理者,更在乎的是人品,而並非才能,在職場當中少說話多辦事,多辦實事才是最正確的。

第二、永遠不要參與領導或者是老闆的家務事,更不要對領導的家人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楊修和曹植交好,曹操又想立曹植為世子,也就是我們理解的太子,曹丕知道以後就用車帶著吳質進府商量,被楊修知道後就告訴了曹操,曹操命人嚴查曹丕府,吳質就連著往曹丕府送了幾車布匹。楊修告的狀就不成立了,曹操認為楊修對曹丕又意見,曹操就基本上受不了楊秀了。最要命的是楊修在曹操考試曹丕和曹植的時候,給曹植考試答案,面對問題的曹植對答如流讓曹操很是懷疑,曹操知道真相之後就怒不可遏,就有了想殺掉楊修的想法。

參與領導的家務事,永遠都是一個死穴,曹丕無論是好是壞,那都是曹操的兒子,輪不到楊修這個外人指手畫腳吧,幫助曹植考試作弊,筆者的看法是非常的可惡,是對國家的極度不負責任。曹操考試就是想知道兩人的真正能力,選擇儲君是為了國家能夠繼續安定的持續下去,而楊修此舉幾乎可以算是奸佞之行,一個國家的皇帝是有能力的人擔任的,而不是按照個人的喜惡。如果曹操真的把國家交給了曹植,曹植能像曹丕一樣能把魏國領導好嗎?相比之下可以看看諸葛亮,劉備在立儲君的時候問過諸葛亮,諸葛亮就說這是主公的家務事,可以問關羽和張飛,很巧妙的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楊修不但不躲避,還頂著逆風向前衝,曹操不過是提前殺了他,如果曹丕繼位以後,就算不殺楊修也要給楊修穿小鞋。

第三、捕風捉影、妄自猜測,不利於團隊的團結發展的話,永遠不要說,否則很危險

楊修被曹操處死,是在曹操和劉備奪漢中的時候,戰局進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當時的狀況是曹操領兵在斜谷口駐紮,想要進兵奪取漢中有馬超在據守,想要退兵又怕被蜀軍恥笑,曹操非常的糾結。正在這個時候廚子送來雞湯,他看到湯中有雞肋就唸叨不停,隨後就把晚上軍中的暗號口令改成了雞肋。楊修知道口令以後就以為曹操過不了多久就要退兵,不但自己收拾行裝還教唆夏侯惇一起收拾行裝,最後發展成了整個軍營都在收拾行裝,曹操得知情況之後怒不可遏,因為楊修這樣做的結果是整個軍隊的軍心都動搖了。古代軍旅作戰非常講究士氣,士兵們都想著回家哪裡還有心思打仗呢?所以曹操就馬上將楊修處斬,楊修的墓就在現在的陝西省漢中市的勉縣,在華陰也有楊修墓,華陰的楊修墓估計是個衣冠冢,勉縣的楊修墓比較符合史實。

楊修做了自己的掘墓人,他沒有什麼政敵,因此也怪不得任何人。一個團隊靠的是團結一心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我認為曹操當時只是猶豫不決,但是根本沒有退兵的意思,楊修這樣一說,大家本來是卯足了勁,他這一說都洩氣了。如果一個企業裡有這樣一個人,整天發些小道消息,自認為對領導的決定了如指掌,自己沒有什麼突出的貢獻還慫恿別人和自己一起打退堂鼓,領導肯定要先收拾這樣的人才能穩定人心。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楊修之死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做人的道理,不要顯擺自己的聰明,因為大家都不傻;別人的家事最好別參和,七嘴八舌說別人家裡事的人都沒有什麼好聲譽;在集體生活當中,要相信領導服從管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論,不正之處歡迎評論斧正,都看到這裡了就順手點個贊,關注一下唄,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