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里的相互保每月扣1.44元那么多人都扣了,相互保的钱都去哪了?

努力飞的人


现在的社会上太多太多的保险,种类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老年人的养老保险,还有我们平常的意外伤害保险等等。现在的人为了给自己一个保障多多少少都入保险,不希望真的能用到,但是有些事情有保险真的是方便了很多。在最近支付宝推出了一个相互保的商业保险,这个保险很有意思,它和意外伤害险有些相似,但是又很大的区别。

在常见的意外伤害险里面,一般都是对投保人的单向保护,只有被保人享有应有的保险效益。这个支付宝的相互保之所以叫做“相互保”是因为所有入这个保险的人都会享有同样的权利,一个人生病住院,最后用这个保险进行报销的时候,这个报销的钱由所有参与此保险的人每个人的参保费平均进行扣除。

现在的支付宝相互保里面平均起来每个月扣除1.44元,只要有人是用这个保险就会有扣除,随着人越来越多的使用,会使得扣除的金额也就会越来越大。这些钱的去向自然就是那些需要报销的人那里去了。这个相互保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在自己需要时,同样会有人来为你提供帮助,人与人之间也就成了相互关系。参与相互保的人很多人认为在享受着低门槛的准入标准的同时,不能够捂紧钱包拒绝互助。相互保也是更好的将整个报销平摊过程更加透明化,可以让参与人员更加直观的了解自己的参保费去哪里了,用去做了什么。

这种保险很容易出现骗保行为,一些思想不正的人会将其作为套钱的工具,骗取参保人的参保费。对于这种情况也很难去做认定,也是有一定的疏漏的。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感谢您的阅读!

在今年早些时候,相互宝每月扣除的费用也就0.05元、0.07元,这样的几分钱;可是到今年7、8月的时候,扣除费用都达到了1.44元。虽然钱不多,可是却是令我们感觉到疑惑,怎么钱越扣越多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仔细观察,到底是为什么这样收费,我们找到了相互宝的页面。

2019年8月2期,我帮助了615人,所以我分摊了2.88元,每人的分摊1.44元。

2019年3月我帮助了3人,所以每一期分摊只有几分钱。

其实,我们当时加入相互宝,就是为了给自己或家人的一份大病保障服务,而且它最高 30万互助金保障,而且一人生病众人分摊,这对于我们是有保障的。

而它会根据我们设置的付款方式,从信用卡快捷、余额、储蓄卡快捷、余额宝、花呗进行扣款,它的钱分摊到需要的人的手里。

我们可以看到每期的公示:

在公示里,详细的提到了分摊总额,包括了互助金+管理费—上期结余。基本上它的公示还是比较公正详细的,通过这里,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钱的去向。


LeoGo科技


相互保是蚂蚁金服在2018年10月上线的一款互助型健康保险服务,由于操作上的一些违规,所以在2018年年底重新上架后,更名为相互宝。无需缴费就能够加入,享受30万的大病医疗保险,而自己付出的只是在他人患病需要赔付时,由所有的人来均摊这部分费用。

公式如下:参加者应分摊的金额=本期支付保障金(出险人数*保障金)+对应管理费(保障金*10%)/分摊中人数 *份数。

现在,相互宝已经有8500多万人加入,按照这个数量,如果一个月平摊1.44元,就是说每月在相互宝中赔付出去的金额大约为1.22亿元。如果按照30万每人来计算,每个月大约有400多人理赔。

这其实就是相互宝中钱的去向了。当然,上面的结果我是计算出来的,实际的结果,在互助宝的主页中都有公式。

参与互助理赔的人,支付宝的这个互助产品对于每个人都是透明的。每期,支付宝都会将得到帮助的人的数量和信息公示出来,保证每个参与者的权益。和传统的保险相比,这类的互助保险投入更少,资金更加的透明,对于患病的人来说,30万可能就是一辈子。但是对于几千万人来说,要凑三十万真的就是少抽一支烟,少喝一杯水的事情。

因此,这样的产品其实既能够让支付宝获得收益,也能够帮助非常多需要帮助的人。

其实这样的产品,在以前就有很多的保险公司有类似的产品了,但这样的产品不同于传统的保险产品。

首先是没有先例,所以风控不好做;

其次,参保的人数不够时,有一个人生病,每个参保人承担的金额又有上限,对于保险公司其实是亏本的;

最后就是,保险公司的利润比较少,耗费人力去推广不划算。所以很少有保险公司愿意推类似的产品。

不过支付宝不同,支付宝算是发挥了自己的大流量优势,将自己的产品用户拉到了这个产品中,对于很多保险公司的门槛,反而对于支付宝不是太大的问题了。而且支付宝是先行赔付,再向用户收取平摊的费用,非常的人性,因此可以一下子做起来。

产品挺好的,花钱也不多,一年几十块钱就可以买一个放心,还是比较值得。


会技术的葛大爷


今天我很荣幸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加入相互宝一年了,一共帮助了11441人,共计分摊了23元,而整个相互宝从创立至今一共募集资金21.83亿元,现在已经有超过一亿人参加了这个大病互助计划。

最近一期(2019年12月第一期)公示:分摊人数9671.28万,待帮助人数为1931人,人均分摊预计为3.06元,马上就是扣款时间了,我再一次用3元钱帮助了近两万人,我很高兴,做了一个公益活动。

而今天题主所问的相互宝每月口1.44元,估计还是数月以前的事吧,现在基本都是3元每月了,像这一期每个人分摊3.06元,一共下来就是5908.86万元,这个数字看起来很普通但是换成真正的人民币就是一大堆,那么这些钱都去了哪里呢,下面为大家揭开谜团。



首先是分摊金额,按照相互宝的规则,单个案列最高分摊不超过0.1元,同样的以最近这期为例,3.06元/1931人,分摊到每位待帮助人身上就是0.0016元的样子,远没有达到最高0.1元的标准,如果按照这个0.1元的标准来计算,这一期需要分摊193.1元,那这个分摊金额就非常巨大了,一个月两次分摊就是差不多400元。

当然分摊金额要达到0.1元也是异常困难的,因为每一期参与分摊的人员远大于待帮助人数,平均下来分摊金额只有几块钱而已,如果真的到了0.1元这个标准,估计很多人都会选择退出购买其它重疾保险。

人均分摊计算,互助金+管理费-结余然后除以分摊人数得出每人该分摊多少钱。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词汇-管理费,分摊的费用除了给生病的人帮助以外还有一份是管理费,因为相互宝参与人数众多,每一位患病成员都需要提交资料申请,然后由专业的审核人员来审核这些资料,巨大的工作量会产生各种费用,而这些费用就成为了管理费,也是分摊金额中的一份。

因此这个问题到这里就非常清晰明了,相互宝中的钱花在了两个地方,一个是互助金支出、一个是管理费支出,如果上一期还有结余会顺延至下一期冲抵分摊金,因此大家可以放心使用相互宝。


黑暗科技世界


我日都三块多了,8000万多人分摊帮助1700多人,这里面会不会有猫腻



小样儿啊


相互宝的钱去哪儿了,支付宝都写的很清楚了,你们这些参加相互宝的人难道都不看协议条款的吗?难道都是闭着眼睛就参加的吗?难道都没有独立思维能力,人家说好就跟着进去了?

对于相互保的钱去了哪里,其实人家都明明白白给你贴出来了,就去了两个地方!在加入相互宝进行签约时,其中有一项计划条款(全称叫重症疾病互助计划条款),这里对互助的金额去了哪里已经写的非常清楚了。

这份协议的3.6节部分是关于分摊方式的内容,说白了就是互助资金的具体去向,协议里列出了分摊金额的详细计算公式:每期分摊金额=(互助金+管理费-结余)/分摊成员数。

1、支付宝的管理费: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这里面有一项管理费,这部分费用其实就是支付宝自身收取的费用,这部分费用的比例为每期互助金的8%。比如当期互助金总额为100万,那么支付宝将要拿走8万的金额。

2、互助金:这个就是患病用户申请互助的总金额,当然不是单一用户,而是当期所有用户申请互助金额的总和。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每月扣的1.44元资金中,其中有8%是进了支付宝的口袋,也就是0.11元的金额,当然因为有结余,实际可能会少于这个金额。

相互宝的模式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大家出钱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支付宝作为一个中间平台赚取对应的费用。当然,由于这其中涉及到利益分配,加上外部监管不给力,很难保证支付宝不会为了赚取更多的管理费,在互助金发放上放松审核做出放水行为。

随着参加人数的不断增多,需要互助的人群也将逐步扩大(包括不少人是恶意参与进来),以及相互宝目前一些不完善的机制,个人觉得未来相互宝平摊的费用还将持续上升,1.44元这个还只是开始!



Lscssh科技官


嗯,不邀自来!有人说,保险这东西摸不着看不见,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不然,现在大多中国人对于买保险的意识还是有待提高。何为买保险?其实就是买你健康的未来,不出事,那么每年也就支付一定的金额,如果一出事,那么就会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


相互保扣钱为何越来越高?

本人也是在第一时间就加入了支付宝上面的相互保,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现在相互保每月的扣款金额是越来越高了,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和传统保险相比,加入门槛非常低。人数多,那么理赔的保单也随之增长,那么这部分费用自然也就落到了我们用户身上!

或许大家对1元钱没有太大的概念,但如果这个按涨幅来算的话,那就有点吓人了,看下这组数据。

6月第一期、第二期人均分摊0.33、0.51元,可以看到,和之前的分摊钱数相比,涨幅数百倍。

相互保的钱都流向了哪里?

根据支付宝的公示,相互保模式很简单,就是互助金和管理费。但由于外部监管力度弱,很难保证支付宝不会为了赚取更多的管理费,在互助金发放上放松审核做出放水行为。

但总体来说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很有利的,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更多的闲钱去买商业保险。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为何有人要退出“相互保”?

正所谓,人各有志,不勉强求!一开始相互保每月扣费确实少,但是今年开始收费却一个月比一个月高。这是为何呢?难不成是参保人数多了,患癌症的人也多了?对于这个问题,不少网友们是提出了质疑。由于涉及的金额太小,不少用户也没有太在意这个事,更别说去看相互保的公示了,所以,索性就退出了!


春公子


没人查这些钱都白搭了,看来是得退出了,今天扣了二十几块了




夜色九秋


之前只要几毛钱,现在一块多,原因是之前审核很严通过少,后来有了陪审团,我是陪审团之一,之后就多了,很多都是带病加入的,审核时带了感情因素,所以平分起来就多了一点,但是这些钱真的落到了患者手中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总比捐什么十字会好吧,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天你帮了别人,明天别人也会帮助你,不要为这一块钱斤斤计较,出去多捡个瓶子都赚回来了。


东南孤影


很多朋友反映,刚加入的时候一个人分摊就几分钱,最近分摊的金额每个人都一块多了。而且要求理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虽然相互宝承诺了,2019年人均分摊最高不会超过188元。\r

可数据飙升如此之快,依然让人心惊。紧接着,伴随着暴涨的理赔数据,什么“带病投保”“骗保”之类的传闻也不绝入耳。更甚至有传闻说“可以移植癌细胞让人患上甲状腺癌来骗取保险金”,虽说此事很快被官方辟谣,但终归让人对相互宝的不甚放心。\r

相互宝的条款也白纸黑字明确了:「本计划不是保险,我们不承诺您能够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r

尽管背靠大树,相互宝的本质依旧只是一个互助计划,跟保险有本质的区别。\r

首先,监管不同。\r

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大大小小的保险公司,不管出不出名,都要受到银保监会的统一监管。从公司成立资质,产品定制乃至销售理赔,方方面面都在监管之下。即使出现理赔纠纷,也有法可循。等于说只要你在保险公司投了保,不管它经营的效果怎么样,你的保单都是有效的。\r

但是互助计划不一样,这些互助小组基本上都是民间组织的,主体是一些网络科技公司,对股东和资金等都是没有具体太多要求的。并没有强制性的监管机构来为他们做一个约束。短短两年里,就有数十家互助平台倒闭,当然你的钱也拿不回来。\r

银保监会曾经多次强调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相互宝没有改名还叫相互保之前,京东也推出过类似的产品,但是没有多久双双被约谈,谈话过后,京东的相互保险下架了,马云的相互保就变成了相互宝,只是改变了一个字,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就大不一样了。\r

相互保之所以从保险的保变成了宝贝的宝,是因为给它做牌照支持的信美人寿在银保监会的监管下退出了。相互保失去了这个牌照,就从相互保险变成了单纯的互助计划。\r

其次,互助计划你可能会拿不到当初承诺的那个赔偿金。\r

什么意思?就是,当初承诺的一出事就给50万的说法,其实仅仅是一个承诺。从目前相互宝的赔付金额越来越多,我们就预见到相互宝的未来其实很困难。\r

生病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参与的人交的钱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就会有人退出,要筹集的这个资金就没有办法完成。生病的人拿不到要救命的钱,没生病的人交的钱就相当于捐了。\r

即使相互宝有支付宝做兜底,但不要忘了支付宝是一家要盈利的公司,如果长期亏损,很难保证不会放弃这方面的业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