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迎春來盼疫去,迎來希望的3月,也正是吃竹筍的好時節。

此時大地回春,從土裡冒出來的竹筍,不做任何調味,吃的就是自然原始鮮味,正所謂:“筍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廚爨剝春筠。”

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在湖北羅田郊區的山野裡,房前屋後都是成片的竹林,毛竹是這裡最常見的竹子。

它在當地極為普遍,是當地篾匠製作篾器的主要材料。除此之外,竹筍則是另一種美味。

每年三四月份,是吃春筍的最佳季節。當地人拿上竹筐、砍刀和一種頭部略長的鋤頭就進到竹林裡。

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清晨,草地上和竹葉上落滿露珠,進去是要溼了衣服和鞋子的,他們一般選擇日出後待露水漸漸散去再進入竹林。

有些已經長到有一米多高的竹筍多半老了,不好吃。那些剛剛冒出地面的竹筍是最佳的,用手去掐竹筍表皮,可以掐得出水來,肉質新鮮,竹筍也有一定分量。

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帶著我們前來的姚師傅,一直生活在附近村子裡,吃了大半輩子的竹筍,孩童時期就會在母親準備做飯前去屋後的竹林裡挖竹筍。

母親交代他在竹筍集中的地方選剛露頭的竹筍來挖。選竹筍集中的區域意味著可以讓那些竹子稀疏的地方生長的竹筍留著長大成材。剛出頭的竹筍則是肉質最為鮮嫩的。

他告訴我們筍有三發,第一發為土淺埋者儲備不夠,第三發已成末勢,兩者鮮美皆不足。唯第二發埋土深養分足肉質脆嫩水分飽滿味甘甜。筍出土便開始飆青變苦向竹發展,所以要取深埋土只露尖尖角者。

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從春天吃到冬天的美味

我們和姚師傅一起進入竹林,瞬間就聞到一股竹子的清香。他找到一個剛剛冒出頭約10公分的竹筍,用鋤頭扒開周邊的草皮,然後從外向裡把竹筍連根挖起,扔到竹林外。

剛剛挖出來的竹筍砍去根部,姚師傅熟練地拿起砍刀從竹筍的中間劃開,然後用手把竹筍的外皮一層層剝開,內裡鮮嫩白淨的筍肉就裸露出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帶著一種老機械工人的厲害勁。

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剝開的竹筍拿到鼻子邊,是一股帶著泥土氣息的清爽味道。一般剝好的竹筍都有一斤多,當地人拿回家一餐是吃不完的,用水泡著,每兩天換一次水,也能夠存儲很長時間。

當地人發現了一種更長久更利於竹筍存儲的辦法。春季新鮮的竹筍一籮筐一籮筐地運回家。直接整棵下鍋煮約20分鐘,這時竹筍已經基本熟了,顏色也由白色變成略微泛黃。

煮好的竹筍切成條狀晾乾,放入冰箱就可以存儲到冬天來食用。

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新鮮的竹筍爽脆清甜,經過大火煮熟、晾曬存儲到冬天的竹筍則是另一種獨特的味道。沒了竹筍的脆爽,卻帶著韌勁。

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鮮筍含水量高,毛竹春筍含水量為90%,冬筍為85%,直接食用春筍是最水嫩爽口的。

竹筍可做湯,也可燒菜,能做出許多美味佳餚,像竹筍鯽魚湯,竹筍燒豬肉,竹筍煮白粥都是這裡家家戶戶餐桌上的美味。

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竹筍不能生吃,單獨烹調時有苦澀味,味道不好,但將竹筍與肉同炒則味道特別鮮美。

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待到冬天,當地人把筍乾和肉一起燒製,略帶苦澀味的筍子吸收肉汁的香滑整個變得口感醇厚濃郁,小孩子都要圍過來,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

條件不好的家庭,用竹筍煮酸菜也是一道色彩和味道都極其濃郁的美味。

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一道酸菜甜竹筍湯,味鮮開胃。從泡菜壇中取出陳年老酸菜,色澤金黃,莖脆,葉已成半透明狀。

筍去殼取出白嫩的筍肉切成片,酸菜切細放油炒一下既加水煮,水開再放入筍片稍煮,放適量鹽即可。不用多餘的調料,原味鮮美,讓人垂涎,這就是兒時餐桌上最美味的記憶。

把最嫩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嚐鮮無不道春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