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不点状元

李启东(公元1503年—1552年),字元叔,又字伯宿,今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鹿城镇人,祖籍江西庐陵。其曾祖李思存由黄州府[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黄州路为黄州府,属湖广布政使司。治所在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北黄州、武穴、麻城三市及黄陂、红安、大悟、罗田、新洲、浠水、蕲春、黄梅等县地。清属湖北省,清雍正七年(1729年)属县黄陂划归汉阳府,辖境缩小。民国元年(1912年)废]通判移任楚雄,遂定居于楚雄。李启东天资颖异、强记忆、博览百家,小入邑庠,学使郑良贵称为奇才。后考入楚雄“龙岗书院”(在今楚雄市),楚雄知府祝宏舒阅其卷,称之为“屠龙手”,明嘉靖十五年(1531年)年乡试,考取第三名,明嘉靖十六年(1532)年赴京会试考中,参加廷试,其策论“鸿博通达”,考取二甲一名,称传胪,授兵部选司主事。明嘉靖二十年(1536年)春,朝廷大兴土木,建造慈庆、慈宁二宫,兵部荐其为督工。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年春,补职车驾主事,督太仆马政,寻升员外提督宿卫。次年十月,晋升南京礼部主客司郎中,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年八月十四日病卒。给事中万岑南为其料理后事,检点行囊,积蓄官俸十金,清白之操至死不渝。

李启东被认为是云南历史上“失落的状元”。据文献记载,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参加会试的云南举子有30多人,殿试中原拟云南楚雄人李启东为第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新科状元,边疆莘莘学子齐集云南会馆相庆,透露出科举时代的惊喜。而这个嘉靖皇帝是个宠幸道士的人,由于听信了道士的挑拨,胡说如今天下大旱,皇上要点状元应该找个能下雨的,正好此时有一位叫“秦鸣雷”的进士,也不管“雷声大,雨点小”的俗话,立刻更改状元为秦鸣雷了,并以云南边远,不宜点状元为由,将李启东下降为二甲第一名。

据倪蜕《滇云历年传》记载,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云南乡试有34人中举。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举者赴京参加会试,有6人考中进士。在随后的殿试中,李启东考中“一甲一名”,理当点为状元,但当殿试成绩名录进呈御览时,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却认为“云南边方,抑置二甲一”。这一抑置,使得明朝云南一直没有产生过状元。

延伸阅读:云南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光绪帝下诏停考,经历了1300年,共考中11万名进士。云南自古以来山高水险,交通阻塞,经济落后,使它和内地的联系受到很大的限制,各方面发展也比较迟缓滞后于内地发达地区,加上历代统治者对云南的歧视,贬之为蛮夷之地,斥之为不开化之群,所以云南科举制度,直到元朝才开始实行。

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云南开始科举考试,共考中6名进士,王楫是云南籍第一个考中进士昆明人,昆明籍进士5人,大理籍进士1人。明朝云南籍共考中264名文进士(包括在云南的外省籍人士的后代)。清朝云南籍共考中698名文进士(包括在云南的外省籍人士的后代)。元明清三代云南共考中文进士968名。

唐朝天顺圣皇后长安二年(702年),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开始实行武举制度,从此武举开考。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光绪帝下诏停考,经历1199年。明朝嘉靖二年(1523年),云南大理(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人,杨洲鹤考中武进士(见记载,是云南唯一考中武进士的人)。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末科考中文进士8名。其中:莫以增,云南呈贡县籍(今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二甲22名。吴琨,云南昆明县籍(今云南省昆明市盘龙、五华、西山、官渡四区),二甲71名。陈度,云南广西州籍[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府为直隶州,至清末,广西直隶州辖师宗(今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弥勒(今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丘北(今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3县]二甲76名。舒嘉猷,云南鹤庆州籍(今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三甲10名。闵道,云南蒙自县籍(今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三甲69名。李熙仁,云南昆明县籍(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西山两区),三甲93名。张肇基,云南宝宁县籍(今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三甲128名。许树声,云南昆明县籍(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西山两区),三甲129名。

云南历史上的第一位文“状元”,产生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叫李启东,云南楚雄(今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人。据倪蜕《滇云历年传》记载,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云南乡试有34人中举。次年,中举者赴京参加会试,有6人考中进士。在随后的殿试中,李启东考中“一甲一名”,理当点为状元,但当殿试成绩名录进呈御览时,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却认为“云南边方,抑置二甲一”。这一抑置,使得明朝云南一直没有产生过状元。

云南历史上的第二位“状元”,产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叫骆成骧,原籍云南会泽(今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城郊锁水阁,后随继父移居今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人。骆成骧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会试得中,旋参加殿试,被光绪皇帝载湉“钦定第一”为状元。然而这位原籍云南会泽的骆成骧,却算到了四川资州(今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籍的头上。因骆成骧虽原籍云南会泽,本姓李,因家贫,在骆成骧七岁时,碰上四川资州人骆腾焕夫妇来会泽经商,骆成骧的父亲便将骆成骧过继给骆腾焕,改名骆成骧,随后即随骆腾焕到四川,先后在资州、成都求学,于是后来便成了四川资州籍的状元了。然而这位名副其实的状元,原籍确是云南会泽。

云南历史上的第三位“状元”,产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叫袁嘉谷,云南石屏(今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人。清末,清政府迫于形势,改革科举考试制度,设置经济特科考试。这里所谓“经济”,乃“经国济民”、“经世致用”之意。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夏,袁嘉谷被推荐赴京考试,全国应试者306人。袁嘉谷在殿试中,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于河南开封应经济特科考试,应试者127人,结果袁嘉谷名列榜首,此次金榜题名者27人,其中一等9人,二等18人。云南题名金榜者2人,另一人是肖应椿,取二等第7名。袁嘉谷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人们称为“经济特元”,虽不叫状元,其地位却相当于状元,或者说“不是状元,胜似状元”。

124阅读

搜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