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知音體“科幻片”,由無愛之人給愛解答

《被光抓走的人》| 這部知音體“科幻片”,由無愛之人給愛解答


一道突如其來的白光,照走了那些令電影《被光抓走的人》的主角們心神不寧的“一對兒一對兒”的人。


依影片的官宣口徑,《被光抓走的人》的故事創意來源於以編劇身份成名的導演董潤年的一個“腦洞”:“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會的平靜與法則被打破,我們該怎麼辦?”


《被光抓走的人》| 這部知音體“科幻片”,由無愛之人給愛解答


事實上,除倚賴同一腦洞成型的李誕小說《在白光後》外,在影片問世前,劇集《守望塵世》及現象級的“復聯”第四部都套用過類似的“人間部分蒸發”設定——前者2%人口消失的觸發毫無徵兆,而清除一半生命的後者則需要滅霸的一聲響指。


同《守望塵世》的敘事邏輯類似,那些“憑空消失”的人再也沒以任何實體形式出現於影像現實,所以《被光抓走的人》實際觀照的正是那些“被光留下的人”;而他們因“活下來”揹負的“罪名”,是沒有愛情。


《被光抓走的人》| 這部知音體“科幻片”,由無愛之人給愛解答


在影片展示的幾組模型中,有愛情消散但仍要硬撐面子的中年夫婦,有即將領證卻沒有被光帶走的準夫妻,有用極端行為宣洩禁忌戀人消失之痛者,更有因玩愛之徒的消失而“聚”在一起的原配與小三、小四、小五……


套著《知音》體的倫常奇情框架,影片的敘事風格卻頗為寫實。化名宜江的湖北宜昌為全片提供了極富煙火氣的小城背景,樓宇、街道、人群都是中國觀眾日常可即的熟悉樣貌。方言環境中,“空”車撞車後引發的群眾反應、同學會上黃渤死要面子的微表情調動及白客壓抑感情的臉掩蓋不掉的痘印,都在用高度生活化的真實顛覆著影片僅有的“科幻感”


《被光抓走的人》| 這部知音體“科幻片”,由無愛之人給愛解答


之所以說“僅有”,是因為《被光抓走的人》的科幻立論點僅僅侷限在那個“腦洞”裡——或者更“刻薄”地講,僅呈現於白光出現時的“晃屏”甚至片名六個字的字面意義中。很多因“科幻”標籤走進影院的觀眾,觀後給出差評的理由也是這個設定的“有頭無尾”

“光從哪裡來”及“光抓走人的原理”這兩大核心科技都沒給個解釋就完了?


對此,做客《今日影評》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姬少亭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她眼中,《被光抓走的人》通篇所敘說的情感迷局正是由它開篇的科幻設定引發的一場思想實驗,少了這一設定則後續討論就完全失去意義。


《被光抓走的人》究竟是不是科幻片?有意將此問題留待大家討論的老編無意在此多做討論,因為隨著劇情推移,就像其間莫名其妙出場“上了個廁所”的王菊一樣,你會在漸漸陷入人性情感思索的過程中不自主般接受這一無解卻自然的奇怪設定。


《被光抓走的人》| 這部知音體“科幻片”,由無愛之人給愛解答


相比擁有愛情者結對消失的“粗暴”呈現,留守“無愛”人士間存在或強裝的情感卻成為可供細密研究的豐富樣本。極端如準夫妻及邊緣戀愛者自傷、傷人的暴力宣洩,荒誕如原配聯手小三、小四等在對花心丈夫情路探秘中尋找自我,平淡如中年夫婦歸於日常生活的親情牽絆,概括而言無非是

對情感二字的終極回答


《被光抓走的人》| 這部知音體“科幻片”,由無愛之人給愛解答


建立於一對一忠貞基礎的現代婚戀觀,被猝不及防的不可抗外力撕去了虛偽假面,令亙古無解的情感疑問被推至亟需解答的風口浪尖。可以給出解答的人,無疑都是在情感漩渦中最為深陷者;而催交考卷般必須給出解答的迫切,更令試圖掩蓋虛偽的新式虛偽,在沒有愛情的新場域中成為對“愛情”的定義。



在人人都能給愛解答、為愛定義的新世界中,誰又能說這些無愛之人不懂愛呢?


《被光抓走的人》| 這部知音體“科幻片”,由無愛之人給愛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