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硝煙守大義 英雄兒女汾西團

1947年,解放戰爭全面打響。

山西省汾西縣300餘名熱血青年,積極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與早先成立的中共地方武裝“洪趙大隊”合併為一個團。

他們歷經臨汾、晉中、太原等重大戰役,而後挺進大西北、攻城剿匪,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由於該團組建於汾西,官兵大多為汾西籍人土,且以英勇善戰,屢建奇功著稱,曾被該部隊譽為“汾西團”。


戰火硝煙守大義 英雄兒女汾西團


如今,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或血灑疆場、或年老作古,健在者都是80多歲的耄耋老人。

為拯救歷史資料,汾西縣政協文史資料徵集組邀請走訪了部分當年的老戰土及他們的親屬,讓他們重溫了歷史記憶,再現了當年宏偉悲壯的戰爭場面和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根據老同志的口述並參閱部分文史資料,整理成文奉獻給讀者。

組建發展歷程

汾西縣是革命老區。1927年,縣籍進步學生邢士貞、範亳受中共山西省委委派回鄉建立中共汾西支部,發展黨員1408名,是全省建黨較早的縣份之一。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為北上抗日,東渡黃河到達汾西,在縣西勍香鎮一帶建立了蘇維埃政府,播下了革命火種,近千名進步青年參加了紅軍。

1946年8月,汾西全境解放,是晉西南地區最早的解放區之一。

在中共汾西縣委和民主縣政府的領導下,全縣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支援前線等群眾運動。組織了800多人參加的擔架隊隨軍轉戰陝西、甘肅、寧夏等4省40餘縣,行程達2500餘公里。並組織百餘名地方幹部隨軍南下、西進,在新的解放區建立地方政權。

1947年秋,為適應前方戰事需要,人民解放軍在我縣擴充部隊。在各級地方組織的宣傳發動下,全縣掀起報名參軍熱潮。300餘名熱血青年在當時的縣委、政府機關臨時駐地古郡村正式參軍。由於是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在我縣徵兵,也被稱為“新戰士”。

起初他們所屬部隊為地方部隊,番號分別為九分區武工隊、汾西大隊、九分區二支隊,後與洪趙大隊合併為九分區55團。當時由於沒有武器裝備,平均5個兵發一支老式步槍,其它戰土還是手榴彈加大刀長矛。臨汾戰役結束後,正式編人華北野戰軍徐向前部,番號為7旅20團。太原戰役打響後,7旅歸西北野戰軍彭徳懷部,該團番號為1軍3師8團。朝鮮戰爭爆發後,8團經整編赴朝參戰。朝鮮停戰後,隨軍回國。

血火戰爭歲月

該團組建之初,奉命駐紮在縣北王堤、荊灘、連村一帶,以阻擊尚未解放的晉中靈石來犯之敵。

第一次戰鬥在靈石雙池鎮全殲李子發、吳長福指揮的由逃亡地主、惡霸、兵痞組成的“還鄉團”百餘人。

1948年3月,臨汾戰役打響,前線總指揮是華北野戰軍司令員徐向前。該團奉命趕到臨汾河西康家塞搶修工事,以阻擊來援之敵。在洪洞縣西老爺山附近該團3個連被閻錫山保安隊1個團包圍。面對裝備精良、數倍於我的敵軍,我軍採取隱蔽阻擊的戰術,發揮優秀射手的優勢,集中攻打敵人的致命點。

如特級射擊手陳六隻(反底村人)讓大家隱蔽,他一個人變換方位進行點射,40發子彈擊斃36名敵軍,且大多都是腦袋開花。

這一神奇的狙擊,大大震懾了敵軍。戰士們乘機衝出包圍圏後,又與友軍配合進行反擊,俘敵600餘名。返回駐地途中,在蒲縣與大寧交界處的山溝內路遇胡宗南增援臨汾的輜重運輸部隊,經過激烈交戰,全殲敵軍,繳獲迫擊炮、機關槍、手榴彈、子彈190馱,從而武裝了自己,大大提升了戰鬥力。

臨汾戰役結束後,晉中戰役即將開始。


戰火硝煙守大義 英雄兒女汾西團


該團奉命經洪洞縣、安澤縣到達沁源縣韓侯谷、郭道村隱蔽待命。徐向前採用引蛇出洞的戰術,突然把該團從沁源縣子洪口急行軍拉到晉中腹地,同駐紮在靈石、介休、平遙、孝義、汾陽一帶的閻軍繞圈子。

在平遙境內路遇閻軍的一個加強連和一個保安隊,經一個多小時的激戰全殲敵軍。

消息傳到太原,閻錫山得知是一支晉南地區新擴編的農民娃娃兵在搗亂,氣急敗壞地命令他親自訓練、裝備精良(日式、美式裝備)的“親訓師”出擊。“親訓師”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開出太原城進行圍剿。

徐向前命令該團擔任誘敵任務,要求既要阻止敵軍前進速度,又要準時把敵軍引入預設地點。

當該團將敵引入汾陽境內一峽谷,自己佔領高地後,我軍已對敵軍實施了包圍。頓時,衝鋒號響起,輕、重機槍、手榴彈、迫擊炮全面出擊,峽谷內變成一片火海,經3個小時戰鬥,“親訓師”2000餘人幾乎未來得及還手就徹底被殲滅了。

閻錫山得到消息,惱羞成怒,馬上命令他的高級將領趙承綬率1個兵團3個師和1個保安團的大隊人馬開赴晉中實施報復。

面對3倍於我的敵軍,徐向前採用斷其後路、分割包圍、集中殲滅的戰術。7旅20團於7月18日急行軍搶佔榆次朱村,當該團趕到時,朱村已被閻軍九縱隊佔領。

於是該團兩個營不足700人的兵力與九縱隊7000餘人的兵力展開了爭奪戰。朱村爭奪戰打得非常激烈,敵軍憑藉有利地形和重火力向我軍猛射,我軍只能用輕武器和手榴彈還擊。衝鋒號聲、爆炸、喊殺聲驚天動地,硝煙沖天。

我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團長鍾子善、政委張風山手提大刀親自上陣,率領戰士們展開肉搏戰。戰鬥從拂曉一直打到黃昏,打退敵軍6次衝鋒。

在緊急關頭,我太嶽部隊15團、16團及時趕到增援,敵軍很快瓦解逃竄,我軍乘勝追擊,全殲敵軍。活捉敵兵團司令趙承綬,僅我英勇的7旅20團就俘敵600餘人,並繳獲了大量的槍支彈藥。朱村大捷,為晉中戰役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

隨後參加瞭解放平遙、介休、張蘭、清源、徐溝、孝義等戰役。晉中戰役全面結束後,20團被拉到河西休整1個月,而後奉命急行軍到陽泉附近待命,為解放太原作準備。

太原是華北重鎮,閻錫山的老巢。經閻30多年的經營,在方圓百里的範圍內構築了6000多座碉堡和層層防禦工事。抗日戰爭勝利後,閻錫山留用了3000多名日軍戰俘作為軍事顧問,並大規模的增修、改建防禦工事。

閻錫山鼓吹太原是“碉堡城”、“火海區”,固若金湯,可抵禦150萬部隊的進攻。1948年9月,太原戰役正式打響。徐向前任前線總司令,周士弟任副司令。華北野戰軍1兵團、8縱隊、13縱隊、7縱隊、7旅共計約8萬兵力對太原城實施了包圍。

7旅20團奉命從陽泉向太原東山迂迴。

東山是太原城東的天然屏障和門戶,主峰海拔500餘米,可俯瞰全城。東山的重要防禦工事在石嘴子、小窯頭和牛駝寨,這幾處要塞均高於太原城300米,是太原城防的主要支撐點。

可以說佔領東山,就等於佔領太原。

特別是牛駝寨,地形十分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山上建有10個大碉堡和無數小碉堡,核心陣地是利用古廟改建的廟碉。廟碉長10米、寬6米,牆厚3米、頂厚5米,全部採用鋼筋水泥構築,是閻軍的一個師指揮部。

閻軍還把廟碉周圍的黃土坡劈成斷崖,下面是層層鐵絲網和無數地雷區,易守難攻的程度可想而知。

7旅20團在東山背坡經幾次強攻,佔領敵軍山下的瓜底溝居點,打退了敵軍的一次次反撲,鞏固了陣地。

9月17日,奪取東山的戰役又一次打響了。

最先接受攻佔牛駝寨任務的是3旅和警備旅,但多次激戰不下,敵我雙方損失慘重。在此情況下,7旅接受了攻堅任務。戰前召開了誓師動員大會,陣地上擺滿了數以千計的棺木。讓官兵們自選並貼上自己的名字,在自己的衣角上縫上寫有自己名字和籍貫的布條,以備戰死認屍。

當時的場面極其悲壯,官兵們群情激昂,決心決一死戰。20團作為先鋒部隊受命偷襲牛駝寨。午夜時分,與兄弟部隊一起搭梯偷襲,敵守軍在睡夢中作了俘虜。

天亮以前,廟碉周圍的5個主碉均被我軍佔領。天亮以後,敵軍出動大部隊反撲,4架飛機和1000多門大炮向7旅陣地瘋狂轟炸。陣地上佈滿了彈殼彈皮,地面虛土達到兩尺多厚,我軍傷亡慘重。

但我軍將士利用佔據的碉堡工事頑強抵抗,並用敵軍屍體壘起新的防禦工事。經過20多天的拉據戰,打垮敵軍10縱隊的無數次進攻,鞏固了佔領陣地。

部隊經過暫短的休整補充,開始攻打廟碉,20團仍然負責攻堅任務。我軍採用爆破隊、突擊隊、尖刀隊互相配合的戰術,在炮火的掩護下,爆破人員身背25公斤的炸藥包,向800米外的廟碉俯臥前進。中途要通過層層鐵絲網,敵軍用輕重機槍瘋狂掃射,6次爆破都因炸藥量小,位置不當未成功。擔負爆破任務的2營傷亡慘重,只剩下24個人。運輸炸藥的2連最後只剩下13個人。

最後一次在我軍火力的掩護下,使用了1500斤炸藥才把廟碉炸開一個口子,而碉堡內的敵軍已被全部震死,其中還有1個日本指揮官。

攻打牛駝寨等四大要塞,血戰半個多月,我軍以犧牲8500人的代價奪得了東山攻堅戰的全面勝利。20團團長鍾子善在總結大會上禁不住淚流滿面。

他說:“我們團戰前2000多人,如今只剩下200餘人,而且活著的多是伙伕、馬伕和一些非戰鬥人員。”

當時遼瀋戰役正在酣戰中,中央軍委指示圍城部隊暫停進攻,圍而不打,就地待命。戰士們自掏“貓洞”棲身,堅守陣地。當時已進入初冬寒冷季節,戰士們還穿著單衣。每天由10華里外送來兩頓已冰涼的飯菜,沒有水喝,更不能洗臉,就在這樣的環境裡度過了近半年的時間。

遼瀋戰役結束後,毛澤東主席命令攻克太原。

失去東山防衛屏障的太原守敵早已成甕中之鱉。

1949年的4月23日下午,西北野戰軍總司令彭德懷下達了總攻令(當時徐向前司令正在病中)。

當時7旅20團擔任了攻城尖刀部隊的任務,我軍土氣正旺,將士們紛紛要求擔任最危險、最艱鉅的任務。時任班長的郭小海(亢家莊村人)接受了登城尖刀班任務。當團長問到他還有什麼要求時,他提了兩點要求:一是如果活著回來,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如果犧牲了,身上30元濟南券交納黨費;二是希望團長能把手提式衝鋒槍借給他用;三是要兩條香菸,讓班裡的戰士過一把煙癮。

24日凌晨,我軍1100多門大炮向太原城牆和主要軍事據點一陣猛轟。

炮聲過後,天上升起信號彈,頓時,衝鋒號聲、衝殺聲響徹雲天。我登城部隊以排山倒海之勢搭扶雲梯,開始登城。

20團當時的登城位置在小東門,郭小海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所在的1營是第一梯隊。

當時由於炮火未按預定計劃將10米厚的城牆炸開,給登城部隊增加了難度。郭小海帶領全班戰士作為尖刀班冒著守城敵軍的瘋狂掃射,順著雲梯,一隻手扣住牆磚,一躍身跨上了城牆。

他以城牆垛口為掩護,利用手中的手提式衝鋒槍向敵守軍猛烈掃射,打得敵軍不敢抬頭,難以還手。隨後跳進壕溝,他乘機將腰間攜帶的3個手榴彈同時拉響扔向敵群,乘著爆炸聲的煙霧,揀起敵軍拋棄的衝鋒槍,又是一陣猛射。敵軍亂作團,傷亡大片。他孤身一人奮戰多時,仍不見後續部隊,便不斷變換射擊位置,最後躲進敵軍一殘破的碉堡內繼續與敵人周旋,等待援軍。

事後得知,後續登城部隊在敵軍炮火的掃射下,傷亡慘重,屢次登城均未成功。一連被打垮後二連接著上,二連被打垮後三連接著上。郭小海所帶的一個班12個人,最後只剩下一個兵,還負了傷。約1個小時後,我軍衝鋒號和喊殺聲再次響起,紅旗終於插上太原城頭。

郭小海成為太原解放登城第一名的英雄人物,受到部隊的嘉獎,並榮立一等功。飢餓疲倦的守城閻軍已無鬥志,經6個小時的巷戰,全部被殲。

太原綏靖公署主任孫楚、太原城防司令王靖國和一大批日軍軍官全部被活捉,閻錫山的親外甥梁化之和一批頑固不化的高級將領服毒自盡。


戰火硝煙守大義 英雄兒女汾西團


太原戰役後,20團劃歸西北野戰軍彭德懷部。

他們隨軍西渡黃河,參加了扶眉戰役、寶雞戰役、西寧戰役,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1952年又被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參加了青山、仁川等戰役。朝鮮停戰後,他們隨軍回國。部分人員根據個人意願復員回鄉。

部分人員轉業到地方黨政機關和廠礦企業擔任了領導職務;部分人員則留在部隊繼續服役。湧現出一批縣團和地師以上的領導幹部。

“汾西團”的官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農家子弟。為了民族解放事業,他們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屢立戰功,用生命和鮮血展示了汾西兒女的風采,為家鄉人民贏得了榮譽。

他們的革命情懷和豐功偉績當永載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