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山區娃娃,如何影響解放太原戰役

1947年,解放戰爭全面打響。1948年3月,臨汾戰役結束,晉中戰役即將開始。


1947年秋,為適應前方戰事需要,人民解放軍在山西各縣擴充部隊。

在各級地方組織的宣傳發動下,山西省汾西縣掀起報名參軍熱潮。

300餘名熱血青年在當時的縣委、政府機關臨時駐地古郡村正式參軍。

起初他們所屬部隊為地方部隊,番號分別為九分區武工隊、汾西大隊、九分區二支隊,後與洪趙大隊合併為九分區55團。當時由於沒有武器裝備,平均5個兵發一支老式步槍,其它戰土還是手榴彈加大刀長矛。臨汾戰役結束後,正式編人華北野戰軍徐向前部,番號為7旅20團。

由於該團組建於汾西,官兵大多為汾西籍人土,且以英勇善戰,屢建奇功著稱,曾被該部隊譽為“汾西團”。


一群山區娃娃,如何影響解放太原戰役

晉中戰役開始前,該團奉命經洪洞縣、安澤縣到達沁源縣韓侯谷、郭道村隱蔽待命。徐向前採用引蛇出洞的戰術,突然把該團從沁源縣子洪口急行軍拉到晉中腹地,同駐紮在靈石、介休、平遙、孝義、汾陽一帶的閻軍繞圈子。

在平遙境內路遇閻軍的一個加強連和一個保安隊,經一個多小時的激戰全殲敵軍。

消息傳到太原,閻錫山得知是一支晉南地區新擴編的農民娃娃兵在搗亂,氣急敗壞地命令他親自訓練、裝備精良(日式、美式裝備)的“親訓師”出擊。“親訓師”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開出太原城進行圍剿。

徐向前命令該團擔任誘敵任務,要求既要阻止敵軍前進速度,又要準時把敵軍引入預設地點。

當該團將敵引入汾陽境內一峽谷,自己佔領高地後,我軍已對敵軍實施了包圍。頓時,衝鋒號響起,輕、重機槍、手榴彈、迫擊炮全面出擊,峽谷內變成一片火海,經3個小時戰鬥,“親訓師”2000餘人幾乎未來得及還手就徹底被殲滅了。

閻錫山得到消息,惱羞成怒,馬上命令他的高級將領趙承綬率1個兵團3個師和1個保安團的大隊人馬開赴晉中實施報復。

面對3倍於我的敵軍,徐向前採用斷其後路、分割包圍、集中殲滅的戰術。7旅20團於7月18日急行軍搶佔榆次朱村,當該團趕到時,朱村已被閻軍九縱隊佔領。

在緊急關頭,我太嶽部隊15團、16團及時趕到增援,敵軍很快瓦解逃竄,我軍乘勝追擊,全殲敵軍。活捉敵兵團司令趙承綬,僅我英勇的7旅20團就俘敵600餘人,並繳獲了大量的槍支彈藥。朱村大捷,為晉中戰役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

隨後參加瞭解放平遙、介休、張蘭、清源、徐溝、孝義等戰役。晉中戰役全面結束後,20團被拉到河西休整1個月,而後奉命急行軍到陽泉附近待命,為解放太原作準備。

太原是華北重鎮,閻錫山的老巢。經閻30多年的經營,在方圓百里的範圍內構築了6000多座碉堡和層層防禦工事。抗日戰爭勝利後,閻錫山留用了3000多名日軍戰俘作為軍事顧問,並大規模的增修、改建防禦工事。

閻錫山鼓吹太原是“碉堡城”、“火海區”,固若金湯,可抵禦150萬部隊的進攻。1948年9月,太原戰役正式打響。徐向前任前線總司令,周士弟任副司令。華北野戰軍1兵團、8縱隊、13縱隊、7縱隊、7旅共計約8萬兵力對太原城實施了包圍。

7旅20團奉命從陽泉向太原東山迂迴。

東山是太原城東的天然屏障和門戶,主峰海拔500餘米,可俯瞰全城。東山的重要防禦工事在石嘴子、小窯頭和牛駝寨,這幾處要塞均高於太原城300米,是太原城防的主要支撐點。

可以說佔領東山,就等於佔領太原。

特別是牛駝寨,地形十分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山上建有10個大碉堡和無數小碉堡,核心陣地是利用古廟改建的廟碉。廟碉長10米、寬6米,牆厚3米、頂厚5米,全部採用鋼筋水泥構築,是閻軍的一個師指揮部。

閻軍還把廟碉周圍的黃土坡劈成斷崖,下面是層層鐵絲網和無數地雷區,易守難攻的程度可想而知。

7旅20團在東山背坡經幾次強攻,佔領敵軍山下的瓜底溝居點,打退了敵軍的一次次反撲,鞏固了陣地。

9月17日,奪取東山的戰役又一次打響了。

最先接受攻佔牛駝寨任務的是3旅和警備旅,但多次激戰不下,敵我雙方損失慘重。在此情況下,7旅接受了攻堅任務。戰前召開了誓師動員大會,陣地上擺滿了數以千計的棺木。讓官兵們自選並貼上自己的名字,在自己的衣角上縫上寫有自己名字和籍貫的布條,以備戰死認屍。

部隊經過暫短的休整補充,開始攻打廟碉,20團仍然負責攻堅任務。我軍採用爆破隊、突擊隊、尖刀隊互相配合的戰術,在炮火的掩護下,爆破人員身背25公斤的炸藥包,向800米外的廟碉俯臥前進。中途要通過層層鐵絲網,敵軍用輕重機槍瘋狂掃射,6次爆破都因炸藥量小,位置不當未成功。擔負爆破任務的2營傷亡慘重,只剩下24個人。運輸炸藥的2連最後只剩下13個人。

最後一次在我軍火力的掩護下,使用了1500斤炸藥才把廟碉炸開一個口子,而碉堡內的敵軍已被全部震死,其中還有1個日本指揮官。

當時遼瀋戰役正在酣戰中,中央軍委指示圍城部隊暫停進攻,圍而不打,就地待命。戰士們自掏“貓洞”棲身,堅守陣地。當時已進入初冬寒冷季節,戰士們還穿著單衣。每天由10華里外送來兩頓已冰涼的飯菜,沒有水喝,更不能洗臉,就在這樣的環境裡度過了近半年的時間。

遼瀋戰役結束後,毛澤東主席命令攻克太原。

失去東山防衛屏障的太原守敵早已成甕中之鱉。

1949年的4月23日下午,西北野戰軍總司令彭德懷下達了總攻令(當時徐向前司令正在病中)。

當時7旅20團擔任了攻城尖刀部隊的任務,我軍土氣正旺,將士們紛紛要求擔任最危險、最艱鉅的任務。時任班長的郭小海(汾西縣人)接受了登城尖刀班任務。

當團長問到他還有什麼要求時,他提了兩點要求:一是如果活著回來,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如果犧牲了,身上30元濟南券交納黨費;二是希望團長能把手提式衝鋒槍借給他用;三是要兩條香菸,讓班裡的戰士過一把煙癮。

24日凌晨,我軍1100多門大炮向太原城牆和主要軍事據點一陣猛轟。

炮聲過後,天上升起信號彈,頓時,衝鋒號聲、衝殺聲響徹雲天。我登城部隊以排山倒海之勢搭扶雲梯,開始登城。

20團當時的登城位置在小東門,郭小海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所在的1營是第一梯隊。

當時由於炮火未按預定計劃將10米厚的城牆炸開,給登城部隊增加了難度。郭小海帶領全班戰士作為尖刀班冒著守城敵軍的瘋狂掃射,順著雲梯,一隻手扣住牆磚,一躍身跨上了城牆。

他以城牆垛口為掩護,利用手中的手提式衝鋒槍向敵守軍猛烈掃射,打得敵軍不敢抬頭,難以還手。隨後跳進壕溝,他乘機將腰間攜帶的3個手榴彈同時拉響扔向敵群,乘著爆炸聲的煙霧,揀起敵軍拋棄的衝鋒槍,又是一陣猛射。敵軍亂作團,傷亡大片。他孤身一人奮戰多時,仍不見後續部隊,便不斷變換射擊位置,最後躲進敵軍一殘破的碉堡內繼續與敵人周旋,等待援軍。

事後得知,後續登城部隊在敵軍炮火的掃射下,傷亡慘重,屢次登城均未成功。一連被打垮後二連接著上,二連被打垮後三連接著上。郭小海所帶的一個班12個人,最後只剩下一個兵,還負了傷。約1個小時後,我軍衝鋒號和喊殺聲再次響起,紅旗終於插上太原城頭。

郭小海成為太原解放登城第一名的英雄人物,受到部隊的嘉獎,並榮立一等功。飢餓疲倦的守城閻軍已無鬥志,經6個小時的巷戰,全部被殲。

太原綏靖公署主任孫楚、太原城防司令王靖國和一大批日軍軍官全部被活捉,閻錫山的親外甥梁化之和一批頑固不化的高級將領服毒自盡。


一群山區娃娃,如何影響解放太原戰役


太原戰役後,20團劃歸西北野戰軍彭德懷部。

正是一群讓閻錫山看不起的新兵蛋子、農村娃,成為了提前打響晉中戰役的導火索,從而為太原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