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說來慚愧,捷豹I-PACE作為傳統車企裡率先推出純電動SUV的豪華品牌,從2017年日內瓦車展亮相、2018北京車展國內上市至今的三年當中,我竟然一次都沒有試駕過。正巧在年前有機會對它進行了全方位試駕。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2017法蘭克福車展上,捷豹首款純電動車型I-PACE正式亮相。三年的時間,獲得了世界年度車、世界年度設計車、世界年度環保車以及金方向盤獎等67項國際大獎。其也在2018北京車展上正式上市,售價為63.08-71.68萬元。作為豪華品牌裡率先推出的純電動車型,它的駕駛感受如何呢?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I-PACE的造型與概念車保持高度一致,採用了捷豹家族式的設計語言,只是在細節上進行了調整,即便已經發布了三年,但看上去仍舊非常有視覺衝擊力。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作為純電動車型,它並沒有採用時下流行的封閉式進氣格柵設計,而是配備了主動進氣格柵,在激烈駕駛時,能夠更好的對車底電池進行散熱;在較冷環境下以及高速行駛時,會自動關閉來提供更好的空氣東動力性能。

發動機蓋上誇張的進氣口與低矮的車身造型相得益彰,看上去十分戰鬥。但這也並不是擺設,當主動格柵開啟時,氣流會更加順暢的流過,以達到更小的風阻。官方也稱其風阻係數僅為0.29Cd。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I-PACE全系標配了LED大燈,在高配車型還配備矩陣式大燈組,可以在夜晚自動調節遠光,避免造成眩光。雙“L”型的日間行車燈延續了捷豹的家族設計,很有辨識度。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I-PACE的側面線條有著很強的運動風格,車頂採用了溜背式設計,而腰線也從前翼子板開始上揚,給整車營造了俯衝的感覺。相比奔馳EQC以及奧迪e-tron等競品,I-PACE的造型更像跨界車。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I-PACE標配了20英寸雙五輻輪圈,與之匹配的是尺寸為245/50 R20的固特異EAGLE F1 SUV系列輪胎,主打運動性能。雖然在規格上沒有海外版車型22英寸那麼誇張,但是憑藉更小尺寸的輪圈以及50的扁平比,在舒適性上會有不錯的保障。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車尾造型並沒有採用傳統設計,尾窗面積更加傾斜。而後備箱蓋佔據了車尾較大的比例。這就能帶來更加厚重的車尾造型。配合兩側修長的尾燈組,讓它看上去視覺重心更低,運動感更強。

尾標很有意思,一般電動車的尾標都是表示續航里程的,而捷豹I-PACE則表示的是其擁有400馬力的最大功率,在純電動車型上是很少見的。足可以看出捷豹堅持的運動調性。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內飾方面,捷豹I-PACE採用全新的樣式風格,整體風格較為簡潔。中控臺下班半部分採用了懸浮式設計,並配備了上下兩塊顯示屏,大量的觸摸操控代替了傳統的按鈕,使其內飾更具有科技感。

對於一款捷豹車型,自然不用擔心它的用料及做工。車內採用了大量的皮質縫線工藝,並且在中控臺以及車門板配備了木紋裝飾,整體的豪華質感非常出色。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三輻式方向盤無論是造型更還是握感都很棒,鋼琴烤漆以及鍍鉻材料的配合看上去很有檔次。只是尺寸有些大,如果能小一點的話會更出色。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I-PACE標配了12.3英寸液晶儀表,屏幕顯示清晰細膩,UI設計也很有檔次感。並且能夠將導航投影到屏幕內。另外,還可根據駕駛模式的不同切換不同的顯示風格。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中控的雙液晶屏設計可以說是內飾最大的亮點,上部分為10英寸主顯示屏,下部分為5英寸副顯示屏,主要顯示空調以及座椅等溫控調節,非常精緻。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10英寸中控屏幕顯示細膩,UI設計清新扁平,整體的配色也非常舒服。功能性也是一應俱全,只是部分圖標和字體有些小了。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在空調控制屏幕兩邊,還配有兩個實體旋鈕,向下按可以調節座椅加熱/通風,向上拉可以控制風速,功能性非常強,操作邏輯也很清晰,上手很容易,旋鈕的質感也非常出色,值得把玩。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捷豹I-PACE的電池採用了疊片式設計,相比於柱狀電池,能夠進一步節省空間。所以車內的乘坐空間是非常寬裕的。而在儲物空間方面,後備箱在常規狀態下的容積為656L,後排座椅放倒後,可擴充至1463L。由於缺少發動機,所以在發動機艙內,還節省出了27L的儲物格,放置一些隨身的小件行李非常方便。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動力方面,I-PACE搭載了前後雙電機系統,最大功率為400馬力,最大扭矩為696牛米。官方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4.8s。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電池組部分,其採用了81kWh電池組,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為456Km。用100千瓦的直流電,0%-80%僅需40分鐘,15分鐘內最快可充100公里。用家用的7瓦交流電,需要11.4小時將電池充滿。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懸架部分,其採用前雙叉臂,後多連桿式獨立懸架。同時配備適量扭矩分配系統、空氣懸架、自適應動態系統、全路況反饋系統以及可調動態模式等技術。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I-PACE的電池組採用疊片式設計,被安放在底盤中部,更合理的佈局使其前後配重比例達到完美的50:50。同時,車身採用輕量化設計,94%的鋁製車身得到了2100kg的車重,全新的鋁製副車架以及電池組框架都大大降低了部件質量。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本次的試駕路線涵蓋了高速、山路以及部分城市道路。無論是哪種道路情況下,I-PACE的動力都是非常迅猛的。電門初段非常輕柔,此時深踩電門,百公里4.8s加速感立刻鋪面而來,隨踩隨有無頓挫的快感是油車無法體驗到的。而在dynamic模式下,通過音響還可以模擬出類似發動機的聲浪,雖然聲音的電子味兒比較濃,但是聊勝於無嘛,確實能夠給駕駛者帶來一些駕駛激情。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I-PACE 一共提供雪地、ECO、Comfort、dynamic 4 種駕駛模式。儀表盤會根據模式的變化進行背光燈的改變,並且相應的轉向力度以及懸掛也會相應的有所變化。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在ECO下,轉向的力度依然很運動且精準,這一點很捷豹。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I-PACE配備了空氣懸架,可以對車身進行超過100mm的降低,在保證初段減震舒適的情況下可以更好的抑制車輛的側傾,重心的保證也提供了更好的過彎特性。在山路高速行駛,也可以大膽的切彎,足夠靈活可控的車身讓你完全忘記這是一臺自重已經超過2噸的大傢伙。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轉向手感十分精準,幾乎沒有虛位。較沉的轉向力度也是明顯運動性的調校。它能夠讓你在山路里開的很爽快。但是,即便在ECO模式下,它的轉向力度還是偏沉的,對於力氣較小的女生來說,還是比較費力的。

亮相三年後,我終於試駕了它 捷豹I-PACE

​在電池技術方面,I-PACE還採用了“熱力泵”技術,通過收集車內元件的發熱能量進行能量轉化從而給空調以及電池進行溫控,在冬季充電以及冷車行駛時,可以大幅提升續航里程,並減少不必要的能力損失。在我們整個試駕的過程當中,全程開啟空調,而且並沒有刻意溫柔駕駛。出發時續航里程顯示剩餘為260Km,經過110Km的試駕返回酒店時,顯示剩餘里程為120Km,掉電情況還是可以接受的。

總結:

近幾年,有不少新純電動車型上市,而奔馳EQC、奧迪e-tron可以算作是捷豹I-PACE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了。它們有著相似的品牌定位、相似的定價以及相同的產品定位。相比競品來說,I-PACE在運動性能上展現的更加純粹,駕駛樂趣也更強。並且在外觀、內飾設計以及配置上,也能與競品區分開,是個個性非常鮮明的實力選手。即便已經問世三年,但是它的產品力依舊很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