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的老年人:当黄昏恋遭遇儿女的反对

有这么一个故事

张大爷的伴侣因为脑溢血去世,大概一年后,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同样丧偶的易阿姨,交谈之间,张大爷觉得这个50岁的女人善良、贤惠,又聊得来,对易阿姨一见钟情。


恋爱几个月后,他们俩决定搭伙过日子,于是各自回家找子女商量。易阿姨的儿子对于母亲能够找到下半生的归宿和依靠表示赞同,谁知道,问题出在了张大爷这。


张大爷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外工作打拼,女儿小双的单位离家不远,每周会回家一次。


早在张大爷和易阿姨决定领证结婚前,是互相见过对方的子女的。一开始张大爷向女儿介绍易阿姨的时候,张大爷的女儿就对易阿姨抗拒不已。


后来,为了方便互相照顾,虽然没领证,但是易阿姨和张大爷还是同居了。易阿姨的儿子虽然还没成家,但是事业有成,有自己的房子,易阿姨住在了张大爷家里。


同居五年,易阿姨一直努力想和张大爷的女儿小双处好关系。但是,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平添矛盾。


后来,有人问张大爷的女儿说,为什么反对呢?她说:“我爸就是被那个女人迷了心了,我说什么他都不听,我就觉得那个女人对我爸有所企图。”


原来,张大爷每个月的生活费有两千块,他会交一千块钱到易阿姨那里,给她持家。张大爷的女儿有一次周末回家时,易阿姨给她炖了排骨汤,小双没给易阿姨好脸色看,直接不喝。易阿姨怕浪费,就把排骨汤放在冰箱里。


谁知道,第二周小双回家看到冰箱里还没倒掉的排骨汤,顿时就火了,“我爸每个月把钱都交给她,她却给我爸吃剩菜剩饭。她一定是想把钱存给她自己儿子!”


就这样,因为猜疑和误解,小双一直没有同意张大爷结婚这件事。因为讲不通,从来没打过女儿的张大爷甚至气得动手打了女儿。于是,矛盾升级了。


最后,易阿姨觉得这段感情让她太痛苦了,于是,她向张大爷提出了分手。


可是,好不容易碰到个合心意的,又相处了这么久,张大爷并不想就这么放弃。于是,他找了当初向他介绍易阿姨的那个朋友老李帮忙做调解。


“走婚”的老年人:当黄昏恋遭遇儿女的反对


怕你不爱我,怕你不幸福


在调解的过程中,小双哭着说到:“我妈才去世一年,我爸就和这个女的在一起了。”话里行间透露着父亲对母亲不忠贞的气愤。


另外,她还提到:“从小到大,我爸从来没打过我,都是因为这个女的!”


透过小双的只言片语,张大爷的朋友老李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撇开经济问题,原来,小双反对这场婚姻,不过是因为担忧自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被抢走,于是,在她和易阿姨相处的过程中,会留心抓住人家的“把柄”,只需要一点点小问题,就能引发大矛盾。


也因为一开始的抗拒,小双眼中的易阿姨就是有所企图的,她同时也担心自己的父亲上当受骗。


“走婚”的老年人:当黄昏恋遭遇儿女的反对


你固执的偏见,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当双方都把话说开了,易阿姨忍不住委屈,问了小双一句话:“你说我是想把你爸给我的钱留给我儿子,那你知道你爸爸每个星期都要去看医生吗?你爸爸有腰椎盘突出,你知道吗?你知道每次去一次医院要花多少钱吗?我自己每个月两千块生活费都花在了医院……”


被问到这些问题的小双沉默了。


尽管对父亲诸多关照,但长期忙于工作,子女总会对父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当人老了,身体总有诸多不便,有个伴,就有了一份心理安慰。


“走婚”的老年人:当黄昏恋遭遇儿女的反对


夕阳红,需要客观对待


由于现代的思想影响,慢慢的,黄昏恋逐渐为人所接受,老年人也渐渐正视自己的需求。但当老年人终于迈过了心理障碍,却经常遭遇子女的阻碍。


这其中,有经济原因,也有观念原因。但其实,这两个原因不难解决。经济问题不难解决,只要双方提前商量好,立下协议,都不成问题。观念问题其实本身就是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老年人同样享有自主婚姻权利,子女无权干涉。


但还有一个原因,是经常被老年人忽视的一个:子女的情感因素。


在前面提到的故事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张大爷在对待女儿反对他再婚这件事上,忽视了女儿的感受。


都说恋爱的人智商为零,眼中只看得到恋人,看不到其他。这句话放在老年人身上,同样适用,因为爱情是不分年龄的。


张大爷只看到了易阿姨的付出和委屈,却没有看到女儿内心的脆弱和恐惧,没做到客观对待。在父母再婚这件事上,出于情感因素,子女对母亲再嫁一般不会太抗拒,但若是面对父亲再娶,心理障碍不小。


明白这一点,或许我们的黄昏恋可以不用再“走婚”。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父母子女倾心聊一聊,以温情打动温情,或许你会发现,情况并没有那么遭。很多问题,都不过一个“情”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